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在全球经济社会的发展方式正经历重大变革的背景下,气候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国际性问题,各国开始重视林业项目对于碳交易市场的重要作用,并通过立法积极推动林业碳汇制度建设。建设林业碳汇制度不仅符合我国的“双碳”发展目标,也可以拓宽中国在国际碳汇经济的市场,通过林业碳汇项目以卖方身份参与到国际碳汇市场交易之中。但目前我国林业碳汇制度在法律层面仍面临诸多问题,如林业产权的性质界定不清晰、参与主体不明确、交易政策不统一、相关法律法规位阶偏低。本文旨在探索如何促进林业碳汇的法制化建设,通过立法解决现有的机制缺失问题,立法制定配套机制,以期提升林业碳汇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碳汇问题是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产生的,越来越受到国际、国内社会的的广泛关注。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作为清洁发展机制(CDM)的重要内容,能够实现合作双方的"共赢"。积极宣传碳汇知识,组织开展林业碳汇方面的研究,适时启动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对于促进我省林业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概述低碳经济与碳汇林业等概念,指出发展碳汇林业是低碳发展的有效途径以及发展碳汇林业在泉州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即发展碳汇林业是泉州市规模工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发展碳汇林业是泉州实现环境容量突围的战略手段,发展碳汇林业是泉州推进生态市建设的重要举措;分析了泉州市发展碳汇林业的现实基础和四个方面的主要问题;建议应通过加强对碳汇林业的宣传、发展规划、科技支撑,完善区域森林生态补偿制度和探索成立绿色碳基金专项等措施发展碳汇林业,推进泉州现代林业建设。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代林业的发展和进步,应充分认识林业碳汇的重要性,进一步推动林业碳汇发展。笔者分析了林业碳汇发展中存在林业建设资金投入不足、林分质量有待提升、相关政策不完善、缺乏专业人才和技术等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充分认识林业碳汇的重要性、构建林业碳汇交易平台、提高林区建设质量、加强宣传力度、促进林业产业多样化发展等策略,以期为进一步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实现林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林农森林碳汇项目持续参与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为调动林农持续参与森林碳汇项目建设积极性、实现森林碳汇项目建设既定目标、加快碳汇林业可持续发展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对策参考。【方法】基于诺华川西南林业碳汇、社区和生物多样性项目397户参与林农的调查数据,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对林农森林碳汇项目持续参与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现阶段林农森林碳汇项目持续参与意愿不高,有待进一步提升。参与土地面积、家庭收入水平、前期收益满意度、后期收益预期、政府扶持力度、林业信息获取难易、道路交通状况等变量对林农森林碳汇项目持续参与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年龄、兼业化程度和项目组织模式变量对林农森林碳汇项目持续参与意愿具有显著负向影响。【结论】就造林实体(企业)而言,应从实行区域、土地和人口多重瞄准,因地制宜遴选优化项目组织模式,兼顾林农项目前期和后期收益均衡等方面完善收益激励机制;就政府而言,应从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立健全林业信息发布和灾害预警机制,财政扶持林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完善政策保障制度,以促进森林碳汇项目可持续发展,实现气候改善、生态繁荣和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6.
科学传播林业碳汇的自然地理形成机制和经济社会价值及其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和贡献,提升公众对林业碳汇概念、技术、市场及政策的科学认知,有利于正确引导全民参与“双碳”战略目标实现以及展示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舆论场中的国际形象和大国担当。文中梳理了我国提出“双碳”目标以来林业碳汇在国内和国外主流媒体、新媒体及社交媒体等网络平台上的传播现状,指出当前我国林业碳汇科学传播存在科学概念抽象复杂、官方主流舆论出现分歧、科学家参与积极性不高,以及对外传播力不足等难点和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分析提出构建以科学家群体为“意见领袖”的林业碳汇科学传播体系,以及明晰林业碳汇支持政策、促进林业碳汇科普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强化林业碳汇知识培训和科学传播人才培养、常态化科学设置林业碳汇议题、重视开展对外传播等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7.
林业碳汇金融产品的开发和设计对于黑龙江省森林资源有效利用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林业碳汇功能是全球气温上升、碳减排背景下的关注热点。黑龙江省森林资源丰富,森林碳汇容量可观,但受制于本省林业碳汇市场发展不完善,林业碳汇产品种类单一,森林资源很难发挥其真正的潜力。因此,通过林业碳汇期货、期权的交易,"林业碳汇储蓄"产品,林业碳汇债券的发行,将交易获得的资金投入到造林再造林、森林管理等领域,是稳定黑龙江省森林碳汇容量、提高林区居民收入的一条有效途径。结合实际,为黑龙江省林业碳汇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以项目为载体的林业碳汇作为重要交易标的,已经在国内外主要的碳交易市场体系中频繁出现。但是,由于不同碳市场产生的背景、主要目标及交易规则的差异,对参与交易的林业碳汇项目开发标准与具体要求不尽相同。合格的可交易林业碳汇在全球林业碳汇市场中所占份额依然很小,林业碳汇尚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与潜力。文中在对国内外林业碳汇市场发展概况进行简要梳理并对目前主要林业碳汇项目类型及其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碳市场发展与森林经营特点,提出了我国林业碳汇的未来发展策略:一是立足国内,建立多元化林业碳汇市场;二是立足资源优势,重点发展森林经营碳汇项目;三是加强林业基础数据与信息化建设,降低林业碳汇项目交易成本;四是加强不同碳市场衔接与协同,并积极参与国际市场交易。  相似文献   

9.
林业碳汇是湖南林业发展新业态之一,娄底也将林业碳汇作为我市林业发展新方向。本文通过对娄底市林业碳汇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加大宣传、成立碳基金、加强人才培训、降低开发成本等建议,以推动我市林业碳汇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0.
我国林业碳汇交易现状、问题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碳市场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政策工具。我国碳市场建设实践过程中,林业碳汇项目国际国内2类市场共存在9种机制类型,国际包括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国际自愿碳标准(VCS)项目补偿交易和黄金标准(GS)项目,国内包括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项目、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CGCF)自主开发项目、北京市核证减排量(BCER)项目、广东省碳普惠制核证减排量(PHCER)项目、福建省林业碳汇减排量(FFCER)项目和贵州省单株树碳汇扶贫项目,发挥了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重要作用,丰富了碳市场交易产品,降低了排放企业减排成本,调动了社会力量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意识和行动,促进了林农就业增收和脱贫,拓展了林业生态补偿途径和形式,实现了碳汇生态产品价值转换;但也依然存在政策制度体系不够健全、自愿减排管理机制不够完善、项目产权不够明晰、项目开发交易流程复杂、碳汇交易品种和补偿机制相对单一、对林业碳汇交易认识不清、交易成本和风险高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文中提出完善碳汇交易制度和政策体系、完善自愿减排管理机制、明晰林业碳汇产权、简化林业碳汇开发备案程序、建立林业碳汇多元化补偿和投入机制、加强对碳汇交易的培训和宣传、创新机制降低林业碳汇项目交易风险、有序扩大林业碳汇市场需求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推动以林业碳汇为主的生态产品交易,是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有效途径。介绍了国内外林业碳汇交易的发展和现状,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创建的全球首个"农户森林经营碳汇交易体系"以及该体系科学规范、严格管控、环环相扣的逻辑关系和交易模式;展示了在浙江临安开展的交易试点;阐述了通过碳汇交易帮助林改后林农巩固林改成果以及多渠道实现中国生态服务货币化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2011年5月28日,北京教学植物园柳荫成片、繁花似锦,一片勃勃生机。来自北京多所打工子弟学校的师生们在这里参加了阳光少年教学植物园快乐活动周启动仪式。此次活动是2011年碳汇办林业碳汇系列宣传活动之一,旨在关注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成长,为他们打造一场丰富多彩的集知识性、趣味性和实践性为一体的科普活动盛宴,也是为孩子们送去"六一"儿童节的一份礼物。碳汇办为同学们带去了林业碳汇的宣传折页和碳足迹计算罗盘,并与他们进行  相似文献   

13.
在对四川"川西北"、"川西南"森林碳汇项目建设进行跟踪观察的基础上,提炼出"企业+科研机构+地方政府+农户"的项目建设组织模式,分析了该模式的运行原理、各模块的作用与联结机制以及该模式存在的缺陷,提出未来森林碳汇项目建设可能优化的组织模式为"企业+科研机构+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户",并确立农户的主体地位。大力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组织、科技入股提高科研机构的参与主动性、政府进一步优化森林碳汇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等方面设计了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气候变化大背景下,森林碳汇能力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减缓气候变暖的重要措施之一。文章总结了近年来浙江省林业应对气候变化成效:森林蓄积量从2005年的1.72亿m~3提高到2019年的3.61亿m~3,全省森林植被总碳储量达到2.8亿t;2006-2019年全省共完成造林更新41.2万hm2,共实施中幼林抚育面积约181.47万hm2;建立了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浙江碳汇基金,募集社会资金大力实施公益性林业碳汇项目,共营造碳汇林9786.67hm2。同时,分析了当前浙江省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存在宜造林地严重不足、森林质量总体不高、松材线虫病形势严峻、对林业碳汇认识不足等问题,提出了应切实提高森林增汇能力、努力减少森林碳排放量、加强林业碳汇建设与交易、加大林业科技支撑力度和强化组织领导和科普宣传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5.
正开车、旅行、吃大餐,这些人们享受现代生活的日常活动会产生多少碳?种多少棵树能够通过光和作用把这些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吸收掉?2021年4月17日,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面向社会公众启动了"参与林业碳汇助力碳中和"全民行动。在位于通州区的城市绿心森林公园的活动现场,由北京市林业碳汇工作办公室牵头研发的"我要碳中和"微信小程序正式上线,市民可随时查看自己的"碳足迹"。不少市民签署了"参与林业碳汇助力碳中和"行动倡议书,自觉践行低碳生活,减少碳排放,参与碳中和行动。  相似文献   

16.
林业碳汇是缓解气候变化问题重要途径之一,林农参与林业碳汇意愿对碳汇经营具有根源性的影响。本研究将社会资本理论的核心要素社会信任纳入TPB理论当中,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和平县的206位林农样本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社会信任对林农参与意愿存在正向驱动作用;主观规范通过林农参与态度直接或者间接驱动林农参与意愿;知觉行为控制通过林农参与态度间接驱动林农参与意愿,对林农参与意愿不存在直接驱动作用。研究结论为促进林农参与林业碳汇项目提供了理论与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加快推进全国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建设,湖北省积极构建本省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与林业(LULUCF)碳汇计量监测体系,本文从建设背景、林业现状、建设思路、建设内容等方面全面阐述湖北省LULUCF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建设工作如何开展,以期通过体系建设的监测成果,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森林碳汇评估和相关技术分析报告。  相似文献   

18.
国际林业碳汇项目及四川省林业发展的机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在《京都议定书》指导下的国际林业碳汇贸易规则和清洁发展机制及其由来,以及我国在国际碳汇中的立场和政策,分析了四川省参与国际林业碳汇项目的可能性和可行性,指出四川省参与林业碳汇项目迫切需要开展的工作,包括林业碳贮量、碳库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培养碳汇项目专家和制定参与林业碳汇贸易国际谈判的基本方针。  相似文献   

19.
为贯彻落实《北京市园林绿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计划》任务要求,加快北京市林业碳汇人才队伍建设,2011年10月17日-18日,北京市林业碳汇工作办公室联合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人事处和干部学校共同举办了北京市林业碳汇管理与技术应用培训。现将培训主要内容分"林业议题国际气候谈判进展与我国碳汇林业发展现状、北京园林绿化工程碳汇效益评估管理办法、北京地区森林增汇经营技术指南、北京林地绿地碳汇能力计量监测技术指南"4部分归类整理,仅供参阅。  相似文献   

20.
低碳社会建设时期林学专业培养模式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业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建设低碳社会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为了充分发挥林业在低碳社会建设中的作用,必须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林学专门人才。因此,要结合低碳社会建设的特点,对林学专业培养模式进行调整。在林学专业培养目标方面,提出将林学专业的培养目标由以森林培育为主调整为以森林培育、森林经营管理、森林碳汇为核心。在林学专业课程体系方面,提出增加有关森林碳汇的专业基础课;将森林碳汇作为林学专业的方向之一,增加有关森林碳汇的选修课;课程设置要体现林业区域性和森林分类经营等特点,各林业院校要重点建设适应本地区林业发展的相关课程。在林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方面,提出增加有关森林碳汇的技能培训和低碳生活方式的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