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9 毫秒
1.
<正>栽培场所:简易房屋、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地窖等场所均能栽培,但要求背风、向阳、地势高燥平坦,有散射光,能保温保湿,通风换气方便。使用前要严格消毒,每立方米设施用40%甲醛17毫升和98%高锰酸钾晶体14克混合产生气体消毒,时间要求8小时,或用99%的硫黄粉每立方米15克燃炭火消毒,时间需达24小时。栽培季节:栽培适期多在秋冬季。  相似文献   

2.
<正>一、栽培场所和栽培季节平菇老产区,杂菌基数高,有"一年好、二年坏、三年就下马"之说,多年实践证明除了定期消毒每年更换场地是非常必要的。一般9月至次年春天均可栽培,此时温度较低,杂菌感染率低,而平菇菌丝在较低的温度下也可生长,这样达到即能发菌又能减少污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一、栽培设备用木条或粗铁丝做框架,蒙上1~2层窗纱做成网筛,网孔以萝卜子漏不下去,但根能穿过为宜。二、环境消毒封闭门窗,每平方米用固体硫黄1克,点燃熏蒸4~12小时,然后打开门窗进行通风换气。网纱用3%的石灰水浸泡,洗刷,再用清水冲洗2~3遍。栽培容器用3%的石灰水浸泡,再用清水洗刷干净。  相似文献   

4.
1 栽培季节 该菌适温范围广 ,菌丝可在 1 0 - 35℃的环境中生长 ,最适温 2 0 - 2 8℃ ;子实体发生的温度范围在 1 0 - 30℃ ,最适温 1 5- 2 5℃。因此除最冷和最热的一、二个月外 ,一年四季都可栽培。2 原种和栽培种的配备 原种和栽培种都可以用以下配方 :棉籽壳 90 %、玉米蕊 (或草粉 ) 8% ,碳酸钙 1 %、石灰 1 %、加清水至含水量 60 - 65% ,装瓶或装袋 ,用高压 1 4.7× 1 0 4 Pa灭菌 2小时 ,冷至室温后接种 ,于 2 5- 2 8℃培养。3 栽培方式3.1 熟料栽培 :料袋制作 :棉籽壳 90 %、玉米粉 8%、过磷酸钙1 %、石灰 1 % ,加水至含水量 6…  相似文献   

5.
马铃薯免耕栽培的种薯消毒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寻找马铃薯免耕高产栽培的适宜消毒方法,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的消毒方法对稻草覆盖免耕马铃薯生长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薯经消毒处理后,能明显地促进免耕马铃薯的生长,优化其生长性状与产量结构,提高马铃薯的产量与商品率,其中生石灰和草木灰拌种消毒处理增产的效果最为显著,与对照(CK)相比,其鲜薯产量、商品率分别提高45.63%和38.32%、7.70%和7.23%。可见用生石灰或草木灰进行拌种消毒是马铃薯免耕栽培技术体系中较为理想的种薯消毒方法。  相似文献   

6.
王营洁 《河南农业》2014,(11):10-10
<正>栽培过香菇的废料中含有很多的营养成分,是栽培鸡腿菇的好原料,可用于高产栽培鸡腿菇,从而使香菇废料进一步得到利用,增加其经济效益。一、菌棒制作(一)废料处理将香菇栽培过的废料运至水泥地上,用铁锹等敲打拍碎后建堆发酵,堆高60~80cm,每24h翻堆1次,堆积2~3d。(二)培养料配置培养料配方为:香菇废料55%、棉籽壳35%、玉米粉8%、石灰粉2%,或香菇废料50%、棉籽壳20%、杂木  相似文献   

7.
该试验针对花椒芽设施栽培过程中,花椒种子发芽率不高的现实问题,用20 d左右的冷热交替处理种子后,配制50 mg/L的沼液水浸种24h,再在30℃恒温黑暗条件下催芽8 d,种子发芽率可接近85%。这样通过改变种子后熟环境,改善花椒种子的萌发条件,可提早或延长花椒嫩芽上市时间,进行花椒芽周年生产,使花椒芽设施栽培效益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
一、重视对填土消毒平菇菌墙栽培中病害发生的轻重与填土清洁度有关。因此,一定要取清洁土,且使用前要消毒。填土准备两种:⑴供封边用,选黏性较大的土,以防菌墙漏水;⑵内部填充的营养土,选肥沃的菜园土。两种土都要在地表10厘米以下挖取,晒3~4天后拌1%石灰、0.1%多菌灵进行消毒。营养土另加0.5%过磷酸钙和0.3%尿素。  相似文献   

9.
1 栽培季节 反季节栽香菇从10月开始至3月份均可栽培。4月天暖后可裸地栽培。2 大棚消毒 任何蔬菜大棚均可栽香菇,栽前大棚要消毒,每立方米用硫磺15克,点燃后生成二氧化硫,杀菌力强。门窗要关严,人要离开,以免中毒。还可用波尔多液、3%来苏儿、生石灰水喷洒,消毒地面及棚架设施。3 棚内除湿 出菇前菌丝生长阶段不宜潮湿,湿度大易引起杂菌感染。空气相对湿度保持70%左右。如棚内湿度大,可掀起部分棚膜通  相似文献   

10.
冬暖型大棚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茄科蔬菜幼苗期:主要防治措施为土壤消毒、种子处理与幼苗喷药,具体方法如下:1.1土壤消毒防治地下害虫在播种前5~10d,用辛硫磷50%乳油与细河沙混配做成10%的颗粒剂,或用米乐尔3%颗粒剂2~3g每m2施入地下5~10cm覆土。播种时用五氯硝基苯40%可湿粉8g/m2或拌种双40%可湿粉按9g/  相似文献   

11.
一、菇房准备 平菇在喜温条件下生活。一般选用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作为菇房。另外,具有加温保湿功能,便于通风换气,有一定的光照条件。都可作为平菇的栽培场所。每次使用菇房前都必须清扫干净,然后用消毒药品进行消毒。  相似文献   

12.
一、播种及秧田管理1.每667平方米用种量大田用种量1公斤,湿润育秧秧田播种量为7公斤~9公斤。2.播种期晚稻栽培在6月18日~22日播种。如作抛秧栽培要提前2天播种。3.浸种催芽浸种时用强氯精等药剂消毒10小时~12小时,然后用"三起三落"法浸种催芽,直至  相似文献   

13.
一、接种时应注意哪些事项?(一)接种室或放接种箱的场所应保持清洁,每天用0.1%的高锰酸钾或1%的漂白粉、来苏尔等消毒药品交替喷洒1 ̄3次。每周用氨水或碳酸氢铵喷洒和擦洗一次,以中和甲醛气味,改变环境。(二)接种室(箱)每天工作结束后要打扫干净,箱门打开。(三)接种时菌种尽可  相似文献   

14.
一、菇房特点(一)菇房要求地势较高,四周开阔,环境清洁,房子朝南,顶上设风筒,墙壁上开设南北对称呈长方形的天窗和地窗。菇房要求防风防雨,室内能保温保湿,通风透光(散射光),地面便于冲洗,或便于每次栽培加垫新土夯实。四周墙壁用石灰水消毒。房内每次可用药剂熏蒸消毒,防止杂菌感染。  相似文献   

15.
一、品种选择选择早熟、耐弱光、耐湿、品质佳的肉丝瓜品种,市场上常见的优良品种有江蔬肉丝瓜系列、金秀丝瓜、早冠丝瓜、早佳丝瓜等。二、育苗温室消毒育苗场所消毒:新建温室作为育苗场所无需消毒,但使用过的温室需进行消毒。拔除温室内杂草后,可喷洒吡虫啉800倍液杀灭地面害虫,栽培床及地面喷洒多菌灵500倍液预防病害,喷洒甲醛2000倍液处理整个温室内部环境,然后密闭,24小时后打开通风设备通风换  相似文献   

16.
枸杞(Lycium chinense Mill.),别名枸杞菜、狗牙菜等,为茄科多年生灌木.嫩叶、嫩梢营养丰富,每100g鲜嫩茎叶中含:蛋白质5.8g、脂肪1g、碳水化合物6g、粗纤维2g、胡萝卜素5.9mg、VB10.23mg、VB20.33mg、VC69mg、钙155mg、磷67mg、铁3.4mg.近年来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枸杞菜越来越受到重视.人工栽培要选择大叶枸杞品种,无公害栽培中要注意把好以下"四关":  相似文献   

17.
草菇作为一直营养价值丰富,栽培方法简便的菇类,一直俏销市场,科学栽培技术要点如下:一、选择有利栽培场所。草菇室内外均可栽培,但以室外栽培更为有利。在室外栽培时,应选择土质肥沃、疏松、透气、排灌方便的农田,如前期作物为油菜、西瓜等地作为栽培场所最为适宜。生荒田的产量远不如熟肥地高。栽培前应清除杂草,开通厢围沟,做到涝时能排,旱时能灌。  相似文献   

18.
1、建大棚和大棚消毒建栽菇大棚和蔬菜大棚一样,简易些也无妨,因食用菌和蔬菜不同,不需光照,温度要求也不高,不怕冻害.但大棚建好要消毒,每米3用硫磺15克,放在瓷碗中或瓦盆中点燃,生成二氧化硫,杀菌力强.门窗紧闭,人要离开,以免中毒.还可用波尔多液喷洒或3%来苏水喷洒,消毒地面和棚架及棚内设施.  相似文献   

19.
用稻草栽培巴氏菇(Agaricusblazei Murrill)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用稻草栽培巴氏菇的技术。通过组织分离法培养种菌 ;用大麦粒制作栽培菌种 ;用稻草、米糠、鸡粪和其它配料做栽培料 ,堆积发酵。堆高 1.50 m,宽 2 m,长度不限 ,每 2 d翻堆 1次 ,共翻 4~ 5次 ;栽培料装入栽培床的厚度为 2 0 cm,其含水率为 6 0 %~ 6 5% ;料温 2 5℃播种 ,用量 3~ 5瓶 / m2 ;8~ 10 d后覆上消毒的稻田土 3~ 4 cm;4周后出菇 ;栽培料的 p H值 6 .5~7.0 ;出菇相对湿度为 90 %~ 95% ;采菇时洗净菇柄基部的泥土 ,纵切后以 6 0℃烘干 ;产量为 1kg/m2 。栽培料发酵与栽培时保温、保湿与适当通风的条件 ,是栽培巴氏菇获得高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草菇作为一种营养价值丰富,栽培方法简便的菇类,一直俏销市场,现将其栽培技术要点简介如下。1.选择有利栽培场所。草菇室内外均可栽培,但以室外栽培更为有利。在室外栽培时,应选择土质肥沃、疏松、透气、排灌方便的农田,如前期作物为油菜、西瓜等地作为栽培场所最为适宜。生荒田的产量远不如熟肥地高。栽培前应清除杂草,开通厢围沟,做到涝时能排,旱时能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