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水应用于城市绿地灌溉,可以拓展中水的应用范围,对于实现城市污水资源化有重要意义。通过土柱栽培试验,测定中水灌溉(清水对照)下9种绿地植物的生理反应。结果表明,中水灌溉会对绿地植物的生理机制产生一定的影响,与不同的植物种类有关;且叶片相对含水量、相对电导率、游离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MDA)、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的变化具季节动态性。除黄金榕、叶子花和龙眼在中水和清水灌溉下MDA存在显著差异外(P<0.05),其余各绿地植物都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表明不会对植物生长造成胁迫危害。  相似文献   

2.
中水灌溉绿地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深圳市罗芳污水厂厂区长期中水灌溉绿地土壤的调查,探讨中水灌溉对土壤微生物类群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中水灌溉下土壤微生物类群数量与清水相比有增加的趋势。在土壤表层(0~20 cm),以细菌的增加最显著(P0.05),增幅达43.49%~76.22%;其次是放线菌,增幅达7.11%~15.39%;真菌的变化最小,增幅仅达0.96%~3.44%,但放线菌和真菌差异不显著(P0.05)。土壤含水量与土壤微生物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关系,且中水灌溉下较清水变化更显著。从而表明中水灌溉绿地能够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繁衍,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以兰州地区常见冷季型草坪草黑麦草(Lolium perenne)品种首相(Premier)、潘多拉(Panterra),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品种百斯特(Barrister)、百胜(Barvictor),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品种凌志(Barlexas)、易凯(Easy Care),以及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品种努克(Nanouk)和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阿尔冈金(Algonguin)为研究对象,利用兰州大学榆中校区污水处理中心的再生水对其灌溉,以自来水灌溉为对照。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再生水灌溉处理下冷季型草坪草的土壤特性变化。试验发现,再生水灌溉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P0.01),土壤速效钾、碱解氮和土壤全氮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除首相、潘多拉外,其他6种供试植物的土壤全磷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除紫花苜蓿外,其他7种绿地植物的土壤全钾、全钠含量均高于对照,差异显著(P0.05)。综上研究表明,再生水中富含的营养元素不仅能显著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而且还能有效改善土壤速效养分供应状况。因此,在兰州地区合理利用再生水对绿地进行灌溉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草地早熟禾幼苗对矿井再生水灌溉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4个品种(新歌来德、奖品、午夜Ⅱ号、橄榄球Ⅱ号)为材料,采用盆栽法研究矿井中水(二级处理水)、矿井中水与清水2:1混合、矿井中水与清水1:1混合以及清水(三级处理水)对照灌溉条件下草地早熟禾基质盐分的变化,及叶片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和脯氨酸(Pro)等生理指标的反应,对4个品种对4种灌溉水的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各材料在矿井中水和2:1混合灌溉条件下基质盐分显著高于清水对照(P<0.05),POD和CAT活性增幅较大,MDA和Pro含量显著增高。1:1混合灌溉基质盐分与清水对照无显著性差异,各项生理指标增幅相对较小,并保持相对稳定状态。表明奖品和新歌来德在基质盐分的累积和生理指标变化表现出较强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中水水培对4种绿地植物生长及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中水对植物生长发育产生的影响,拓展深圳市中水的利用范围。利用中水和清水(对照)水培试验对大叶油草、台湾草、蟛蜞菊和金叶假连翘4种常用绿地植物小苗进行培养,测定2种水质对4种绿地植物株高生长、根系发育及光合生理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中水中培养30d,4种植物的株高大于清水;根活力小于相应的清水;叶绿素含量都高于清水;而根长在培养21d前大于清水,在21d后小于清水。大叶油草、蟛蜞菊的原始荧光(F0)和最大荧光(Fm)均大于清水,Fv/Fm值小于清水;而台湾草正好相反。经差异显著性分析,中水培养对植物光合性能的影响与清水培养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中水水质能对4种绿地植物的形态、生理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与不同植物本身生物学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6.
测定了4个苜蓿品种 HA-3、Ta、M8、Ja 无性系在大田蓟马持续为害后茎叶中的营养成分,结果表明:受蓟马为害后,4个苜蓿无性系品种叶片中的粗蛋白、粗脂肪和可消化蛋白含量降低,粗纤维含量、粗灰分含量升高,且均与对照差异显著(P 〈0.05),HA-3和 Ta 苜蓿叶片无氮浸出物含量降低,M8和 Ja 叶片中的升高。在茎中,4种苜蓿无性系的粗蛋白、粗灰分和可消化蛋白含量升高,且显著高于对照(P 〈0.05);粗脂肪含量降低,与对照相比较无显著差异,粗纤维和无氮浸出物含量降低,显著低于对照(P 〈0.05)。HA-3苜蓿无性系在多个牧草品质指标中表现最佳,耐害性最佳,而 Ja 苜蓿最差。  相似文献   

7.
鼢鼠破坏对天祝高寒草地土壤营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天祝高寒草地在鼢鼠破坏条件下土壤氮、磷的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增长,鼢鼠破坏后的土壤全氮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而速效氮含量呈增加的趋势,其中,新鼠丘和旧鼠丘的土壤全氮含量均极显著低于对照(P〈0.01),而旧鼠丘的土壤全氮含量极显著高于新鼠丘(P〈0.01);土壤速效氮含量的变化为:对照〈新鼠丘〈旧鼠丘,对照和新鼠丘的速效氮含量均极显著低于旧鼠丘的含量(P〈0.01),而对照和新鼠丘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鼢鼠破坏后土壤的全磷含量和速效磷含量均呈现不断下降趋势,土壤全磷含量和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变化均为:对照极显著高于新鼠丘和旧鼠丘(P〈0.01),新鼠丘显著高于旧鼠丘(P〈0.05)。  相似文献   

8.
全球变暖严重影响着草地生态系统碳氮循环,了解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碳氮循环对合理利用有限的草地资源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为了探索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草地生态系统碳氮循环过程,本文采用开顶式增温小室(Open top champers,OTCs)连续四年模拟增温,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碳库(植物生物量碳库、土壤有机碳库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库)动态变化及氮库(植物生物量氮库、土壤有机氮库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库)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模拟增温后,表层土壤年均温度增加了2.50℃,底层土壤年均温度增加了1.36℃。增温处理下植物-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均高于对照,且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显著高于对照(P<0.05)。模拟增温处理下植物氮含量显著高于对照(P<0.05)。而土壤氮含量与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均低于对照,差异不显著,说明高寒草甸碳氮对温度的响应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再生水短期灌溉对绿地植物生理指标、矿质元素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用清水、混合水和再生水分别对沟叶结缕草、海滨雀稗、叶子花及黄金香柳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灌溉试验。结果表明:混合水灌溉增加了草坪草的叶绿素含量,对草坪草电解质渗透率、丙二醛含量和矿质元素及土壤环境无显著影响。再生水灌溉降低了土壤pH,增加了土壤电导率、速效K及Na含量,对Cu和Zn含量无显著影响,而全N和速效P含量在不同土壤中存在一定的差异;其次,再生水灌溉对4种草坪草均未造成显著伤害,增加了部分植物电解质渗透率、丙二醛含量、叶片全N和Na含量,但对草坪草叶绿素含量、速效P、速效K、Cu及Zn含量无显著影响。因此,混合水可以做为城市绿地灌溉的优质水源,再生水亦可短期用于城市绿地灌溉。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尿素对高寒嵩草(Kobresia)草甸植物和土壤N、P养分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生物量的影响,试验测定了高寒草甸生物量和植物全氮、全磷、全钾及土壤全氮、全磷、全钾、硝态氮含量。结果表明:在施肥量为450 kg/hm2时,牧草鲜重和干重分别为877.87,341.07 g/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在施肥量为400 kg/hm2时植物全氮含量最高,为56.53 g/kg,与施肥量为450 kg/hm2时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对照处理的植物全磷含量最高;在施肥量为400 kg/hm2时土壤硝态氮含量最高,与施肥量为450,350 kg/hm2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对照处理的土壤硝态氮含量最低(0.036 g/kg);与对照相比,各施肥处理下植物氮磷比呈不同程度增加的趋势。说明高寒嵩草草甸植被主要受氮限制,施氮肥能促进植被对氮的吸收,抑制对磷的吸收,提高植物氮磷比。  相似文献   

11.
再生水用于草坪绿地灌溉对拓宽再生水的应用范围、缓解城市用水危机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自来水和再生水两种水源灌溉供试草坪,分析其在再生水灌溉条件下的生长、生理指标的变化。供试草种为冷季型草坪草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品种潘多拉(Panterra)、首相(Premier),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品种凌志(Barlexas)、易凯(Easy care),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品种百胜(Barvictor)、百斯特(Barrister),研究结果表明,再生水灌溉使各草坪草的再生量提高,叶绿素含量也显著提高,灌溉后期草坪草叶宽显著提高,但对叶片细胞膜透性和根系活力没有显著影响。再生水用于草坪灌溉在兰州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于辉  刘惠青  王静 《草业科学》2018,35(5):1154-1160
在鄂尔多斯地区,对饲用甜高粱(Sorghum dochna)进行再生水和自来水混合灌溉试验,同时研究在灌水量75%和50%的条件下施用保水剂(30kg·hm-2)的影响。通过测定饲用甜高粱的产草量及粗蛋白质含量、中性洗涤纤维含量、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确定再生水、自来水混合灌溉的适宜比例和灌水量。结果表明,正常灌水量75%(+保水剂)下,与纯自来水灌溉处理相比,再生水和自来水以2∶1混合灌溉处理的干草产量(26.89t·hm-2)提高了39.68%,1∶1混合灌溉处理的粗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提高了9.7%和12.9%,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降低了4.8%和7.3%。  相似文献   

13.
张涛  刘阳  袁航  张岩  侯扶江 《草业科学》2012,29(11):1655-1659
对玛曲高寒草甸天然草地及开垦种草8年和20年草地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天然草地显著高于开垦种草8年草地;土壤容重0~10 cm土层天然草地显著高于开垦种草20年草地;0~6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天然草地显著高于开垦种草草地,比开垦种草草地高38.66%。土壤全氮、速效氮、全磷和速效磷含量天然草地显著高于开垦种草草地。土壤全氮、速效氮和全磷含量随开垦种草年限增加逐渐下降。各样地土壤全氮、速效氮与土壤有机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多花黑麦草、大麦和油菜3种不同绿肥作物翻压还田在不同浓度沼液条件下对土壤质量的影响。[方法] 在8.5 L/m2(L1)和17 L/m2(L2)两种沼液浓度条件下,田间翻压多花黑麦草、大麦以及油菜,设为多花黑麦草(L1)、大麦(L1)、油菜(L1)和多花黑麦草(L2)、大麦(L2)、油菜(L2)几个绿肥试验组,同时设置只浇灌沼液未翻压绿肥的对照组(L1)和对照组(L2),分析绿肥试验组与对照组土壤中pH值与有机质、全氮含量等指标的差异。[结果] 绿肥翻压110 d后,多花黑麦草(L2)与大麦(L2)组土壤pH值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L2),但仅上升约0.17;大麦(L1)与多花黑麦草(L2)土壤盐分显著(P<0.05)高于同沼液添加量的对照组;大麦组土壤有机质含量在2种沼液浓度影响下均显著(P<0.05)高于各自对照组,同时油菜(L2)土壤有机质含量较对照组(L2)也有显著(P<0.05)提高;大麦组在2种沼液浓度下,土壤全氮含量均显著(P<0.05)高于各自对照组;多花黑麦草(L1)和大麦(L1)土壤有效磷含量显著(P<0.05)高于对照(L1);大麦(L2)组土壤速效钾含量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L2)。[结论] 3种绿肥翻压对浇灌沼液后土壤的改良作用各不相同,但大麦在2种浓度沼液替代氮肥情况下均可大幅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在低浓度沼液条件下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在高浓度沼液条件下可显著提高土壤速效钾含量,可作为一种新型绿肥使用。  相似文献   

15.
魏伯平  赵生国  焦婷 《草地学报》2012,20(5):855-862
对不同放牧强度下温性荒漠草原草地植物群落特征及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测定,并对两者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放牧强度不同,温性荒漠草原草地植物的优势种不同,优势植物的高度和频度也会发生相应变化;植被总盖度和总密度及地上生物量在重牧区极显著低于其他放牧区(P<0.01);土壤水分、全氮、有机质、速效磷及速效钾等主要土壤因子均为轻牧区极显著高于其他放牧区(P<0.01),而土壤容重则相反;植被总密度与土壤pH和土壤容重成负相关,与土壤含水量、土壤有机质和全氮成正相关;植物群落盖度除与土壤有机质显著相关外,与土壤含水量、容重、全氮和pH之间相关不显著或成负相关(P>0.05);群落地上生物量与土壤pH、容重和全氮成负相关,与含水量和有机质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东祁连山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甸土壤养分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东祁连山不同退化程度的高寒草甸草地土壤养分特征,结果表明,随着退化加剧,高寒草甸草地的土壤pH值逐渐增加;全氮、全磷、速效锰和速效铁含量逐渐减少;有机质、速效锌、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先降低后增加,有机质含量以重度退化草地最低,速效锌、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以中度退化草地最低;全钾和速效铜含量并未因草地退化而改变,且极度退化草地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在20~30 cm土层反而高于表层。总体上,随土层加深土壤中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氮、速效钾、速效磷和速效锌含量下降,速效铁、速效铜和速效锰则增加。  相似文献   

17.
以青藏高原高山嵩草(Kobresia pygmaea)草甸为对象,研究不同放牧强度对草甸群落植物多样性、土壤化学性状及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的影响,旨在为高山嵩草草甸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随着放牧牦牛强度的增加,高山嵩草草甸群落的盖度、群落物种数、物种多样性、地上生物量均显著降低,重度放牧与对照间差异显著(P<0.05),而适度放牧与对照间差异不显著;放牧对土壤化学性状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放牧强度增加,0~30 cm土层中有机质、速效氮、全磷和速效磷含量减少,而适度放牧全氮含量与对照间差异不显著。适度放牧下10~20 cm土层中全磷和速效磷含量显著增加,与对照和重度放牧相比差异显著(P<0.05)。不同放牧强度下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Fe,Mn,Cu和Zn的含量差异显著(P<0.05)。不同放牧强度对高山嵩草草甸的土壤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影响不同,从高到低依次为Fe>Mn>Zn>Cu。因此,适度放牧是保护高山嵩草草甸植物多样性、维护土壤养分以及提高草地生产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不同环境温度下沼液养分在土壤中的淋失模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震  唐华  郭彦军 《草业学报》2015,24(4):57-65
沼液因其养分利用率高,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而环境温度可通过影响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影响沼液养分的淋溶损失。试验采用土柱模拟法,研究了不同环境温度对土壤沼液养分淋溶的影响,旨在揭示不同季节土壤养分淋溶可能存在的差异,为生产中合理施用沼液提供理论依据。土柱规格为内径7.5 cm、高20 cm的聚氯乙烯(PVC)管,按每公顷施入0,130和260 kg N,设置每土柱沼液灌溉总量为0,200和400 mL。按当地年平均降雨量的70%计算实际浇灌量为1500 mL,分5次每隔6 d模拟不同降雨次数进行浇灌。沼液浇灌前用清水补足不足部分并混匀。土柱放置于20和30℃的温室培养,每次淋溶后收集土壤淋溶液,测定其全氮、硝态氮、铵态氮、全钾、全磷、速效磷和电导率。结果表明,施用沼液后淋溶液中氮、磷、钾淋失量较清水对照显著增大,其中40 mL沼液水平下,全氮含量平均增加73%,全磷含量增加880%,全钾含量增加388%,且随着沼液用量的增加淋溶液中的养分浓度呈增加趋势。环境温度的提高增加了沼液养分在土壤中的淋溶损失,30℃时淋溶液中的硝态氮、全氮、全钾、全磷、速效磷含量及电导率整体高于20℃,其中全氮平均提高14.68%,全磷平均提高33.59%,全钾平均提高24.08%。整体而言,30℃下沼液养分较20℃时更易发生淋失。因此,在农业生产中,应适当减少夏季高温时的沼液施用次数,增加春秋季节施用次数,但沼液用量不要超过130 kg N/hm2,防止沼液养分大量流失,污染周边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