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田间试验表明,不同玉米自交系不同密度处理对其农艺经济性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玉米自交系9058和郑58的适宜密度范围均为7.5~10.5万株/hm2,在此范围内产量差异不显著;二者产量表现的最适密度为9.0~9.75万株/hm2.建议种子繁殖中因地因品种调整好密度,在高水肥条件下以9.0万株/hm2宜;在低水肥条件下以9.75万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玉米新品种浚单22获得高产的适宜种植密度,河南省浚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对浚单22进行了5个处理的密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5个试验处理的栽培密度中,以6.00万株/hm^2产量最高,其次为6.75万株/hm^2和5.25万株/hm^2,适宜种植密度为5.25万~6.75万株/hm^2。  相似文献   

3.
油菜不同种植方式的产量及经济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等水平(纯N110kg/hm^2)并采用育苗移栽、开行点播、条播和撒播,相应密度分别为7.5万株、18万株、35.8万株、和37.2万株/hm^2的情况下。其产量水平达2475~2625k/hm^2,产量间差异不显著;但点播、条播和撒播比育苗移栽用工少108.9~172.9个/hm^2。单位面积上纯经济效益比育苗移栽高1723.8~2396.2元/hm^2。单位劳动生产率比育苗移栽高11.74~25.94元/个工。  相似文献   

4.
淮北地区中等肥力条件下,郑单958麦后板茬夏立播不同密度条件下产量性状等结果不同,6.75万株/hm^2产量最高达9642.0kg/hm^2;3.75万株/hm^2以上,即可实现7500.0kg/hm^2以上产量。  相似文献   

5.
直播玉米超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直播玉米密植通透超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1.1直播玉米超高产产量结构 产量目标:产量为1.2万~1.5万kg/hm^2; 产量结构:保苗7.0万~7、5万株/hm^2,最高不超过8.0万株/hm^2;  相似文献   

6.
不同密度对帚用高粱生长发育及工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6.0万~10.5万株/hm^2密度范围内,对帚用高粱生长发育及工艺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几乎所有指标都随密度变化而变化。高密度不仅使群体生长发育受到不良影响,而且大大增加了倒伏率,这进一步影响高粱穗的工艺性状。本研究认为,生育期130天左右,株高3.5m左右的帚用高粱密度以7.5万~8.25万株/hm^2株较适宜。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脱毒马铃薯东农303的不同播种期、不同施肥量、不同密度、不同覆盖方法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脱毒“东农303”产量高、品质优、熟期早、发病率低。泰顺县中低山农区播种期以1月20日为宜,中等肥力土壤有机肥37.5t/hm^2,种植密度为4.5—5.2万株/hm^2,并加盖地膜或小拱棚容易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8.
通过播期、收获期、密度和氮肥运筹试验,采取回归和通径分析的统计方法,对淮北地区中晚熟,中大穗型玉米高产栽培途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麦收后争时抢播,从6月10日以后,每推迟1d减产66.21kg/hm^2;适当降低种植密度,由8.25万株/hm^2降至5.25万株/hm^2,产量将从6909kg/hm^2增至9219.0kg/hm^2,5.25万株/hm^2均可获得9000kg/hm^2的产量;氮肥应超前施肥,基肥和穗肥各占50%有利高产,苞叶变黄后推迟10-15d待乳线消失后收获,可增产16.0%左右,且能提高商品品质。  相似文献   

9.
乙矮合剂对玉米产量和茎秆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在大田条件下,玉米吉单209和郑单958拔节前叶面喷施生长调节剂乙矮合剂,试验表明,乙矮合剂处理缩短了玉米穗下部节间的长度,降低了玉米的穗位高,降低了植株的重心,增加了基部节间的茎粗和茎秆密度,提高了玉米茎秆的抗倒伏能力。同时,乙矮合剂在控制玉米株型的基础上,保持了低密度(6万彬hm^2、7.5万彬hm^2、9万彬hm^2)条件下玉米的正常产量,提高了高密度(10.57万株/hm^2、127万株/hm^2)条件下玉米的穗行数和行粒数,显著提高了产量,使玉米子粒产量与茎秆质量得到了协同改善。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杂交籼稻丰优香占单季不同栽插密度和不同氮肥施用量试验的分析,初步明确了获得丰优香占高产相应的栽插密度和氮肥施用量。即在中等土壤肥力条件下,施氮187.50kg/hm^2,栽插24.0万丛/hm^2为最佳;其次是施氮131.25kg/hm^2,栽插密度为28.5万丛/hm^2。  相似文献   

11.
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影响湘杂油1号产量的主要因素是播栽期,其次是氮肥用量,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不显著。最佳组合为9月20日播种,10月25日移栽,种植密度9.00万株/hm^2,纯氮用量240kg/hm^2,产量达到2515.5kg/hm^2。  相似文献   

12.
不同种植密度对良玉99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荆绍凌 《中国种业》2014,(10):51-52
以玉米品种良玉99为试验材料,在田间种植条件下,研究了良玉99产量及其性状与种植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九台地区中上等水肥田块,良玉99最佳种植密度为6.5万-7.0万株/hm2。种植密度对百粒重的影响较明显,其次是影响行粒数,而对穗长、穗粗、穗行数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张武 《中国种业》2007,(9):37-38
研究了陇中半干旱地区垄沟栽培、垄作栽培、平作栽培以及施肥量和种植密度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垄沟栽培较平作栽培增产72.0%,每hm^2纯收入增加1050元;垄作栽培较平作播种栽培增产36.0%;三元复合肥施用量以每hm^2 675kg为宜;种植密度以4.8万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14.
试验通过7个不同的施肥处理研究高油品种黑农41号在窄行密植条件下高产高效施肥技术,结果表明:以处理组合3效果最好,基本模式为行距28cm、保苗36万株、施二铵50kg、尿素5k、生物钾15kg/hm^2,试验获得产量4085.8kg/hm^2,增加经济效益2580.9元,为黑农41号高产优质节本高效施肥技术的最佳农艺措施。  相似文献   

15.
玉米杂交种嫩单14的适宜栽培密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嫩单14为试验材料,在6种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研究了种植密度对嫩单14玉米品种的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嫩单14玉米品种的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是先增后减,产量在密度60000株/hm^2时达到最高,为9140.97kg/hm^2;株高、穗位高、秃尖长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升高;穗长、行粒数、百粒重、单穗粒重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嫩单14最佳种植密度为52500-60000株/hm^2。  相似文献   

16.
不同播种密度对大蒜蒜瓣蒜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蒜不同播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以密度为4.5万株/667m0的蒜舛、蒜薹产量最优,蒜薹、蒜舛产量分别达到588.44kg/667m^2,1756.43kg/667m^2;其次是5.0万株/667m^2。蒜薹、蒜舛分别为566.95kg/667m^2,1726.79kg/667m^2。最差的是8.5~9.0万株/667m^2,蒜薹、蒜瓣产量分别只到261kg/667m^2,1340kg/667m^2;密度低于4.5万株/667m^2。高于5.0万株/667m^2的蒜薹、蒜瓣产量不够理想。  相似文献   

17.
产量指标3000kg/hm^2以上,密度为9.75万~12.00万株/hm^2,单株角果数400个左右,每荚粒数17粒,千粒重3.8g以上。  相似文献   

18.
保苗株数:7.2万~7.5万株/hm^2;收获株数:6.6万~6.9万株/hm^2;每株收获花数:35~40个;鲜花单重:13~18g;鲜花产量:3.00万~3.75万kg/hm^2。  相似文献   

19.
密度和施氮对转基因抗虫棉皮棉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二次均匀设计,对转基因抗虫棉皮棉产量的密度和施氮效应进行了组合研究,通过对皮棉产量模型的分拆,筛选出皮棉产量≥1350kg/hm^2的优化农艺组合;密度9.25-10.22万株/hm^2,施氮247.6-280.3kg/hm^2,同时提出不同肥力下密度的优化组合。  相似文献   

20.
在甘南州农科所试验地进行了青稞新品种甘青5号种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在4个密度水平下,甘青5号在甘南州适宜的种植密度是375万.525万粒/hm^2,平均折合产量为5250—5480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