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在秸秆还田技术推广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近年来,盐湖区种植小麦面积基本稳定在2.48万hm2左右,其中水地小麦1.61万hm2,旱地0.87万hm2。玉米种植面积1.88万hm2,其中春播玉米0.54万hm2,夏播玉米1.34万hm2。而1.34万hm2夏播玉米与水地小麦连作,  相似文献   

2.
江都 《当代农机》2013,(12):8-9
秸秆还田一直是公众关注和争论的热点,秸秆还田究竟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是否应作为秸秆利用的主要途径? 看产量:秸秆还田肥效大 “今年水稻丰收已经有九成把握,预计产量在600 kg以上.”扬州市江都区浦头镇王庄村种田大户王加迟夏季新流转土地20 hm2,全部实施了麦秸秆还田.他介绍说,全镇夏季小麦秸秆基本都还田了,自己一直承包的4 hm2地已连续5年实施稻麦秸秆全量还田,“以往每0.067 hm2地要施100kg化肥,现在只用15~20 kg,水稻单产都在600 kg/0.067hm2左右,最高达到650 kg/0.067 hm2.”  相似文献   

3.
多年来,运城市坚持不懈地推广小麦秸秆覆盖还田技术、小麦休闲期旋耕覆盖还田技术和玉米秸秆粉碎旋耕覆盖还田技术,全市机械化秸秆还田的实施面积逐年增长,2011年全市小麦秸秆直接还田面积已达27.2万hm2、玉米秸秆直接还田面积已达16万hm2,分别占种植面积的80%。  相似文献   

4.
秸秆覆盖对冬小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黄淮海"一年两熟地区秸秆覆盖对冬小麦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性状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试验表明:秸秆覆盖可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增加土壤养分有效性,可提高水分利用率,提高土壤的生物活性,明显地调节作物生长的水、肥、气、热等生态条件,促进了小麦的生长发育,可以明显提高小麦的产量.未进行秸秆覆盖的处理产量为4 617.93kg/hm2;进行秸秆覆盖的处理,小麦平均产量最高可达到 5 360.00kg/hm2,提高了1 303.67kg/hm2,增产可达到 28.23%.  相似文献   

5.
从潞城市机械化保护性耕作二年三作试验区传来了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继1999年秋天每0.067hm2玉米示范田产量达643kg之后,2000年每0.067hm2小麦示范田产量取得了125kg的好收成。125kg,一个看似并不起眼的小数字,但是能达到这个数字的确太不容易了。这是在收获玉米后播种的小麦(老百姓俗称为赶茬小麦,平均每0.067hm2旱地赶茬小麦的产量只有105kg),而且还是在旱魔肆虐,全年没有一场有效降雨,部分地方小麦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的情况下取得的。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在潞城市已实施了3个年头,通过试验探索,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已…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冀南岗坡旱地小麦的机械化耕作方式,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降水,提高水分利用率,增加小麦产量,采用深耕、虚实并存耕作、秸秆粉碎还田3种机械化耕作方式在冀南岗坡旱地小麦上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3种机械化耕作方式均能保持土壤水分,提高土壤含水量.提高小麦产量.增产率分别达10.1%、14.6%、12.2%.其中以虚实并存耕作法对小麦产量提高最大,比对照(常规平作)增产466.7 kg/hm 2 ,增产率达14.6%.是提高冀南岗坡旱地作物产量应优先选择的机械化耕作方式.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降低生产成本,适应加入世贸组织对农业的冲击,按照河北省农机局的安排,2000年秋季河北省衡水市在桃城区进行了小麦耕地播种、秸秆还田旋耕播种、秸秆直立免耕播种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是耕地播种公顷产量4567.5kg,旋耕播种公顷产量4884kg,免耕播种公顷产量5323.5kg。在相同条件下免耕播种比常规播种每公顷作业费降低645元,增产小麦756kg,增收831元,平均增收节支1476元。通过试验,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给我们三点启示。启示1:机械化保护性耕作使衡水市农业现代化建设前进…  相似文献   

8.
秸秆压草还田模式即在棉花、玉米、桑园、果园、西瓜、番茄等行间,小麦及大蒜等蔬菜类播种后在其表面覆盖一层秸秆,让其自然腐烂。这些秸秆还田后对改土、防旱、抑制杂草、提高作物产量均有显著效果,可使作物的产量平均增产达13%~14%,增产率多在10%~15%之间。1小麦田覆盖秸秆小麦从播种到四叶期均可覆盖,但以播种后和分蘖初期覆盖较好,盖  相似文献   

9.
临猗县是山西省的一个农业经济大县,共有耕地 10万 hm2。 80年代末以来,该县把秸秆还田作为新的工作重点,以宣传教育为导向,以先进的农机具为载体,坚持不懈地大力推广机械化秸秆直接还田技术,由小麦秸秆到玉米、豆类、棉花等农作物秸秆,全面实现了机械化直接还田。从 1996年开始,全县实现了“一无四促”,即:无焚烧秸秆现象发生;促进了秸秆适时直接还田,促进了作物及时下种、收获,促进了不断培肥地力,促进了农业节本增效。凡连续秸秆直接还田的地块,增产粮食 600 kg/hm2~ 1 500 kg/hm2,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每年增加 0.1%。…  相似文献   

10.
兵团农四师75团有耕地8933hm2,因受气候等诸多不利条件影响,只能种植小麦、油菜和亚麻。近年来,我团对耕地进行了机械化秸秆还田,使土壤结构得到了明显改善和有效保护,促进了农业增产。2004年2493hm2春小麦平均单产达445.7kg/667m2,3960hm2春油菜平均单产159.4kg/667m2;440hm2亚麻平均单产为457.3kg/667m2,比上年增产7.6%以上。1秸秆粉碎还田的意义秸秆还田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有机质含量高能使粘土、板土变松,沙土增粘,土壤耕性改善,能够增加土壤孔隙度,改善土壤蓄水保水性能,提高地温,提高土壤吸附保蓄养分的能力,改善土壤保肥供肥性能。(1)…  相似文献   

11.
根据华北平原农业水资源日趋减少的现状 ,开展了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为目的的不同培肥措施的节水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秸秆还田具有明显的节水增产效应。在相同灌溉水量 ( 1 50mm)的情况下 ,玉米秸与小麦秸全部还田较不还田 (对照 )增产小麦 540 kg/ hm2 ,仅麦秸还田较对照增产小麦4 65kg。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 2 .3 4和 2 .3 6kg/ ( hm2 · mm) ;同时增施有机肥可增产小麦 73 5kg/ hm2 与660 kg/ hm2 ,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 2 .2 1和 2 .1 8kg/ ( hm2 · mm)  相似文献   

12.
三晋花絮     
吕梁地区推广小麦高茬覆盖复播技术吕梁地区农机局在地委、行署的技持下,在文水县召开了小麦秸秆覆盖还田技术推广现场会。现场会旨在推广人工撒籽旋耕播种技术、旋耕圆盘播种接播种技术、高麦茬粉碎覆盖播种技术、硬茬机播技术、机械粉碎覆盖技术和深松残茬覆盖技术等6项机械化耕作技术。吕梁行署将采取得力措施,多渠道增加投入,购买配套机具,力争用3年时间在全区普遍推广小麦秸秆覆盖还田技术,杜绝焚烧秸秆、浪费资源的作法。(白明)平定县农机局的称谓恢复了平定县农机局于1972年成立,在1984年的机构改革中,被改为农机化技术服务…  相似文献   

13.
地膜覆盖拓新路旱地小麦夺丰收□文喜70年代,闻喜县农机局探索并总结出闻名全国的“蓄水保墒、伏雨春用”的旱地小麦耕作法。之后,他们依靠机械化手段,实施秸秆还田,把这种耕作方法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在各级农机部门的支持下,他们从1995年开始,大胆创新,...  相似文献   

14.
小麦机械化地膜覆盖增产技术是农业部下达给晋城市的农牧渔业“丰收计划”项目。至2000年年底,晋城市有3.35万hm2旱地实施了此项技术,涉及泽州、高平、沁水和阳城4个县(市),91个乡镇,1371个行政村,共投入铺膜播种作业机具3068台,其中机引铺膜机816台。项目实施田的小麦平均单产为3720kg/hm2,比对照田增产967.5kg/hm2,至少增收1286元/hm2,另可节支964元/hm2,合计增收节支2250元/hm2,取得了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1.旱地小麦膜际栽培的增产机理晋城市旱地小麦产量低、品质差的主要原因是在小麦整个生产周期内缺少有效水,而膜际栽培…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未来气候条件下关中地区夏玉米农田适宜的施肥-秸秆措施以控氨稳产及应对气候变化,基于2019—2020年大田试验,进行不同氮肥种类和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对农田土壤氨挥发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根据田间实测数据对DNDC模型进行校正与验证,利用验证后模型模拟未来气候条件下不同施肥-秸秆措施对夏玉米产量及土壤氨挥发累积量的影响,综合考虑产量和生产单位产量玉米的土壤氨挥发累积量,最终提出未来气候条件下关中地区夏玉米农田的优化控氨稳产施肥-秸秆措施。结果表明:校正后的DNDC模型可以很好地模拟不同施肥-秸秆措施条件下夏玉米生长和农田土壤氨挥发累积量。在未来气候条件下,秸秆还田会显著提高夏玉米产量并降低生产单位产量玉米的土壤氨挥发累积量。在RCP4.5排放情景下,未来2030—2090年,秸秆全量还田配施180kg/hm2稳定性氮肥生产单位产量玉米的土壤氨挥发累积量较低且产量较高;在RCP8.5排放情景下,未来2030—2050年和2070—2090年,秸秆全量还田配施180kg/hm2稳定性氮肥和秸秆全量还田配施162kg/hm2稳定性氮肥生产单位产量玉米的土壤氨挥发累积量较低且产量较高。因此,在RCP4.5排放情景下,秸秆全量还田配施180kg/hm2稳定性氮肥为关中地区2030—2090年较为优化的控氨稳产施肥-秸秆措施;在RCP8.5排放情景下,秸秆全量还田配施180kg/hm2稳定性氮肥和秸秆全量还田配施162kg/hm2稳定性氮肥分别为关中地区2030—2050年和2070—2090年较为优化的控氨稳产施肥-秸秆措施。本研究可为关中地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及稳产减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郭恒 《河北农机》2004,(6):13-14
<正>自1999年河北省农机局就在全省实施了机械化秸秆还田工程。几年来的实践证明,机械化秸秆还田是一项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在华北两茬种植条件下更有利于争抢农时,是解决秸秆焚烧的有效手段,是秸秆综合利用的重要途径。省农机部门从自身职能出发,努力完善技术支撑体系和机具的组装配套,是搞好机械化秸秆还田工程的保证。由于技术措施得力,秸秆机械化还田面积大幅度增长,小麦秸秆机械化还田面积达到126.4万hm2,占小麦  相似文献   

17.
秸秆禁烧是农民期盼、政府想干和社会高度关注的一个老大难问题,2012年2月以来,湖北省荆门市市长万勇和副市长郑中华亲自挂帅,市农机局牵头组织"发改"、农业、畜牧及环保等相关部门,在沙洋、掇刀、东宝和漳河等县区的0.36万hm2(5.4万亩)农田开展了以油菜、小麦为重点的机械收获与秸秆粉碎还田试验、示范工作。试点区共投入机械356台,机械收获与秸秆粉碎还田3566.7hm2(5.35万亩),机械还田率达99%。通过试点工作示范带动,2012年荆门市新增油菜收割机209台,现已达1346台,秸秆机械化还田面积4.5万多hm2(68万亩),占荆门市油菜种植面积的40.5%。  相似文献   

18.
今年"三秋"期间,为了贯彻山西省农机局"关于认真做好秋季玉米秸秆禁烧工作的通知"精神,提升秸秆还田率,突破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的瓶颈,清徐县农机部门以项目带动为核心、五措并举为抓手,全力推进机械化秸秆还田.全县实现机械化直接秸秆还田1.4万hm2,其中还田玉米秸秆1.3万hm2、高粱秸秆0.1万hm2.  相似文献   

19.
多年来,运城市坚持不懈地推广小麦秸秆覆盖还田技术、小麦休闲期旋耕覆盖还田技术和玉米秸秆粉碎旋耕覆盖还田技术,全市机械化秸秆还田的实施面积逐年增长,2011年全市小麦秸秆直接还田面积已达27.2万  相似文献   

20.
2011年-2012年度,闻喜县综合运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4个高产创建666.7hm2示范片的小麦喜获丰收。其中,邱家岭670.9hm2旱地小麦平均单产332.1kg/O.067hm2,比全县旱地平均单产增产114.5kg/O.067hm2,增幅达52.6%,创造了该县旱地大面积均衡增产的样板工程。总结分析了旱地小麦高产的经验与启示,以供同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