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本汉  李保国 《油气储运》2003,22(10):34-39
介绍了输油泵机组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该系统具有操作简单、使用灵活、诊断准确率高等优点。故障诊断专家系统对输油泵进行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可有效地防止电机和泵轴损坏、轴承过热烧毁以及泵体振动过大等故障的发生,确保输油泵机组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2.
刘国豪  杨磊  张帅  杨晓明  谷英翠  张鑫  李睿 《油气储运》2012,31(7):543-545,98
传统工频定速电机在管道输量较低时,既浪费电能,又缩短了输油泵机组的维护周期和使用寿命。针对该问题,提出了对泵机组采用变频调速改造的方法进行节能控制。输油泵节能原理:保持离心泵输送流量不变,减小离心泵扬程。以某实际运行长输管道为例,详细介绍了高压变频改造项目在长输管道输油泵机组上的节能测试过程,对比分析了输油泵机组加装变频装置前后的节能效果。结果表明:加装变频装置后,节流率、功率因数和机组效率均满足评价标准SY/T 6275-2007限定值和节能评价值的要求,管道2008-2009年度节省电费304.5×104元。  相似文献   

3.
常新科 《油气储运》1996,15(12):9-12
魏荆线输量逐年递减,输油泵“大马拉小车”现象日趋明显,为此,襄樊输油站与1989年以来,相继对3台输油泵机组进行更新改造,使3台泵机组实现了大中小合理搭配,基本消除了“大马拉小车”现象,设备改造完成后,优化运行输油泵机组,做到与输量的合理匹配,最大限度地提高输油泵机组的运行效率,对魏荆线节能工作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针对吐哈油库低位置输油、高位置装车过程中存在的输油压力和油流不稳的问题,提出对输油泵采用变频加软启动的控制方式,通过PLC控制系统优化编程,将PID控制与开关量控制进行有机结合,并增设超压报警保护和紧急停泵保护.实践表明,变频加软启动的控制方式能有效保证吐哈油库输油泵的安全、平稳、高效运转,提高油库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李欣泽  晏伟  刘建武 《油气储运》2013,(10):1134-1137
为了避免传统工频定速电机产生的能量损失,在输油泵机组上应用变频调速技术,可以满足管道低输量运行工况的要求,达到节能目的.详细叙述了变频调速的工作原理,以实际运行的某成品油管道为例,选用SPS仿真软件对固定转速泵和采用变频调速技术的可变转速泵在不同输量运行工况下分别进行了模拟仿真,据此对比分析了机组加装交频装置前后的节能效果,并进一步评价了输油泵应用变频技术后带来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魏凯  唐善华  闫峰  张麟 《油气储运》2011,30(6):474-475,477,392
北京油气调控中心对中国石油所辖长输油气管道陆续实现了集中调控,但未能实现对压缩机组的远程控制。因此,以西气东输盐池压气站为试点对远程控制系统实施改造,基于其SCADA系统和机组控制系统的技术现状,进行了远控改造的需求分析,确定了改造方案:更新机组控制系统(UCP)的通讯程序,添加了42个反映机组相关系统报警和运行工况的I/O信息点,并将其传送至站场控制系统(SCS)和中控SCADA系统;修改站控系统PLC的相关程序;对调控中心系统的监视画面和相关信息显示进行组态。通过改造,成功实现了对盐池站压缩机组的远程启、停及运行调整的控制功能,为实现国内天然气长输管道压气站的远程控制提供了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7.
针对兰成渝成品油管道的实际运行工况,分析了影响输油泵机组正常运行的主要原因,对输油泵机组的操作技巧进行了归纳总结.提出只有选择工艺合理的泵机组运行方式和控制方式,才能实现成品油管道的安全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8.
大型水泵设备广泛应用于各种水利项目中,是水利项目的核心部件之一。因此,水泵机组应保持较高的运行可靠性和良好的技术状态。这就需要工作人员定期的进行设备保养和更新泵组中的损耗性零部件。当泵组设备出现故障时,能快速、准确的排查故障因素,及时维修,以保证泵组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本文针对大型水泵机组产生的故障以及检修中涉及的一些方法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某原油储运站泵机组运行现状的分析,针对设备利用不充分、输送过程能耗高等问题,结合生产实际对泵机组的配置和运行方案进行比较与分析。在使现有设备得到充分利用的基础上,提出了输油泵机组的最佳配置与优化运行方案,有效降低了能耗,提高了运行效率,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0.
定性分析了输油泵机组转子在不同状态下轴心轨迹的运行状况,提出了融合相位及轴心轨迹半径两个指标的多测点、三维轴心轨迹法,从整机角度对输油泵机组进行了整体评价,并定量提取了多个评价指标。通过现场检测试验证明了该状态评价方法的有效性,并分析了运行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1.
德国鲁尔泵作为油品外输泵被广泛应用于输油管道泵站。结合现场实践,对运行过程中泵机组因为机械密封动环轴套发生轴向串动而引起的泵机组突然停机、启动时出现堵转的现象进行阐述和分析。从泵机组机械密封的结构设计和受力状态分析入手,阐述了机械密封动环轴套发生位移是由灌泵时巨大的流体冲击力造成的这一观点,并通过建立流体力学模型进行计算证明,最后成功解决了机组运行中的过载停机和启动堵转难题,对于今后鲁尔泵机组类似故障的解决具有借鉴意义。(表1,图7,参7)  相似文献   

12.
2009年兰郑长成品油管道试运投产期间,出现了流量监测设备不具备投用条件,充水初期流量控制难度较大,兰州低压区停泵超压,清管器发送时机选择不当,气阻影响输油泵正常运行,以及过滤器误切换等问题.指出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相应的处理措施,比如根据泵机组的"流量-扬程"特性曲线,通过计算泵机组提供的扬程,推断出站流量;控制干线流量的出站调节阀开度宜小不宜大;在给油泵和输油主泵之间设置安全阀;在水充满0号高点和7号阀室的第2个U形管段后发球等.其中的实践经验对今后成品油管道的投产作业具有工程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方爱国  薛海鸿 《油气储运》2011,30(6):465-466,391
三塘湖输油管道两次翻越天山,落差较大,易发生水击,导致输油泵机组和进站阀门突然关闭,使泵进出口侧和阀前后产生高低压波。为了防止高压波超过最大允许工作压力而导致管道破裂,低压波使稳态运行时压力较低管道的液流分离而诱发输油泵汽蚀,基于三塘湖原油管道的实际情况,通过采取管道电动阀调节压力、安装泄压阀和全线超前水击保护等多重保护措施,可以避免水击危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朱培明  陈志华  邹斌  刘洋  席晓波 《油气储运》2012,31(3):221-224,246
根据克乌成品油管道复线泵机组输油的原设计方案,当实际年输量低于195×104t/a时,全年间歇性停产时间合计为158d,增大了首站启停输作业次数和设备操作过程中发生事故的概率,并因需要控制首站出站调节阀开度节流而导致能量损失。基于近两年的输油工况,从能耗的角度出发,分析比较了分别运用临时投产与设计安装的泵机组能耗差异,据此提出在不同年输量范围内的泵机组优化运行方案:当年输量为195×104~300×104t时,以新建泵机组"2台给油泵+2台输油主泵(半扬程泵和全扬程泵各1台)"的工况满负荷运行;当年输量小于195×104t,运行临时投产输油泵机组当年输量为300×104~400×104t时,采用新建泵机组"3台给油泵+2台多级输油主泵"的工况满负荷运行;当年输量超过400×104t时,以新建泵机组"3台给油泵+2台多级输油主泵+1台单级输油主泵"的工况满负荷运行。  相似文献   

15.
LNG接收站高压泵并联运行时,单台泵故障停车或其他水力干扰会导致泵瞬间流量过大,电机过载,造成全站停车甚至损坏电机.针对高压泵设备特性及机组并联运行工艺现状,并结合全站工艺流程,分析了高压泵并联运行控制特点及操作难点.通过优化启停机操作程序,避免水力冲击.采用增加运行泵的数量以增宽流量调节范围的方法优化配泵方案.将高压泵出口的紧急切断阀改成调节阀,在单台泵故障停车时通过改变管路特性匹配系统流量,可有效减小运行泵的流量增幅,降低泵过载停车风险.在分析接收站天然气外输管网压力趋势的基础上,提出管道压力越高越有利于高压泵的平稳运行,根据不同工况采取有效措施保证高压泵机组安全、平稳、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16.
以离心泵特性曲线换算图为原始数据,建立了离心输油泵性能换算数学模型.采用Levenberg-Marquardt法优化了数学模型,将泵效率换算系数准确描述为与流量、扬程、原油粘度的非线性函数关系.在建模基础上,利用计算机程序设计建立了离心输油泵性能自动换算系统,该系统能够简捷、准确地优化泵机组设计或运行方案,实现泵性能的自动化换算.  相似文献   

17.
2500型压裂泵车自动控制系统功能设计有单泵单独控制、机组泵车编组控制、机组泵车自动定排量定压力控制、机组总急停控制、机组总快捷停控制等。为此,设置有关功能按键来实现各项控制,设置软件界面(包括信息屏面、主运行屏面、单泵主运行屏面、单泵校准屏面1、单泵校准屏面2)来直观地显示各项控制的运行状态。  相似文献   

18.
针对涩北首站燃压机组运行中发生的停机事故,分析了压缩机出口温度变送器故障、压差变送器失效、干气密封过滤器差压过高等故障,认为在压气站的设计中,应对放空系统、卧式分离器、控制阀等各类辅助设备的设置、性能与使用予以全面考虑。提出了保证燃压机组的安全运行措施,可为输气管道压气站的设计和安全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周勇  祁国成  孙铁良  颜辉  丁向荣  王超 《油气储运》2011,30(8):663-667,591
卫星通信具备回传带宽管理功能,对于为同一SCADA网络的不同远端站提供相同、可靠的数据传输具有重要作用。CIP协议为采用不同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各层网络提供统一的应用层协议标准,使得各层网络在应用层实现无缝链接。采用统一、开放的标准数据通信接口进行实时数据传输,利用卫星通信技术组成以太网络,可以实现远端Linux平台下的通讯服务器与现场站控PLC采用CIP协议进行数据通讯。某管道中控MRCI与站控PLC能够建立会话和数据请求,CIP数据包封装正常,但是MRCI不能正常接收相应数据。对该故障原因进行分析,排除了卫星带宽速率因素的影响,确定了WindowScaling功能处于开启状态是导致故障的关键因素,指出若在8.6kbps卫星带宽速率下使SCADA系统数据正常传输,必须对中控MRCI的TCPWindowScaling功能进行关闭处理。  相似文献   

20.
传统压气站控制系统架构中各子控制系统种类繁多、架构复杂,存在故障点多、维修量大、数据通讯频繁等问题。以盖州压气站为试点,提出将压气站站控系统与压缩机组控制系统相融合的方法:将压缩机组单独设置的负荷控制系统融合于站控系统中;在SIL认证后,将压缩机组过程控制系统与安全仪表系统合并,减少控制系统的数量;将压缩机组控制系统的人机界面(HMI)与机组负荷分配控制系统的HMI全部融合于站控系统的HMI中,实现站控系统HMI界面控制压气站中所有受控设备、参数的显示;在系统融合完成后,将站控系统网络分为控制网和设备网,二者相互分离,有效保证了机组控制系统的安全性。试点应用结果表明:在建设时期,节省了前期硬件投资费用;在站场运行过程中,可有效减少因通信失效引起的故障停机次数,同时更有利于实现一键启停站的功能。压气站站控系统与压缩机组控制系统融合后,既可减少控制系统数量、提高系统间通讯速率,同时可确保各系统稳定运行。(图2,表1,参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