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EM和AM微生物菌剂在玉米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盆栽玉米试验结果表明,在施足优质有机肥的基础上,以发酵有机肥法、灌根法和浸种加灌根法施用EM2号菌剂时,可使玉米幼苗干物质产量分别较对照增加0.91、0.70、0.64g/盆,分别增产34.2%、32.7%和25.1%;在施用AM菌剂时,干物质产量分别较对照增加0.96、0、53、0.43g/盆,分别增产36.1%、24.8%和16.9%;在施用EM1号时,产量分别增加0.41、0.53、0.25g/盆,分别增产15.4%、24.8%和9.8%。灌根法试验还表明,施用这3种菌剂能够显提高土壤的供氮能力,提高玉米幼苗的氮、磷、钾营养水平,尤其是显提高钾素营养水平,并且这种提高与玉米幼苗干物质产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为食用菌菌渣的综合利用及发酵菌渣有机肥在烤烟生产上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以食用菌废弃菌渣为原料,添加EM菌剂及EM菌剂+20%光合细菌发酵制成有机肥,采用田间大区对比试验研究施用不同菌剂发酵菌渣有机肥对烤烟农艺性状、产量及抗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添加EM菌剂+20%光合细菌发酵有机肥对促进烤烟生长发育、增加烟叶产量、提高上等烟叶比例和降低植株发病率等方面的效果均优于施用添加EM菌剂(CK)发酵有机肥的烟株,且烟叶产量比CK提高11.88%,上等烟叶比例增加25%,烤烟黑胫病和花叶病的发生率降低5百分点。施用添加EM菌剂+20%光合细菌发酵菌渣的有机肥有利烤烟生长发育、提高烟叶产质量和增强烟株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探究在水稻各个生长时期复合微生物菌肥对土壤酶活性的变化规律及水稻产量的影响。【方法】本实验采用盆栽种植试验,研究了常规施肥(CK)、光合菌剂配施化肥(P1)和复合微生物菌肥(P2)作为供试肥料施用于水稻作物对水稻产量、产量性状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在水稻不同生育期对土壤酶活性进行测定,P2处理和施用P1处理分别比CK处理的水稻产量提高了57.26%和13.54%;当4种酶活性达到峰值时,施用P2处理与P1、CK处理相比可显著提高土壤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FDA水解酶,分别为47.39%和67.21%、9.77%和6.51%、45.60%和409.61%、17.09%和18.42%;施用P1处理的土壤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亦显著高于CK处理,分别高出2.87%~48.29%和3.98%~44.56%,其余2种酶则无显著差异。【结论】因此施用复合微生物菌肥、光合菌剂均能提高水稻产量和土壤酶活性,其中P2处理对土壤酶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处理效果始终优于P1、CK处理。  相似文献   

4.
通过盆栽试验和大田试验,对两种新引进的菌剂对大豆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菌剂均有促进生长、增加产量和培肥土壤的效果,与CK相比,出苗早,发苗快,前期株高比CK分别增加7.27%和5.95%,中期株高比CK分别增加8.45%和8.11%,植株干重、根系长度、根系重量和大豆产量增加,土壤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增加。大豆专用菌剂处理的植株根部有根瘤形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猪粪与菌剂配施对山地红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盆栽试验,探讨对照(CK)、复合肥(F)、猪粪(FM)、低量菌剂与猪粪配施(FMI1)、中量菌剂与猪粪配施(FMI2)和高量菌剂与猪粪配施(FMI3)6种不同处理下土壤温室气体的排放规律。【结果】(1)施用菌剂可以显著降低CO_2、CH_4和N_2O的排放通量,且高量菌剂与低中量菌剂有显著差异性;(2)高剂量菌剂与CK相比,CO_2累计排放量降低了84.33%,CH_4累计排放量降低了76.39%,N_2O累计排放量降低了86.44%;(3)施用菌剂可以显著降低综合温室效应(GWP),菌剂施用量越大,对温室效应抑制越明显;(4)施用菌剂可以显著提高土壤养分含量。【结论】在施用肥料的基础上配施菌剂,可以降低山地红壤CO_2、CH_4和N_2O排放通量与综合温室效应,且菌剂剂量越大,效果越佳。  相似文献   

6.
鸡粪菌剂对复垦土壤上油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复垦土壤和油菜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化肥为基肥,将鸡粪、菌剂配施。试验结果表明:鸡粪和菌剂单独施用都能提高油菜的产量、品质和油菜的养分。但总体来说,在油菜产量的增加、品质的改善和养分的提高方面,鸡粪和菌剂按一定比例配比施用,效果更显著。其中,处理11油菜产量、还原糖含量、全氮、全钾达到最高,分别比CK增加183%,76.3%,66.1%,77.1%;硝酸盐含量最低,比CK降低64%;其他各项指标也明显高于CK。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一种新型的特贝钙土壤调理剂(深加工的牡蛎壳粉)对红壤旱地花生产量的影响及其对土壤酸化的改良效果,通过田间试验,分析了不同施用量(0、750、1500、2250kg/hm2)处理花生产量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施用特贝钙土壤调理剂的花生产量可以增加10.2%~23.8%,且成熟期花生的株高、每株双果数、单果数、总果数和百果重均显著提高。与对照相比,施用特贝钙土壤调理剂处理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分别增加21.65%~118.1%、28.2%~74.1%和22.6%~47.0%;土壤pH和交换性钙分别提高0.18~0.33(4.0%~7.3%)和12.9%~18.8%,土壤交换性氢和交换性铝则分别降低19.6%~62.5%和34.7%~84.2%。因此,施用特贝钙土壤调理剂是实现红壤旱地花生增产、活化土壤养分和阻控土壤酸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长期定位施肥对红壤旱地土壤有机质、养分和CEC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研究了长期(1996~2008年)施用有机肥(M)、有机肥+有效菌剂(BM)、有机肥+有效菌剂+微量元素(BMT)、化肥(F)以及化肥+微量元素(TF)对红壤旱地土壤有机质、养分和CEC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定位施用有机肥的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均显著积累,从1996年的8.91 g/kg上升到2008年的21.55 g/kg,全氮、全磷、水解氮、有效磷、有效钾和CEC含量升高,土壤全钾含量变化趋于平缓,甚至有降低趋势。说明红壤旱地施用有机肥以及有机肥配施有效菌剂更有利于土壤养分积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花生秸秆源生物黑炭在赣东北地区花生种植中的合理用量。[方法]设4个处理,即对照(不施黑炭)、BC_(20)(20 t/hm2黑炭)、BC_(30)(30 t/hm~2黑炭)、BC_(40)(40 t/hm~2黑炭),研究不同处理下花生产量、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和p H的变化。[结果]施用生物黑炭可显著提高花生产量和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养分含量,与对照相比,BC_(20)、BC_(30)和BC_(40)的花生产量分别提高了12.90%、21.40%和26.80%,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了13.90%、18.45%和27.97%,碱解氮含量分别增加了21.58%、43.15%和118.05%,有效磷含量分别提高了28.21%、56.87和74.07%,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了22.57%、36.51%和46.97%;土壤p H分别提高2.62%、4.04%和7.32%,且随着生物黑炭用量的增加,花生产量和土壤肥力呈逐渐增加趋势。[结论]在赣东北地区施用生物黑炭可提高花生产量,较好地阻控红壤酸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改善烤烟土壤环境及提高烤后烟叶产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田间小区试验,以微生物菌剂为研究对象,共设7个处理,即10、25、50、100、150 g/株微生物菌剂、不施肥(CK)和常规烟草专用肥,研究施用微生物菌剂对植烟土壤环境及烤后烟叶产质量的影响。[结果]施用微生物菌剂能显著提高土壤脲酶活性、土壤蔗糖酶活性和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在土壤微生物含量上,施用微生物菌剂平均比CK提高了62.68%,表明施用微生物菌剂可以促进土壤生物活动,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转化和烟株正常生长所需的营养平衡;施用微生物菌剂可增加叶片面积,提高烟叶质量,改善烤后烟叶内在化学成分协调性,产值和产量平均值比CK和单施化肥分别增加了33.74%、15.42%和13.60%、5.44%。[结论]施用微生物菌剂能够有效改善植烟土壤环境,提高烤烟产质量。  相似文献   

11.
通过大豆盆栽试验,研究几种肥料配比和调理剂施用对不同母质发育的侵蚀红壤的培肥效应.结果表明,1)与施用NPK化肥相比,土壤调理剂2号的施用可以提高旱地红壤的有效磷和有机质含量,减轻因施用化肥带来的土壤酸化,提高大豆对肥料氮、钾的利用率,增加作物生物量,提高土壤微生物数量;施用有机肥可以较快地提高土壤速效氮、磷、钾和有机质含量,显著提高大豆对肥料氮、磷、钾的利用率和土壤微生物活度,施用有机肥或土壤调理剂是提高红壤旱地肥力较好的技术措施.2)3种母质发育的红壤相比较,第四纪红土红壤速效养分较高,板岩发育的红壤植物氮磷肥利用率较高,而花岗岩发育的红壤植物钾肥利用率较低,应重视板岩发育红壤和花岗岩发育红壤的钾素资源补充.  相似文献   

12.
造纸污泥堆肥农用对酸性土壤性质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玉米盆栽试验,研究了添加富含铝盐的造纸污泥堆肥对酸性赤红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造纸污泥堆肥能有效减缓土壤酸化,增加七壤有机质和有效磷含量,提高土壤质量;同时添加堆肥的各处理土壤中的总酸溶性铝和总单核铝浓度在盆栽初期较CK有显著增加,并随堆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但随着玉米生长时间推移,各处理(除了CK)总酸溶性铝和总单核铝浓度明显下降,在盆栽结束时各处理总酸溶性铝浓度均低于原赤红壤中总酸溶性铝浓度,可见造纸污泥堆肥农用不会对酸性土壤形成活性铝累积问题.  相似文献   

13.
肥料中不同比例硝态氮对红壤水稻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室内盆栽试验,研究肥料中添加不同比例硝态氮对红壤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含3.5%硝态氮的复合肥,能够显著提高水稻的穗粒数、千粒重、产量及总生物量,增产幅度达34.4%,说明氮磷钾氯基复合肥(20-12-15)中添加3.5%的硝态氮在红壤水稻种植上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不同改良剂对盐碱地花生的影响,为提高盐碱地花生产量提供参考。【方法】以花育25号和益花1号2个花生品种为试验材料,在新疆农垦科学院试验场进行田间小区试验,通过不同类型及施用量的改良剂(生物炭、钙抑制剂、土壤再生要素原液和微生物菌剂)处理盐碱地,研究改良剂对盐碱地花生生长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施用生物炭、钙抑制剂、土壤再生要素原液和微生物菌剂均不同程度增加了花生的株高、主根长、第一侧枝长、第二侧枝长、茎叶和根干重,有效促进了花生的生长发育。在微生物菌剂T3处理中,花育25号苗期、花针期、荚果期叶片SPAD较对照分别提高35.19%、17.73%、25.64%,益花1号苗期、花针期、荚果期叶片SPAD较对照分别提高33.26%、16.42%、14.65%;苗期花育25号和益花1号的叶面积较CK分别增加80.26%和81.54%,花针期花育25号和益花1号的叶面积较CK处理分别增加33.65%和33.77%,最终使饱果率、籽仁率、百果重、百仁重和产量显著提高。微生物菌剂T3处理的花生产量最高,钙抑制剂T1的花生产量最低,微生物菌剂T3处理下,花育25号饱果率、籽仁率、百果重和...  相似文献   

15.
针对花生种植使用普通地膜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通过大田小区试验,对比了生物降解膜(BD)、普通地膜(PE)和不盖膜(CK)处理对花生不同生长时期的养分吸收、土壤的养分变化和花生产量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收获期PE和BD处理的产量分别为7098.09 kg/hm2、6868.92 kg/hm2,较CK处理显著增产25.85%和21.78%。PE和BD处理土壤中的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均呈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而有效钾含量表现为逐步下降的趋势,苗期为最大值,此后逐渐最低。不同覆盖条件下,花生植株地上部分的养分吸收量逐步增加,花生各生长时期的氮、磷、钾累积吸收量均表现为PE>BD>CK。该试验从土壤营养和花生养分吸收利用方面展开研究,为生物降解膜应用于花生生产可行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鲁花10号为材料,在大田栽培条件下,设置覆膜和露地2种种植模式,测定施用深三尺花生宝、某厂家微生物菌剂对花生烂果病情指数、产量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覆膜和露地种植的条件下,与不施微生物菌剂对照相比,施用微生物菌剂处理提高了花生的干物质积累量、荚果产量,明显降低了花生烂果的病情指数;花生收获期,深三尺花生宝较某厂家微生物菌剂在覆膜和露地种植条件下病情指数分别下降27.85%、29.58%,花生荚果产量分别提高9.38%、6.78%。  相似文献   

17.
以浙江省桐庐县钟山乡翠冠梨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施肥方式,研究不同微生物肥料对梨园土壤理化性状、梨产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初始土壤相比较,CK和各微生物肥料处理均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含量。与CK相比较,施用土壤调理剂类型的微生物肥料处理T1和T2能显著提高土壤pH,但土壤调理剂T1处理的土壤全氮及氮、磷、钾等速效养分均要低于对照,而施用微生物菌剂处理T3和T4降低了土壤pH,显著提高了土壤EC值,也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和碱解氮含量。测定梨的产量和品质表明,施用土壤调理剂类型的微生物肥料处理T1和T2较大的提高了梨产量,其中T1处理产量最大,平均单株产量达到50.38 kg,而且提高了果实品质,总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糖酸比分别达到8.0%、10.0%和17.02,高于CK和其他处理,而施用微生物菌剂处理T3和T4对于梨产量无显著促进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当前的栽培条件下,每株施用7.5 kg土壤调理剂类型的微生物肥料并与复合肥配施更有利于提高梨树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8.
矿物硅肥与微生物菌剂对水稻吸收积累镉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室外盆栽试验和田间随机区组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基施矿物硅肥、微生物菌剂、矿物硅肥与微生物菌剂组配施用,对湖南地区晚稻成熟期内各部位中Cd的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盆栽试验中,与CK相比,微生物菌剂处理对水稻根部、茎鞘、谷壳和糙米中Cd含量的抑制效果最佳,降低幅度分别为46.19%、52.46%、38.39%和55.31%,而矿物硅肥处理对叶片中Cd含量的抑制效果最佳,降低幅度为54.39%;在田间随机区组试验中,与CK相比,矿物硅肥处理对水稻根部、茎鞘和叶片中Cd含量的抑制效果最佳,降低幅度分别为73.91%、71.28%和76.77%,而微生物菌剂处理对谷壳和糙米中Cd含量的抑制效果最佳,降低幅度分别为65.52%和69.57%。对于轻度污染土壤,施用三种改良剂后,糙米中Cd含量明显降低,分别为0.09、0.07、0.12 mg·kg~(-1),均能达到国家食品卫生标准(Cd0.2 mg·kg~(-1));水稻产量方面,施用改良剂均能使水稻增产,其中以矿物硅肥+微生物菌剂组配处理的效果最为显著,在盆栽试验和田间随机区组试验中,分别比对照增产28.06%和31.1%。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不同微生物菌肥对土壤养分的潜在影响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方法】通过盆栽种植试验,选用化肥(CK)、光合菌剂配施化肥(P1)和复合微生物菌肥配施化肥(P2)作为供试肥料施用于水稻作物,研究对水稻产量、产量性状及土壤养分在各生长时期的变化情况;基于土壤细菌16S rDNA高通量测序分析,分析不同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影响。【结果】在水稻生长各时期,与光合菌剂配施化肥、化肥处理相比,复合微生物菌肥处理的土壤速效磷、碱解氮和有机质含量达到最高峰时,分别高43.43%和9.75%、18.75%和23.91%、2.82%和4.29%;复合微生物菌肥处理和施用光合菌剂配施化肥处理分别比单施化肥处理的水稻产量提高了47.37%和21.05%;不同处理对土壤微生物菌群的相对丰度具有一定的影响,与化肥处理相比,复合微生物菌肥和光合菌剂配施化肥处理的Acidobacteria、Actinobacteria和Planctomycetes的相对丰度分别提高了21.28%和42.78%、 24.47%和32.44%、33.34%和31.47%;在α多样性方面,不同处理的Shannon指数、Chao1和ACE指数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综合水稻土壤养分及产量,复合微生物菌肥处理效果最佳,可促进水稻生长,显著提高水稻产量以及土壤养分,有效增加水稻养分的吸收,减少养分流失,维持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20.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在南方丘陵区酸性红壤上石灰和磷肥配合施用对墨西哥玉米产量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磷(25~200 mg/kg)能显著提高墨西哥玉米的生物产量,且其效应基本是随磷肥用量增加而增加;墨西哥玉米的经济产量与低量石灰(0~1.4 g/kg)呈正相关,与高量石灰(2.1~2.8 g/kg)呈负相关,以1.4 g/kg的石灰和高量磷(200 mg/kg)为最高产组合。各磷肥用量下,土壤pH、速效磷和水溶性镁含量随石灰用量增加而普遍升高,土壤铝饱和度则降低;各石灰用量下,土壤速效磷和水溶性镁含量随磷肥施用量增加而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