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籼型两用核不育系Y58S在绵阳自然条件下的育性转换规律。结果表明:Y58S在绵阳自然条件下有较长的稳定不育期。为确保Y58S在绵阳的安全制种,可将播种期安排在5月18日左右,其始穗期控制在8月10日左右。为了获得较高的繁殖产量,可将Y58S的播种期安排在7月10日左右,并将始穗期控制在9月22日左右。  相似文献   

2.
选择4个不同生育类型的粳型二系不育系.在上海浦东和海南陵水两地进行不同光温条件的试验。结果表明:粳型光温敏感核不育系在上海本地繁种产量低、成本高、风险大.不宜在生产上应用。在海南陵水县于11月25日左右播种.育性转换敏感期安排在次年2月10~25目.能达到较高的繁种产量。  相似文献   

3.
岑巩县两系杂交稻制种的安全时段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根据两系法杂交稻制种对气侯条件的要求,对岑巩县38年的气象历史资源进行分析,提出了在岑巩县进行两系杂交稻制种的安全时段,不育系育性转换敏感期可安排在7月13日至8月6日,扬花授粉期安排在8月14-25日为优。并对贵州省选育审定通过的两上两系组合两个安全期安排技术及制种技术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4.
在武汉和海南陵水2个不同的自然生态条件下,于2004-2006年对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M113S、华201S和培矮64S进行分期播种和稻蔸再生试验,连续观察花粉育性和自交结实率变化,研究不育系的育性转换特性。结果表明:华201S在武汉7月初至9月上旬表现稳定不育,稳定不育期为68 d,育性转换敏感期在其抽穗前的14-25 d;在陵水5月20日至10月25日为不育期,可进行制种,11月上旬至4月上旬为可育期,可用于不育系繁殖;培矮64S在武汉7月中旬至9月上旬表现稳定不育,稳定不育期58-65 d,育性转换敏感期在其抽穗前的13-22 d,在陵水没有稳定的不育期,全年均处于育性波动期,但在12月上旬至4月初为相对的可育期,可进行繁殖;M113S在武汉7月中旬至9月上旬表现不育,但不育度不彻底,稳定不育期短于30 d,育性转换的敏感期在抽穗前的13-25 d。  相似文献   

5.
根据粳型光温敏核不育系N5088S在自然短光照条件下经不同温度的处理和不同直播期、直播量的繁殖试验结果,分析了武汉地区近20年来8月下旬至9月中旬的日平均温度,提出了粳型光温敏核不育系N5088S在武汉地区的最佳播种期和高产稳产的直播繁殖技术。  相似文献   

6.
以5个灿稻恢复系和4个不育系为试验材料,系统观测其与杂交制种有关的生育特性。结果表明:在安徽省气侯条件下,这些亲本的始穗期宜安排在8月10日前后。适宜播期恢复系分别为:盐恢559在4月25日前后,辐恢838在5月25日前后,绵恢501、江恢151和明恢63在4月30日前后;不育系Ⅱ-32A在5月10日~13日,K17A、协青早A和珍汕97A在6月7日~10日。父本栽单株,母本栽双株,父母本行比为1:14。在正常气候和良好的栽培管理条件下,即可达到花期相遇和高产制种的苗穗结构。  相似文献   

7.
1987~2001年对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育成的7001S、8087S、3502S、3516S 4个粳型光敏核不育系进行了育性观察.研究结果表明:4个粳型光敏核不育系在合肥历年稳定不育期为8月10日至25日.同时根据多年应用实践,对各不育系作出了评价.  相似文献   

8.
通过试验分析栽培密度和施肥方式的不同,对水稻两系不育系繁殖中产量形成、敏感期稻株温度的影响,弄清提高两系不育系繁殖单产的栽培途径,为施甸水稻两系不育系高产繁殖提供重要的栽培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9.
低温敏两系核不育系春繁主要是通过冷水串灌技术。冷水串灌繁殖时需要把冷水从田块的一边灌进,从另一边排出,通过低温水的流动,使田间水温保持在不育系不育起点温度以下和生理不育下限温度以上的范围之内。为了解决低温敏两系核不育系在黄山繁殖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期播种,冷水串灌技术,探讨不育系在黄山地区的春繁技术措施,为今后两系不育系在黄山春繁提供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10.
1987-2001年对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育成的7001S,8087S,3502S,3516S 4个粳型光敏核不育系进行了育性观察,研究结果表明:4个粳型光敏核不育系在合肥历年稳定不育期为8月10日至25日,同时根据多年应用实践,对各不育系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11.
不育系异交习性的差异影响杂交水稻制种产量,制种过程已成为制约三系杂交水稻推广的关键环节。不育系的异交习性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多重影响。【目的】研究5种水稻不育胞质类型和肥料调控技术对杂交水稻不育系异交习性的影响,为提高繁殖、制种产量提供新的途径。【方法】选择野败型(W)、爪哇型(JW)、冈型(G)、K型(K)和印水型(YS)核质互作不育胞质构建同核异质不育系,研究不同氮肥调控处理不育系的异交习性和繁殖产量,探索胞质效应对不育系异交能力的影响效应及其肥料调控机制。【结果】各同核异质不育系繁殖产量的提高主要由有效穗数、千粒重和结实率的增加共同控制;JW型和W型胞质不育系在10 kg/667m~2氮肥施用条件下繁殖产量达到最高,分别达到259.20、244.04 kg/667m~2,GA、KA和YSA则需要18 kg/667m~2氮肥施用量其繁殖产量才可以达到250 kg/667m~2,但又会存在病虫害高发的风险。【结论】胞质效应及其与氮肥的互作对不育系的主要农艺性状和异交习性均会产生显著影响,氮肥水平对不育系的农艺性状和繁殖产量的影响大于胞质效应,胞质效应主要影响不育系的柱头外露等异交习性。  相似文献   

12.
对4个甘蓝型油菜不育系在湛江地区进行不同播期试验,结果表明:各不育系的育性指数随播期推迟而降低,不育株率随播期推迟而上升.其中不育系466a-1、中油杂2号A在9月10日播种,可以在3月下旬收获,不会影响早稻移栽;而不育系325a-6、油研a-10同在9月10日播种,但成熟期仍在4月上旬,与早稻移栽的时间相隔过短,因此在湛江制种时应当推迟早稻移栽期.试验结果还表明,各不育系在9月10日播种,不育株率很低,始花期育性指数也偏高,因此4个不育系在自交繁殖时都需加以提纯.  相似文献   

13.
以3418S、X07S、399S、2301S和培矮64S(CK)5个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为材料,1994~2001年在合肥进行分期播栽试验,抽穗时观察其育性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历年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的稳定不育时段大致为8月10~25日,其相应的育性敏感安全时段约在7月25日~8月14日.  相似文献   

14.
早籼低温敏核不育系399S的选育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399S是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于 1997年选育成的早籼低温敏核不育系 ,具有隐性下垂叶形态标记性状 ,用其制种有利于除杂保纯和杂种的纯度鉴定。 1997年 8月通过安徽省技术鉴定 ,不育株率 10 0 % ,花粉败育率 99.997% ,自交不育度10 0 % ,不育起点温度为 2 3℃ ,不育期 34d以上 ,主茎 7.9~ 13叶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在同一生态环境条件下不同播期对培矮64S(不育期内,下同)制种产量的影响,以中杂制种组合培矮64S/R171为代表,提出了母本播期以4月20日,4月30日,5月10日,扬花授粉期安排在7月底8月初制种产量较理想。  相似文献   

16.
水稻两用核不育系闽科104S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低温敏水稻核不育系SE152S为改良主体亲本,通过杂交、回交,并将低世代分离群体置于高海拔长日低温(沙县湖源乡)生态环境分离筛选不育起点温度低的不育株,经海南加代繁殖穿梭育种,育成不育性稳定的闽科104S,本文就该不育系的选育过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滇Ⅰ型杂交粳稻不育系合系42A和榆密15A繁殖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分析,结果表明:繁殖产量与结实率、有效穗、穗实粒数及千粒重之间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关系,合理调控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大幅度提高繁殖产量。在生产应用过程中,必须充分掌握不育系的特征特性,根据各个不育系的经济性状进行合理的群体结构调控,才能有效地发掘其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18.
不育系繁殖的产量是影响制种成本的因素之一,制种成本的高低又直接决定着强优组合能否在生产上推广及其推广后所取得的经济效益。因此,研究影响不育系繁殖产量的因素,对于小麦杂种优势利用具有一定意义。影响不育系繁殖产量的因素很多,但不育系和保持系种植时的行比是其中重要因素之一。本试验目的旨在确定适宜行比此(不育系:保持系),为不育系繁殖时提高产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不育系繁殖的产量是影响制种成本的因素之一。制种成本的高低又直接决定着强优组合能否在生产上推广及其推广后所取得的经济效益。因此,研究影响不育系繁殖产量的因素,对于小麦杂种优势利用具有一定意义。影响不育系繁殖产量的因素很多,但不育系和保持系种植时的行比是其中重要因素之一。本试验目的旨在确定适宜行比(不育系:保持系),为不育系繁殖时提高产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2011和2012年在阿肯色大学潘布拉夫分校农场,进行了6个两系不育系690s、691s、692s、695s、697s和698s的育性变化试验。在每年8月13日至10月14日分别在抽穗期对参试种选穗套袋,每周1次(2011年9次、2012年10次)。抽穗开始,每品系套袋10个穗子,套袋35 d后收获套袋,考种调查每穗结实率。结果:2011年8月13日至9月4日和2012年8月13日至9月2日较高气温条件下,所有参试品种的结实率为0(较高气温条件下抽穗扬花);在适当低温条件下,不育系690s、691s、692s、695s、697s和698s于2011年于9月10日、9月17日、9月24日、10日1日和10月8日抽穗,平均结实率分别为1.73%、5.88%、25.67%、20.63%和17.92%;2012年9月9日、9月17日、9月24日、9月30日和10月8日抽穗,平均结实率分别为0.9%、3.22%、8.37%、22.75%、28.15%和19.98%。2011年表现最好的不育系为691s,在最佳气温条件9月24日和10月1日抽穗时,结实率分别为53.6%和48.8%;其次是697s,结实率分别为46.2%和27.4%。2012年表现最好的为不育系697s,在最佳气温条件9月30日和10月7日抽穗,结实率分别为50.9%和43.5%;其次是691s,结实率分别为31.9%和43.5%。结果表明:两系不育系691s和697s在8月份和9月初高温条件下表现不育,可用于杂交水稻制种。9月底和10月初温较低条件下表现可育,可进行不育系自身繁殖。结果也表明:阿肯色大学潘布拉夫分校农场是非常理想的杂交水稻制种和两系不育系繁殖基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