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水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是衡量区域水生态文明水平,指导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为了构建济南市水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介绍、总结了水生态文明的概念内涵和建设情况,从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水节约、水管理、水文化6个方面,对36个城市的水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统计,分析它们的共性指标和特性指标。现有指标体系对水资源、水经济、水治理和水景观类指标关注不够。针对问题,结合济南市水环境现况,构建了济南市水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共性指标29个,区域特色指标6个,为济南市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科学的导向。  相似文献   

2.
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不仅是践行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核心内容,更是保障区域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目前,国内专家学者对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进行了大量研究,在水生态文明、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概念以及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评价、水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丰富成果。鉴于此,本文结合水生态文明系统的概念分析,针对当前我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工作情况进行了分析,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水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对于量化区域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推动水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指导性作用。本文以雄安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水生态文明系统的形成历程与机理,对新区湖泊河系及水生态文明系统现状进行梳理,借鉴典型城市相关领域的经验与研究,建立健全雄安新区水生态文明的评价指标体系,结合雄安新区定位与实际水生态、水环境建设现有水平及顶层规划,该体系共涉及8个主要方面,包含25项评价指标,为"千年大计、国家大事"雄安新区发展高端高新产业新城提供文明、和谐的水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沾化区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为切入点,阐述了对水生态文明建设核心要义的理解,介绍了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最后总结了创建工作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水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建设人与自然、工程与生态和谐的水利工程,要考虑生态环境的承载力,以人定城、以水定产;要将以人类社会的满足作为唯一工作目标,转变为把维持江河湖泊健康和水生态良性循环同样作为水利工作目标.本文剖析了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现实意义,介绍了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及对内涵的理解、水生态文明建设近期的进展情况及成效,并提出了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关键技术和规范标准的需求,以供探讨.  相似文献   

6.
县域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是我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目标要求之一,是实现区域水环境差异化、科学化管理和排污许可分配技术的重要基础。以位于太湖西南岸河网片区的浙江省长兴县为例,基于水生态功能区划分的结果,构建了包括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土地生态功能4类14个指标组成的水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并确定了各指标权重,进而利用向量模法对分区水环境承载状态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长兴县水环境承载力整体上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区域差异明显,D_1和D_4分区承载力值分别为0.062、0.029;水资源指数和土地生态功能指数总体表现较好,水环境、水生态指数整体表现较差。研究显示,河道水生态退化、水功能区水质不达标以及点、面源污染等是制约长兴县水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也是提升长兴县水环境承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水文事业是为防御自然灾害,为开发、利用、管理、保护水资源提供重要信息的前期性工作和基础性事业.开展水生态监测是实现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也是水文部门及时准确掌握水生态信息的主要方法.本文以江苏省为例,对水文部门水生态监测的实践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水安全是环境与发展的核心问题,水安全评价是解决水安全问题的前提基础。构建了包括水循环安全、水环境安全、水生态安全、水社会安全和水经济安全5个子系统及39个指标在内的3层次水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使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个指标的权重。并利用2000-2012年我国宏观层面的相关数据,借助水安全指数计算公式,评价了我国在2000-2012年间的水安全发展状态,对我国维护水安全、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对中国水安全基本形势做出判断,认为不存在全局性的重大水安全风险,但存在由一些相关问题引发的局部性、潜在性的水安全风险,与此同时,我国的水安全建设重点正在发生变化。指出了中国水利发展体制存在的区域/流域利益受损、部门冲突、流域管理机构虚化和过分依赖行政手段等问题,现行的水利发展体制已无法满足新时期水安全建设的全面要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揽子政策建议,包括尽快出台生态文明建设指导意见、推动涉水资源环境大部制改革、构建现代流域管理机构、充分发挥市场的激励作用以及建立健全地方政府水管理问责制等。  相似文献   

10.
广西水资源量丰沛,具有良好的水资源禀赋与水生态条件,建设水生态文明是建设"美丽广西"的客观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部署,以水生态文明理念为引领,以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为目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努力实现生态优美、人水和谐。对此提出思考意见,为广西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围绕生态水利工程在江阴中小河流综合整治中的应用,简要阐述了生态水利工程内涵在河流综合整治中的体现.通过江阴水质监测统计,指出了江阴中小河流现状产生的6个主要原因,建设性地提出河流生态管理需要加强的8项对策.结合《全国中小河流重点县综合整治及水系连通试点规划》的实施,以江阴顾山试点项目区的连片河道生态环境治理为例,从规划设计、施工技术和整治效果对生态水利工程原则的具体应用作了论述,同时,归纳了在江阴河流生态修复示范工程中首次取得的建设效果和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12.
生态效益价值评估对评价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效果至关重要。对全国首个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城市—洛阳市洛河水土保持工程生态效益进行价值评估,在建立生态河道水土保持工程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价格替代法、影子工程法等方法模型从安全价值、景观价值、气候价值、环境恢复价值四方面进行水土保持工程生态效益评估研究。研究表明,洛河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使得年均涵养水源量增加28.06万t,泥沙淤积量减少20.81万t,尘埃阻滞量9107t,土壤侵蚀量减少209.1万t。洛河水土保持措施生态效益年均总价值为11715.9万元,其中安全效益年均价值为7145.6万元、景观效益年均价值为1966.9万元、气候效益年均价值1504.9万元、环境恢复效益年均价值为1098.5万元。研究成果可为全国河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效益评价及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建设在为我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环境问题,特别是城市水文问题.大规模的城市地表建设改变了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循环模式,破坏了城市原有的水文生态功能,致使水污染及洪涝灾害等各种水资源问题不断涌现.面对日益严峻的城市水文问题,城市建设的各有关部门都需采取措施来改善城市的水文生态系统.本文对城市水文效应的相关概念进行阐述,分析城市水文效应的主要表现及应对措施,以期改善城市水文环境.  相似文献   

14.
基于MCR模型的市域生态空间网络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城市化进程中以中心城区为主的核心生态规划因忽视自然与城市之间的空间动态变化而导致城乡人居生态环境不协调的问题,以唐山市生态空间网络构建为出发点,基于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方法(MSPA)、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对市域生态源地进行识别,提取生态源地间潜在生态廊道,结合重力模型定量分析廊道重要度,并构建唐山市生态空间网络。结果表明:生态源地提取与识别是城市生态网络构建的关键节点,通过识别市域生态源地共33 642个,面积245 674.52 hm2,主要分布于北部山地保护区、中部林地生态保护区和南部湿地保护区,景观类型多为草地和林地,其次为水体;通过斑块重要指数等量化景观要素对生态空间的重要度,识别出30块重要生态源地作为生态廊道的关键节点;基于最小累积阻力和重力模型计算并构建潜在435条关键生态廊道,草地景观、林地景观和水体景观分别占总廊道的51.21%、30.74%和16.46%;源地间的生态作用力及廊道适宜性差异明显,源地14和17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最大,为14 562.77,源地2和21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最小,为1.06;源地25(开平区陡河水库)和源地18(滦州市青龙山省级保护区)为南北生态流动的关键源地,在今后的工作中应重点保护和管理。本研究可为唐山市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空间构建和生态保护红线管控提供有效支撑,也为类似区域的生态保护管理和生态空间网络构建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淅川县为研究对象,利用2007、2013、2019年水源地淅川县的landsatTM/OLI遥感影像数据结合ENVI平台对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近年生态环境变化作出评价。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将绿度(NDVI)、湿度(WET)、干度(NDBSI)、热度(LST)四个指标集成为水源地生态遥感指数(RSEI),对研究区2007-2019年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估。2007-2019年研究区的总体生态质量以一般和良好为主,两者所占面积比例均超过75%;3个时期的RSEI均值分别为0.7565、0.6989、0.709。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生态环境质量2007-2019年间其整体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生态良好区域面积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6.
通过搜集从2003年到2016年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相关的1 405篇中文文献,借助LDA主题模型总共识别出13个有效主题,分别为“工程施工”“泵站运行优化”“水泵性能研究”“工程成本研究”“水环境模型”“河流水污染”“信息自动化”“湖泊富营养化”“水体污染物”“水泵结构计算”“水泵水力计算”“生态学”和“生态环境治理”,并对各主题的内容进行了分析,揭示出其内在的知识结构.然后使用了2个文献计量指标(主题占比和主题演变趋势)来描述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学术关注情况,发现“工程施工”为最热门主题,其次是“泵站运行优化”和“水泵性能研究”.而“水环境模型”和“湖泊富营养化”正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结果反映了学术界的关注情况,也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后评价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7.
生态需水量的研究是水资源合理配置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理论基础。以蒲河流域为例,根据北方河流生态需水量在年型和年内的变化规律,分析河流生态环境功能。利用基流比例法和近10a的最枯月平均流量法分别计算河道生态需水量和河道的自净需水量,得到生态基流范围在0.57~7.64m3/s;经分析得出保持河道需水量和对污染物的自净能力的河流最小生态基流量为0.57m3/s。试验结果可为流域规划和生态调度提供必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鲍金星 《农业工程》2018,8(1):39-42
在“5大发展理念”的指引下,西部山区因地制宜地走山地城镇化发展模式已成为共识。为揭示西部山区县域生态城市建设情况,以乌蒙山腹地的毕节市七星关区为例,分析了生态城市建设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剖析目前生态城市建设中存在的社会问题突出、生态文化缺乏和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并提出从加快推进区域板块经济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大力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等措施构建生态城市雏形,旨在为建设标准生态城市提供一定的思路和指导。   相似文献   

19.
基于生态需求评价的北京市生态区位划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态需求角度从发,选择生态经济协调度、生态稀缺程度、人文发展水平作为评价指标,在对分指标进行评价的基础上,采用多指标条件判定法进行北京市生态需求程度评价,并据此划分了3个生态分区。结果显示,北京人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差距较大,从中心城区到远郊区,生态资源愈来愈稀缺;生态经济协调度中,轻度协调的区域大多位于北京北部的生态涵养区,而首都核心功能区和城市发展新区的经济协调程度多属于轻度冲突;人文发展水平从中心城区到远郊区逐渐降低;生态需求程度从中心城区到远郊区逐步降低。根据生态分区的生态需求不同,针对不同区位的特点提出了生态环境建设的建议,研究可以为区域土地资源合理规划布局与调整、生态用地配置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20.
生态文明建设总体方案的颁布、国家公园体制的提出、经济新常态的出现以及水利部力推水生态文明建设,将对水利风景区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未来,水利风景区对生态文明,特别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功能和地位将进一步强化,水利风景区对社会经济的拉动效应将进一步显现,这既对2016年水利风景区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也为水利风景区发展创造了良好契机.预计2016年水利风景区规模数量将逐步增大,类型结构将不断优化,景区品质将稳步提升,景区功能将有新的提升,景区类型将有新的拓展,总体将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