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经实地调查、采集、鉴定标本,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湖南省气候及地理条件对木兰科植物种类及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湖南木兰科植物有33种1亚种,湖南是我国木兰科植物现代分布中心之一;木兰科植物在湖南省大部分地区虽有分布,但明显形成湘南与湘西两个分布带,湘西木兰科植物比湘南贫乏,湘南的南岭山地集中了湖南近70%的木兰科植物,南岭是我国木兰科植物的起源与发展中心之一;木兰科植物在湖南的垂直分布范围为海拔200~2000m,绝大部分种(28种1亚种)分布于中海拔(500~1200m)范围内.并在某些方面提出了前人研究结果相异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湖南衡东天光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衡东天光山自然保护区境内及周边共有野生种子植物152科640属1 316种(含种下单位),植物区系具有起源古老、地理成分复杂多样、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种类丰富、中国特有成分多的特点;自然保护区不仅分布有大量的华东区系植物,而且还广泛分布有华中区系植物,这也使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具有典型的、浓厚的"华东—华中"过渡色彩,总体上自然保护区是属于华东植物区系。  相似文献   

3.
采用线路调查、样地调查和查阅相关资料文献相结合的方法,对湖南省桂东县三台山种子植物区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三台山共有维管束植物183科、688属、1307种,其中种子植物162科、656属、1233种,占湖南全省种子植物种数的19.81%。除栽培或逸生植物外,该地共有野生种子植物149科585属1095种。野生种子植物中科有10个分布型,属有14个分布型,种有14个分布型,分布型组成较复杂;除世界广布型(1分布型)外,热带成分(2~7型)科、属、种占总科、属、种数的比例分别是44.96%、41.71%、23.38%;温带成分(8-14型)科、属、种的比例分别为25.50%、47.51%、39.90%;中国特有分布型(15分布型)大部分可归类为温带性质;种子植物区系中有10个中国特有属和373种中国特有种,这些属和种与华东、华中、华南等地区联系广泛;种子植物区系具有中亚热带向南亚热带过渡的特点,其中华南特有分布植物,尤其南岭山地特有分布的植物种类较多。  相似文献   

4.
秦岭山脉为我国长江和黄河中游的分水岭,山势巍峨,西高东低。大巴山蜿蜒于四川和陕西边缘,向东延伸至湖北西北部。本区属北亚热带湿润区,位于东南季风区,由于秦岭对南北气流的阻挡,冬季气温较高,夏季雨水充沛,形成了温暖湿润、雨热同季的气候特点。秦岭处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向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过渡带,是中国两大植物亚区(即中国-日本植物亚区和中国-喜马拉雅植物亚区)交汇处,兼有中国南北植物区系成分。植物种类丰富,且含有许多种子植物的特有属及特有种。大巴山属北亚热带常绿、落叶混交林带,其中华中植物区系成分很多。  相似文献   

5.
木兰科植物地理分布探索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木兰科全世界有15属240种,分布于亚、美两洲。亚洲有14属,189种;美洲有4属,51种,亚洲属种远多于美洲。其中鹅掌楸属、木兰属及盖裂木属为亚、美洲间断分布属。木兰科的植物区系共有9个,在亚洲有4个区系,即东亚、东南亚、马来西亚、印度,在美洲有5个区系,即大西洋北美、加勒比、安第斯、亚马逊、巴西南部。其中以东亚、东南亚及马来西亚最为丰富。木兰科分布的植被类型有4种,即热带雨林、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夏绿阔叶林,其中主要分布于热带雨林有7属,季雨林有2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有6属。木兰科原产地的气候型有4种,即热带气候型、热带高山气候型、大陆东岸气候型(含温暖型及冷寒型),其中热带气候型及大陆东岸气候型(温暖型)为最多,达6~8个属。掌握木兰科与植物地理分布的关系有助于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探究湖南省特有种子植物分布特征,为湖南特有种子植物的保护工作以及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基础。【方法】通过资料收集和考证,并结合近二十年的野外考察,整理了湖南特有种子植物名录及其地理分布情况,并将湖南特有种子植物县域尺度分布图与省内自然保护区分布图叠加,分析了科属特征、区系成分、分布特点及保护状况。【结果】湖南共有特有种子植物115种,隶属于36科64属,其中草本植物占多数(58.26%);含有5种及其以上的科有苦苣苔科、杜鹃花科、菊科、禾本科、毛茛科、荨麻科共6个科,属有报春苣苔属、杜鹃属、楼梯草属共3个属;属的区系成分表现为温带成分(48.44%)略多于热带成分(35.94%),亚热带地区过渡性质明显;省内特有种子植物主要集中分布于南部和西部地区,且保护区的分布范围和密度与特有种子植物的分布状况基本符合,多数特有种子植物可能得到了有效的保护。【结论】湖南特有种子植物种类较为丰富,植物区系成分复杂,具有亚热带地区的过渡性质,与湖南的地理位置及地形环境相符合;特有种子植物集中分布于南部和西部地区,中部、北部及东部地区未出现分布中心;多数特有种子植物因分布于保护区内可能得到了有效的保护,但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以对其生存及保护状况做出评价,确定濒危等级。  相似文献   

7.
报道了甘肃产壳斗科植物5属,21种、2变种。其中新种1,分布新记录5种。甘肃壳斗科植物的地理分布分为3个植物地区(陇南山地植物区、黄土高原植物区、甘南高寒山地植物区),在陇南山地植物区中,文县、武都、康县南部的陇南山地集中分布有22种,占甘肃产壳斗科植物种类的96%;地理成分可分为2个分布型,9个亚型。  相似文献   

8.
辽宁省海岸带1 km宽范围内共有种子植物76科190属316种,植物区系以华北植物区系占主导地位,兼有长白植物区系和蒙古植物区系。海岸带植物种类相对丰富;地理成分复杂多样,温带成分占据主导地位,其中北温带成分占比例更大;有相当比例的热带成分分布,植物区系起源古老,具有明显的过渡色彩;东、西部有明显的地域性特有植物,特有性程度相对低。  相似文献   

9.
湖南平江幕阜山位于湘、鄂、赣3省的交界处,历史上没有对该区进行过系统的植物区系研究,属于植物区系研究的关键和薄弱地区.在科属水平上对该地植物区系特性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优势科、优势属在森林植物群落的构建上作用显著;科的分布型说明.该地具有较强的热带亲缘性;属的分布型分析表明,该地区系为温带性质,区内保存有许多古老和残遗属,隶属于中国-日本植物区的华东地区;特有成分分析表明,该地拥有中国特有2科、18属,缺乏地方特有成分.  相似文献   

10.
天目山北部余脉竹类植物区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天目山脉北部余脉地区进行为期5年的竹类植物调查,并进行分析研究,认为该地区竹类植物区系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本区竹类植物区系在“属”级和“种”级上均 热带性质;(2)种类比较丰富,共有竹类7属40种5变各上8变型,是安徽竹类植物最丰富的地区;(3)以散生竹种为主,全生竹类很少,是刚竹属和短穗竹属的重要分化变异中心;(4)地理成分复杂,东西或南北起源的一些竹种相互渗透交汇,具一定的过渡性特征;(  相似文献   

11.
湖南石灰岩特有植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野外调查采集,查阅标本,初步整理了湖南石灰岩植物名录,计113科、255属、424种.通过比较、分析,湖南境内仅分布于石灰岩生境的植物种类有68种,主要分布在湘南的石灰岩丘陵区.区系地理分析表明,湘南石灰岩植物可视为滇黔桂或华南至西南石灰岩植物的一部分.针对目前国内多数学者对石灰岩特有植物多以某一地域范围来确定而又出入较大的情况,指出:“石灰岩特有植物”一词用于某一地域较合适,而对石灰岩生境高度适应的种类,即完全分布于石灰岩,不见于酸性土的种类,采用“石灰岩专有种”一词是可行的,并提出了一些石灰岩专有植物.  相似文献   

12.
对中国亚热带中部(湖南、湖北)藤本植物区系特点和与邻近地区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共有土著藤本种子植物60科159属784种,其区系具有种类丰富、分布类型多样、特有成分较多、区系较古老等特点,在科、属水平上与贵州的关系最密切,在种的水平上与华东的关系最密切;与该区的全部种子植物区系相比,藤本植物区系的热带性更强,并与喜马拉雅及我国西南有较强的地理渊源等特点.因此认为,复杂的地形和一定的海拔高度有利于藤本植物多样性的形成;许多热带性的科、属中的藤本植物能分布到其分布区的最北缘位置,代替直立的乔灌木生活型在分布的北缘地带生存.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翅荚木苗木田间抗寒力的地理种源变异,并为浙西南地区初选一批优良抗寒种源,采集了翅荚木天然分布区湖南、广西、广东、云南、贵州等10个种源的种子,在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开展了连续3年的田间苗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2005年遭遇的极端低温为-6.1℃,全部种源苗木寒害平均受害率为71.95%,受冻苗木整株枯死,第2年不能萌发新梢;2006年遭遇的极端低温为-4.3℃,所有种源苗木没有发生寒害;2007年苗木遭遇的极端低温为-5.4℃,寒害率平均为24.91%,所有种源苗木根部没有枯死,第2年可以萌发新梢,抗寒力指标为1.04~2.88,抗寒力等级为Ⅰ~Ⅲ.不同种源翅荚木苗木田间抗寒力从大到小的排序为:贵州兴义>湖南通道>广东英德>广西靖西>湖南江华>广西桂林>广东翁源>广西忻城>云南河口>广西平果,与实验室测定的半致死温度和过冷点温度基本一致.湖南通道种源连续3年的田间育苗均没有出现明显的寒害,2007年抗寒力指标为1.04,抗寒力等级为Ⅰ,综合实验室测定结果认为其具有较强的抗寒力,在浙西南地区可以选择合适的立地试验发展.  相似文献   

14.
桂西南属北热带气候区,面积4.8万km^2,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200,占广西土地面积的21%,区域内裸露岩溶面积约占50%,。自然分布的国家级珍稀危树种74种,占我国珍稀濒危树种的22.8%,占广西115个珍稀频危树种的64%。其中,龙州一个县分布的珍稀频危树种高达49种,约为全国珍稀频危树种的15%,为广西珍稀濒危树种的42.6%,是全国罕见的珍稀濒危树种荟萃之地。这一地区珍稀濒危树种的植物区系、有独特的地区性、区域内特有的树种明显;有滇、缅、泰地区成分,也有海南地区成分,成为两大地区植物区系交汇之地;更有泛地带性的多种植物,分布有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以至少数分布暖温带的珍稀濒危树种。研究这一地区珍稀濒危植物区系,大学术、科研以及对珍稀频危树种的保护、发展与利用等方面,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贵州猕猴桃属植物的区系地理与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讨论了贵州猕猴桃属植物区系地理成分:1.贵州及邻近地区可能是猕猴桃属的起源地;2.根据贵州猕猴桃属28种及变种变型的地理分布比较分析,将它们归为6种区系地理成分:东亚型、华夏型、云贵高原型、华南至云贵高原型、黔桂型、贵州特有型。贵州猕猴桃属植物主要分布于黔东南、黔东北、黔西南及黔北。  相似文献   

16.
中国南部热带植物区系的特点与亲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南部热带植物区系主要以云南南部、广西西南部和海南热带植物区系为代表 .该文简要分析了它们植物区系的组成特征和地理成分 ,比较研究了云南南部和海南热带植物区系与东南亚的马来半岛和文莱热带植物区系的关系 ,得出以下结论 :(1)中国南部植物区系主要由热带植物区系成分组成 ,热带分布的科和属分别占总科和属数的 6 0 %和 80 %多 ,在热带分布属中 ,又具体以热带亚洲成分占优势 ,显示该植物区系是热带性质的植物区系 ,具有热带亚洲亲缘 ;(2 )中国南部热带植物区系中多于 70 %的科和多于 5 0 %的属与马来西亚植物区系共有 ,并且其优势科中大多数也为马来西亚植物区系的优势科 ,意味着在植物区系分区上它属于热带亚洲或印度 马来西亚植物区系的一部分 ;(3)由于位于东南亚热带北缘 ,中国南部热带植物区系中以边缘热带成分为主 ,是印度 马来西亚植物区系的热带北缘类型 ;(4)中国南部植物区系的热带亚洲亲缘可以从东南亚的地质演化历史解释  相似文献   

17.
贵州特有种子植物种质资源与利用评价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邹天才 《林业科学》2001,37(3):46-57
贵州植物区系起源古老,特有和孑遗种类较多。贵州特有种子植物约有280余种,分属66科、144属,占全种子植物科属种的比值分别为33.8%、10.3%和5.3%,而且分布31个中国特有单型属和黔苣苔属(Tegia)、辐花苣苔属(Thamnocharis)、假胡麻属(Centrantheropsis)和歧柱蟹甲草属(Dicercodados) 4个贵州特有属。这些贵州特有植物是贵州森林资源组成的不同替代成分,并都具有多种生物学和重大经济价值。本文从重要用材林和园林观赏树种中遴选出如梵净山冷杉(Abies fanjingshanensis) 等60余种,对其自然分布地域及生境、经济价值及利用评价、资源现状、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狭限分布机理等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和统计分析;选择20种代表植物开展引种栽培与种苗扩繁试验取得了成功,其原产地与引入地海拔高度相近地区(1000m左右)的物种植株迁地栽培成活率和采种播种出苗纺的概率加权平均值均较高(75%-95%),并且这两和数学期望值的坐标 曲线极为相似;供试植物的扩繁系数为0.61-1。还提出了贵州特有植物种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途径及模式探讨。  相似文献   

18.
乐昌含笑的分布与引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乐昌含笑自然分布于我国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贵州5省海拔300~1500m的深山沟谷中,南岭山区为其自然集中分布区,是我国亚热带地区常绿阔叶林顶极群落的建群种之一。该树种在我国浙江富阳、建德等地进行引种栽培试验结果表明,苗期和幼林期的高径生长与原产地相当,大于本地乡土树种深山含笑、乳源木莲的生长量,且具有较强的抗寒性,是一个在我国亚热带地区有较大发展前途的树种。  相似文献   

19.
对福建、江西、浙江、湖南、湖北、贵州、重庆、四川、海南、云南及广西11省(自治区、直辖市)70个县(区、市)的楠属(Phoebe)树种种质资源进行详细调查,记录楠属种质资源分布、群落现状、木材利用及人工造林情况,对种质资源进行收集保存,并详细介绍主要树种的特征差异。调查发现,中国楠属树种资源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其中紫楠(P.sheareri)、闽楠(P.bournei)及白楠(P.neurantha)分布范围最广;综合比较生长速度和适应性,广西适宜推广种植的楠属树种有闽楠、桢楠(P.zhennan)及崖楠(P.yaien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