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红三叶是典型的虫媒异花授粉作物,利用家养蜜蜂及野生蜂为红三叶授粉,是提高红三叶种子结实率、产量的重要措施。1984—1988年,我们对贵州红三叶授粉蜂的种类进行了调查,先后采集、鉴定了13种,分属蜜蜂总科中的4科10个属。其中最重要的有5种,即意大利蜂,野生蜂中的长木蜂、黑足蜂、红光熊蜂和中国四条蜂。为便于识别、保护和利用,特将13种红三叶授粉蜂的主要形态特征及田间检索表简述于后,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中国蜂业》2015,(12):30-32
由于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的生产性能优良,自20世纪20年代引进中国以来,湖北乃至全国,意大利蜜蜂已成为主要的蜜蜂饲养品系之一。但是本地意蜂与引进的澳意蜂外部形态特征有差异。本实验选取湖北5处实验基地对意蜂和澳意蜂形态特征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武汉蔡甸、黄陂、湖北咸宁3地所饲养意蜂均出现了较明显的退化,而澳意蜂具有出勤早、收工晚、采集力高的特点,有望通过湖北不同地区本意蜂与澳意蜂杂交,恢复意蜂最大生产能力,提高抗性,促使湖北本地养蜂业健康快速地发展。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大蜜蜂,原养蜂书籍中仅记载有排蜂Apis dorsata一种。近两年来,我们在蜜蜂资源考察中,发现并采获了另一种大蜜蜂,经吴燕如先生鉴定为大排蜂Apis laboriosa,查看西藏标本,仍应属于此种。为了研究两种大蜜蜂形态上的差异,探讨种以下分类问题,我们对采自云南南部的排蜂(采自孟连)和大排蜂(采自澜沧)进行了形态测定,同时也对中国农科院养蜂研究  相似文献   

4.
东北型中华蜜蜂是指长期以来生存在我国东北地区,主要在辽宁省本溪、丹东、抚顺、铁岭和吉林省南部一些山区的一个中华蜜蜂地方品种。2002年以来,辽宁省蜜蜂原种场对该蜂种的生存环境、数量开展了深入的调查,并进行了形态指标的全面测定和生物学特性的考查。  相似文献   

5.
江西宜丰县中华蜜蜂的形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江西宜丰的自然概况和中华蜜蜂的养殖现状,并测定了江西宜丰中华蜜蜂的形态特征并进行了比较分析,以便为江西宜丰中蜂的饲养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近年在我国内蒙和辽宁、吉林、河北等地发现一种蜜蜂天敌--蜂狼(山斑大头泥蜂),在蜜源植物上、蜂箱门口、蜜蜂飞行线上捕捉蜜蜂,十分猖獗.由于蜂狼分布密度较大,捕蜂灵敏,因此不仅危害蜜蜂的生存,而且造成蜜蜂不敢在蜜源植物和农作物上采集,蜂蜜减产,授粉效率下降的局面.对蜂狼的分布、形态、生物学特性,危害蜜蜂的习性等方面进行了较全面的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7.
通过测定皖南山区5个不同采样点的15群中华蜜蜂,每群15只工蜂,每只蜜蜂样共8个形态特征,结合测定的性状特征数据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发现形态特征存在差异,其中喙长、右前翅长、第三节背板宽、第三节背板颜色、第四节背板宽、第四节背板颜色差异显著;皖南中蜂种群内遗传变异丰富,种群中许多形态性状特征表现出较明显的地理变异性.皖南山区中华蜜蜂的前翅长与宽均较大,说明皖南中蜂飞翔能力强,采集能力强.第3 4背板长也较大,而背板长可以反映出蜜囊的的大小,蜜囊越大,贮存花蜜越多,蜂群进蜜就越快.从形态上说明皖南中蜂是较理想的蜜蜂品种.  相似文献   

8.
蜜蜂营养杂交技术及其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方蜜蜂(Apis cerana Fabricius)和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 L.)之间存在生殖隔离,无法进行正常的生殖杂交.应用营养杂交技术,将甲蜂种的幼虫介入乙蜂种内进行适当饲喂.结果甲蜂种后代工蜂在生物学特性方面与亲本具有较显著的差异.总结了蜜蜂营养杂交的定义、方法、制约因素及营养杂交对后代工蜂的形态、分子等方面的影响,概括了东方蜜蜂与西方蜜蜂营养杂交在遗传育种工作中的应用现状,并对蜜蜂营养杂交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王青益 《兽医导刊》2011,(Z1):128-130
一、蜜蜂疾病的防治技术(一)蜜蜂疾病的初步诊断可以通过对蜜蜂形态表现及巢内子脾的观察,对蜜蜂疾病做出初步诊断。1.状态。患病蜜蜂常表现痴呆,反应迟钝,失去活力,不能起飞,精神不安,栖于一侧或在箱外缓慢的滚爬。2.头部。健康蜂的头部活动自如。当表现摇头瘙痒时,可能是有蜂螨等寄生虫。3.翅膀。健康蜂四翅完整,张合  相似文献   

10.
王青益 《动物保健》2011,(Z1):128-130
一、蜜蜂疾病的防治技术(一)蜜蜂疾病的初步诊断可以通过对蜜蜂形态表现及巢内子脾的观察,对蜜蜂疾病做出初步诊断。1.状态。患病蜜蜂常表现痴呆,反应迟钝,失去活力,不能起飞,精神不安,栖于一侧或在箱外缓慢的滚爬。2.头部。健康蜂的头部活动自如。当表现摇头瘙痒时,可能是有蜂螨等寄生虫。3.翅膀。健康蜂四翅完整,张合  相似文献   

11.
蜜蜂因所具有的独特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众多科学研究领域,蜜蜂基因组测序的完成更加速了其作为模式生物的进程。实验室人工饲养蜜蜂幼虫技术体系的建立,是蜜蜂作为模式生物研究的基础和保证。目前,有关蜜蜂幼虫人工饲养的研究多见于西方蜜蜂,东方蜜蜂生活环境和营养需求与西方蜜蜂有所不同,实验室人工饲养东方蜜蜂幼虫的难度较大,不同实验室的研究结果存在着很大差异。对人工饲养幼虫培育出的东方蜜蜂成蜂形态特征的分析目前尚未见报道。本研究的开展,不仅可以建立东方蜜蜂幼虫的人工饲养技术体系,且对进行东方蜜蜂幼虫营养需要、生长发育、形态特征形成等方面的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1~2日龄幼虫为实验材料,在室内人工气候箱中用人工饲料进行饲养,直至化蛹羽化,对羽化后的蜜蜂进行体重及形态特征测定,并将其与自然羽化的蜜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中华蜜蜂幼虫可以正常发育、羽化为成蜂,其存活率和羽化率分别是55.56%和40.63%;主成分分析、区辨分析、聚类分析表明,人工饲养与自然羽化的工蜂形态特征无显著差异,但人工饲养的中蜂幼虫羽化后的工蜂体重显著低于自然羽化的工蜂。本文阐明了人工饲养中华蜜蜂幼虫的基本条件,为东方蜜蜂幼虫人工饲养技术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2.
黄文诚 《中国蜂业》2004,55(4):41-41
蜜蜂(ApismelliferaL)的原始分布通常认为在非洲、欧洲和部分西亚范围之内。行为、形态和遗传标记的变化证明,从蜂种进化史上可将不同的蜜蜂品种分为若干个主要的系统发生谱系。主要根据形态特征在这一谱系中已经描述了2 0多个蜜蜂亚种。由于水面、山脉和荒漠的屏障,这些亚种典  相似文献   

13.
(接上期)62.巴西:巴西蜂蜜主要糖分的初步研究63:缺失64.中国石薇等:中国东方蜜蜂的生物多样性65.哥伦比亚:哥伦比亚意蜂的遗传地位66.阿尔及利亚(非英语,无法翻译)67.爱尔兰:意蜂幼虫巢房对蜜蜂形态的影响68.埃及:埃及北部蜜蜂一些种与杂交种之间形态特征的比较研究69.埃及:埃及北部蜜蜂一些品种与杂交种生物统计研究70.土耳其:土耳其意蜂的品种、生态型和它们的一般特性71.土耳其:Hatay地区不同基因型生理学特性的比较研究72.土耳其:土耳其不同区域重要的意蜂品种和生态型的性能比较73.瑞士:转基因产品对蜜蜂幼虫的影响74.乌克兰:乌克兰…  相似文献   

14.
在各级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经省、市农牧、工商部门正式批准,1968年湖北省随州市青云蜜蜂育种场挂牌成立.现有种蜂300余群,承担保种、选育、繁育和推广高产蜂种的任务,建有两个种王质量鉴定考察场和两个隔离交尾场,设有高产蜜蜂示范场.2001年擢升为省一级蜜蜂育种场.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以蜂球囊菌(Ascosphaera apis)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辐照剂量对蜂球囊菌的杀灭效果,以期明确有效杀灭蜂球囊菌的最低辐照剂量,为Co60γ射线辐照蜜蜂饲料(特别是蜂花粉)时的辐照剂量选择提供依据。利用细菌纯化技术从患白垩病意蜂幼虫体内分离纯化得到蜂球囊菌,并结合形态学、乳酸酚棉兰染色及5.8SrDNA序列分析技术进行鉴定;同时制备不同梯度浓度的蜂球囊菌孢子悬液加入到蜜蜂幼虫饲料中,以饲喂方式侵染3日龄意蜂幼虫,确定半数致死浓度(LC50);蜜蜂幼虫饲料中添加上述确定LC50的孢子,以不同辐照剂量处理,并通过侵染幼虫试验,确定有效杀灭蜜蜂饲料中孢子的最低辐照剂量。结果表明,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从患白垩病的意蜂幼虫体内分离纯化得到真菌即为蜜蜂白垩病的病原——蜂球囊菌;蜂球囊菌对人工饲养条件下的意蜂幼虫的LC50为9.5×104个/mL;当Co60γ射线辐照剂量为7.0kGy时,幼虫患病率与未辐照组差异显著(P0.05),由此确定对添加半数致死浓度的蜂球囊菌孢子饲料的最低有效辐照剂量为7.0kGy。  相似文献   

16.
室内人工饲养蜜蜂幼虫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蜜蜂幼虫的生长发育、营养、病理、药理及生态风险评估等方面的研究中,已成为蜜蜂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技术。为了探讨室内人工饲养培育的蜜蜂能否提供正常的实验样本,本文对室内人工饲养与自然羽化的成蜂形态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通过人工饲养幼虫技术培育的西方蜜蜂羽化率为67.57%;两种培育方式所得成蜂的羽化重无显著性差异;通过区辨分析和聚类分析,综合得出人工培育的西方蜜蜂与自然羽化的西方蜜蜂其形态特征无显著区别。本研究表明室内人工饲养培育的蜜蜂与蜂群中自然羽化的蜜蜂在个体大小和形态特征方面相类似,可以满足科学研究取样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吉林省蜜蜂爬蜂综合征的致病因素较多,大小蜂螨的危害、有毒蜜源植物和甘露蜜中毒、药物及饲料中毒、蜜蜂微孢子虫和慢性麻痹病等蜜蜂疾病因素都会导致蜜蜂爬蜂现象,致病为单一因素或者多因素协同作用。蜂农遇到蜜蜂爬蜂,往往束手无策。加快蜜蜂爬蜂的快速诊断技术研究,建立蜂病防治体系,推广健康养殖技术,加大无公害蜂药的研究力度,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最大限度地保证蜂产品安全。  相似文献   

18.
<正>为更好的利用科学技术实现精准扶贫,日前,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12名专家赴宁夏泾源开展科技扶贫,并参加了六盘山(泾源)中蜂产业发展研讨会。蜜蜂所专家实地调查了泾源县3个镇6个自然村的中蜂饲养情况,详细询问了当地中蜂饲养中存在的问题,采集了部分养殖场的蜜蜂样本用于蜂病鉴定。专家对养殖户提出的养殖技术问题进行了现场指导,手把手向蜂农传授养蜂专业知识和技术,从蜜蜂养殖模  相似文献   

19.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茶蜂花粉和不同酿制时间的蜂蜂中花粉粒外部形态和萌发沟,没有发现花粉的细胞壁和细胞结构被破坏的迹象,花粉粒在蜂粮酿制过程中外部形态保持不变。通过体外模拟消化试验和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蜂粮中花粉粒内含物外吐的数量比蜂花粉多,而且在蜂粮酿制过程中,随着时间的延长,其内含物外吐的花粉粒所占的比例增加,花粉内含物外吐使花粉更易于被破壁和消化。蜂花粉和蜂粮中营养成分测定结果表明,蜂粮配制初期,由于蜜蜂的添加物和乳酸发酵的作用,其蛋白质、总糖含量比蜂花粉高;随着配制时间的延长,蜂粮中营养成分有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试验以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蜜蜂为材料,应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对两蜂种工蜂3个生长阶段(初生蜂、哺育蜂、采集蜂)体质主要微量元素进行初步定性和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蜜蜂的初生蜂、哺育蜂及采集蜂体质中富含Fe、Ca、Ba、Li、K、Na等元素,其中Ca元素的相对含量最高,明显高于其他几种元素的相对含量。另外,同种蜜蜂不同生长阶段及不同蜂种同一生长阶段中各元素的相对含量也不一样。因此,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能够用于检测蜜蜂体质中的微量元素,并具有快速的定性和半定量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