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大量灌溉水渗入地下造成土壤的次生盐碱化,在排水渠排出地下水和防治土地盐渍化的同时,排出的水大多义流入河道。塔里木灌区农田中脱出的盐分,随着各级排水渠进入塔里木河,塔河水质受到影响。本文通过具体数据说明了近年来离子浓度增加,矿化度上升,PH值升高的事实,指出了防治此现象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3.
影响灌区用水量最重要的指标是灌溉水利用系数。以典型灌区为计算分析的依据,从理论上分析该系数的组成以及影响该系数的种种可能因素,找出理论推算与实际耗水量之间的差距。提出阿勒泰地区灌区节水的出发点和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4.
5.
引大灌区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 ,应做的工作 :1.加快田间工程配套 ,减少斗、农渠渗漏损失。 2 .引导灌区群众加强平田整地 ,改造土地畦块结构 ,大畦变小畦 ,改变落后的灌水方式 .3.在灌区内推广管灌、喷灌、滴灌、微灌等高新节水技术。 4 .强化灌区群众的用水商品意识 ,促进全社会节约用水。 5 .调整灌区农作物种植结构 ,种植耗水少且经济效益高的作物 ,提高灌区农民收入 ,促进灌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是评价农田灌溉用水效率的主要指标。在冶河灌区选取四支和五支典型支渠开展田间试验,采用动水法测定渠道输水损失,利用土壤含水率差值测算田间净灌水量,最后估算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试验结果表明:冶河灌区典型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623,而渠道输水损失占损失比重为72.7%,是影响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主要因素。冶河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定方法对于改善河北省大型灌区灌溉节水工程措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国典型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的调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开展对灌溉水利用系数资料的搜集、整理,并对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气候和用水状况条件下的渠系水(或灌溉水)利用系数进行调研.并选取我国典型灌区,进行灌区渠系水(和灌溉水)利用系数的调研分析.分析渠系水(或灌溉水)利用系数与当地经济、灌区用水状况、作物规模和种类、地下水埋深、气象条件等关系.最后,对我国渠系水(或灌溉水)利用系数的现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我国大部分灌区的灌溉水利用系数尚未达到规定标准,须采取措施加以提高. 相似文献
8.
文章提出了景电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测算方法,通过对景电灌区主要作物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田块,在每次灌水前后对不同土壤深度的质量含水率进行测定分析,计算代表作物亩均净用水量,结合水源渠首处的提水量,分析计算景电灌区的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相似文献
9.
根据对兰州市农业新技术示范园区灌溉水的利用情况的分析,找出灌溉水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提高灌区灌溉水利用率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11.
12.
根据二峰总站提水灌区实际情况,利用干渠渠系配套齐全,进出水量易于掌握,采用水量平衡法对干渠渠系水利用系数进行测算,支渠及以下的渠系水利用系数选择典型支渠采用首尾测算法进行测定,田间水利用系数选择典型田块进行测定,这样简化了测量工作,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方法简单实用,易于操作,测得2014年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526,基本上反映了灌区渠系实际用水情况、灌溉工程质量及灌溉用水管理水平.该方法适合同类型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的测定与评价. 相似文献
13.
针对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进行了不同电导率灌溉水对大棚番茄植株生长和土壤盐分影响的试验。试验共设3种灌溉处理:电导率3.3 mS·cm~(-1)井水(E1)、电导率1.9 mS·cm~(-1)井水(E2),雨水电导率0.3 mS·cm~(-1)(E3)。结果表明:随灌溉水电导率增加,番茄株高和茎粗呈降低趋势。与E1处理相比,E2和E3处理均显著增加番茄茎粗(P≤0.05),增幅为29.5%~70.7%。番茄茎叶和根鲜重随灌溉水电导率的增加而降低。表层土壤水溶性盐总量随灌溉水电导率的增加而增加。可见,在本研究地区,电导率高的灌溉水会影响番茄生长,灌溉水是造成设施土壤盐分累积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研究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苜蓿种植适宜的灌溉方式。【方法】设计滚移式喷灌W1、指针式喷灌W2、浅埋滴灌W33种灌溉方法,并对比研究各种灌水方法对土地水分和紫花苜蓿产量以及灌溉用水效率等的定量影响。【结果】浅埋滴灌处理在苜蓿生长期内0~100 cm土壤含水量都显著高于滚移式喷灌处理和指针式喷灌处理(P<0.05),浅埋滴灌能够有效提高土壤水分含量。浅埋滴灌四茬总产量为15 094.10 kg/hm2,较滚移式喷灌和指针式喷灌提高了7.15%、6.67%。四茬平均灌溉水利用效率提高了40.59%、41.29%。浅埋滴灌的纯利润为6 263.56元/hm2,较滚移式喷灌、指针式喷灌分别提高了37.86%、34.69%。【结论】浅埋滴灌可以明显改善土壤水分状况,提高紫花苜蓿产量和灌溉水利用效率,增加种植紫花苜蓿的利润,水资源短缺地区选用浅埋滴灌作为灌溉方式。 相似文献
16.
1988年,1989年两年时间,通过监测四湖总干渠水体的pH、COD、DO、全盐量、氯化物、砷、汞、六价铬、铜、锌、铅、镉、氰化物、挥发酚、氨态氮、硝态氮、亚硝态氮等十八个项目,并按分指数、类指数和综合指数进行评价,基本弄清了四湖灌区的长湖、豉湖渠、东干渠和西干渠的水体质量。 相似文献
17.
18.
为明确不同质量灌溉水对大棚黄瓜生长和土壤电导率的影响,采用不同电导率的灌溉水E1(4.04 mS/cm)、E2(2.03 m S/cm)、E3(0.31 mS/cm)对大棚黄瓜进行灌溉。结果表明,黄瓜产量、株高、叶片数随灌溉水电导率的增加均显著降低;土壤电导率随灌溉水电导率的增加而增加,在0~40 cm土层,E1处理土壤电导率显著高于E2和E3处理47.3%~114.7%。可见在该研究区灌溉水是影响土壤电导率的重要因素,电导率为4.04 mS/cm的灌溉水已影响大棚黄瓜的生长,设施蔬菜种植需考虑灌溉水质量。 相似文献
19.
利用统计学方法和空间分析,对鞍山宋三灌区稻田土壤重金属含量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工业废水进行灌溉的稻田,土壤环境质量明显低于利用河水和城市生活污水进行灌溉的区域,土壤重金属Cd和Hg分别超标1.8倍和2.2倍。空间分析结果显示,污灌区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空间差异明显,6种重金属污染物空间分布的峰值均出现在工业废水进行灌溉的区域。由此所得结论是:工业废水中的污染物质对农田土壤环境影响明显,应避免直接用于农田灌溉;在农田土壤环境保护工作中,在对重点污染物进行分析的同时,应加强对重点区域的监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