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1.病害种类僵化苗;番茄幼苗矮小,茎细,叶小,根少,不易生新根,花芽分化不正常,易落花落果,定植后缓苗慢。育苗期间怕徒长,长期控制水分过严,最容易造成秧苗老化。发现僵化苗后要及时浇水,防止苗床干旱,适当提高苗床温度。猝倒病:番茄猝倒病常发生在幼苗出土后、真叶尚未展开前,发病后病情发展很快,以致子叶还未萎蔫(仍然是绿色)时,幼苗便已经倒伏而死亡。2.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2.
由于越冬育苗时间长,常对辣椒、茄子、番茄等茄果类蔬菜进行分苗,以减少育苗用地,降低育苗费用,增加侧根数量,利于培育壮苗,增加定植时秧苗的带根量,提早缓苗。实际操作过程中,菜农常对分苗时间、苗床制作、浇水方法等掌握不当,导致分苗失败,没有达到理想的目的。因此,介绍以下分苗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3.
茄果类蔬菜越冬育苗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越冬育苗时间长,常对辣椒、茄子、番茄等茄果类蔬菜分苗,这样,可减少育苗用地,降低育苗费用,增加侧根数量,有利于培育壮苗,增加定植时秧苗的带根量,提早缓苗。但实际操作过程中,菜农对分苗时间、苗床制作、浇水方法、分苗时期的掌握不当,  相似文献   

4.
1.沤根苗是苗床湿度大、温度低引起的。首先选择透气良好的壤土作苗床,设法提高地温,采用地热线育苗,使苗床温度白天保持在20~25℃,夜间15℃左右。其次在苗床干旱时按需水情况分片浇灌,防止大水漫灌。一旦发生沤根,及时通风排湿,也可撒施细干土或草木灰吸湿或多松土增加土壤蒸发量。2.徒长苗是由播量大,出苗后高温高湿引起的。严格控制播种量,及时间苗分苗。囤苗时扩大行距,防止过分遮荫。尽量增加光照,即使在阴冷天,也要适当揭苫,使秧苗见光。控制浇水。叶面喷施0.2%禾欣液肥加0.2%~0.3%磷酸二氢钾,促使秧苗转壮,或用50~100毫克/升B9抑…  相似文献   

5.
1.徒长。 徒长是菜苗常见的一种生理障碍,其特征是茎细弱、节间长、叶片薄、叶色淡绿、组织柔嫩、根系不发达,定植后缓苗慢、成活率低,花芽分化晚且不正常,花芽数量少,畸形花和弱小花较多、易脱落。防治措施:(1)预防,主要是增加光照和控制苗床温度,及时间苗、分苗,后期囤苗时可扩大行距,防止过度遮荫,尽量增加光照,即使在阴冷天气,也要适当掀开覆盖物,使秧苗见光;当露地温度适宜时,去掉全部覆盖物,使秧苗充分接受光照。对苗床温度,要按照秧苗各个阶段生长发育的需要严格控制。(2)补救,主要是控制浇水,喷施磷、钾肥或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抑制徒长。据试验,番茄秧苗在趋向徒长时,每平方米苗床喷洒2克,升矮壮素溶液1升,10天后叶色即转浓绿,茎变粗壮,其抗逆性也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6.
<正>1.僵苗。症状:植株生长处于停滞状态,生长量小,展叶慢,子叶、真叶变黄,根变褐,新生根少。这是西瓜苗期和定植前期的主要生理病害。防治措施:①改善育苗环境,保证育苗适温,可采用地膜覆盖增温、保湿、防雨,改善根系生长条件。②加强中耕松土,定植时高畦深沟,加强排水,改善根系的呼吸环境。③适时定植,尽量避免对根  相似文献   

7.
许惠 《现代农业科技》2007,(19):174-174
水稻肥床旱育秧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存在一些误区,诸如床址选择不当而造成培肥困难、播种时再施肥而造成灼伤和毒害种芽、施用草木灰作有机肥培肥苗床而使秧板田床土碱化、播种时落谷过密而造成秧苗生长不良、盖籽土不当而不利苗生长、揭膜过早或过晚而导致僵苗或弱苗发生、浇水时间不当而不利秧苗生理生长等。通过这些误区的介绍,为种植农户和技术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了验证新型水稻育苗覆盖材料"农用无纺布"在水稻苗床上的应用效果,于2010年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水稻苗床上应用农用无纺布覆盖,可以减少苗床浇水次数,从而减少劳动强度,还可提高水稻出苗率,使秧苗生长整齐,提高综合秧苗素质,大大降低苗期病害的发生。建议在秧苗达到1.5叶后撤掉无纺布,以便后期通风炼苗。  相似文献   

9.
前茬番茄、黄瓜、西葫芦等蔬菜拉秧后,及时清理根茬残叶和定植垄膜面泥土,秧苗定植时,要避开前茬定植穴.在定植垄内侧两穴之间挖坑、坑穴的大小与深浅可视番茄苗大小而定,定植前1-2天,番茄苗床适当浇水,取苗时,尽量少伤根,切块带坨定植,  相似文献   

10.
在冬春季进行蔬菜,瓜果育苗,若管理不当,易造成死苗、僵苗等,笔者根据生产经验,提出了在育苗环节中抓好肥、水、温、光、气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的技术措施,培养出的秧苗素质好。  相似文献   

11.
北方寒地粳稻一季作区,由于早春水稻育苗期气温低,光照不足,育苗棚内湿度大,透气性差,常常发生种苗徒长、烂根、冻害、青枯等生理障碍,特别是近几年发生的非常普遍,导致秧苗部分或全部死亡。  一、徒长  徒长是水稻床(盘)育苗期常见的一种生理病害,主要表现茎细弱、节间长、叶片薄、叶色淡绿、组织柔嫩。移栽或抛秧后缓苗慢,成活率低。发生的原因主要是育苗棚内温度过高,湿度过大,造成秧苗地上部生长旺盛。预防方法主要是白天掀开棚外覆盖物,阴雨天敞棚放风、降温、排湿,但要防止雨水进棚,控制浇水,对苗床温度要按照秧苗…  相似文献   

12.
一、水稻塑盘旱育大苗抛秧生长特征特性 1.秧苗在苗床期表现为“生长抑制型”特征特性 根据研究,水稻塑盘旱育大苗抛秧秧苗在苗床期,首先是秧苗地上部分,在干旱式水分管理和化学控苗作用下,其株高一般比水育秧苗降低30%-40%,叶龄减少0.5-1.0片;其次是地下部分,秧苗根系在秧盘孔内受到限制而“蜷缩式”生长;秧苗生长受到严格控制,从而表现出“生长抑制型”特征特性,目的在于培育出不仅是矮、健壮,而且重心集中于根团.能满足抛栽所需的秧苗。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烤烟假植育苗的面积逐年增加,但部分烤烟假植育苗床僵苗现象严重,不仅苗体素质差,而且推迟了烟叶成熟期。僵苗的主要原因是苗床管理不当,导致苗体老化;假植不按操作规程进行,引起苗体迟迟不发新根。因此,烤烟假植育苗要严格按规程操作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14.
<正> 1 沤根 ①病症。幼苗生长缓慢,不易发棵,叶片逐渐发黄,不生新叶,逐渐萎蔫,不断加重,最后整株死亡。观察根系,可见到根皮褐色,逐渐腐烂,不发新根,病苗易从土中拔起。 ②病因。沤根为生理性病害,主要是苗床土温过低,持续时间较长,再加上浇水过量或遇连阴雨天,光照不足,床土湿冷粘重,根系缺氧,呼吸作用受阻,不能正常生长。这种不良状态持续一段时间后,根系吸收功能下降和破坏,导致沤根。 ③防治措施。一是加强苗床土温管理,改冷床育苗为热温床或电热温床育苗,床温控制在15℃以上:床土要疏松、平  相似文献   

15.
根据青椒的栽培季节和方式,采用保护地温室育苗,选用优质、抗病、高产的杂交一代品种中椒7号,播前准备好温室和苗床.温室的保温性能要达到适合秧苗生长的要求。冬季最低温度保持在8℃以上,保证秧苗的安全越冬生长。播前整理苗床,按每亩大田需20平方米苗床计算,亩施优质腐熟骡马粪5立方米、二胺50千克。施后翻地作畦、浇水,待地温升高后播种。  相似文献   

16.
油菜育苗时易出现高脚苗。高脚苗苗体瘦弱老化,植株高挑,根颈纤维化(变硬),根系不发达,移栽后常僵苗不发,导致冬发不足影响产量。采用以下方法可防止油菜出现高脚苗。 稀播 苗床播种过密、光照和营养条件恶化是形成高脚苗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要做到稀播育壮苗。一般苗床与大田比以1:6为宜。这是培育油菜壮苗、  相似文献   

17.
育苗场所的要求:棚室环境条件较好,升温设施齐全,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排灌良好,通风透光好。 一、育苗操作:1.平整苗床铺设地膜。为了有利营养基前期吸水膨胀,便于苗期的水分管理,在育苗(播种分苗)前要用平板将苗床地面刮平,并在苗床四周做好围堰,以防止苗床水分外流;苗床整平后,用普通塑料覆盖床面,便于防止苗期浇水时水分外流和幼苗根系下扎,同时在冬季也利于提高地温和有效的防止土传病的侵染。  相似文献   

18.
苗床内土温的高低,直接影响秧苗根的生长、水分及养分的吸收能力、肥料的分解和利用率等,这一切又影响了秧苗地上部生长发育的好坏。土温过低必然降低根部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能力,长时间过低的土温还易发生萎根和锈根,这也是造成小老苗、病苗,死苗的重要原因。在北方的早春寒冷季节育苗,除创造适宜的气温外,还要创造适宜的土温,土温是培育壮苗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19.
一、僵苗幼苗生长量少,展叶慢,新生叶叶色灰绿,叶片增厚,皱缩,组织僵硬;子叶和真叶变黄,地下部根发黄,甚至褐变,新生白根少。发生原因:1.苗床气温低,特别是土壤温度低,不能满足西瓜根系的基本温度要求。2.育苗床土质粘重,土壤含水量高,在湿度大、通风不良的根区条件下发根困难,根的吸收能力差,定植后连续阴雨,僵苗发生尤其严重。3.营养土配制不当。苗床或种植穴施用未经腐熟或未充分掺匀的有机肥而引起烧根或施用化肥过多,或化肥施于根部较近,土壤溶液浓度较高而伤根。4.幼苗素质差。定植时苗龄过长,  相似文献   

20.
杨翠仙 《云南农业》2011,(12):37-38
水稻僵苗是水稻在分蘖期出现的一种不正常生长状态,是由于遇到不良的外界条件和采取了不适当的栽培措施所引起的。水稻僵苗将使水稻生长受阻,严重时导致品质下降,产量降低,如不及时防治,会给水稻生产带来很大损失。分析水稻僵苗的原因,提出对症防治水稻僵苗预防性或补救性措施,以有助于减少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