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畜牧产业的蓬勃发展,特禽养殖在我市逐渐发展壮大。肉鸽因其营养价值高而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青睐。肉鸽饲养在我市已初具规模,但由于疫病综合防治技术比较滞后,特别是肉鸽新城疫疫苗的使用比较混乱,肉鸽新城疫疫苗的暴发往往给养殖场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为此,我们选择1户中等规模的肉鸽饲养场,就鸽新城疫油乳苗、鸽新城疫灭活苗、鸽新城疫L系苗3种不同疫苗的免疫效果进行了对比试验,筛选出防治肉鸽新城疫的最佳疫苗,为有效防治肉鸽新城疫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正>本文结合近期肉鸽养殖最为常见的几种疫病进行了阐述,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1鸽I型副粘病毒病鸽I型副粘病毒病俗称鸽瘟,又称为鸽新城疫,是由鸽I型副粘病毒感染引起的鸽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实验室  相似文献   

3.
<正>2007年8月,我市某鸽场4500羽种鸽发生以突然死亡、下痢、神经紊乱为特征的疾病。经发病情况调查、临床症状、病理解剖及实验室诊断,确诊为鸽新城疫继发细菌感染。现将诊疗情况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2007年8月下旬,某鸽场青年种鸽舍的鸽子突然发病,以后其他鸽舍也出现类  相似文献   

4.
鸽新城疫俗称鸽瘟,是由鸽Ⅰ型副黏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与鸡新城疫病毒相类似,不同年龄、品种的鸽都易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对养鸽业有较大危害[1]。该区一鸽场在2017年下半年发病,蛋鸽死亡率明显上升,经综合诊断确定为新城疫感染所致,另外存在饲料黄曲霉毒素B1超标及肠道细菌感染的问题,采取紧急免疫以及隔离治疗等应对措施后,发病和死亡率降低,病情基本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5.
曾桂有 《畜禽业》2001,(10):56-57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肉鸽的需求量逐渐增多,近年来,养鸽业朝集约化、规模化方向迅速发展.饲养密度的提高,对卫生防疫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不重视鸽场的卫生防疫,缺乏疫病防制观念,必将造成防疫的失败,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集约化养鸽场的防疫工作,必须从建立防疫体系的角度出发,建立健全防疫制度,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防治结合,从以下方向做好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6.
施德宁 《畜禽业》2006,(14):19-20
蛋鸽业是我县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由于鸽蛋品位佳、营养价值高而畅销温州市各地市场。我县蛋鸽业由肉鸽生产转变过来,所采用的保健砂仍是肉鸽保健砂配方,对提高蛋鸽产量和质量受到一定影响。为了深入研究保健砂对蛋鸽生产的影响,平阳县峰山蛋鸽繁育场特立题研究蛋鸽高产保健砂配方及供给技术对比试验测定,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试验材料试验组蛋鸽保健砂分设青年鸽、产鸽春、夏、秋、冬等5种,由矿物质、微量元素、多种维生素、食盐、营养添加剂及中草药等配置而成。对照组仍采用本场先用的肉鸽保健砂配方。蛋鸽…  相似文献   

7.
陈益填 《畜禽业》2001,1(5):28-29
我国养鸽业经过20年的发展,已经进入了规模化、产业化的阶段,肉鸽的饲养规模和生产量已经紧跟鸡鸭鹅之后,成为养殖业的又一支主力军,随着生产的发展,鸽场的竞争也随之加剧,饲养高产、优质、高效的种鸽,结合科学饲养和精心的经营管理,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是鸽场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的对策,其中以高产优质的鸽种最重要。  相似文献   

8.
马元山  周明 《畜禽业》2004,(7):54-55
家鸽由野生岩鸽(也称野鸽)进化而来,属特禽,包括信鸽、观赏鸽、肉用鸽。近些年来,人类食品结构的改变,对鸽肉的需求量愈来愈多。相应地,肉鸽饲养数量剧增。但现今对肉鸽的饲养方式多为比较落后的传统饲养方式,即让种鸽配对产蛋,种鸽自己孵蛋和哺育仔鸽,使用比较单一的整粒原粮作为肉鸽饲料等。这种饲养方式与当今肉鸽业的迅猛发展不相适应,亟待革新肉鸽的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浙江省瑞安市的肉鸽产业从小到大,逐渐走上了健康快速发展之路。目前,该市已养有种用肉鸽40万对,年向市场提供乳鸽约400万只。肉鸽产业的快速发展,与瑞安市致富鸽业有限公司研究与推广的"肉鸽‘2+4’哺育技术"及肉鸽"营养丸"有着密切相关。该二项技术主要是根据鸽子自身蛋白需求量,研究配制了肉鸽"营养丸"饲料,同时采用人工孵化技术、高效调仔并仔技术、保姆鸽喂养技术等,实现1对保姆鸽同时哺育4只乳鸽(称之为"2+4"),省去了生产种鸽孵化和哺育的46d时间,缩短了繁殖周期,乳鸽产量提升50%以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戈小萍  应英 《畜禽业》2010,(8):77-77
<正>鸽的禽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接触性传染病。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与鸽新城疫相似。1流行特点该病流行规律与鸡的禽流感相似,各日龄的鸽都敏感,但乳鸽更为敏感,其次为育成鸽或后备鸽、老龄种鸽。每年从秋末到初春较为流行。养鸡、养水禽密集地区的鸽群较易感染。在养鸽比较密集的地区,该病可在1~2个月内传播到几乎该区内所有的鸽  相似文献   

11.
<正>养好肉鸽不仅要制订一套完善的、可行的饲养管理制度,而且还要采用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根据肉鸽的生长发育特点,已配对并投入生产的肉鸽称为生产鸽,时间一般是从6~7月龄开始。现就本人多年积累的经验,谈谈生产鸽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2.
施德宁 《畜禽业》2006,(7):19-20
蛋鸽业是我县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由于鸽蛋品位佳、营养价值高而畅销温州市各地市场。我县蛋鸽业由肉鸽生产转变过来,所采用的保健砂仍是肉鸽保健砂配方,对提高蛋鸽产量和质量受到一定影响。为了深入研究保健砂对蛋鸽生产的影响,平阳县峰山蛋鸽繁育场特立题研究蛋鸽高产保健砂配方及供给技术对比试验测定,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针对龄期不同的鸽进行疫苗免疫,并通过不同的免疫间隔开展疫苗免疫,并获得抗体消长的动态与母源抗体的检测效果。基于此,制定鸽场的禽流感免疫程序,希望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畜禽业》2014,(9)
为了提供蓝耳病阳性场合理使用蓝耳病疫苗的理论依据,并为提高猪瘟、口蹄疫的抗体效价做出一定的探索,试验比较口蹄疫疫苗、猪瘟疫苗、蓝耳病疫苗及自家苗的联合使用的效果。拟定程序后,使用同一标准检测不同时期的抗体效价,并结合临床各项指标跟踪观察,发现在蓝耳病阳性场正确使用蓝耳病灭活苗可有效提高猪瘟、口蹄疫的抗体效价,同时减少猪呼吸道病综合征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正>法库县柏家沟乡一肉鸽养殖户有种鸽500对,雏鸽700只。应用的免疫程序是雏鸽在7d滴鼻、21、60d用L系饮水;90d以上的鸽及种鸽每年用新城疫Ⅰ系肌肉注射1次,注射半年后每2个月用L系加强免疫1次。鸽群一直比较稳定没有大的疫病发生。但在今年7月初开始在1个月以下的雏鸽群中陆续发现一些雏鸽拉绿色稀便、口流黏液、打呼噜,后期出现歪脖、扭颈等神经症状,零星死亡。曾用治疗大肠杆  相似文献   

16.
刘松 《畜禽业》2001,(7):39-39
菏泽市牡丹区某肉鸽养殖户饲养的300多对肉鸽,发现20多只有头颈歪扭、低头、后仰等神经症状,且排水样或黄绿色稀粪,初认为是鸽Ⅰ型副粘病毒病,用鸡新城疫和传染性法氏囊病蛋黄抗体每鸽注射2ml,结果无效.而后,在观察临床症状的基础上,又做了病理剖检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鸽副伤寒.现将诊治过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王锦锋  陈章言  吉俊玲 《畜禽业》2002,(9):Y037-Y037
2001年4月江苏泰州市海陵区泰东镇农民夏某从江苏淮安市某种鸽场引进种鸽(王鸽)100对,结果只配对成功40对,其余120只后经鉴别都为雄鸽,给夏某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因肉鸽是成对繁殖,严格遵循"一夫一妻制",如鸽群中公母比例失调.不仅鸽舍不得安宁,而且会造成产蛋率下降,无精蛋增多.  相似文献   

18.
卢忠  陈霞  陈波  魏长  何浚  左健 《畜禽业》2000,(9):50-50
2000年4月上旬,渝北某新建鸽场饲养1200多对种鸽,陆续开始发病,很快波及大部分鸽群,发病率达91%,死亡率达10.6%。笔者经现场调查、实验室诊断,确诊该鸽场系由新城疫病毒与大肠杆菌所致的混合感染,经采用精制鸡新城疫抗体肌注与禽病杀星口服液兑水饮用,迅速控制了病情。现将有关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王宝杰  蔡兰芬 《畜禽业》2003,(10):45-45
叶大肠杆菌、非典型性新城疫已成为危害肉仔鸡的主要疾病。大肠杆菌为条件性疾病,血清型多,产生耐药性快;非典型性新城疫为副粘病毒病,主要由于疫苗首免时母源抗体过高、免疫不合理、其它疾病干扰、新城疫强毒株毒力不同及机体受到应激等原因而发生和传播。2种传染病混合感染,将给诊断和治疗带来极大不便。1发病情况山东潍坊某鸡场养殖3000羽肉鸡,32日龄时发病。入舍以来该批鸡只长势一直不错,3日龄做过新支二联弱毒苗,14、28日龄曾饮水免疫过2次传染性法氏囊炎疫苗(中等毒力),做完第2次传染性法氏囊炎疫苗后,鸡只状态有所改变,呼吸道症状开…  相似文献   

20.
对鸡使用新城疫油乳苗和未使用新城疫油乳苗,其发病情况进行了比较观察,结果发现,在20日龄以前使用新城疫油乳苗的鸡,其新城疫发生率很低,即使发生,也大多为非典型性,而没有使用油乳苗的鸡,在育成期(100日龄以内),容易暴发典型症状的新城疫,且往往全群发病,死亡率高达90%以上,给养鸡业造成灾难性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