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千百年来,北京的河流、沼泽、湖泊、库塘和水稻田等湿地,在自然与人类共同作用下几经变迁,但趋势是不断减少。通过分析北京湿地资源的变迁,希望能给人以启迪,在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关注湿地,共同为北京湿地的保护和建设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基于RS与GIS的北京近30年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RS图像处理和GIS信息提取和分析功能,确定北京市区域湿地的景观分类系统,获取北京湿地景观数据。同时,基于Fragstats软件,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通过选取景观面积指数、斑块数及斑块密度、斑块聚集度、景观形状指数、斑块分维数和景观多样性指数等空间结构指标,从景观水平上研究了1978—2005年近30年来北京湿地景观分布格局特征的动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1)北京地区的湿地资源面积呈现显著退化趋势,湿地面积由1978年的68491.63hm2减少到2005年的31416.31hm2,减少了54.0%;2)1978—2005年,北京湿地斑块趋向于不规则化,破碎程度急剧增加,导致湿地易消退、湿地功能难以发挥;3)随着人类干扰强度的增加,北京湿地类型多样性指数值在1.2以上,与均匀度指数呈明显正相关关系,二者均有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3.
以北京长沟湿地公园景观提升恢复设计实践为例,分析了项目背景和规划区现状,从现状场地、水体、交通、动植物及其他景观资源等方面分析,提出城市湿地景观提升与恢复设计的理念及对策,以期对正在进行和将要进行的湿地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我国林业湿地资源的保护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我国湿地资源十分丰富,分布较为广泛,对湿地资源的研究兼具经济价值和生态意义。本文阐述了湿地的分类及其主要功能,介绍了当前我国湿地资源的概况以及保护管理工作的现状,并提出了保护我国湿地资源的对策建议,希望提供相关经验与参考促进湿地资源可持续发展。1.林业湿地的分类及功能湿地资源分为天然湿地资源和人工湿地资源两类,并依据其自身发展状态细分为不同的湿地等级。依据湿地资源的形态不同,将湿地资源分为沼泽、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湿地旅游资源与开发对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了使湿地以其独特的自然和文化景观为湿地旅游提供有利条件,通过对黑龙江省湿地资源和湿地旅游资源的调查,阐述了湿地和湿地旅游资源的概况及其分布;分析了黑龙江省湿地旅游资源文化的多样性、景观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等特点;总结了湿地旅游资源开发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湿地资源调查与动态监测是湿地保护体系建立和完善的基础性工作,对湿地资源保护与管理决策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对宁夏湿地资源动态监测技术与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适应宁夏湿地资源动态监测的技术和方法,对全国实施湿地资源动态监测,建立全国湿地资源数据库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简要介绍了汝南县湿地种类及面积、湿地植物资源,阐述了湿地资源的功能及维护现状,分析了湿地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了湿地建设对策,以期为汝南县湿地资源保护和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该文介绍了安徽颍泉泉水湾湿地公园的湿地资源现状及特点,分析了湿地公园内湿地资源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威胁,并针对这些问题和威胁对安徽颍泉泉水湾湿地公园湿地资源的保护和恢复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湿地是维持自然界生物多样性和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之一。我国湿地总面积大、类型全,是全球湿地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但是,由于近几年的人为破坏和不合理的使用,湿地面积急剧缩小,湿地资源退化。为了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本文将结合国内外湿地的现状,建立可持续综合评价体系,促进湿地生态系统与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据海口市第2次湿地资源调查资料,海口市湿地类型现有4类12型,其中自然湿地面积为30 908.29 hm~2,占全省湿地总面积的9.66%,近海与海岸湿地面积最大,达到21 033.36 hm~2,占海口市湿地总面积的68.1%。本文通过了解海口市湿地资源的基本特征和现状,分析目前海口市湿地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有效的保护湿地资源的方法和策略,为海口市湿地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水资源是首都北京城市发展的生命线。近年来,北京市的湿地产生了许多问题。湿地的总体数量减少、单块湿地面积变小、生态服务功能逐渐衰退。为了保护北京市渔业水资源,要根据资源现状和实际,以保护为根本,以维护湿地系统生态平衡、保护湿地功能和生物多样性,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观赏鱼产业的发展趋势,正契合了都市型特色渔业的发展脚步,良好的发展机遇和社会环境,使观赏鱼产业将成为富有活力的一个新兴产业,并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以黑龙江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部分工作人员(30人)为样本,以调查问卷和小型座谈会的方式,对保护区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保护区的相关情况、湿地保护法律法规及相关规章制度等进行调研。深入分析调研数据认为:黑龙江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整体管理水平较高,但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依据黑龙江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现状,并结合中国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政策有待日趋完善的现实,从不同层面提出了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改进策略,认为:保护区需要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工作人员的培养,保护区需要发展多元化经济,国家急需出台湿地保护法律法规并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如出台全国性湿地资源保护法、拓宽湿地保护中的公众参与渠道、明确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清晰湿地资源权属等),相关部门需要增加湿地保护资金的投入。  相似文献   

14.
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环境建设刍议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阐述了三江平原概况的基础上,分析了三江平原温地变化所带来的生态问题;湿地面积锐减、功能退化;生物多样性降低;水土流失与土地退化;气候恶化;水土污染等;指出三江平原湿地受破坏的主要原因有区域气候的变化、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人口的压力等。提出了该区域湿地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对策;建立三江平原湿地资源信息系统;加强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实施退耕还湿、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理好工业、农业、城市化与湿地的关系;加强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5.
从湿地生态旅游概念及管理内涵、湿地评估研究、湿地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评估3方面入手,介绍中国湿地生态旅游管理及评估研究现状。湿地生态旅游管理应分为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管理与评价、生态旅游的规划及实施、生态旅游环境保护与管理、生态旅游游客服务与管理、生态旅游经营管理、社区参与及其管理、生态旅游管理等7个方面,湿地生态旅游管理评价体系亦应围绕这7个方面构建。  相似文献   

16.
湿地资源遥感动态监测和管理应用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凌成星  张怀清  鞠洪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4111-14115
结合近期湿地遥感技术和湿地资源管理系统发展动态,从湿地资源监测、变化、演替、管理应用等方面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湿地资源遥感动态监测和管理应用的全面论述和总结,并指出目前存在一些不足和未来发展趋势中的5个重点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7.
湿地保护与管理研究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湿地具有巨大的生态价值和环境效益。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加强对湿地的保护与管理,这方面的重要国际会议已举办7届。为保护湿地,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均制定了相应的湿地保护政策,并在水资源综合管理、湿地监测技术、退化湿地的恢复与重建、湿地环境影响评价和重要湿地保护计划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中国湿地保护与管理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宏观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湿地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等7个方面;微观层面,主要开展了沼泽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和滨海湿地等方面的研究。在全面综述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基础上,还对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湿地保护与开发利用、湿地监测体系建设和湿地立法等重点热点问题进行了探析,指出今后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湿地的保护与管理:①搞好水资源综合管理;②实施《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③对重要湿地实施抢救性保护;④将湿地保护管理与退化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结合起来;⑤推进湿地保护与管理专门立法。参39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辽东湾滨海湿地资源现状及其驱动因子。[方法]采用2014年Landsat-8卫星数据以及2013年天绘01-01卫星数据和资源3号卫星数据,通过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结合野外滨海湿地调查,提取辽东湾滨海湿地类型、面积及空间分布,在此基础上结合1986年和2000年的遥感调查数据,进行资源分布的驱动力分析。[结果]辽东湾滨海湿地面积为4.22×10~5hm~2,其中自然滨海湿地和人工滨海湿地面积分别为3.62×10~5和0.60×10~5hm~2,分别占辽东湾滨海湿地总面积的86%和14%;淤泥质滩涂主要分布在小凌河口与盖州市团山街道西崴子村之间,碱蓬和芦苇主要分布在小凌河口至辽河口之间且呈现零星散落分布,养殖池、沙滩、库塘等全区均有分布,盐田主要分布在长兴岛及附近区域。影响辽东湾滨海湿地资源分布的驱动因子主要是围填海活动、侵蚀与淤积作用、内外力复合作用。[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滨海湿地资源保护、合理开发利用及管理提供数据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