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史如峰 《植物保护》1993,19(1):36-36
多效唑是一种赤霉素生物合成阻滞剂,具有延缓植物生长,降低纵向伸长,缩短节间,促进分蘖提高产量等作用。在小麦生产上多用于拌种和拔节前叶面喷洒。通过近几年的生产实践,多效唑对降低株高,提高抗倒伏能力效果明显,但同时也发现对小麦产量有不利影响,为此,我们于1992年春季进行了多效唑不同使用剂量的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2.
1 熏烟在霜冻即将出现的夜晚熏烟,以减少地面辐射散热,提高地面和叶面温度,防止蔬菜发生霜冻。 2 喷药在蔬菜苗期,每667m^2喷洒200×10^-6多效唑溶液20~30kg,可抑制蔬菜生长,增强抗寒能力。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多效唑对花生生长调节、田间增产与药效作用,在花生盛花末期喷洒多效唑(15%可湿性粉剂),结果表明能有效降低株高、增加结荚数、提高双仁率、增加产量,同时还能提高花生脂肪含量及油酸含量、降低蛋白质含量。建议在花生盛花末期施药1次,推荐40g~60g/667m2)为最佳施用剂量。  相似文献   

4.
轻度干旱下,对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浸种预处理的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品种'旋风'的幼苗叶面喷施不同剂量(150、300、450 mg/m2)的多效唑,探讨PVA浸种及叶面喷施多效唑处理对多年生黑麦草生长及幼苗抗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2%PVA浸种的多年生黑麦草成苗率提高0.13倍(P<0.01),叶片相对含水量提高0.03倍(P<0.05);2%PVA漫种 叶面喷施150 mg/m2多效唑处理的多年生黑麦草叶片相对合水量增加0.04倍,SOD、POD和CAT活性分别提高0.40、0.44和0.17倍,MDA含量降低51.58%.植株生长高度降低42.57%,差异均显著(P<0.05),且比单独喷施多效唑、单一2%PVA漫种的抗旱效果显著;2%PVA浸种处理下,300~450 mg/m2多效唑缓解轻度干旱对黑麦草的胁迫作用明显或显著降低.综合效应表明,2%PVA浸种预处理 叶面喷施150 mg/m2多效唑处理能有效减轻水分匮乏对幼苗的胁迫并廷缓植株生长,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氟虫腈(锐劲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行剑 《新农药》2005,(5):34-35
一,氟虫腈简介 氟虫腈是一种苯基毗唑类杀虫剂、杀虫谱广,对害虫以胃毒作用为主,兼有触杀和一定的内吸作用,其作用机制在于阻碍昆虫γ-氨基丁酸控制的氯化物代谢,因此对蚜虫、叶蝉、飞虱、鳞翅目幼虫、蝇类和鞘翅目等重要害虫有很高的杀虫活性,对作物无药害。该药剂可施于土壤,也可叶面喷雾。施于土壤能有效防治玉米根叶甲、金针虫和地老虎。叶面喷洒时,对小菜蛾、菜粉蝶、稻蓟马等均有高水平防效,且持效期长。  相似文献   

6.
多效唑是一种赤霉素生物合成阻滞剂,具有延缓植物生长,降低纵向伸长,缩短节间,促进分蘖,兼有杀菌作用和提高产量等效果。我县自1989年-1990年在南彩、北小营、城关等5个乡、镇的12块麦田进行了拌种、和春季叶面喷洒等方面的试验及应用技术的示范。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多效唑在油菜植株、油菜籽和土壤中的残留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了多效唑在油菜植株、土壤以及油菜籽中的残留分析方法及残留动态。样品采用二氯甲烷提取,硅镁吸附剂层析柱净化,气相色谱测定。结果表明:多效唑在油菜植株、土壤和油菜籽中的添加回收率分别为88.10% ~110.2%、93.4% ~108.8%和 83.5% ~108.7%;变异系数分别为:1.09% ~5.27%、1.47% ~3.36%和 0.98% ~5.13%。多效唑的最小检出量为1.0×10-11 g,土样、植株、油菜籽中的多效唑最低检出浓度分别为0.01、0.05和0.05 mg/kg。多效唑在植株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是4.80 ~7.12 d和 12.31 ~17.11 d,在植株中的降解速率大于在土壤中的降解速率。  相似文献   

8.
用农抗120防治花生网斑病,不同使用方法效果不一。用常规喷洒叶面方法控制再侵染源,防效为21.4%,相当于多菌灵(29.4%);用农抗120和杀菌剂(抗枯灵或多菌灵等)混合,在花生播种时喷洒地面一次,控制初侵染源,防效为48.6%,用农抗120同杀菌剂混合,播种时喷洒地面,以控制初侵染源,7月上旬再喷洒叶面,控制再侵染源,效果最佳,防效高达70%以上。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玉米大斑病和小斑病的绿色防治技术,筛选适用的生物农药,在黑龙江齐齐哈尔开展田间试验,调查了不同生物农药多个剂量处理的防病效果及玉米产量,并用平板稀释法测定了药后土壤微生物数量。结果表明,供试药剂中以枯草芽孢杆菌对大斑病的防效较好,最高防效达85.46%,相应处理区玉米产量较高,增产率为18.88%,虽略低于对照化学药剂丙环唑处理的防效和产量,但差异不显著;哈茨木霉菌对小斑病的防效较好,最高防效达83.06%,相应处理区玉米产量也较高,增产率为17.07%,均与对照化学药剂代森锰锌相近。与清水对照相比,施用菌剂后土壤中的细菌和放线菌数量显著增加,真菌数量显著减少,而施用化学药剂后土壤中上述3类微生物数量均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10.
麦田慎用多效唑夏英三(山东临沭县南古镇农技站,276714)多效唑又称PP333,是新开发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兼杀菌剂,具有控制徒长、促根、促花、防病、防倒、防草、增分蘖、增穗数、增粒重、增产量的广谱多效功能。在小麦拔节期,亩喷洒40kg0.03%浓度的...  相似文献   

11.
5-氨基乙酰丙酸对日光温室油麦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5-氨基乙酰丙酸(ALA)在蔬菜上的应用效果,日光温室田间试验ALA叶面喷施和土壤表面喷施以及ALA N叶面施用对油麦菜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ALA以及ALA N叶面施用和土壤表面喷施均明显提高了油麦菜的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和产量,并改善了油麦菜品质;与对照相比,外源ALA各处理光合速率和产量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ALA N叶面施用效果最佳,光合速率和产量分别提高34.7%和41.6%;外源ALA对油麦菜叶绿素含量和品质也有明显地提高和改善,并且ALA N效果最为明显,叶面喷施和土壤喷施ALA次之,但它们三者之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黑龙江垦区甘蓝型双低春油菜菌核病陆续发生,在一些农场有逐年加重趋势,一般发病率10—15%,重病田30%以上。1991—1992年我们在北安进行了万余亩油菜田多效唑叶面喷施生产示范,不仅有壮苗增产效果,也能明显地减轻菌核病的发生。1991年在二龙山农场,1485亩油菜田喷洒100ppm 多效唑液25升/亩,3—5叶期机械喷雾,收获前调查防病效果55.6—65.6%,赵光农场1100亩高产油菜田同样  相似文献   

13.
在室内用绿僵菌液喷洒3种金龟子幼虫,黄闪丽金龟、棕色鳃金龟和直蜉金龟子的感病率分别为90.2%、50.0%和83.3%。用黄闪丽金龟子幼虫作试验,在室内观察不同施用菌剂的方法对该虫的防效,结果土壤中施用菌剂,在菌土比为1:1250时,防效为86.2%;用菌剂拌麦种(菌剂麦种比为1:10)防效为62.5%;在小麦出苗后分3次施用菌液,防治效果为64.8%。  相似文献   

14.
在花生上可使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有矮壮素、多效唑、比久等。20世纪80~90年代,花生生产中广泛应用比久控制花生徒长倒伏,取得显著的增产效果。80年代中期,在国外试验发现比久能引起肿瘤后,我国外贸部发出通知严禁在出口花生上施用,现已不再应用。多效唑土壤残留期较长,对后茬作物的生长也表现出抑制作用,不宜过多使用。矮壮素是一种季胺盐类广谱植物生长延缓剂,可经由叶片、幼枝、芽、根系吸收进入植株体内,有效地控制花生疯长,提高花生产量,而且在植物体内降解很快,进入土壤后能迅速被土壤微生物分解,对后茬作物无不…  相似文献   

15.
多效唑(MET)是我国80年代中期自行研制合成的一种新型植物生长延缓剂,它具有提高秧苗素质,控长、促蘖、增加秧龄弹性,缓和季节矛盾、防败苗、节约用种、增加产量等作用。但在稻瘿蚊严重发生的稻作区,一种观点认为施用多效唑提早分蘖,缩短了分蘖时间,受稻瘿蚊危害较轻;另一  相似文献   

16.
以1年生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幼苗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多效唑处理对柠条幼苗株高、基径、分枝数、分枝角度等地上部分和根系特征参数等地下部分的影响,分析不同浓度处理之间柠条幼苗构型指标的差异。结果显示:随多效唑处理浓度的增加,柠条幼苗株高增长量显著减少、基茎增长量显著增加;分枝数和分枝角度随处理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400mg·L~(-1)浓度处理使幼苗根系表面积显著增大,根系分级数和各级根系数量增加,表明施用适宜浓度多效唑能够矮化柠条幼苗,增粗基茎,促进分枝、扩大分枝角度,增大柠条幼苗单位面积地表覆盖;同时,能够拓展地下根系的分布面积,增加各级根系数量;综合考虑,在调控柠条幼苗空间构型方面,适宜的多效唑处理浓度为300~400mg·L~(-1)。  相似文献   

17.
钟蕾  黄文赟 《江西植保》2014,37(3):220-222
选用超级杂交早稻淦鑫203和晚稻五丰优T025,于秧苗期喷施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多效唑钾盐,并以多效唑及清水为对照,考查了株高、秧苗素质、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结果表明:早、晚稻喷施多效唑钾盐和多效唑处理株高较喷施清水处理分别降低41.71%、47.32%和28.41%、26.97%,单株产量分别增加34.83%、15.69%和37.16%、5.44%;早、晚稻喷施多效唑钾盐秧苗素质及产量构成指标也存在较强的优势;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多效唑钾盐对水稻具有较好的控高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8.
我省肥水充足的地方,芒果树常抽冬梢、消耗养分、影响花芽分化,为了促进其花芽分化,适时开花结果,需应用多效唑催花技术,现介绍于下:一、掌握好催花时间:对芒果品种紫花芒,在我省中北部地区,以9月催花最好。据试验单株产量以9月中旬处理的最高,每株结果15~18公斤。处理最早期是8月份,10月处理太迟,产量不理想。二、掌握好用药量:据试验:海南省北部紫花芒每株施多效唑有效成份5.0克、即15%商品多效唑33.3克(±0.3克)处理的,产量较为理想。普遍施药量范围是:结果两年以上的母树每株施15%商品多效…  相似文献   

19.
李亿坤 《植物保护》1992,18(6):15-16
荔枝炭疽病主要危害荔枝幼树叶片和成年树嫩梢,幼果也可受害。荔枝炭疽病始病期为4月中旬至5月上旬;4月下旬至5月中旬及5月下旬至6月中旬春、夏梢期两次发病高峰。该病分慢性型和急性型两种。结合防虫灭病化学防治,能收到更好效果。着重春梢、夏梢叶片尚未完全转绿时施药,防效最高为80.87%;用叶面喷氮,结合农业措施综合防治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0.
滦县花生田化控旺长,过去多使用比久(B9)和多效唑。使用比久后因花生仁内含其残留物不能出口。应用多效唑,进入土壤对下茬作物有一定影响。因此花生生长抑制剂急需换代产品。2000年我站将烯唑醇作为生长抑制剂在花生田进行试验,其结果如下:1材料与方法试验设667m2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下称烯唑醇)32g(折纯为4g)、40g(折纯为5g)、48g(折纯为6g)、56g(折纯为7g)及空白对照共5个处理。按序号依次排列,小区面积133.4m2,1次重复。7月26日花生田即将封垄时用药,各处理均进行叶面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