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石漠化地区多指喀斯特地形,是当前生态环境脆弱恶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严重制约了当地的发展。近年来,随着石漠化防治理念及技术的日益完善,种植刺梨具有较好的植被恢复效果。因此,主要分析了在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中刺梨的生态价值,并探讨了刺梨的种植技术,旨在进一步促进石漠化地区的生态恢复。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湘中5县不同石漠化类型进行植被调查分析,探讨了湘中地区不同石漠化类型的植被组成和群落特征。结果表明:湘中地区不同等级石漠化类型植物群落结构简单,物种组成比较单一,优势种比较明显,中度石漠化时期出现的乔木树种是石漠化地区乔木群落演替的先锋树种;潜在石漠化地区物种组成明显增加,群落结构比较复杂,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通过树高和胸径进行分析表明,潜在石漠化地区植物群落还处于演替阶段,将向着壳斗科植物为主要建群树种的顶级群落方向演替。  相似文献   

3.
陈光云 《现代园艺》2021,(3):143-144
我国的云南地区位于西南石漠化的中心地带,在云南省境内的岩溶面积分布是全国最广的省区之一,主要从石漠化的各项特征和相关的治理模式和植树的树种选择上进行石漠化区植被恢复的讨论,通过多种方式尽可能地为我国在石漠化区的植被恢复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滇、桂、黔石漠化地区为喀斯特地形,日趋恶化的脆弱生态环境制约了西南地区的发展,石漠化地区的人口问题、生存问题、能源问题严重制约当地经济的发展。刺梨作为本土小灌木,以较高的医药价值、营养价值和观赏价值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对于石漠化地区的植被恢复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  相似文献   

5.
从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2方面探讨了云南省岩溶地区土地石漠化的成因机理,详细分析了土地石漠化的现状,阐述了土地石漠化所带来的危害。并依据岩溶地区石漠化的成因机理及现状,提出了一些防治土地石漠化的防范对策。将生态建设和开发相互结合,实施能源建设、植被恢复、生态移民等多种方式,分不同区域进行土地石漠化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6.
乌冈栎野生资源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春平  方彦  方炎明 《北方园艺》2010,(17):105-108
在对国内乌冈栎主要分布区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我国野生乌冈栎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进行了评述。结果表明:由于国际白炭贸易的需求,国内目前对乌冈栎的开发利用仅局限于烧炭工业,这导致某些地区的乌冈栎林被毁灭性的砍伐;乌冈栎作为园林植物开发前景极广阔,如绿篱、盆景、造景、行道树等;同时,乌冈栎作为能源植物和淀粉植物也具有较大的开发空间;从乌冈栎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来看,它作为植被恢复树种具有极强的优势;最后,选择具有代表性的9个区域对乌冈栎的资源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地区的乌冈栎林均属于需要保护的类群。  相似文献   

7.
《花卉》2017,(20)
随着各项林业生态工程的实施,对遏制石漠化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针对石漠化治理而言,存在系统性不强、管理不完善、树种选择不当等问题。本研究通过初探石漠化地区不同造林树种植被恢复情况,旨在为区域性石漠化治理提供一定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8.
朱俊 《花卉》2019,(16)
本次简单概述了何为石漠化,并分析石漠化区植被恢复影响因素,以及在石漠化区的树种选择技术。  相似文献   

9.
从桂林市阳朔县杨堤乡朗洲村和沙子岩村的石漠化治理模式中,选取立地条件相似、树龄相同、人工种植的金桔经济林和金槐经济林以及灌木丛自然恢复模式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治理石漠化过程中的效益表现,并对石漠化治理模式做出评价,提出治理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治理建议,为桂林市乃至广西的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植被恢复和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石漠化地区的水土保持植物白刺花的光合生理研究,结果表明:白刺花具备高光合、高蒸腾特性。白刺花的高蒸腾速率可以充分提取深层的土壤岩溶水,对水土保持林建设的成功与否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白刺花的饲用价值也增加了农民在石漠化地区种植的积极性,在增加地表覆盖的基础上,提高植保建设的价值,减少水土流失,对整个石漠化治理与生态恢复、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虹  魏亚平 《现代园艺》2014,(13):73-74
在介绍石漠化涵义及危害基础上,分析了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河南省境内的淅川县、西峡县、内乡县和邓州市的石漠化现状,并从封山育林、人工造林、农村能源、农田水利水保、扶贫开发、生态移民等方面,提出了治理石漠化的植被恢复和综合治理措施,以期对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的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何贤勤  段钰  张国敏 《现代园艺》2014,(10):175-176
石漠化地区植被少,岩石裸露率高,土层瘠薄,贮水能力低,岩层漏水性强,极易引起缺水干旱,本文分析石漠化地区造林存在的问题,探讨石漠化地区造林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3.
植被自然恢复演替过程对矿山废弃地人工辅助植被恢复设计与实施效果评价均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为了探索京津冀地区矿山排渣场植被演替规律,以京津冀地区典型矿山为例,运用典型样地和样方法,在详细调查获取数据的基础上,分析矿山排渣场自然恢复50年内的植物多样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当年内植物多样性指数变化呈波浪状,先增加后减少,然后再增加;先锋植物为一年生草本植物,植物种群从藜→蒿草;植物种群变化可划分为6个阶段:一年生草本阶段→多年生草本阶段→灌草阶段→灌木阶段→灌木与林木混合阶段→林木阶段。可见,矿山排渣场植被自然恢复具有较强的规律性,基于植物自然演替规律,首年内宜种植一年生草本类植物,有利于促进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进程。  相似文献   

14.
辽宁省野生花卉种质资源的区域特征及引种驯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以辽宁省区域气候的分异为基础,以地貌为特征,根据各植被区域野生花卉的生态学特征,将辽宁野生花卉植物划分为五个区:1.东部山地丘陵湿润气候区2.西部低山丘陵半湿润气候区3.辽东半岛湿润~半湿润气候区4.辽河平原草甸及盐生植物区 5.西北部丘陵台地半干旱及砂生植物区。并列出各区主要代表野生花卉的生物学及生态学特征、分布情况及观赏价值。本文认为正确地选择引源地区,根据引种野生花卉的生态幅、生物学特性确定主导因子是引种驯化的关键。引种野生花卉的主要方式应是采种。  相似文献   

15.
石漠化是我国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其产生造成了一系列水土流失、植被破坏、岩体裸露等生态问题,同时还严重阻碍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鉴于此,我做需加强对土地石漠化的治理,采取有效措施逐渐恢复土地的使用价值,本文主要对石漠化治理中林业建设的思路及内容进行分析,期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能够强化相关工作人员对石漠化治理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野生观赏花卉引种及在哈尔滨园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东北地区野生观赏花卉引种及其生物学、生态学特性.介绍了野生观赏花卉在哈尔滨地区的应用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土壤种子库是当前生态学研究热点之一,其在植被恢复中的作用备受关注。该研究首先对国内外关于土壤种子库的文献进行对比,对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的关系进行了总结。并以汶川地震灾区受损区域为例,对该区域的土壤种子库特征以及植被恢复研究文献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对其中遇到的问题和可行的途径进行探讨,以期能够为该区域的植被恢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3种不同石砾和壤土配比栽培下的降香黄檀幼苗根瘤为试材,分离纯化其内生根瘤菌,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物学特性分析和16S rDNA测序等方法,鉴定研究了降香黄檀在不同石砾含量栽培基质条件下内生根瘤菌的种类差异及生物学特性,以期为石漠化地区的降香黄檀推广种植提供候选菌株。结果表明:降香黄檀在全石砾栽培基质条件下的根瘤菌菌株为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和根瘤菌属(Rhizobium),而在石砾和壤土混合基质以及全壤土基质的根瘤菌菌株均为根瘤菌属(Rhizobium)。该研究分离获得的根瘤菌具有较强的固氮、结瘤和耐高浓度钙能力;回接根瘤菌的降香黄檀幼苗主根长、植株鲜质量和干质量均显著增加(P<0.05)。不同石砾含量栽培基质条件下降香黄檀内生根瘤菌的种类具有差异且均能够固氮结瘤和促进植株生长,表明这些根瘤菌在石砾含量不同的石漠化土壤环境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金斑蝶是集工艺制作、生态观赏和喜庆放飞于一身的三用蝶种。总结了蝴蝶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研究的概况。金斑蝶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各地,在海南、云南等地已开展人工养殖,高温和强降雨是限制金斑蝶养殖的因子。掌握金斑蝶生物学特性可为金斑蝶在四川地区进行规模化人工养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曾云英 《北方园艺》2012,(21):66-68
在简要介绍银杏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的基础上,从品种选择、水肥管理、修剪整形、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阐述了江苏地区银杏的栽培管理技术,以期为当地银杏的高产、高效栽培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