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以1983年、2004年林相图和森林经理调查小班数据库为基础,借助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研究两期森林资源变化情况及不同时期森林类型空间分布上的变化特征。通过对地形图矢量化并获取该区域的数字高程模型(DEM),完成森林资源和DEM的叠加,进而研究森林资源结构变化和现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总面积减少了216hm2;疏林地面积、新造人工林面积、无立木林地面积、农耕地面积、重沼泽地面积减少,有林地、河流湖泊和居民道路用地增加;森林资源的结构不太合理,中龄林和近熟林面积占据较大比例,中龄林和近熟林的蓄积量有所增加,成过熟林的蓄积明显减少;通过数字高程模型(DEM)和森林资源结构的叠置,研究森林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调整并恢复林场合理森林结构,实现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2.
集体林森林经理调查技术体系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集体林是我国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内容,森林经理调查是提高集体林经营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技术手段。通过调查与实践,认为当前集体林森林经理调查工作中存在实施单位设置不当等问题,由此提出了不同类型的森林应采用不同的小班调查周期与数据更新方式等森林经理调查技术体系,以确保森林经理调查的科学性,经济性,可行性与调查成果的有效性和实有性。图1表参9.  相似文献   

3.
建立我国多级分辨率的森林资源调查技术体系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该文从森林经理学学科定义、任务、分支学科出发,将森林经理学科的研究归纳为两类.其一,森林经营管理理论与模式;其二,森林经理技术工艺与方法.作者侧重讨论了多级分辨率的森林资源调查技术集成问题.其集成系统包括航天遥感、航空影像、地面近景摄影测量、GPS、全站仪、电子罗盘、电子测径仪、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信息技术、数据库理论等硬件和软件系统及关键技术.森林资源调查技术集成系统具有监测和调查单木林分、森林资源及生态环境的功能.其监测和量测的精度从宏观到中观、微观,从±30m~±1mm,具有多级分辨率,满足各种森林经理调查和监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RS和GIS结合下的森林资源动态监测研究——以巴楚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999年、2004年两期的TM卫星图像进行解译和判读,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技术,以森林资源的地类进行空间分析,从而得出森林资源的现状及其空间变化分布状况。对变化结果进行分析,为巴楚县森林资源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森林资源调查是森林经理学科非常重要的工作之一,是详细掌握我国森林资源的重要手段,传统的森林资源调查分为3类:一类清查、二类调查及三类调查,我国森林资源调查方法已初步形成一套成熟的调查体系,但传统的调查方法已不能全面满足调查要求,要求新时期的林业工作者能够做好本职工作,为我国森林资源清查提供更为详实的数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1999年、2004年两期的TM卫星图像进行解译和判读。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技术,以森林资源的地类进行空间分析,从而得出森林资源的现状及其空间变化分布状况。对变化结果进行分析,为巴楚县森林资源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森林经理的资源监测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通县森林资源监测、退耕还林监测和近几年的营造林作业设计和检查验收等林业调查,论述了森林资源监测调查的重要作用,并对今后森林经理工作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8.
森林经理(森林经营管理)学是林学的主要分支,它是以研究森林区划、调查、评价、森林生长、收获、经营决策和控制调整等理论和技术的学科.在林业中起到协调生态、技术和经济,制定经营目标、组织经营的重大作用,是林学专业的综合性主干课程.在两个根本性转变和可持续发展成为我国重大战略的改革开放时期,森林经理肩负着建立森林可持续发展经营管理体系的历史任务. 北京林业大学森林经理学科始建于1952年,1959年获教育部批准为硕士点,1981年又批准为博士点,1989年批准为国家级重点学科.1993年,在国家教委组织的硕士点评估中,评分居同类学科点的首位.1990年以来,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与发展,确立了可持续经营方向,领先进行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资源资产化管理及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等的研究,并率先进行了学科系统改造. 该学科在教育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思想的指导下,贯彻执行教学与生产、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方针,坚持三个面向,始终以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教育质量为中心,以出人才、出成果、出效益为目标.在学科的开拓者范济洲、关毓秀、于政中、董乃钧等教授的带领下,学科经历了4个阶段:①教材建设及完善教学体系;②引进新技术,促进教材更新及形成完善的学科体系;③利用学科群优势,创建学科专业及拓宽学科领域;④抓住机遇,利用外部环境深化改革等阶段.采用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探索出了学科建设与改革的途径.对于实践性较强的森林经理学科的建设、改革及发展,该学科依据我国林业生产实际,结合国际林业发展动向,确定学科新的生长点.经过40多年的实践表明,产学研相结合模式是一条行之有效的促进学科建设与改革的途径. 该学科在交叉、拓宽、整合的道路上,经过多年的努力,基本上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森林经理学科体系,含有森林经理、森林测计学、林业遥感、林业信息管理、林业系统工程和森林测量学等6个子学科.现设立可持续发展的森林资源与环境管理理论基础研究,森林动态经营及时空调整理论与技术研究,森林与环境的调查、监测、预测及评价研究,森林资源与环境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建,高新技术在森林资源与环境管理中的应用研究等5个研究方向. 在教学改革、教书育人与科研工作中,森林经理学科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曾获得国家农委系统和北京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1997年“森林经理学科建设和改造的30年实践”教学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获北京市教委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各一项.在科研工作中,共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20项. 在教材建设中,该学科共主编全国统编教材7部,其中获国家优秀教材奖1部,省部级优秀教材一等奖1部、二等奖2部.首次编写出版抽样技术、数量化森林经理学、林业区划及3S技术应用等4部,译著7部,专著与教学参考书17部,发表教学研究与科研论文近200余篇. 该学科现有教授(研究员)12人,其中博士生导师8人,副教授(副研究员)12人,师资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的7人.在学术研究方面,在同行业中始终处于领先位置,曾4次举办全国性森林经理学科发展与改革的研讨会.2000年同中国林学会在国内共同主办了“森林生态系统经营”国际学术会议.学科与日本、美国、加拿大、瑞典、德国等国家的教学、科研单位,建立了专家互访和学术交流的合作关系,并多次派出专家赴国外讲学及学术交流.多年来,学科共培养研究生150多名,其中博士生30名,进修教师44名,举办各类技术人员培训班、研讨班以及教育部的高级研讨班,共20期,培训人员800多名. 森林经理学科设有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与环境管理”重点实验室.在“211工程建设”、“九五”期间,投入巨资,用于实验室建设,实验室总体实力基本上达到国内的一流水平.除具有现代教学的基本设备及常规野外数据采集、内业数据分析、图像处理等硬、软件设备外,还具有完善和配套的“3S”技术硬、软件设备. “九五”期间,主持科研项目34项,其中“九五”国家攻关专题1项、省部级项目4项、自然科学基金及合作课题29项,科研经费370万元. 当前,学科为实现我国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宏伟目标,结合我国天然林保护工程和分类经营,积极探索符合我国国情、林情的有关理论与方法,利用高新技术建立森林资源与环境调查、监测、评价及动态控制技术体系,完善学科建设,为实现林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积极努力地工作.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述了民和县的林地资源现状,通过对2009年和2014年两次森林资源调查基本数据对比,分析各个地类面积、林种及林木蓄积变化,总结出了民和县林地资源变化的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0.
通过文献分析法,结合森林经理学与会计学的基本理论,研究森林资源核算及其资产负债表的编制.结果表明: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核算项目由森林资源资产、森林资源负债及森林资源净资产组成,在理论上满足"净资产=资产-负债"这一定式,所构建的森林资源资产负债表,可有效地反映森林资源实物量(储量)与价值量的动态变化情况,有助于指导资产所有者对资源的合理经营.  相似文献   

11.
基于RS和GIS帽儿山林场森林立地分类及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2004年帽儿山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及同步获取的遥感影像图作为数据源,通过对帽儿山实验林场的土壤类型、高程、坡度等各因子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利用RS的信息获取技术和GIS信息处理技术建立各分类因子的专题数据库和图形数据库。利用Arcview/Arcgis软件对各分类主导因子及辅助因子的专题图叠置分析,编制了帽儿山林场森林立地类型分布图,并对立地分类结果给予评价。帽儿山实验林场森林立地类型划分包括18类,其中低山缓坡暗棕壤占全部林场面积的67%,丘陵急坡暗棕壤占17%,丘陵缓坡暗棕壤占8%,低山急坡暗棕壤占4%,其它各立地类型所占比例均小于2%。实验林场的立地质量以Ⅱ、Ⅲ地位级为主,表明整个林场整体立地质量处于中等偏好水平。森林立地类型分类及立地质量评价,对了解帽儿山实验林场经营范围内的立地条件,提高造林和经营水平,充分发挥林地生产潜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2020年常州市金坛区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和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数据,以GIS为平台,将上述数据与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进行融合研究,在厘清林地、草地、湿地与其他土地范围界线的基础上,结合遥感技术对林草湿图斑进行属性更新,形成金坛区林草资源“图数库”。  相似文献   

13.
应用RS及GIS进行林业局森林火险区划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应用经过数字图象处理的TM图象,进行森林火险因子的各种空间数据采集;结合地面调查和实验,编制了森林资源分布图、森林可燃物燃烧性分布图、森林火险天气等级图、人口密度图、道路网密度图和森林火灾发生率六种专题图.应用GIS空间数据库管理中的图象叠加、自然属性库进行分类,在综合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应用知识的计算程序系统,模拟森林火险领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甘肃省迭部林业局森林火险等级分为四级,即Ⅰ级高火险区,Ⅱ级火险区,Ⅲ级一般火险区,Ⅳ级低火险区.再以林业局为总体,各自然沟系作为总体评价单元,用小班火险等级加权平均计算面积、沟系的平均火险等级及林业局的平均火险等级  相似文献   

14.
利用2004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分析了南充市森林资源状况。南充市林业用地面积为34·69×104hm2,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27·78%,森林覆盖率为32·83%;活立木总蓄积为1297·20×104m3,其中林分蓄积957·25×104m3,占活立木总蓄积73·79%;森林资源表现出总量少,且分布不均,林地利用率高,但单位蓄积生产力低,森林资源结构不合理等特点;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加强中幼林的抚育管理,开展森林分类经营,构建合理的森林经营管理模式是南充市森林可持续经营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基于GIS的县级生态公益林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针对县级林业信息化中的生态公益林管理,设计开发了一个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生态公益林管理系统.系统主要包括生态公益林管理、统计分析和结构分析等功能,并实现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集成管理与关联.在数据组织上,提出以县,乡(镇、林场),村,小班为多级单位组织数据,可避免由于采用图幅管理方式所带来的大量地物(如县、乡、村边界和小班等)被图幅线人为分割开的现象,也避免图幅分割所带来的处理过程复杂和小班的完整性被破坏的缺陷.在系统的功能结构方面,根据现行生态公益林管理的实际情况,将生态公益林管理系统划分为数据管理、专题图管理、结构分析、报表统计和图形输出等5大模块.图3参15  相似文献   

16.
基于GIS的森林景观空间格局变化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森林资源调查的森林分布图作为主要信息源,以ARC/INFO作为空间信息处理工具,以浙江临安为例,采用平均斑块面积、形状指数、连接度、分数维、积聚系数5个评价指标分析1983-1994年森林景观格局的变化。结果表明:松林和阔叶林等天然林景观比例减小,种类趋于简单化,破碎化趋势增强;竹林和经济林等人工林景观比例增大,种类趋势于复杂化,规模经营趋势增强。  相似文献   

17.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森林资源的管理中是目前研究的一个热点.文章以青海省循化孟达自然保护区为试点,利用Mapinf07.0制作孟达自然保护区林相图、森林小班图,建立保护区森林资源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完成蓄积量对比专题图的制作,实现了对保护区森林资源方便、快捷、直观的查询与更新、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8.
基于湖南省慈利县二类调查数据,根据森林主导功能的差异、森林林种种类和坡度的不同,将慈利县森林划分成不同的森林功能区,并基于森林功能区按照树种的不同将其进一步划分成不同的经营小班。最后,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绘制出森林功能分区图和经营小班划分图。结果表明,公益林的面积多于商品林的面积,其中特殊公益林区和一般公益林区面积为1 290 hm2,限制性商品林和一般性商品林面积为1 144 hm2,马尾松和杉木是主要的经济树种。划分经营小班有利于森林的分类经营,为实现林业从传统的以木材生产为主向发挥森林的多功能、多效益的经营方式转变提供条件,进而实现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并为促进森林经营单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9.
区域森林植被碳贮量动态变化研究--以洛宁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类型及其景观格局变化都会影响森林的碳库贮量。通过分析河南省洛宁县1983、1999年森林植被类型图和1999年5月的TM影像图,可知本区森林面积从1983年的56320hm^2增加到1999年的84750hm^2。使用植被碳贮存数据的相关研究结果,估算了本区的植被碳存量的变化,由1983年1704180kgC增加到1999年的2727600kgC,表明研究区是一个小碳汇区。  相似文献   

20.
基于GIS的森林分布图的制图综合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利用森林资源调查成果所形成的大量林业专题属性数据和图形数据,采用GIS技术,根据制图综合理论编绘森林分布图,是一种加快调查成果处理的有效手段.以利用GIS软件制作湖南省宜章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森林分布图为例,对制图综合理论和森林分布图编制原理进行了阐述,对使用ViewGis3.0编制森林分布图进行了实践,并详细介绍了在ViewGis3.0中进行森林分布图编制的方法和步骤,提出了操作中异常问题的解决方法,总结出利用GIS进行制图综合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