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蚕桑产业是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为一体的绿色产业、富民产业。新植桑园只要加强管理,能做到当年栽桑,当年养蚕,当年见效。三年进入盛产期,产值可达2.25~4.5万元/hm2,与种苞谷产值7 500元/hm2相比,增效益1.5万元/hm2以上。为提高桑树栽植成活率,结合从事蚕桑工作多年的实践,浅谈新植桑园的抚育管理,以供蚕农和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2.
宋瑜 《新农村》2012,(6):21-22
嘉兴市秀洲区是浙江省蚕桑生产的重点县区之一,栽桑养蚕已有4700多年的历史,蚕桑产业是秀洲区的一个传统优势农业产业,目前全区有桑园面积2600多公顷。但是近几年来,由于蚕茧价格的剧烈波动,蚕茧质量不稳,栽桑养蚕的经济效益不及其他经济作物,栽桑养蚕的积极性受挫。  相似文献   

3.
金安区马头镇沿淠湾区有多年栽桑养蚕史,在蚕桑鼎盛时期的1995年有桑园300多公顷,年养蚕8000盒以上,蚕桑生产一直是该镇沿淠湾区的一项支柱性产业,曾为当地蚕农增收致富作出过重要贡献。但由于受自然和市场等因素的影响,近年来桑园产茧量不足750kg/hm2的桑园占该镇现有桑园的50  相似文献   

4.
栽桑养蚕业逐渐走机械化省力化及复合经营道路。本文介绍了桑园宽窄行栽植及秋季套装荠菜技术,以提高栽桑养蚕效益,供蚕桑生产者参考。  相似文献   

5.
杨永民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2):187-187,217
推广应用桑园立体种植技术是一项增效、增收的措施,可以提高桑园单位面积的总体效益,提高群众栽桑养蚕的积极性,延长蚕桑生产产业链,对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分析了桑园套种豌豆立体种植的可行性,提出了桑园套种豌豆立体种植技术,为农业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石羊镇蚕桑产业发展实际,结合石羊镇秋季气候的自然条件和栽桑养蚕技术进行了认真分析总结,仅对石羊镇的桑园秋季管理,从桑园施肥、桑园除草、桑园病虫害防治、雨季防涝、间作培肥5方面进行技术归纳,形成要点,阐明秋季桑园管理在全年蚕桑生产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金安区马头镇沿淠湾区有多年栽桑养蚕史,在蚕桑鼎盛时期的1995年有桑园300多公顷,年养蚕8 000盒以上,蚕桑生产一直是该镇沿淠湾区的一项支柱性产业,曾为当地蚕农增收致富作出过重要贡献.但由于受自然和市场等因素的影响,近年来桑园产茧量不足750kg/hm2的桑园占该镇现有桑园的50%以上,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因此,我区在加快茧丝绸产业化过程中,必须大力发展蚕桑生产,其首要任务就是加强低产桑园改造,提高现有桑园的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8.
鹤庆县蚕桑生产现状和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蚕桑生产发展概况 鹤庆县蚕桑生产历史悠久,清末民初就开始栽桑养蚕,20世纪70年代集体桑园的建立,嫁接桑和一代杂交蚕种的推广,标志着现代蚕业的开始.1989年鹤庆县被列为云南省蚕桑基地县,开始了第一轮发展,到2000年桑园面积发展到1 446.7 hm2,年养蚕量15 800张,产茧量553 t,产值859.2万元,这一阶段培养了大量的栽桑养蚕能手,普及了栽桑养蚕知识,为蚕桑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五港镇具有多年的栽桑养蚕历史,高峰时期桑园面积达到5000亩,蚕桑生产成为发展全县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全县蚕桑生产总体水平持续下降,整体效益不高,667m2产茧不足50kg的桑园约占全镇现有桑园的30%。加强对这些桑园的改造,有着巨大的增产潜力,是  相似文献   

10.
栽桑养蚕是一项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对寒地桑园建设的必要性进行阐述,从科学选择桑园建设场地、桑树栽培要点、桑园管理特点提出一些建议,旨在引起广大农民的重视,推动蚕桑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1.
正桑园是养蚕的物质基础,高产优质的桑叶是多养蚕、养好蚕、提高产量、增加经济效益的重要条件。河南省有老桑园5 333.33hm~2, 2017年冬又栽植新桑园2000hm~2,由于品种、土壤和管理水平有差异,所以各地桑园的产叶量很不平衡。在现有的老桑园中,低产桑园占30%左右,平均每667 m~2年产叶量在1500 kg左右;中产桑园占40%~50%,平均每667 m~2年产叶量在2000 kg左右;高产桑园占20%~30%,每667 m~2年产叶量在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楚雄市蚕桑生产产前、产中、产后环节的技术操作,指导好广大蚕农从栽桑、管桑到养蚕、防病、采茧全过程实现标准化生产,从而达到提高桑园经济效益、增加蚕农养蚕收入、提升蚕茧市场竞争力、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目的,特结合楚雄市实际,制定本规程。1桑园培护与管理1.1桑树栽植1.1.1桑园用  相似文献   

13.
纯桑园养蚕比较效益下降,对农民缺乏吸引力,因此部分乡村桑园面积和养蚕产量锐减,使云南省凤庆蚕桑产业出现萎缩。文章根据农业现代化发展趋势,提出"桑园+春玉米+冬蔬菜"的种植模式,对多学科的种植技术优化组合,通过技术集成创新,构建复合经营的蚕桑生产技术体系,夯实一年三茬的万元田,实现农民持续增收。  相似文献   

14.
为稳定桑园面积,提高桑园生产的竞争力和综合效益,在积极推广栽桑养蚕先进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探索桑园饲养芦花鸡,深化桑园的综合开发和利用。赵庄镇在桑园放养芦花鸡已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并在丰县多个桑园加以推广,提高了蚕农栽桑养蚕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5.
通过桑园的间作,能够有效提高蚕农亩桑经济效益,调动蚕农栽桑养蚕的积极性,促进蚕桑事业的发展。通过有关蚕桑政策的扶持和蚕桑实用技术和新技术的推广,将进一步解放劳动力,大大提高蚕农的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16.
<正>1楚雄州蚕桑产业发展基本情况1.1产业发展现状1.1.1蚕桑生产基地稳步发展楚雄州坚持"改造老桑园,发展新桑园"的发展思路,蚕桑基地得到较快发展。到2009年底,全州有桑园面积0.77万hm2(其中2009年新植面积587.67hm2),养蚕种45084张,产鲜茧1580t,鲜茧产值3650万元,与"十五"初2000年的桑园面积0.2万hm2、养种11500张、产鲜茧316t、产值460  相似文献   

17.
楚雄市是云南省老蚕桑区,是最适宜栽桑养蚕的地区,也是桑园病害发生较多的区域.桑树病害是楚雄市桑叶产量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是制约楚雄市蚕桑产业发展的因素之一.中国桑园常见的24种病害在(桑萎缩病、桑花叶病、桑疫病、桑青枯病、桑里白粉病、桑污叶病、桑褐斑病、桑炭疽病、桑赤锈病、桑膏药病、桑椹肥大性菌核病、桑根结线虫病及肥害、药害、冻害、缺元素等)在楚雄市都能发现,但是普遍形成危害的是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8.
栽桑是养蚕的基础,抓住东桑西移的机遇,培强做大蚕桑产业,促进农村经济大发展,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共识。我省大部分地区具有冬干春旱、夏秋多雨的气候特点,但一年四季均可进行桑树栽植建立桑园,以冬春桑树正处于休眠期为栽植最佳时期。利用地膜覆盖栽植技术建园,能增温保湿,防止土壤板结,促使发芽整齐,提高栽桑成活率,可快速建成丰产桑园,克服干旱地区冬春栽桑中的困难。  相似文献   

19.
<正>姚安县栋川镇长寿村是全县桑园套种马铃薯面积较大、产量较高和种植比较规范的村委会,2014年在长寿村委会下村六组新植平田桑园内组织套种马铃薯21.33 hm2,经科技人员测产实收,亩产1516~2004 kg,按最低市场价格2.00元/kg计算,新植桑园每亩增加经济收入3032~4008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套种桑园的选择由于新栽桑农户当年栽桑只能饲养秋蚕和晚秋蚕两季,经济效益不高,为弥补农户当年栽桑收  相似文献   

20.
1 祥云县蚕桑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祥云县是云南省蚕桑生产最适宜县和重点县之一,具有悠久的栽桑养蚕历史,建国以后曾几次掀起栽桑养蚕高朝.进入21世纪以后,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 "东桑西移"政策,给祥云县蚕桑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县委、县政府把蚕桑产业列为农业产业化开发的重点产业进行培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