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最近几年,在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制度下,玉米秸秆实现秸秆还田,在减少秸秆燃烧,防控空气污染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秸秆还田对小麦田间土壤微生物生态系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导致小麦地下害虫和土传病害逐年加重,小麦根部病害严重发生,给小麦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针对这种趋势,该文结合实际情况,就襄汾县秸秆还田对小麦病害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来相应的防治对策,实现小麦生产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2.
<正>一、试验目的长期以来,小麦生产随着化肥的大量投入使用,产量得到大幅度提高。但随之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如土壤有益微生物逐年减少,造成土壤板结。虽然每年玉米秸秆直接还田面积在95%以上,但距小麦播种间隔时间短,秸秆腐烂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麦的播种质量。个别地块出现土壤环境污染等现象,小麦正常生长发育受到抑制和遭受土传病害不同程度的侵染危害,特别是小麦全蚀病、纹枯病,由过去的次生病害逐年上升为长葛市  相似文献   

3.
秸秆直接还田是秸秆肥料化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针对长兴县稻麦套播下秸秆直接还田现状,开展了不同秸秆量机械粉碎还田对农田作物生长和土壤养分影响的定点监测。结果表明,麦稻轮作秸秆机械粉碎直接还田,能增加土壤有机质,降低土壤容重,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养分,对土壤中全钾含量的提高作用尤为明显;水稻秸秆适量(10t·hm~(-2)左右)覆盖还田,能增加小麦产量,而超量(15t·hm~(-2)以上)覆盖还田,会减少小麦低节位分蘖,导致小麦减产;稻麦2季不同秸秆量还田,均增加了水稻产量,小麦秸秆适量(9.34t·hm~(-2)左右)还田增产更加明显。但是,秸秆覆盖还田也为病虫害提供有利的越冬场所,从而加重了小麦与水稻病虫害的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4.
秸秆深翻和免耕覆盖对玉米土传病虫害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推广玉米秸秆还田技术,通过2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秸秆深翻和免秸覆盖对玉米土传病虫害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逐年加重玉米茎腐病发生;丝黑穗病流行年份,免耕-秸秆覆盖较秸秆深翻减轻丝黑穗病危害;玉米螟的危害随还田年限增加逐年加重;秸秆还田增加玉米产量,但在病虫害流行年份免耕秸秆覆盖出现减产。  相似文献   

5.
秸秆还田对水稻病虫害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小区试验和大面积生产田试验,研究不同秸秆还田时间对水稻病虫害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瘟病、纹枯病和叶鞘腐病的发生与田间孢子捕捉镜检呈正相关,孢子数量越大的品种感染该孢子菌的病害越重,说明直接用携带病稻草和未腐熟的病稻草的水稻秸秆还田,第2年复种水稻发生各类病害的机率和比例都较高。虫害中潜叶蝇产卵期、幼虫危害期与水稻缓苗期基本吻合;负泥虫点查叶片被害指数最高值为1.2%,危害较轻。  相似文献   

6.
秸秆还田的优势及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了秸秆还田的优势,包括有利于发展有机农业、促进作物生长、培肥地力、改良土壤结构、减少农作物病害、经济效益明显等,同时介绍了玉米秸秆切碎还田和小麦秸秆切碎还田的实施技术要点,以期为推广秸秆还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秸秆还田技术推广运用,南阳市小麦赤霉病发病率及危害呈加重趋势,对小麦产量和品质构成严重威胁。文章浅析小麦赤霉病的危害及综合防治方法,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确保南阳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小麦地下害虫在陕西省永寿县呈加重发生态势,引起小麦缺苗断垄,造成小麦减产,通过调查,查清了主要虫害为蛴螬和金针虫,其危害加重原因为耕作制度单一,管理粗放,秸秆焚烧等5个方面,建议采用物理、化学、生物和机械诱杀等措施实施有效防治。  相似文献   

9.
<正>小麦是无极县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38.5万亩左右。近年来,由于种植水平的不断提高、配方施肥技术和秸秆还田技术的大力推广,使小麦产量逐年提高。同时随着水肥和高产条件的不断改善,病虫草害也发生了相应变化,新的种类不断增加,特别是近几年由于秸秆还田技术的连续推广应用,使小麦全蚀病、纹枯病、茎基腐病、根腐病等病害危害程度日趋严重,对小麦的安全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为有效控制病虫草的危害,确保小麦持续稳产高产,现将小麦一生的主要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灌区秸秆还田小麦出现的缺苗断垄、黄苗死苗、病害加重、成熟期倒伏等问题,本试验以当地常规管理技术为对照,探讨秸秆还田和灌溉因素对小麦生长及产量的交互影响,为当地灌区小麦优质丰产栽培技术集成提供科学借鉴。采用裂区设计,主区设S0—秸秆不还田,SR—秸秆还田;副区设I0—抽穗期不灌水,IH—抽穗期灌水。共设S0I0、S0IH、SRI0、SRIH 4个处理组合,3次重复。结果显示:SR处理较S0处理小麦出苗率平均值降低14.9%~20.2%;SR处理小麦苗期个体生长发育较好;处理组合SRIH较处理组合S0IH、S0I0、SRI0分别增产8.0%、19.9%、24.0%;成熟期株高IH处理高于I0处理8.9~9.6 cm,SR处理较S0处理平均高1.3 cm;处理组合SRIH倒伏率较处理组合S0IH、S0I0、SRI0分别增加18.6%、39.3%、39.3%;还田小麦枯白穗率没有增加。  相似文献   

11.
作物基因组学与作物科学革命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作物科学的发展对于世界粮食的增产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回顾了第一次绿色革命的历史。通过比较中国与国际上矮化育种时间、矮源的来源以及同期主要绿色革命国家产量的提高幅度,证明中国应该是第一次绿色革命的策源地与发起国之一。包括“中国绿色革命”、杂交水稻等成果在内的中国作物科学研究成果对中国及世界作物生产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当前中国的作物生产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第一次绿色革命之后的数十年间,中国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遗传改良年增长仅为0.7%-0.9%,远低于1.7%的需求;肥水利用效率仅为发达国家的1/3;机械化程度虽有较大的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农产品品质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食品安全存在较大问题。鉴于上述情况,目前迫切需要开展一场以“更高产、更高效、更优质、更环保”为主要目标的新的绿色革命。尽管传统的作物科学对作物生产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事实证明,仅靠传统的作物科学难以完成新的绿色革命重任。作物基因组学是当前生物科学领域发展最为迅速的一门新兴学科。当前大多数作物基因组测序已经完成,标志着作物科学已经进入基因组时代,为基于基因组学的作物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基因组学的发展正在促进作物科学在以下4个方面取得重要进展:(1)促进作物种质资源核心种质构建、重要农艺性状基因的克隆与种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推动种质资源变异组学科的形成;(2)促进作物育种理论与育种方法的重大突破,推动育种基因组学的形成与发展;(3)推动环境条件与栽培措施影响基因表达调控的影响机制研究,一批受环境因素调控的基因将被发现,促进栽培学研究向栽培基因组学的方向发展;(4)迅速提高特色作物的研究水平,缩小作物间研究差距。当前是作物科学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时期,种质资源变异组学、育种基因组学与栽培基因组学的发展将引起作物科学的革命,并将由此引发新的绿色革命。文中分析了中国当前在研究队伍的组织、研究题目与研究材料的选择与研究成果的转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法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生物技术与抗除草剂作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阐述了近代生物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非常重要而突出的作用,特别是在农业领域中创制出一系列抗除草剂的作物新品种,尤其是抗广谱除草剂草甘膦的作物品种,从而不仅影响除草剂新品种的开发与筛选、世界除草剂销售市场及食品工业的发展,而且也引起作物栽培方法及耕作制度的深刻变革,促使保水、保土的免耕的顺利推进,大大降低燃料耗费及向大气中CO2的排放量。  相似文献   

13.
世界粮食和农业植物遗传资源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重点介绍世界粮食和农业植物遗传资源的多样性状况、原生境与非原生境保存、研究利用,以及培训、资金和利益分享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作物间套种中的化感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综述了国内外有关植物间的化感作用和作物间套种中的化感作用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应用时域反射仪测定作物需水量和作物系数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介绍了应用时域反射仪(TDR)测定作物需水量(ETc)的原理和方法。根据冬小麦生育期内实测的ETc以及用气象资料计算的参考作物蒸散量(ETc),求得了冬小麦的作物系数(Kc),最后还用水面蒸发量(Epan)的产测ETc计算了需水系数,并给出了Kc-t,α-t在关系图,探讨了用α值估算作物需水量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该文阐述了作物品种的改良历程,分析了作物改良历程对作物遗传多样性的影响,并提出了今后品种改良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气候干旱与作物干旱指标体系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介绍了降雨量、干燥度、湿润指数、水热系数、水分指数等气候干旱指标体系和降水量、土壤含水量、作物形态、叶水势、气孔开闭度、伤流量、细胞汁液浓度、冠层湿度、作物缺水、旱涝指数、作物旱情等作物干旱指标体系的研究进展情况;讨论了气候干旱指标体系及作物干旱指标体系在农业生产中的适用性、实用性与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8.
根据殷新佑博士在“作物模型与遗传学学术讨论会”(2 0 0 0 ,明尼苏达 ,美国 )上的专题发言 :“作物模型、QTL定位及其相辅作用在植物育种上的应用” ,并参考他的其它有关论文编译而成。主旨在阐述一门新的交叉学科的开拓性尝试 :将作物模型与遗传学的QTL定位及其相辅作用在作物育种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Aiming at the effects of continuous cropping soil quality declined, through the effective cultivation measures,which could prevent contimuous cropping bostacles,including crop rotation,intercropping and relay intercropping, the effect on soil physical,chemical and biological characters, and crop growth indices were intr- duced,the reasons why they could improve the degradation of continuous cropping soil were analyzed. The re- sults showed that reasonable cultivation measures could improve the continuous cropping obstacle effectively.  相似文献   

20.
继续大力发展饲料粮生产是我国今后种植业结构调整的一个方向。研究结果表明,1993年我国小麦、水稻的播种面积仅占总播种面积的41%,占粮食总产量的62%.今后一段时间的调整方向不是继续降低细粮面积和产量,而是着重于选育和改良作物的饲用品种,结合发展复种,灵活机动地发展饲料饲草生产。通过粮饲产品结构性过剩机制的初步探讨,对以往交替出现的卖粮难、卖肉难现象作了合理解释,并说明我国粮食总量过剩现象是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