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红富士苹果果面黑点病的发生及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富士苹果外观质量是决定果品市场占有率和价格高低的关键。果面洁净度是优质高档红富士苹果的主要外观标准,其中黑点病是影响果面洁净度的主要因素。近几年来,在套袋红富士苹果生产中,由于管理技术不规范,黑点病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着苹果的质量,降低了经济价值。为此,我们在2002~2004年间,对红富士苹果生产中的这一技术问题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前,套袋苹果因药物刺激、营养失衡、水分失调、日灼风吹、病虫害等因素造成的各种斑、点、锈、纹,甚至皲裂等系列症状,是影响苹果外观质量和套袋果商品率的首要问题.笔者就此结合有关资料和生产经验,提出形成因素及其对策,供果农参考.  相似文献   

3.
果实套袋自20世纪90年代由日本引入我国,在果品产区相继应用,取得了较好效果.果品套袋的效应是改变果实生长发育的"光、湿、气、热"微环境,对提高果实外观质量、减少农药使用、生产绿色无公害果品具有重要作用,已成为优质果品生产的一项重要技术.  相似文献   

4.
套袋对妃子笑荔枝挂果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就妃子笑荔枝套袋后袋内温度对挂果、果实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套袋明显地提高了保果率,增加了单果重量,使果面着色均匀,农药残留显著降低,是实现优质、高产,生产绿色果品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5.
我国目前生产栽培的红富士 ,大多数着色差。在日本不是全红果则不能上市 ,而我国将着色面达到 2 /3的即定为全红果 ,实际上是不符合国际市场的需要。众所周知 ,红富士苹果品种是一个着色难度较大的品种 ,要想提高其着色度 ,达到出口标准 ,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套袋栽培”。套袋除  相似文献   

6.
套袋对“寒富”苹果果实香气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套袋是我国苹果生产的一项关键技术,而目前有关套袋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果实微域环境、果皮结构、果皮抗逆能力、果实品质等方面, 很少考虑果袋对果实内质的影响。果实香气是果实内质的主要组成部分, 对果实的风味起重要作用, 但是关于果袋材质对果实风味的影响鲜见报道。研究不同材质果袋对苹果果实香气的影响, 可为有效调控果实香气、提高果实品质提供依据, 为更科学合理地选择果袋、完善套袋技术措施、研发新型果袋提供参考。本研究采用静态顶空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研究了套用不同材质果袋(塑膜袋、双层纸袋、反光膜袋)对“寒富”苹果果实香气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 套袋降低了“寒富”苹果果实中芳香物质的总含量, 但不同材质果袋影响程度不同, 未套袋对照果实芳香物质总含量为0.792 μg·g-1, 套塑膜袋果实芳香物质总含量略低于对照, 套双层纸袋果实芳香物质总含量为对照的59.97%, 套反光膜袋果实芳香物质总含量为对照的79.67%; 套袋提高了果实中酯类物质的总含量, 降低了醇类、醛类物质的总含量; “寒富”苹果果实特征香气成分为2-甲基丁酸乙酯、丁酸乙酯、2-甲基丁酸己酯、己酸乙酯、己醛, 属于“酯香型”; 2-甲基丁酸乙酯为套塑膜袋和双层纸袋果实最重要的特征香气成分, 丁酸乙酯和2-甲基丁酸乙酯为套反光膜袋果实最重要的特征香气成分, 2-甲基丁酸乙酯和己醛为不套袋果实最重要的特征香气成分。果实套袋不利于重要香气成分(E)-2-己烯醛的生成, 这可能是导致套袋果实香味稍逊于不套袋果实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7.
以富士苹果为试材,在宁夏引黄灌区中卫和青铜峡两个苹果主产区研究了套袋对苹果品质及农药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果光洁度、着色指数、商品果率、含水率均高于不套袋果,而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固酸比、花青苷含量则明显低于不套袋果。套袋对果形指数和单果重影响不明显,但有降低果实单果重的趋势;套袋可有效降低果实农药残留,但对提高果实食用安全性的优势并不突出。综合分析,套袋的影响弊大于利,“无袋”栽培将是未来宁夏苹果产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高档红富士苹果质量、外观都具有较大的市场竞争力,为提升苹果种植者的经济效益,在进行苹果种植时多数会选择这种品种。基于此,以甘肃地区为例,分析高档红富士苹果树的生长特点,并从选择有机肥料、严格控制花量、及时疏果、优化苹果质量技术、科学修剪果树等方面,分析高档红富士苹果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栖霞市苹果生产规模巨大 ,栽培面积 65万亩 ,苹果年总产 10亿公斤 ,收入 16亿元 ,年出口量 1.9亿公斤 ,创汇 1.6亿美元。1994年开始苹果种植面积、综合服务、果园管理、品种质量、总产单产、企业效益六个方面均居全国第一 ,1998年被国家统计局命名为“中国苹果第一市”。为提高果品质量 ,满足人们生活需要 ,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 ,使果树生产可持续发展 ,1981年我市即开始进行“赤眼蜂防治果树害虫研究与推广” ,1992年起研究与推广了“苹果套袋技术”和“壁蜂授粉技术” ,1996年开始进行了果园密集园改造 ,1998年开始研究与推广了“果…  相似文献   

10.
水果套袋技术可以减少水果的农药残留,提高果品品质,是生产无公害水果的重要手段之一。人工套袋劳动强度大、危险性高。该文根据人工套袋的步骤,自主开发了自动化套袋装置。整个装置分为:果袋自动撑开机构和套袋机构,该文主要介绍果袋自动撑开机构。包括果袋分开机构、果袋撑开机构和撑好果袋的输送机构,采用单片机控制,用气力驱动,采用两个转动块和一对真空吸盘将成叠的果袋逐个分开;采用弧形手指,将果袋的内腔撑开到最大容积,满足水果套袋的要求,实现了果袋撑开过程的自动化,作业速度达到3个/min,为套袋作业做好了准备。  相似文献   

11.
绿色果品是指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安全优质的营养食品。生产绿色果品是果树发展的总趋势,目前,我国的果品在国际市场占有率低、价位不高、创汇能力差的原因,除果品质量不高外,未能达到绿色果  相似文献   

12.
苹果锈果病一度被认为是病毒病害,直到日本学者Hashimoto等首次报道了ASSVd全序列,才确认为类病毒病害 [4]。苹果锈果类病毒(Apple scar skin viroid,ASSVd)属于Pospiviroidae科,主要侵染苹果和梨[1],是我国苹果产区的一种重要病害,果树感染后症状主要表现在果实上,随品种和感病阶段不同,有花脸、锈果、裂果、果实变小皱缩等,严重时,整树的果实都不堪食用,失去经济价值[2]。国内早在三十年代对苹果锈果病有报道,但病原一直未定。早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刘福昌先生对苹果锈果病和梨树的关系[3],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八十年代陈炜等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1,2],。迄今,苹果锈果病在辽宁、陕西等不同苹果主产区已有报道,但在新疆地区尚未报道,另外,不同地区的锈果类病毒是否同源,也未有相关研究报道。本研究首次对新疆地区苹果锈果=病进行鉴定和序列分析,为该类病毒的同源性分析和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果袋透气性对苹果黑点病、Pb及总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选择9种代表性的双层果袋进行试验,果实采收后10 d内对果实各项指标按GB10651-1989进行检测,结果发现:果袋的透气性对苹果果实黑点病指数、总酸含量及重金属Pb含量有显著影响。果袋透气性越大,果实黑点病指数越小;果实中总酸含量越高,口感越好;果实中Pb的含量越大(同种条件下),安全风险越高。在保证苹果安全的前提下,苹果黑点病指数越低越好,总酸含量越高越好,结合中国绿色苹果生产标准及现有的技术水平,宜选用透气性为3~5 μm/(Pa·s)的果袋。  相似文献   

14.
王蓉  董云武 《南方农业》2007,1(2):72-74
采用设施栽培和套袋措施,很好的控制住了病虫害,生产出符合商品要求的优质果品,亩产值上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总结完善了一套优质稳产的生产技术,供红提葡萄种植者在生产经营中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苹果果实中毒死蜱残留的品种间差异及套袋对其残留的影响作用,采用气相色谱法(GC-FPD),研究了不同品种苹果果实中毒死蜱的残留动态以及套袋对苹果果实不同部位中毒死蜱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毒死蜱在苹果果实中的残留量存在着明显的品种差异,其中红富士属于高农药残留的品种,而嘎拉、红将军和83-1-70-3则属于低农药残留的品种。毒死蜱在苹果果实不同部位中的残留量表现出明显差异,果皮是毒死蜱残留的主要部位,其次是全果,果肉中的残留最少。套袋明显减少了毒死蜱在苹果果实中的残留量,不论处理浓度和取样时间如何,套袋苹果果实中毒死蜱的残留量比不套袋至少减少1/3。  相似文献   

16.
采后苹果电特性与生理特性的关系及其应用   总被引:13,自引:8,他引:5  
为了了解果蔬的电学特性,并为果蔬品质自动化识别提供新方法,该文从生理特性角度分析了影响采后苹果电参数变化的原因。基于电参数的变化,将BP神经网络技术应用于苹果新鲜等级的识别。研究结果指出:采后红富士苹果相对介电常数的变化规律与乙烯释放量变化规律相似,电阻率与乙烯释放量变化规律相反,在乙烯释放峰出现时,相对介电常数达到最大值,电阻率达到最小值。根据采后苹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pH值的变化,将苹果分为3个新鲜等级,以相对介电常数和电阻率作为BP神经网络的输入特征参数,在2-20-3的网络结构下,苹果新鲜等级平均识别率达到79%。该研究为了解采后果品电特性变化的原因提供了信息,为基于电特性的新型果品内部品质检测技术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套袋对苹果果实重金属及农药残留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测定了洛川、白水实验园中套双层纸袋、单层纸袋及不套袋苹果果皮、果肉的重金属(Pb、Cd、Cr)含量和农药残留。试验结果发现:不套袋苹果果实的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套袋苹果,套单层纸袋苹果果实的重金属含量高于套双层纸袋苹果的重金属含量,重金属主要集中在果皮中;不套袋苹果果皮中三氟氯氰菊酯的检出量为0.03 mg/kg,是套单层纸袋苹果果皮检出量0.01 mg/kg的3倍,套双层果袋苹果果皮及所有苹果果肉中三氟氯氰菊酯未检出。由此可见,套袋是苹果安全生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陕西红富士苹果气候品质指标及认证技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2016年和2017年陕西红富士主栽县11个定点采样果园物候及品质调查数据,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法和加权求和法,建立苹果单项气候品质指标模型、果品气候品质分级指标及果品气候品质评价指数,以期为开展陕西红富士苹果气候品质认证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陕西红富士苹果单果重、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与膨大期降水量、幼果期日较差、着色成熟期平均最低气温及着色成熟期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果径与全生长季平均气温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特优级红富士苹果的气候品质指标为幼果期日较差>7.9℃,膨大期降水量≥134.9mm,着色成熟期平均最低气温≥6.1℃,着色成熟期降水量≤79mm,全生长季平均气温≤17.5℃;陕西红富士苹果气候品质评价指数CQEI的预测准确率为86.7%,可用于实际认证业务。  相似文献   

19.
苹果苦痘病是苹果植株缺钙引起的果实表皮病变,由于钙素吸收量不足,优质果变成了残次果,是对苹果生产影响最大的生理病害。据调查我市高产园片病果率在8%,严重发病园片病果率在20%,严重影响了果农收入。我站近年进行了系列试验示范,研究硝酸钙综合防治技术,力求探索出最佳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绿色食品是当今世界农业生产发展的方向。渭北苹果作为优势拳头产品和振兴区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应把握果品生产发展方向,走“绿色”果品之路。本文从绿色果品生产的基本要求出发,对渭北塬区苹果产区的资源、环境、产业优势进行了分析,认为只有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将该区的地域、环境资源优势与优良品种和先进的绿色技术等结合起来,创建绿色果品基地,才能确保该区苹果业的稳定、持续发展。同时针对该区目前苹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应该切实加强的关键技术和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