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花生是许昌市的主要油料作物之一。近年来,花生蛴螬的危害日趋严重,据花生收获期调查,平均每平方米有蛴螬3.9头,最高每平方米达67头,最多一穴花生查到蛴螬11头。由于蛴螬危害,一般造成花生减产10%~30%,严重地块达50%,严重影响了花生的产量和品质,同时也影响了农民种植花生的积极性。为指导搞好夏花生蛴螬防治工作,根据近年来的试验及调查结果分析,我们总结出夏花生蛴螬发生特点、重发原因并提出有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花生田蛴螬发生规律及在防治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夏花生蛴螬发生程度十分惊人,危害愈来愈重,因此使各地花生种植面积急剧下降。究其原由是没有准确掌握蛴螬的发生活动规律,防治时间不科学所致。众多资料在花生田蛴螬防治上普遍认为在花生播种期药剂拌种及药剂土壤处理,是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因为此时蛴螬大部化蛹或羽化出土,田内无虫可治而无效。笔者通过近3年对蛴螬发生规律研究,证明6月中旬-7月上旬防治3遍成虫,7月中下旬采用药剂喷淋或撒毒土防治低龄幼虫,可使虫口基数下降86.8%~97.1%,保果率达81.4%~97%,产量提高3.8~5.8倍。  相似文献   

3.
蛴螬对花生的为害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1 蛴螬对花生的为害 蛴螬是农作物重要的地下害虫之一。它为害小麦、玉米、花生、红薯等多种农作物的地下根、茎,造成幼苗枯死。其成虫还可为害农作物叶片,影响光合作用,使作物造成大幅度减产。蛴螬对花生的为害尤为严重。它咬食花生果,使花生形成空壳。据浚县植保植检站2001年调查,花生田每亩有蛴螬15200余头,平均每平方米有蛴螬22.7头,一股每穴花生有虫1.7头,严重地块有蛴螬2头以上。该年度因蛴螬为害,花生空壳率达5%~15%,一般减产  相似文献   

4.
<正>蛴螬广发于全国所有花生产地,是危害花生的最严重害虫,主要危害根、果针和荚果等。单一的防治方法效果不佳,只有采用综合措施才能收到全面、持续和高效的防控效果。一、防治标准的确定花生田每平方米有蛴螬2~3头,产量可损失2%。每平方米有蛴螬4头,产量会损失3%。花生收获后每平方米有残虫1.5头,产量损失为1%。有残虫1.8  相似文献   

5.
随产业结构调整,我市花生种植面积逐年增大.地下害虫对花生的为害日趋严重,每年损失产量5~10%,严重的达30%以上.为控制危害,2000年进行了乐斯本防治花生田地下害虫(蛴螬)试验.  相似文献   

6.
当前,防治花生蛴螬仍以使用杀虫剂作为主要方法之一。此法具有杀虫速度快、防效高、方法简便等优点,但使用后会污染环境、导致花生农药残留和引起害虫产生抗药性。害虫产生抗药性后给防治带来一定的困难,如惠安县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推广使用乙基或甲基异柳磷乳剂防治花生蛴螬,曾取得实效,但据群众反映,目前使用同样的药量,防治效果较差。2007年5月9~14日,在东岭镇一带调查花生蛴螬虫口密度,平均每平方米8·97头,比大发生的1980年每平方米7·25头增加了1·72头。调查情况说明,花生蛴螬的发生量已再度回升。笔者认为,此虫在惠安县发生量的…  相似文献   

7.
花生田分别采用免耕清理秸秆、免耕秸秆还田、翻耕秸秆还田、休耕田、翻耕清理秸秆5种耕作方式来进行田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耕作方式下,以免耕秸秆还田处理花生蛴螬数量最多,为每平方米12.8头,其次是免耕清理秸秆处理每平方米11.4头,以休耕田处理蛴螬数量最少,为每平方米8.6头,虽然各不同处理花生田间蛴螬的数量不相同,但各处理间蛴螬数量  相似文献   

8.
花生蛴螬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花生蛴螬的危害症状、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方法,以为花生蛴螬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根据有机食品的特点和要求,研究花生主要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筛选出BBR生物制剂防治花生田蛴螬,防治效果达73.55%~83.87%。生物杀虫剂百草1号和清源保防治花生蚜虫效果达100%。利用0.1%草酸水溶液驱避棉铃虫成虫,选用特1号和BT 增效剂等生物制剂防治棉铃虫幼虫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招远市花生蛴螬的发生特点与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洪春  王旭芳 《农技服务》2008,25(12):60-60
针对近年来招远市花生田蛴螬大发生、春季常规防治效果不佳、花生减产严重的实际情况,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提出了招远市花生蛴螬的优势种类、发生危害规律和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近年来招远市花生田蛴螬大发生,春季常规防治效果不佳,花生减产严重的实际情况,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提出了招远市花生蛴螬的优势种类、发生危害规律和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2.
不同耕作方式对花生田蛴螬发生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花生田分别采用免耕清理秸秆、免耕秸秆还田、翻耕秸秆还田、休耕田、翻耕清理秸秆五种耕作方式来进行田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耕作方式下,以免耕秸秆还田处理花生蛴螬(Holotrichia diomphalia)数量最多,为每平方米12.8头,其次是免耕清理秸秆处理每平方米11.4头,以休耕田处理蛴螬数量最少,为每平方米8.6头,虽然各不同处理花生田间蛴螬的数量不相同,但各处理间蛴螬数量差异不明显.其中以免耕秸秆还田处理经济效益最优.  相似文献   

13.
花生蛴螬的克星——高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蛴螬大多以3龄老熟的幼虫在30cm以下深土层越冬(少数以成虫或1~2龄幼虫越冬),翌年4月上旬开始活动,形成春末夏初4~5月的第1次危害,而后化蛹、羽化、产卵、孵化幼虫,形成8~9月的第2次危害。对于春播秋收的花生,第2次蛴螬危害很难防治,特别是地膜花生,即使能抓住第2次防治时机,因地膜阻碍药剂入土,也无济无事。受害花生不仅品质差,而且收荻因落果费工费时,产量大为下降,一般减产20%~30%,严重减产50%左右。为了做好花生蛴螬的防治工作,近2年来笔者筛选了很多防治花生蛴螬的药剂进行试验,发现德国拜耳公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由于卢龙县种植结构和种植方式的变化,生产无公害花生成为必然趋势,而花生病虫的无公害防治是生产无公害花生的重要环节。近年来花生地下害虫的危害越来越重,其中罪魁祸首就是蛴螬,并且花生蛴螬发生呈逐年加重的趋势,一般减产20%~30%,重的损失60%~70%,更甚者颗粒无收。花生蛴螬的危害严重制约着花生的生产,故防治花生蛴螬是生产无公害花生的重要环节的重中之重,为此,自2008年开始,卢龙县植保站技术人员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花生蛴螬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的调查,并进行了试验示范,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大名县花生种植面积50万亩,位居全省第一.自2002年以来,花生蛴螬成暴发态势,一般减产10%~40%,重者60%~70%,严重者几乎绝收.由于花生蛴螬种类多,发生和危害时间长而分散,地上地下危害空间广,以及长效高残留农药被禁用,蛴螬的发生已成为花生减产的重要因素.2004年大名县植保站6月20~25日黑光灯诱杀蛴螬成虫日平均量高达1150头,可见其发生严重.  相似文献   

16.
鲁南地区花生田蛴螬的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花生田蛴螬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及其危害方式,从花生田生态系统总体观念出发,提出防控方法,并探讨蛴螬防治工作的不足和今后发展方向,以期为下一步蛴螬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豫花14号、15号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豫花 1 4号和豫花 1 5号是河南省农科院棉花油料作物研究所新近培育的花生新品种 ,在生产上表现高产优质 ,深受农民欢迎。两个品种虽然综合抗性明显优于当前推广的其它品种 ,但在生产中仍然有一些病虫危害。近年来我们对豫花1 4号、1 5号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 ,并针对主要病虫害进行了防治研究 ,总结如下。1 蛴螬蛴螬为金龟子的幼虫 ,是目前花生上危害最大的害虫 ,主要取食花生荚果和根 ,虫量多时可成片将荚果和根吃光 ,严重影响产量 ,有些地方由于蛴螬危害花生损失达 5 0 %以上。蛴螬在重茬地块以及大量施用未腐熟有机肥的地块发生较…  相似文献   

18.
元氏县地处太行山麓,花生是县域内主要油料作物,常年种植面积5万亩左右。近年来,由于多种原因造成蛴螬的发生逐年加重。通过调查,花生田因蛴螬危害造成减产10%~30%,严重的达60%~70%。通过2007~2008年对花生田蛴螬的发生危害情况做了系统的调查监测,并在防治技术上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由于复种指数的提高,大面积秸秆还田和使用未腐熟有机肥,秋播时土壤药剂处理不到位,以及蛴螬自身的发生危害规律等多种因素影响,2009年以来,花生田蛴螬在我县连年发生,造成严重损失。一般减产20%~30%左右,重者减产60%以上,甚至绝收。蛴螬的危害严重影响了花生产量和质量,成为制约夏邑县花生生产的最主要因素。在花生田蛴螬防治工作中,出现了用药不及时,防效差,滥施高毒农药,污染重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几种化学农药防治花生地下害虫效果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皖东地区危害花生的地下害虫优势种群是蛴螬(白土蚕)和地老虎(黑土蚕)。不同药剂对土蚕等地下害虫的防治效果存在显著差异,以硫丹、地鹰和40%辛硫磷防治地下害虫的效果最好,增达90%以上;乐斯本和敌百虫防治地下害虫的效果总平均达80.4%和77.7%,生产上也可以推广应用。不同花生品种的荚果被害率与防效规律基本趋于一致,不同花生品种对土蚕等地下害虫的危害存在抗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