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南北方不同类型高粱酿酒品质的差异进行了分析,南北方高粱的蛋白质和总淀粉含量都比较接近,差异在于:北方高粱绝大多数属于粳型品种,直链淀粉含量高,单宁含量低,角质含量高,其平均含量分别为27.35%、0.28%和75%;而南方高粱90%以上属于糯型品种,直链淀粉含量低,单宁含量高,角质含量低,平均含量分别为5.21%、1.49%和35%。  相似文献   

2.
吕彬 《中国农学通报》2007,23(8):130-130
以近几年主栽的水稻品种为试材,采取相关统计分析和对比试验等方法,研究了水稻品种对早粳稻米品质的影响,旨在为寒地稻作区优质米品种的选育和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研究取得如下主要结果:(1)不同熟期碾米品质的3项指标中,糙米率的平均值分别为83.1%、82.9%、83.1%、83.0%;精米率的平均值分别为71.9%、71.9%、72.0%、73.0%。不同品种的糙米率,不同熟期间差异很小,晚熟品种的精米率略高于早熟和中熟品种,品种间表现有差异。不同熟期的整精米率的平均值分别为61.7%、61.7%、66.5%、67.2%,晚熟品种比早熟和中熟品种高,品种间差异较大。早熟和中熟品种的整精米率变异系数较晚熟品种增加1.2个百分点,说明品种间差异较大。稻米垩白米率与胶稠度(0.0566)呈正相关,这一点与(李雅娟,1995)的研究结果一致。垩白米率与精米率(-0.4827)呈显著负相关,因此,在育种上筛选垩白米率低的种质资源是关键。(2)直链淀粉含量是影响稻米食味品质的最重要指标之一,很多研究认为,直链淀粉含量偏高影响稻米食味品质(佐佐木忠雄,等.1982)。关于直链淀粉含量姬田正美(1996)研究认为,直链淀粉含量越高,稻米食味越差。本研究结果直链淀粉含量一般在16.67%~22.40%,平均含量为18.8%,品种间差异较大。直链淀粉含量与蛋白质含量(-0.8207)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对中国干旱区、半干旱区、半湿润区和湿润区的香料烟,进行还原糖、总氮、烟碱、蛋白质等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干旱区(以新疆为代表)烟叶含糖量在17.34%-26.56%,总氮在0.95%-1.43%,烟碱在0.34%-1.79%,蛋白质含量在5.11%-8.29%之间,醚提物含量在2.39%-7.99%。湿润区(以湖南为代表)烟叶含糖量在4.48%-8.65%,总氮含量在1.26%-1.66%,烟碱含量在0.21%-0.74%,醚提物含量在5.98%-7.28%。半湿润区(以河南汝阳为代表)香料烟含糖量在9.41%-24.92%,总氮含量为1.27%-1.99%,烟碱含量在0.60%-1.69%,醚提物含量为2.92-8.09%。半干旱区(以陕西宜川县为代表)香料烟含糖量在10.20%-17.78%,烟碱含量在0.52%-0.81%,总氮含量在1.30%-1.50%,蛋白质含量在7.56%-9.0%。同一地区砂砾质黄粘土(肥力低)生产的香料烟糖含量和醚提物含量高,总氮和烟碱含量低。同一地区芳香型香料烟的含糖量较吃味型高,而总氮和烟碱含量较吃味型低。  相似文献   

4.
直链淀粉含量不同的稻米淀粉结构、糊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选用直链淀粉含量不同的4个水稻品种,研究其淀粉体结构和糊化特性。发现不同品种的淀粉体结构、糊化特性随直链淀粉含量的不同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直链淀粉含量从3.43%至21.65%,其晶体类型为A型,相对结晶度呈下降趋势,消减值表现为升高趋势,相对结晶度和消减值与直链淀粉含量分别呈显著负相关和极显著正相关(r=-0.964*, r=0.997**),消减值与结晶度呈显著负相关(r=-0.960*)。米粒的背部和腹部间淀粉体大小和排列有所不同,糯性或低直链淀粉含量与非糯性或高直链淀粉稻米的胚乳结构存在差异,淀粉体排列以糯稻较紧,粳稻次之,籼稻最松。淀粉的相对结晶度可能与胚乳中淀粉体的形状和紧密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5.
测定14804份籼稻品种的直链淀粉含量,其加权平均值为25.0%,变幅6.5%~34.6%,3/4的品种集中分布在22%~28%之间。方差分析表明:品种类型间,水陆稻间,部分省、市、自治区的品种间直链淀粉平均含量的差异显著。聚类分析指出,我国籼稻直链淀粉含量大致可分为四区,并存在着由西向东,从北到南逐渐增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选用4个稻米直链淀粉含量有显著差异的粳稻品种配制2个杂交组合,研究其粳稻籽粒直链淀粉含量选择对杂种后代品质和产量性状及遗传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定向选择籽粒直链淀粉含量对杂种后代蒸煮食味品质和产量性状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在蒸煮食味品质性状中下降粘度值、粘滞峰消减值、食味值,在产量性状中单株粒重、单株穗数、每穗粒数所受的影响较大,直链淀粉含量降低到13%以下时,稻米蛋白质含量和食味值及淀粉谱特性均发生明显的变化,而且直链淀粉含量过低将导致每穗粒数和单株粒重的显著下降;直链淀粉含量高的后代株系遗传背景基本来自于高直链淀粉含量亲本,反之直链淀粉含量低的后代株系遗传背景基本来自于低直链淀粉含量亲本,直链淀粉含量的连续定向选择使后代的遗传背景趋于双亲之一。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黑龙江省粳稻主要理化指标与食味品质的关系,对2000年至2004年黑龙江省种植的390份粳稻品种(品系)的直链淀粉、胶稠度、碱消值等理化指标与食味品质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90份粳稻品种的直链淀粉、碱消值等理化指标与黑龙江省粳稻米饭食味的相关性不显著,而胶稠度与米饭食味的呈显著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水稻籽粒直链淀粉及蛋白质含量对孕穗期弱光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奇华  李天  蔡建  张建军 《种子》2006,25(11):8-10
以2个不同直链淀粉含量的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孕穗期遮光(遮光率50%)对水稻籽粒直链淀粉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遮光与对照的籽粒直链淀粉的积累过程均可以用二次曲线回归方程模拟,因此其积累过程可以大体分为2个阶段,即快速增长阶段,变化相对平稳阶段;遮光的籽粒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变化速率具有波动性,即时而高于对照,时而低于对照;遮光对2个品种籽粒直链淀粉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完全相反;成熟籽粒直链淀粉与蛋白质含量呈负相关性,相关系数r=-0.81786,表明孕穗期遮光可能会对稻米的食味品质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
陈洋  赵宏伟 《中国农学通报》2006,22(10):225-225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氮素用量对高淀粉玉米(四单19)、普通玉米(东农250)、优质蛋白玉米(丰禾10)子粒淀粉及其组分含量和支链淀粉/直链淀粉比值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品种支链淀粉、直链淀粉、总淀粉含量在吐丝后不断增加。各品种总淀粉含量以N200最高,四单19和丰禾10支链淀粉含量以N200最高,支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品种间以四单19表现最好。四单19直链淀粉含量以N200最高,丰禾10直链淀粉含量随氮素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子粒支链淀粉/直链淀粉比值在吐丝后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0.
利用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提供的籼、粳稻样品做主成分分析得出:粳稻品种稻米品质的主成分为垩白因子、粒形因子及营养因子.第1个主成分大的品种其垩白多、大,透明度低,粒形短圆;第2个主成分大的品种其子粒长且较细,直链淀粉含量较高.对粳稻品种做多元回归分析指出,糊化温度和直链淀粉对稻米的食味品质影响较大,各项品质指标之间存在很强的交互作用.本试验主要搜集黑龙江省主栽早粳稻品种,测定其主要品质性状,采用因子分析法分析其各项品质性状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新选育的13份籼型和9份粳型优质米品种(系)稻米品质性状的差异及其相互关系,对其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蛋白质含量、RVA谱特征值及食味值进行测定,并对各品质性状的相关性和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粳稻的直链淀粉含量和食味值的平均值低于籼稻,而其胶稠度和蛋白质含量的平均值则高于籼稻;各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的绝对值变幅为2.61%(籼稻的峰值时间)~175.16%(籼稻的崩解值)。相关性分析显示,籼、粳稻材料的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分别与RVA谱特征值中的多个指标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在粳稻材料中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与峰值时间的相关性最高,而在籼稻材料中直链淀粉含量与冷胶粘度和消减值的相关性最高,胶稠度与消减值的相关性最高;且籼、粳稻的RVA谱特征值间也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而蛋白质含量和食味值则与RVA谱特征值间不存在相关性。籼稻主成分的前4个因子的累积贡献率达到85.506 5%,其中第一、二主成分主要反映淀粉的粘性和糊化,第三主成分与食味值有关,第四主成分与淀粉变性有关;在粳稻中前3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85.330 6%,第一主成分与直链淀粉含量有关,第二主成...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灌浆期干旱对高粱籽粒淀粉积累的影响,以高淀粉高粱品种铁杂17(TZ17)和低淀粉品种辽杂11(LZ11)为试验材料,在灌浆的早期、中期、后期进行干旱胁迫,通过测定2个高粱品种的总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含量及产量指标,研究灌浆期干旱胁迫对高粱籽粒淀粉积累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高粱品种的总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含量及产量均受干旱影响呈减少的变化趋势。灌浆期不同阶段干旱胁迫对淀粉积累的影响程度主要表现为灌浆早期>灌浆中期>灌浆后期;高淀粉品种(TZ17)比低淀粉品种(LZ11)更易受到干旱胁迫的影响;干旱胁迫下淀粉指标的变异系数依次为直链淀粉>支链淀粉/直链淀粉>总淀粉>支链淀粉,表明直链淀粉比支链淀粉更易受干旱胁迫的影响;灌浆期干旱胁迫影响籽粒淀粉的积累,降低了千粒重,最终影响高粱的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13.
家系间数量性状主基因效应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姜长鉴  徐辰武 《作物学报》1995,21(5):632-636
具有主基因差异的纯系杂交,其后代家系按主基因型表现为不同类型。本文以似然函数法分析F3家系资料,提出家系主基因型鉴别,主微基因效应和互作以有主基因显性度的估计和测试方法。应用于籼稻株高和直链淀粉含量两组资料的分析,结果表明,家系间的分离比均符合一对主基因的理论比。两对主基因的增值基因均表现不完全显性,高杆基因对半矮杆基因的显性度估计为0.67,高直链淀粉含量基因对低直链淀粉含量基因估计为0.32。  相似文献   

14.
为了比较分析OsRSR1表达特点及序列和功能变异与性状遗传变异关系,选用籽粒直链淀粉含量很高的籼稻品种和极低的糯稻品种及遗传背景相似,但籽粒直链淀粉含量存在显著差异的粳稻亲本和杂交子代超亲变异系等为供试材料,进行转录因子基因OsRSR1的克隆、表达量测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灌浆初始阶段和后期阶段OsRSR1表达量大,灌浆中期表达量小,呈V字形变化,籽粒OsRSR1表达量高的品种其籽粒直链淀粉含量低,反之表达量低的品种籽粒直链淀粉含量高,二者间呈负相关关系,而且品种间有性杂交子代OsRSR1表达量会出现超亲变异;籽粒直链淀粉含量不同的水稻品种间OsRSR1全长DNA碱基序列及mRNA碱基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并不完全一致,存在着多态性,与亲本相比有性杂交后代DNA碱基序列无论是在外显子区还是内含子区都可发生变化,而且DNA转录mRNA过程中也发生个别碱基的变化,形成与DNA碱基序列不配的mRNA碱基序列,最终形成同义或非同义的三联体密码,是性状产生遗传变异和基因多态性的重要途径; OsRSR1由8个外显子和7个内含子组成,基因序列的碱基变化均未改变基因的完整结构,籽粒直链淀粉含量差异显著的6个供试材料间的个别氨基酸差异并未导致OsRSR1蛋白的基本元件和功能变化,该蛋白结构域保守性很强。为深入研究基因转录水平的分子调控和遗传变异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谢国禄 《作物育种信息》2005,(10):20-20,F0003
胚乳的直链淀粉含量是影响米饭粘性的一种主要因素。本试验调查了由几个突变体衍生的低直链淀粉品系的直链淀粉含量对成熟期温度的反应情况。设置人工气象室、温度及自然条件相结合的处理方式,测定了高、中、低3种温度条件下成熟时的胚乳直链淀粉含量。调查发现被检测的每个品系或品种的直链淀粉含量在高温处理区较低。而在低温处理区较高。  相似文献   

16.
水稻不同生态型品种间直链淀粉含量的变异及其遗传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以250个代表性水稻品种和一个籼粳交(巴利拉/南京11)DH群体为材料,研究了直链淀粉含量在不同生态型品种间的变异,以及不同品种Wx基因座不同基因型与直链淀粉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供试的250个水稻品种中直链淀粉含量存在着明显差异,分布在9.2%~29.2%之间;用AccⅠ-PCR标记对这些品种和DH群体Wx位点基因型的检测表  相似文献   

17.
依据地理来源和直链淀粉含量将87份供试粳稻品种(系)划分为江苏普通粳稻、东北粳稻和江苏半糯粳稻3种类型,系统比较了稻米理化性状及淀粉合成主效基因Wx和OsSSIIa序列的差异,以探究其食味品质特征及其形成的分子基础。与东北粳稻相比,江苏普通粳稻的直链淀粉含量偏低,蛋白质含量和糊化温度偏高,而胶稠度和RVA谱特征值相当。与江苏普通粳稻和东北粳稻相比,江苏半糯粳稻具有较低的直链淀粉含量、较大的胶稠度及独特的RVA谱特征。大多数性状变异系数在3种类型粳稻中均较小,仅消减值变异系数较大,说明品种(系)间的稻米回生性存在较大差异而其他性状较为一致。各性状间的相关性在3种类型粳稻中表现不尽相同,说明地理来源和品种特性影响食味品质性状间的相关程度。聚类分析将87份粳稻分为4个类群,江苏普通粳稻与东北粳稻主要分布于类群I和II,且品种间相互交错;类群III由2个江苏普通粳稻品系和1个江苏半糯粳稻(徐稻9号)组成,多数性状值位于普通粳稻与半糯粳稻之间;类群IV中均为江苏半糯粳稻。序列分析表明江苏普通粳稻和东北粳稻中Wxb基因无序列差异,而江苏半糯粳稻在Wxb第4外显子上发生G/A替换,属Wxmp等位基因型;江苏省部分粳稻品种(系)携带OsSSIIa(G-GC)等位基因,从而导致高糊化温度。  相似文献   

18.
米饭质地与直链淀粉含量及食味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通过对10个安徽生产的稻谷和10个韩国生产的稻谷的米饭质地、直链淀粉含量及食味品质等的测定和分析,得出粳稻的硬度、咀嚼性、弹力性与直链淀粉含量和食味品质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粘度与之呈极显著的的负相关:对籼稻来讲,直链淀粉含量与粳稻有着相同的趋势,但食味品质与米饭质地的关系似乎不大。通径分析可以看出,无论是粳稻还是籼稻,其咀嚼性和弹力性对直链淀粉含量和食味品质的影响均有着较为一致的规律。多元回归分析得出偏回归系数不显著。因此,对直链淀粉含量及食味品质与米饭质地的部分性状建立了简单回归方程。试验还得出,同一品种在韩国种植,直链淀粉含量和食味均较低。  相似文献   

19.
粳稻品种杂交后代食味特性和产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具有代表性的4个日本粳稻品种为母本,5个有代表性的中国粳稻品种为父本,配制20个杂交组合,并对亲本以及F4群体的产量和食味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亲本产量、蛋白质和直链淀粉含量的平均值显著高于日本亲本,而食味品尝试验的综合评价值显著低于日本亲本;不同组合F4群体的F测验显示,组合间在产量、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脂肪酸度和评分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从亲本平均值和F4群体平均值的关系来看,除直链淀粉含量外,蛋白质含量、脂肪酸度和评分都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北方早粳稻米品质因子分析   总被引:33,自引:3,他引:30  
陈能等用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提供的籼、粳稻样品做主成分分析指出:粳稻品种稻米品质的主成分为垩白因子、粒形因子及营养因子。第1个主成分大的品种其垩白多、大,透明度低,粒形短圆;第2个主成分大的品种其籽粒长且较细,直链淀粉含量较高。汪莲爱对籼稻品种做多元回归分析指出,糊化温度和直链淀粉对稻米的食味品质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