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为探讨苦瓜抗白粉病的生理生化机制,以对白粉病不同抗性的4个苦瓜品系为材料,研究苗期感染白粉病菌后,苦瓜叶片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接种后,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均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呈下降-上升-下降-上升的趋势;抗病品系的可溶性糖、叶绿素质量分数和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均高于或显著高于感病品系和高感品系;抗病品系的抗坏血酸(AsA)质量分数的上升和下降的幅度均小于感病品系和高感品系;接种后10~20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表现为抗病品系感病品系高感品系。叶绿素、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和POD、PPO活性与病情指数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综上说明,白粉病菌侵染苦瓜后,抗病品系可通过保持较高的叶绿素质量分数,增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AsA质量分数及增强POD、PPO、APX活性来提高抗病性。叶绿素、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和POD、PPO活性均可作为苦瓜对白粉病抗性早期鉴定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以百子莲为材料,研究了从营养生长到生殖生长整个过程中茎尖和叶片中的核酸、可溶性蛋白、淀粉、可溶性糖及淀粉酶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各项生理指标均在生理转变期和盛花期有显著的提高。在整个发育过程中,RNA含量和RNA/DNA比值在叶片中呈双峰曲线变化,在茎尖中呈单峰曲线变化;叶片中淀粉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茎尖中的淀粉含量从花芽分化开始一直持续下降到盛花期又显著上升;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从花芽分化期一直保持较低水平,茎尖中可溶性糖含量在花芽分化前显著升高,随后下降,到花芽分化期与发育期又明显升高。叶片中淀粉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及淀粉酶活性始终低于茎尖。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米槁种子发育过程的形态和生理变化规律,采用测量观察和生理试验的方法,对米槁种子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和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米槁种子发育过程中,种子含水量持续下降;可溶性糖、淀粉和脂肪的质量分数在发育初期增长缓慢,在发育期显著上升,种子发育成熟时增加速度减缓,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在整个发育期显著增加,到9月份开始减缓;受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的影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变化呈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则逐渐升高;油菜素甾醇(BR)和水杨酸(SA)质量分数呈“上升-下降-上升”的趋势,脱落酸(ABA)、赤霉素(GA3)、生长素(IAA)、细胞分裂素(CTK)、茉莉酸(JA)和乙烯(ETH)等6种激素质量分数则整体呈现出显著增加趋势。种子发育与种子质量、贮藏物质质量分数、抗氧化酶活性、内源激素质量分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含水量、SA质量分数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以黑龙江省野生花卉侧金盏花的种子为试材,采用测量观察和生理试验方法,对其发育过程中形态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开花后0~40 d是侧金盏花种子形态建成的关键时期;开花后30~40 d含水量下降速度很快;开花后0~40 d是干质量快速积累阶段,40~50 d干质量趋于稳定;野生条件下采收的侧金盏花种子较引种后采收的种子大;侧金盏花种子的种皮透水性较好;种子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呈"下降-上升-下降"的变化趋势,可溶性蛋白质质量分数及POD(过氧化物酶)活性呈"上升-下降"的变化趋势。侧金盏花开花后40~50 d达到生理成熟,是进行采收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5.
水稻秧苗发根力与一些碳氮营养生理特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秧苗发根力与一些碳氮生理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秧苗根、茎、叶的氮质量分数与新发根数呈显著正相关,氮积累量与单株根长、根数和根质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叶片可溶性糖质量分数与秧苗发根力各性状呈大小不等的负相关关系,叶鞘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则与其呈正相关;根系淀粉酶活性与单株根长、根质量和根数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叶鞘中的淀粉酶活性与发根节和根系中的腺苷三磷酸酶(ATP酶)活性呈显著的正相关,根系ATP酶活性与根比重的相关系数为0.840 7,达到极显著水平;旱育秧苗植株的氮质量分数和叶鞘可溶性蛋白质质量分数高,植株淀粉酶和ATP酶活性强,为较强的秧苗发根力奠定了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6.
小麦种子萌发早期淀粉降解关键酶活性及基因表达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研究小麦种子萌发早期淀粉降解关键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量变化,以山农17为试验材料,测定了不同温度条件下萌发的小麦种子中的淀粉、可溶性糖含量及相关酶(淀粉酶和淀粉磷酸化酶)活性,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各酶相关基因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不同温度条件下萌发的小麦种子,淀粉含量随萌发进程以不同的速率呈下降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α-淀粉酶、淀粉磷酸化酶活性和呼吸速率整体呈上升趋势,以上各指标均在露白前后有明显的变化;β-淀粉酶呈现双峰变化趋势,且一直保持较高活性;α-淀粉酶和淀粉磷酸化酶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呈上升趋势,且与酶活性呈极显著相关。以上结果表明,在小麦种子萌发早期,温度能强烈影响萌发过程中淀粉降解关键酶基因的表达量;α-淀粉酶和淀粉磷酸化酶在种子置床初期即可被检测到活性,且受其编码基因的调控作用显著,在种子萌发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金铁锁实生苗为试验材料,对其进行水分胁迫处理,测量枝长、鲜质量、根长、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等生物量和生理指标。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增强,总生物量指标受到抑制下降;叶绿素含量增大;叶片中POD活性、PPO活性、MDA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关系为叶片根部,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关系为根部叶片,根部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有逐渐增加的趋势,而叶片中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有缓慢下降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叶片中游离脯氨酸含量逐渐上升。说明金铁锁实生苗有一定的抗旱能力,适当的干旱胁迫对金铁锁的物质积累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外源硅对肉桂酸(trans-cinnamic acid,CA)模拟自毒胁迫下黄瓜种子萌发和生理特性的影响,为黄瓜自毒作用的缓解提供参考。【方法】以‘新春四号’黄瓜为试材,添加2 mmol/L肉桂酸模拟黄瓜种子自毒胁迫,再施用外源硅(Na2SiO3·9H2O,AR),通过人工气候箱培养,以不添加外源硅为对照(CK),测定不同处理黄瓜种子的发芽率、胚根长、鲜质量、丙二醛、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以及淀粉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与CK相比,2 mmol/L CA处理显著降低了黄瓜种子发芽率、胚根长和鲜质量,较CK分别减少了92.00%,91.46%和36.77%,显著增加了黄瓜种子中可溶性糖、淀粉和丙二醛(MDA)含量,降低了黄瓜种子中α-淀粉酶、β-淀粉酶和总淀粉酶活性以及SOD、POD和CAT的活性,从而严重抑制了黄瓜种子的萌发。在2 mmol/L CA胁迫下外源添加3 mmol/L硅酸钠能显著增加黄瓜种子的发芽率、胚根长及鲜质量,分别较CA处理增加了91.48%,84.19%和30.31%,降低了黄瓜种子中可溶性糖、淀粉和MDA含量,提高了α-淀粉酶、β-淀粉酶和总淀粉酶以及SOD、POD和CAT的活性,进而减轻了活性氧对细胞膜的损伤,促进了碳水化合物的转化速率。【结论】添加外源硅对肉桂酸模拟自毒胁迫的黄瓜种子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分析滇重楼种子后熟期间种子内部发生的生理生化变化,本研究采用不同的种子层积温度,利用常规生理生化测定方法,对滇重楼种子后熟过程中的贮藏物质含量、酶活性进行动态测定。结果显示:在层积过程中,随层积时间的延长,贮藏物质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淀粉质量分数均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CAT,SOD活性表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POD活性则表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该结果为解释滇重楼种子后熟发育机理和种子育苗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枳的栽培、保护和繁殖提供科学依据,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柑橘产业的发展,测定了枳种子萌发过程中部分生理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种子萌发期间,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整体表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丙二醛(MDA)含量呈逐渐下降趋势,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先升高再降低,α-淀粉酶活性呈总体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