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明确茶多酚对8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本研究采用菌丝体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茶多酚对隐地疫霉病菌(Phytophthora cryptogea)、油茶叶枯病菌(Pestalopsis apiculatus)、八角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horii)、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油茶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rzia solani)、桉树梢枯病菌可可毛色二孢(Lasiodiplodia theobromae)和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的抑菌作用。结果显示,茶多酚对这些病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抑制作用最好的是Colletotrichum horii,EC50值为12.84 mg/mL,其次是Phytophthora cryptogea,EC50值为16.01 mg/mL,抑制效果最差的是Lasiodiplodia theobromae,EC50值达到了104.35mg/mL。  相似文献   

2.
八种杀菌剂对八角炭疽病菌的室内毒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25%丙环唑EC等8种杀菌剂对八角炭疽病菌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8种杀菌剂对八角炭疽病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毒力最强的是25%丙环唑,EC_(50)值为0.022 3 mg/L,其次是25%咪鲜胺EC,EC_(50)值为0.034 2mg/L;效果最差的是43%戊唑醇SC,EC_(50)值为2.047 mg/L。  相似文献   

3.
红豆杉属于珍稀濒危植物,在栽培过程中易受到病害的侵袭,为了筛选不同杀菌剂对红豆杉立枯病菌—茄腐皮镰孢菌的毒力作用和防治效果,在室内采用生长速率法进行了6种杀菌剂对红豆杉立枯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6种杀菌剂的毒力效果分别为: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菌必治可湿性粉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代森锰锌对红豆杉立枯病菌的抑菌率最高,毒力作用最强,EC50值为0.32 mg·L~(-1)。  相似文献   

4.
[目的]测定8种杀菌剂对9种炭疽菌(26个菌株)的室内毒力,筛选出防治薄壳山核桃炭疽病的高效药剂。[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8种杀菌剂对26株炭疽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构建毒力回归方程,并计算EC_(50)值。[结果]供试8种杀菌剂中,咪鲜胺和咯菌腈对所分离的9种炭疽菌(26个菌株)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平均EC_(50)值分别为0.14、0.15 mg·L~(-1)。戊唑醇对C. fioriniae、C. liaoningense、C. tamarilloi和C. americae-borealis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较强(平均EC_(50)=0.49 mg·L~(-1)),但对另5种炭疽菌效果不明显(平均EC_(50)=23.60 mg·L~(-1))。恶醚唑对C. nymphaeae、C. siamense、C. alienum、C. fioriniae和C. coelogynes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较强(平均EC_(50)=0.81 mg·L~(-1)),但对另4种炭疽菌抑制效果一般(平均EC_(50)=2.00 mg·L~(-1))。代森锰锌对9种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性最差,平均EC_(50)值为42.70 mg·L~(-1)。[结论]咪鲜胺、咯菌腈对薄壳山核桃炭疽菌具有较高的毒力,在薄壳山核桃炭疽病林间防治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为避免产生抗药性,建议轮换使用咪鲜胺、咯菌腈、恶醚唑和甲基硫菌灵等杀菌剂。  相似文献   

5.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不同浓度的僵蚕醇提物对3种林木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僵蚕醇提物对种供试林木病菌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提物浓度的升高,抑制率增大。僵蚕醇提物对苹果炭疽病菌、苹果腐烂病菌及花椒落叶病菌的EC50分别为0.048g/mL0.099g/mL和0.078g/mL。在3种供试病植物病原真菌中,僵蚕醇提物对苹果炭疽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6.
以斜纹夜蛾和莴苣指管蚜为测试对象,用浸渍法测试白花地胆草粗提物和匙羹藤粗提物的杀虫活性,在10mg/mL浓度下,白花地胆草和匙羹藤粗提物对莴苣指管蚜有较好的杀虫活性,受药48h后,白花地胆草粗提物对莴苣指管蚜的死亡率达到70.0%。以香蕉炭疽病菌、香蕉枯萎病菌、芒果蒂腐病菌、水稻纹枯病菌、椰子灰斑病菌5种病原菌为供试菌种,通过生长速率法对白花地胆草、匙羹藤粗提物进行抑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白花地胆草粗提物对供试病原菌有显著抑制作用,抑制率均在50.00%以上,其中对香蕉炭疽菌的抑制率为75.33%。毒力测定结果表明,白花地胆草粗提物对香蕉炭疽菌的毒力最强,EC50值为1.3437mg/mL。因此,白花地胆草具有进一步开发植物源杀菌剂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茶皂素对乳状液膜稳定性的影响,测定茶皂素溶液的表面张力并计算其临界胶束浓度;以Span-80、Tween-80为乳化剂,测定乳化茶油所需HLB值;以复配成上述HLB值的Span-80和Tween-80为乳化剂配制茶油的O/W型乳状液,研究其稳定性与茶皂素浓度的关系。结果表明,茶皂素溶液的表面张力随茶皂素浓度的增大而降低,当茶皂素浓度达到CMC以后,表面张力基本不变,其CMC值约为0. 4%;油水比为1︰3、1︰5、1︰7时,所需HLB值分别为9. 5、11、10. 5;在油水比为1︰3、1︰5时,不同浓度的茶皂素均明显增强乳状液膜的稳定性,且增强效果几乎不随茶皂素的浓度而变化,油水比为1︰7时,茶皂素对乳状液膜稳定性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4种高效低毒杀菌剂对花椒炭疽病的抑菌活性,旨在为花椒炭疽病的有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4种供试杀菌剂对花椒炭疽病菌的菌丝生长均有一定抑制作用,但具明显差异。其中,苯醚甲环唑和百菌清的抑菌效果较强,其EC50值分别为2.18mg/L和2.20mg/L,其次为多菌灵,克菌丹对花椒炭疽病菌的抑制效果较差,其EC50值为851.14mg/L。因此,苯醚甲环唑和百菌清对花椒炭疽病菌具有较好的抑菌作用,可作为花椒炭疽病的有效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紫茎泽兰对桉树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采用温室实验法,测定紫茎泽兰与腐殖质的混合基质(分为1︰10、1︰20、1︰30 3个比例)对蓝桉、直干桉、史密斯桉3种桉树的化感作用影响。结果表明,(1)其对于蓝桉的综合影响均表现为促进作用,且随紫茎泽兰源物质的增加而增强,综合效应指数SEI介于0.150到0.296之间。(2)对于直杆桉则既有促进作用又有抑制作用,其中1︰10基质表现出抑制作用,SEI值为-0.148,而1︰20基质仅表现出轻微的促进作用,SEI值为0.000 25,基本与对照持平,1︰30基质则表现出一定的促进作用,SEI值为0.174。(3)对史密斯桉的综合影响规律同样既有抑制作用又有促进作用,即1︰10及1︰20比例的基质均对史密斯桉表现出显著的抑制作用,SEI介于-0.898到-0.863之间,而1︰30基质则表现出促进作用,SEI为0.279。由此可见不同程度的紫茎泽兰源物质可以对桉树种子出苗及早期生长产生不同程度的抑制或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浸叶法测定了两种农药对黄野螟的增效作用及两种药剂复配的适宜配比。结果表明:甲维盐和苏云金杆菌对黄野螟的制剂LC50值分别是0.0000001286mg/L和0.0006943385mg/L,前者毒力大于后者;两者以重量比为8∶2、7:3和6:4混配时的增效作用最明显。  相似文献   

11.
采用叶浸渍法测定了两种农药对黄野螟的增效作用及两种药剂复配的适宜配比。结果表明:氯虫苯甲酰胺和高效氯氰菊酯对黄野螟的制剂LC50值分别是0.000772632mg/L和0.000008884mg/L,后者毒力大于前者;两者以重量比为8∶2和7:3混配时的增效作用最明显。从经济效益和增效作用两方面考虑,7∶3配比为最佳。  相似文献   

12.
选择8种不同的杀菌剂,用菌落生长速度法对桉树枝枯病主要病原菌可可毛色二孢、拟隐孢壳菌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对可可毛色二孢抑菌效果最好的是25%咪鲜胺,EC50值为0.03 mg/L,效果最差的是50%异菌脲,EC50值为11.49 mg/L;对拟隐孢壳菌抑菌效果最好的是25%咪鲜胺,EC50值0.23 mg/L,效果最差的是25%苯醚甲环唑,EC50值为6.65 mg/L。  相似文献   

13.
杂交竹枯梢病菌的室内杀菌剂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筛选防治杂交竹枯梢病的有效药剂,以菌落生长法和孢子萌发率法测定和比较了12种常用杀菌剂对杂交竹枯梢病菌竹长喙壳菌Ceratosphaeria phyllostachydis Zhang TZ01菌株的毒力。试验结果表明:甲基托布津、多菌灵、代森锰锌、炭疽福关这4种杀菌剂对TZ01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能极显著的抑制TZ01的菌丝生长,其EGn分别是1.265,3、567,4.569,26.450mg/L。另外筛选出的药剂对TZ01孢子的萌发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在EGn浓度下这4种药剂对TZ01孢子萌发的抑制百分率分别为59.5%,67.9%,54.8%,47.8%。综合菌丝生长抑制率和孢子萌发抑制率两方面评定,认为甲基托布津对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但因为甲基托布津易引起病菌的抗药性因而在田间试验和推广应用时可与其它筛选出的3种杀菌剂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浸叶法测定了两种农药对黄野螟的增效作用及两种药荆复配的适宜配比。结果表明:阿雏菌素与苏云金杆菌对黄野螟的制剂LC50值分别是0.0000001599mg/L和0.0006943385mg/L,前者毒力大于后者;两者以重量比为2:8和1:9混配时的增效作用最明显。  相似文献   

15.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不同条件下白僵菌菌株S1-7发酵液对桉树枝枯病菌可可毛色二孢(Lasiodiplodiatheobromae)抑制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抑菌率最高的培养条件:温度为28℃,培养时间20 d,p H值7.0~8.0,培养基中葡萄糖、蛋白胨、酵母粉含量分别为40、20、20 g/L。此外,60℃以下高温处理发酵液4 h对抑制作用影响不大,温度高于60℃抑菌率显著降低;紫外线照射对发酵液的抑菌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不同药剂对山茶枯斑病菌的毒力作用,对山茶枯斑病的防治提供帮助。采用生长速率法进行了试验,测定了20%井.唑.多菌灵、75%百菌清、72%农用硫酸链霉素、68%精甲霜.锰锌和35%快克5种药剂在不同浓度下对山茶枯斑病病菌的影响。结果表明:75%的百菌清对病原菌的抑菌的抑制效果最好,EC_(50)为145.6829μg/mL;其次是20%井唑多菌灵,EC50为257.9576μg/mL;35%快克的抑菌效果最差,EC_(50)为13563.7054μg/mL。  相似文献   

17.
以莰烯衍生物内型异莰烷基甲醛与氨基硫脲衍生物进行缩合反应,合成了5种缩氨基硫脲类化合物(3a~3e),并通过IR、MS、1H NMR和13C NMR等分析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试了化合物3a~3e对水稻纹枯病菌等8种植物病原菌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表明:5种化合物中,内型异莰烷基甲醛缩氨基硫脲(3a)对8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率最高,在质量浓度为50 mg/L时,3a对油茶炭疽病菌、枇杷炭疽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91.9%和97.2%,对油茶果生刺盘孢菌和彩绒革盖菌的抑制率均达100%,对水稻纹枯病菌、松枯梢病病原菌和西瓜枯萎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80.7%、 79.8%、 79.5%,均优于阳性对照样百菌清。  相似文献   

18.
柿炭疽病化学防治药剂的初步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柿炭疽病是柿生产中危害最大的一种病害,在全国柿产区普遍发生。为了筛选生产中能应用于柿炭疽病化学防治的杀菌剂,从柿炭疽病标本中分离到27株柿炭疽病菌,从中选取4株进行柿炭疽病化学防治杀菌剂的筛选试验。室内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柿炭疽病菌对7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噻菌灵和多菌灵对柿炭疽病菌抑制效果较好,MIC均为1μg/m L;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次之,MIC为10μg/m L;速克灵和嘧霉胺较差,在10μg/m L时抑制率还不到50%;扑海因在5μg/m L时表现出强烈的抑制作用,但在10μg/m L时抑制率降低,需通过进一步的毒力测定及田间试验确认杀菌剂对柿炭疽病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9.
采用室内生物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桃金娘乙酸乙酯提取物与烟碱混配对螺旋粉虱的增效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桃金娘乙酸乙酯提取物(30000mg/L)和烟碱(0.03mg/L)单独使用均对螺旋粉虱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同时将烟碱浓度降低至0.015mg/L后,添加一定量的桃金娘乙酸乙酯提取物混配后,对螺旋粉虱的田间虫口减退率显著增加,田间药剂处理后5d桃金娘乙酸乙酯提取物、烟碱及混配处理的虫口减退率分别为68.59%、77.38%和92.78%。  相似文献   

20.
采用生长速率法和悬滴法测定了8种常用杀菌剂对赤水撑绿竹Bambusa pervariabilis×dendrocalamopsis daii根腐病病原菌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并测定了杀菌剂对尖孢镰孢菌的毒力。结果表明,各杀菌剂对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70%敌磺钠WP、3%广枯灵AS能很好地抑制菌丝生长,而70%敌磺钠WP、3%广枯灵AS、70%甲基硫菌灵WP、10%苯醚甲环唑WG对孢子萌发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均在80%以上。对菌丝生长与孢子萌发均有明显作用的杀菌剂为70%敌磺钠WP、3%广枯灵AS。毒力测定结果表明,70%敌磺钠WP、3%广枯灵AS对尖孢镰孢菌的毒力最高,其EC50分别为0.072 5,0.112 6μg/mL、其次为70%甲基硫菌灵WP和10%苯醚甲环唑WG,其EC50分别为7.8216,7.318 7μg/mL。其余几种药剂的毒力较差。8种药剂的相关系数均在0.98以上,药剂浓度与抑制作用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