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顾文 《水禽世界》2013,(4):9-10
鸭病是由外界致病因素和体内致病因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鸭病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都与外界环境条件有关,环境卫生状况是直接影响疾病发生和发展的极其重要的因素。鸭体在不同生理阶段需要与其相适应的环境条件,当环境条件超过其适应范围,不仅可以直接引起鸭病,而且可以使鸭群抵抗力下降,诱发各种传染病。因此必须加强科学的饲养管理,增强鸭机体的抗病力,以减少鸭群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环境对鸭的影响非常大,每一个生理阶段、生理过程和每一项生产指标都受环境因素影响。由于人们对鸭生产环境的重要性认识尚有不足,使鸭场环境日趋恶化,污染较严重,已成为制约鸭群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很多鸭病的发生与流行都与养鸭场环境恶化有关。运用先进的科学理论和技术,为鸭提供比较适宜的小环境,使养鸭的生产水平达到更高已成当务之急。1养鸭场存在的环境问题1.1养鸭场或养鸭户过度集中鸭舍密度大、间距太近,导致鸭舍间互相污染,若一场或一户的鸭群有病,很快殃及其他鸭场或鸭户的鸭群,发病机会增多。1.2鸭舍环境不洁管理不善…  相似文献   

3.
浅谈夏季肉鸭饲养管理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炎热夏天,在生理上由于鸭没有汗腺又由于有羽毛的覆盖,鸭体的散热受到限制,在未搞好防暑降温的情况下,鸭发生急性热应激甚至热昏厥的现象时有发生,同时高温、高湿的环境还使鸭舍粪便易于分解,造成鸭舍内有害气体含量过高,危害鸭体健康。为使夏季饲养的肉用仔鸭健康生长,笔者通过多年的实践,认为抓好以下关键措施,有利于促进夏季肉鸭的生长、提高经济效益。1抓好饲料供应,保证营养需要1.1调整饲料配方由于鸭的采食量随环境温度的升高而下降,所以应配制夏季高温用的、不同生长阶段的肉鸭日粮,适当提高饲料营养浓度,以保证鸭每日的营养摄取量…  相似文献   

4.
随着养鸭业近几年来的规模化发展,鸭维生素缺乏症也屡见不鲜。维生素是鸭的重要营养物质,不同维生素由于化学结构不同,对鸭的生理作用、营养作用也各不相同。若饲料中缺乏或者吸收不良时,将对鸭的生长发育、繁殖、产蛋产生很大的影响。现将鸭常见维生素缺乏症的防治总结如下,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5.
培育30日龄以内的雏鸭称为育雏,育雏阶段是鸭雏开始接触外界环境,也是生长最快的时期。培育出健壮、发育良好的雏鸭,不仅关系到雏鸭本身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而且还关系到鸭以后的健康状况和生产性能。这是一项最重要的基础工作,也是养鸭成败的关键。l雏鸭的生物特性1.l体温调节能力差,对外界环境适应性弱刚出壳的雏鸭,绒毛稀短,各种生理机能尚未健全,尤其体温调节机能较差,对环境温度变化反应敏感,故应进行适当的保温,以提供适宜的环境温度,使之逐步适应新的环境。l,2胆小怕惊雏鸭胆小,异常动静会造成鸭群受惊恐惧,影响生…  相似文献   

6.
正受精率是种鸭达到优异的生产性能和理想的健雏水平的关键,笔者按其生产过程中不同的特点,找出影响受精率相关的各项因素,重点关注、细化管理,有效提高了种鸭生产性能。一、育成期体重因素育成期体重影响鸭只发育和受精率。1.种鸭发育情况。不同阶段的种鸭具备不同的生理发育特点,尤其是睾丸和卵巢的发育具有较大差距。种鸭出生后0~10周:卵巢、睾丸基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成熟法国白羽番鸭血液生理生化部分指标的变化情况,试验随机抽取30只成熟的法国白羽番鸭采集颈动脉血,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测定血液生理指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18项生化指标。结果表明:成熟法国白羽番鸭血液生理生化指标与相近品种的鸭有差异。说明不同品种鸭之间的生理生化指标间具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8.
正初生雏鸭所遇到的外界环境与自身的生理机能之间有较大的矛盾,如外界温度变化无常,雏鸭的体温调节能力较差;不仅要采食、吸收营养以达到迅速生长的需要,又因消化机能不健全,雏鸭肌胃容积小,要求每天多餐少喂,饲料易消化。雏鸭饲养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人为地创造良好  相似文献   

9.
0~3周龄是快大型肉鸭的育雏期,习惯上把0~3周龄这段时间的饲养管理称为育雏。雏鸭阶段是肉鸭生产的重要环节,因为雏鸭刚孵出,各种生理机能不完善,还不能完全适应外部环境条件,必须从环境、营养等方面,给雏鸭提供合适的育雏条件,促使其平稳、顺利地过渡到生长阶段,同时也为以后的生长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2007年3月~12月从安徽省不同地区临床疑似鸭疫里氏杆菌感染病/死鸭中分离到26株鸭疫里氏杆菌,通过细菌形态、PCR鉴定、培养特性、生化试验和动物试验,鉴定为鸭疫里氏杆菌.各地区分离株表现为较一致的形态特征和相似的生理生化特性.对不同地区分离到的26株鸭疫里氏杆菌进行了14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26株鸭疫里氏杆菌分离株对青霉素G、氨苄青霉素、先锋噻肟、阿莫西林和罗红霉素等几种药物敏感性较高,对庆大霉素和卡那霉素的耐受率最高,对阿米卡星、复方新诺明、链霉素和新霉素等均不同程度地产生了耐药性.本研究为安徽省鸭疫里氏杆菌病的药物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鸭疫里氏杆菌病的病原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1年6月至2002年4月,从浙江省7个地、市患典型鸭疫里氏杆菌病的不同品种病死分离到20株鸭疫里氏杆菌(RA),所分离菌株对各品种雏鸭具有很强的致病性,各分离菌株表现出一致的形态特征和正常相似的生理生化特性。  相似文献   

12.
炎热的盛夏季节,是饲养肉用仔鸭(又称毛鸭)的黄金时段。但是,高温高湿的酷暑环境,容易使鸭舍内的粪便发酵、孳生繁殖病原微生物,诱发疫情疾病,影响鸭群的健康生长。那么,怎样才能抓住盛夏良机养好肉用仔鸭,获取最好效益呢?根据仔鸭的生理特性和养鸭能手的生产经验来看,在饲养管理中做到如下“十注意”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陈小麟  范越 《家畜生态》1994,15(3):8-12
金定鸭的外型分化,受自然选择和性选择的双重影响。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依羽域在适应水域环境的重要性,雌雄金定鸭的正羽都按共同的羽域顺序陆续更换生长;与此同时,一日龄外型相同的异性雏鸭,逐渐表现出性双态,包括喙色、羽色、声音、性羽、体重和行为的表型差异,以满足繁殖竞争的需要。金定鸭性行为的出现以其性双态分化为基础,而性行为的分化又是其生理成熟的前提条件。对雄鸭的观察分析结果表明,性双态分化和性行为发育速度的快慢与其生理成熟的早迟是一致的。黑色尾羽的雄鸭,体重较小,其发育速度和性成熟均快于体重较大的白喙或端白尾羽者,因此,建议将尾羽颜色、性双态分化和性行为发育速度作为雄鸭的选育指标。  相似文献   

14.
(一)环境要求 1.温度。鸭对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有一定的适应范围,成年鸭适宜的环境温度是5~27℃。由于禽类没有汗腺,当环境温度超过30℃时,体热散发较慢,在高温的影响下,采食量减少,正常的生理机能受到干扰,影响蛋重、蛋壳质量,蛋白变稀薄,产蛋量下降,饲料利用率降低。  相似文献   

15.
<正> 换羽是蛋鸭新陈代谢的一种生理现象,因个体营养状况和生理机能的不同,换羽起止时间也不一样。如任其自然换羽约需2~3个月才能恢复产蛋。人工控制换羽能加快换羽速度,缩短换羽期,促使开产一致,是提高产蛋量的一个重要措施。人工控制换羽,一般都在产蛋后期鸭群产蛋率下降到40%以下,羽毛零乱,个别鸭已出现脱毛现象时进行。在换羽前宜接种鸭瘟疫苗,并淘汰瘦弱和低产鸭。现将换羽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养鸭大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鸭制品的需求越来越大,进而促进了我国鸭养殖业的发展。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和养殖密度的增加,鸭的疫病混合感染成为鸭养殖行业的重要阻碍。混合感染的特点为种类不断增多,病原体变异速度加快,新老疫病交替出现。1鸭出现疫病混合感染的原因(1)生理机能。从鸭本身的生理结构来说,其身体的保护机制不完善,导致被多种病毒细菌侵袭,出现感染。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2023年上半年广东省汕尾地区鸭圆环病毒感染(DuCV)的流行及分子特征情况,从汕尾6个县区选取14个鸭场(包含1个鸭批发市场)随机抽取312份样本(其中含咽肛拭子290份,环境样本22份)进行DuCV检测。结果显示,14个鸭场中有10个鸭场检出DuCV,鸭场检出率为71.42%;290份咽肛拭子中检测出136份阳性样本,咽肛拭子阳性率为46.90%;22个环境样本中检测出10个阳性样本,环境阳性率45.45%。每个鸭场选取1~2个样本进行基因测序分析,结果显示检测到的DuCV属Ⅰ型中的不同分支。该结果为汕尾地区该病的防控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正>(上接第6期第17页)问:肉用鸭的饲养管理分为几个阶段?答:肉用种鸭在各个阶段有不同的生理特点,对环境和饲料条件也就有不同的要求。种鸭在饲养和管理上分为育雏阶段、生长发育阶段(又称育成阶段)和产蛋  相似文献   

19.
<正>1饲养环境作为家禽,种鸭对于生长环境也有十分严格的要求,这是因为他们对饲养环境所发生的变化非常敏感。一旦受到惊吓后就会发生乱扑乱叫、拥挤不安等反应,这些反应都会不同程度的致使其自身产蛋量的减少或者产出软壳蛋等。因此,在饲养种鸭时应当尽量选择先对偏僻安静的环境,如果不可避免的遇到惊群的情况,种鸭的饲养管理人员应当迅速对鸭群发出召唤口令,尽最大能力使鸭群镇定下来。另外,如果是对种鸭进行舍饲管理,应当保证其每天的  相似文献   

20.
杨兰银 《畜牧市场》2010,(11):43-43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不同型鸭病毒性肝炎病毒引起的雏鸭的一种常见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该病主要特诊是发病急,传播快,发病率和病死率都高。1周龄内的雏鸭发病率为100%,病死率为95%以上。在自然条件下,鸭肝炎病毒只感染雏鸭。成年种鸭即使在感染的环境中也无临床症状而成为隐性感染者。所以该病是鸭的重要疾病之一,给养殖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