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试验在其它桑园管理措施一致的前提下,改变其N、P2O5、K2O肥的施用比例,并对土壤理化性状进行了调查。结果N∶P2O5∶K2O=10∶5∶5能适当提高土壤速效钾含量和适当降低土壤pH值;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极显著提高土壤速效磷含量;同时影响土壤的物理性状及桑树生长。  相似文献   

2.
在其它桑园管理措施一致的前提下,采用施肥比例N∶P2O5∶K2O=10∶5∶5、667m2桑地面积留条7 500~8 000条、中干拳式树形的技术组合,可适当提高土壤养分含量,改变土壤pH值,同时影响土壤物理性状及桑树生长。  相似文献   

3.
试验在其它桑园管理措施一致的前提下,改变其N、P2O5、K2O肥的施用比例,并对桑叶产、质量进行了调查。结果是N∶P2O5∶K2O=10∶5∶5的施肥比例,能显著提高生长芽生长量,极显著提高春叶产量;适当提高种茧4龄起蚕结茧率和虫蛹统一生命率。显著提高全茧量及茧层量。极显著提高卵质成绩及下代孵化率。  相似文献   

4.
在桑树栽植密度和其它桑园管理措施一致的前提下,对春伐桑树不同技术处理与土壤理化性状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结果是栽植密度为每667m2种植1 000~1 200株、N∶P2O5:K2O=10∶5∶5的施肥比例,每667m2桑园面积留条7 500~8 000根,低干无拳式树形的组合,对土壤理化性状及桑树生长发育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试验在其它桑园管理措施一致的前提下,改变其N、P2O5、K2O肥的施用比例,并对桑叶产、质量进行了调查。结果是N:P2O5:K2O=10:5:5的施肥比例,能显著提高生长芽生长量,极显著提高春叶产量;适当提高种茧4龄起蚕结茧率和虫蛹统一生命率。显著提高全茧量及茧层量。极显著提高卵质成绩及下代孵化率。  相似文献   

6.
试验在其它桑园管理措施一致的前提下,改变其N、P2O5、K2O肥的施用比例,并对桑叶产、质量进行了调查。结果是N:P2O5:K2O=10:5:5的施肥比例,能显著提高生长芽生长量,极显著提高春叶产量;适当提高种茧4龄起蚕结茧率和虫蛹统~生命率。显著提高全茧量及茧层量。极显著提高卵质成绩及下代孵化率。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索坡向与土壤养分含量之间的关系,为兰州市雨养生态区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理论依据,以兰州市皋兰县水阜镇老虎台雨养生态试验示范区为试验点,测定不同坡向(阳坡、半阳坡和阴坡)土壤有机质、速效P、速效K和速效N含量,分析不同土层和坡向土壤养分含量及相互之间的相关性,综合评价土壤养分状况.结果 表明:(1)土壤养分含量呈现出阴坡>半阳坡>阳坡,且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呈显著下降的趋势.(2)坡向与土壤有机质和速效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土层深度与土壤有机质、速效P,速效K和速效N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土壤有机质、速效P,速效K和速效N含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3)土壤有机质和速效N含量在不同土层和不同坡向间差异显著(P<0.001),且土层和坡向交互作用对其也有显著影响(P<0.05).整体上土壤养分含量偏低,建议在植被恢复配置时,要适地适树,选择抗性强的植物,并适当施用有机肥料.  相似文献   

8.
试验在桑园管理措施一致的前提下,改变N、P2O5、K2O肥的施用比例,并对桑叶产、质量进行了调查。结果是N:P2O5:K2O=10:5:5的施肥比例,能显著提高芽条生长量,极显著提高秋叶产量;可提高种茧4龄起蚕结茧率和虫蛹统一生命率。显著提高产卵量和良卵率。极显著提高全茧量、茧层量及下代孵化率。  相似文献   

9.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废弃基质还田对土壤速效钾、速效磷、碱解氮等化学特性和制种玉米(Zea mays)植物学性状、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废弃基质还田后,制种玉米产量T1处理(4 m3废弃基质+N24P12K6)最高,但和T3处理(4 m3废弃基质+ N6P3K 1.5)、对照(N24P12K6)间未达到显著水平;T1处理的穗粒重、百粒重、产量最高,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7.3 g、2.03 g、2.07 kg;T1处理的土壤有机质、速效钾、速效磷、碱解氮含量最高,与对照比较,分别增加了0.4 g·kg-1、24.61 mg·kg-1、0.68 mg·kg-1、0.65 mg·kg-1;T3处理经济效益最高,与对照比较,增收1 791.6元·hm-2,化肥投入减少2 207.8元·hm-2。处理间土壤化学性质和玉米植物学性状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依托山西右玉黄土高原赖草(Leymus secalinus)草地2017年建立的氮(Nitrogen, N)添加梯度试验平台(0~32 g·m-2·a-1),探究N添加对优势植物赖草叶片养分[N、磷(Phosphorus, P)、钾(Potassium, K)]、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和防御性化合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素输入显著提高叶片N,K含量和N∶K和N∶P比值,降低叶片P含量和P∶K比值;N素输入显著降低叶片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和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N素输入显著增加叶片总酚、单宁和黄酮类化合物含量;PCA分析表明低N(≤8 g·m-2·a-1)和高N(>8 g·m-2·a-1)输入下赖草叶片性状存在显著差异,土壤无机N含量、土壤有效N∶P和N∶K是其主要影响因子。以上结果表明N素输入改变了盐渍化草地赖草叶片养分-碳组分-防御性化合物的分配策略。  相似文献   

11.
在栽植密度一定且其它桑园管理措施一致的前提下,对春伐桑树不同技术处理与夏秋季桑叶产质量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结果是栽植密度每667 m2桑地面积1000~1200株、N∶P2O5∶K2O=10∶5∶5的施肥比例,每667 m2桑地面积留条7500~8000根,低干无拳式树形的组合,可适当提高幼虫生命力、茧层率和良卵率及实用孵化率,显著提高桑叶产量和全茧量、茧层量及产卵量。  相似文献   

12.
在栽植密度一定且其它桑园管理措施一致的前提下,对春伐桑树不同技术处理与春季桑叶产质量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结果是栽植密度每667 m2桑地面积1000~1200株、N∶P2O5∶K2O=10∶5∶5的施肥比例,每667 m2桑地面积留条7500~8000根,低干无拳式树形的组合,可适当提高幼虫生命力、茧层率、良卵率及实用孵化率,显著提高桑叶产量、全茧量、茧层量和产卵量。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再生水短期灌溉对绿地植物生理指标、矿质元素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用清水、混合水和再生水分别对沟叶结缕草、海滨雀稗、叶子花及黄金香柳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灌溉试验。结果表明:混合水灌溉增加了草坪草的叶绿素含量,对草坪草电解质渗透率、丙二醛含量和矿质元素及土壤环境无显著影响。再生水灌溉降低了土壤pH,增加了土壤电导率、速效K及Na含量,对Cu和Zn含量无显著影响,而全N和速效P含量在不同土壤中存在一定的差异;其次,再生水灌溉对4种草坪草均未造成显著伤害,增加了部分植物电解质渗透率、丙二醛含量、叶片全N和Na含量,但对草坪草叶绿素含量、速效P、速效K、Cu及Zn含量无显著影响。因此,混合水可以做为城市绿地灌溉的优质水源,再生水亦可短期用于城市绿地灌溉。  相似文献   

14.
在其它桑园管理措施一致的前提下,采用施肥比例N∶P2O5∶K2O=10∶5∶5、667m2桑地面积留条7 500~8 000条、中干拳式树形的技术组合,可适当提高原蚕的饲养成绩、茧层量、茧层率、良卵率和实用孵化率,显著提高全茧量和产卵量。  相似文献   

15.
施肥对无芒雀麦+杂花苜蓿混播草地组分种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探讨了科尔沁沙地Carton无芒雀麦+草原2号杂花苜蓿混播草地建植时,基肥中N,P和K配比对当年草地群落组分种产量及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P和K合理配比均有利于杂花苜蓿和无芒雀麦早期生长。在施肥效应中,杂花苜蓿与P肥效应最显著,无芒雀麦与N肥效应最显著。高K组合(K2O180kg/hm2、P2O5572kg/hm2、、N90kg/hm2)可显著提高无芒雀麦产量及其在草群中的比例(P<0.01),而高K组合与高N组合(N135kg/hm2、K2O120kg/hm2、P2O572kg/hm2、)显著降低了杂花苜蓿头茬草的产量(P<0.05)。基肥中N对2茬草产量影响已不显著,P肥仍有利于2茬草中苜蓿生长,但产量差异不显著,只有高K组合对无芒雀麦产量影响仍然显著(P<0.01)。在混播草地中,播种时适宜的施肥量为纯N90kg/hm2,K2O120kg/hm2和P2O572kg/hm2、。  相似文献   

16.
采用“3414”二次回归设计,研究了N、P、K肥配施对草原3号杂花苜蓿种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磷肥的增产作用最大,其次为钾肥,氮肥的影响最小;最高产量预期值达到578.55 kg/hm2的最佳施肥方案:氮肥81.0~114.75 kg/hm2,磷肥218.75~262.0 kg/hm2,钾肥96.0~138.0 kg/hm2,氮、磷、钾比例为N:P2O5∶K2O=1∶1.76~2.08∶1.17~1.33。  相似文献   

17.
王泽林  陈继久  袁雄  宋有权 《北方蚕业》2012,33(1):35-36,54
设计在其它桑园管理措施一致的前提下,改变种茧育桑园N、P2O5、K2O肥的施肥比例,观察并调查对桑叶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P2O5:K2O为10:5:5的施肥比例,可适当提高4龄起蚕结茧率、虫蛹统一生命率及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能显著提高产卵量、良卵率和实用孵化率。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以河南县高寒草甸草地类型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了补播改良后1~3年的土壤养分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补播改良可明显促进高寒草甸土壤全N、P、K及速效N、K含量的积累,同时也可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保水能力,特别是在补播2年后土壤的全素含量积累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水分的增加最为显著,本试验结论可为高寒草甸的草地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以青海省称多地区高寒草甸6个海拔梯度(4056,4221,4263,4293,4332,4427 m)样地为对象,通过测定土壤养分质量分数,研究了土壤养分随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地上植物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全氮(N)、速效N、速效磷(P)、速效钾(K)的质量分数随海拔均呈“U”型分异趋势;土壤全P质量分数随海拔梯度的变化相对稳定;土壤全K、全N、速效N、速效K、速效P、土壤有机质的质量分数与地上植物量呈相似的变化趋势,其中,土壤全N、速效K与地上植物量成显著正相关(P<0.05).土壤全N、土壤有机质、速效N、速效P和速效K是影响地上植物量的第1主成分,土壤全P和全K是第2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78.77%.  相似文献   

20.
生草对黄土高原旱地苹果园土壤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5,他引:21  
对黄土高原渭北苹果园生草土壤性状测定结果表明,生草能降低0~60 cm土层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提高田间贮水量,且与生草年限呈正相关;能显著提高0~20 cm土层有机质含量,种植禾本科牧草有机质年积累量为0.10%,种植豆科牧草年积累0.15%;随生草年限的增加,较深土层土壤有机质趋于增加,种植白三叶改善较深土层土壤有机质的效果强于种植黑麦草。对N、P、K营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0~40 cm土层,生草的前期(4年)土壤养分消耗大于积累,苹果与牧草在该土层存在养分竞争,在第5年全氮、全磷、全钾呈现恢复性增长,全氮、全磷、全钾的演变呈现“S”型的演变过程,但生草能提高0~40 cm土层水解氮、速效磷及速效钾含量,具有活化有机态N、P、K的功能,有利于果树对N、P、K营养元素的吸收利用;生草类型不同,活化N、P效果不同,黑麦草活化P的作用大于白三叶,而白三叶活化N的作用大于黑麦草;生草后土壤三大微生物类群数量及过氧化氢酶、尿酶、碱性磷酸酶活性都显著提高,并随生草年限的增加趋于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