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黑龙江省柞蚕养殖历史悠久,柞树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九龙山柞蚕主产区遇到了劳动力短缺、优良品种更新缓慢、灾害天气频发、养殖环境恶化等问题。为确保九龙山地区柞蚕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建立柞蚕养殖合作社,培育和引进柞蚕新品种,不断改良柞蚕放养技术,和减少人为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柞蚕小蚕塑料大棚保护育生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介绍了柞蚕小蚕塑料大棚保护育的生产技术,通过该技术的应用,每投放0.5kg的蚕卵可以增收30%,增产效果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3.
正今年春季,巴州区梓橦庙镇谢家湾村梓睿柞蚕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喻志国,在谢家湾村通过租赁流转了100hm~2(1500亩)柞林,建成生态柞园53hm~2(800亩),并专程从辽宁省西丰县聘请2名具有近20年柞蚕养殖经验、技术娴熟的养蚕能手,放养柞蚕种3斤,收获柞蚕茧650kg,蚕茧销售产值达4万元。摸清实情,是放养柞蚕权宜之计。"首先是不清楚这边的柞树与辽宁那边柞树品种的差异,也  相似文献   

4.
正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拥有丰富的柞树资源,放养柞蚕历史久远。五大连池市积极引导农民走特色路、打绿色牌,使蚕业经济迅速发展,今年共放养柞蚕617把,总产达到62万kg,创造产值2 200余万元。为有效引导农民发展养蚕业,该市举办柞蚕养殖技术培训班85期,培训养殖户1 500余人,对养殖户开展生产指导260余  相似文献   

5.
柞蚕属二化性经济型昆虫,在所有的养殖项目中,柞蚕的生长发育速度最快。春蚕每0.5kg种卵经过60d左右的放养,可产种茧100kg左右,是种卵的200倍。秋蚕每0.5kg种卵经70d左右的放养,产量在250kg左右,是种卵的500倍。所以放养柞蚕已是农民致富的最好项目。同时也给蚕种市场带来广阔的发展前景。提高蚕种质量,站稳蚕种市场是我们蚕种场在当前蚕种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但是,由于各地气候的不同和同一地区小气候的千差万别,以及经常发生高温干旱等不利气象因子,都会影响柞蚕的正常生理代谢和生长发育,影响柞蚕的结茧率。因此,提高蚕种产量和质量,保持柞蚕生产稳产和高效益,是蚕种生产中急需解决的根本问题。现就如何利用我们现有的技术、人才、设备优势,对提高蚕种质量应采取的措施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6.
崔胜 《北方蚕业》2016,(1):25-25
正河南省蚕业科学研究院包志愿、周志栋主编的《河南省柞蚕业生态高效技术集成》一书,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3年10月出版发行,ISBN 978-7-5170-1304-4,16开本,定价42.00元。该书主要介绍了柞蚕养殖的生产经验和科研成果,全书共7章,内容包括:生态型柞园建设技术,柞蚕良种繁育技术,柞蚕优良品种推介,一化性柞蚕放养技术,柞蚕病害及其防治技术,柞蚕敌害及其  相似文献   

7.
正抚顺县峡河乡作为辽宁柞蚕特产之乡,已有百余年的柞蚕养殖历史,柞蚕生产技术基础好,享有抚顺蚕业第一乡美誉。近年来,峡河乡政府积极与辽宁省农科院和沈阳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对接,以国家蚕桑产业体系柞蚕资源综合利用岗位、柞蚕饲养岗位、柞树种质资源收集与利用岗位等几位岗位科学家组成专家团队,通过引进柞蚕新品种,推广先进的柞蚕放养技术,取得了较明显经济和社会效益,使柞蚕产业已成为当地强乡富民的主导产业,农民与乡政  相似文献   

8.
辽宁省具有发展柞蚕产业的天然优势,其柞蚕产业在全国柞蚕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但近些年,辽宁省柞蚕产业有下降趋势。为了解辽宁省柞蚕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以铁岭市西丰县宝兴村为代表,实地调查了该村的柞蚕养殖情况,发现柞蚕养殖散户多,生产标准化程度低,缺少专用机械设备,柞蚕种卵质量参差不齐,养殖人员老龄化严重,新技术接受度较低。建议成立更多专业合作社,加强技术推广,改良柞蚕养殖场,持续推进蚕种研发,实行柞蚕养殖农业保险,以促进辽宁省柞蚕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南召县是我国一化性柞蚕(Antheraea pernyi)的原产地,也是全国首家有机柞蚕生产基地。虽然南召县已经将柞蚕产业定位为特色支柱产业,但长期以来南召县柞蚕产业的养殖规模不大、经营水平不高。为促进南召县柞蚕规模化养殖和柞蚕产业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通过问卷方式,调查了南召县蚕农柞蚕规模化养殖意愿的影响因素,并根据Logistic回归模型运用Eviews6.0统计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南召县蚕农规模化养殖意愿的主要因素包括蚕农的受教育水平、蚕农的养蚕技术水平、国家政府的政策补贴和柞蚕产业的行业支持。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提高蚕农的受教育水平和养蚕技术水平,加强国家政府的政策性补贴,加大柞蚕行业的扶持力度等3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运用柞蚕抗病、稳产性状的遗传相关性及基因重组原理,进行纯种选育和杂交组合评选,育成了强健性柞蚕新品种抗大并组配抗大×8821.8822杂交组合。新品种抗大对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的感染抵抗能力分别是选大1号的5.62倍和大三元的5.58倍,对柞蚕链球菌的感染抵抗能力分别是选大1号的6.76倍和大三元的4.37倍。杂交组合抗大×8821.8822在秋季的千粒种茧产量为226.9 kg,较对照品种大三元增产10.9%,并且具有发育整齐、营茧集中、耐粗饲料、稳产性好的特点,已在二化性柞蚕区大面积放养。  相似文献   

11.
朱绪伟  郭剑  史生 《北方蚕业》2007,28(3):14-15
以河南柞蚕当家品种河33为原始亲本,采用系统分离育种方法,合理运用平衡选择技术和高温处理柞蚕蛹抗病增产技术,初步选育出实验室成绩全茧重比对照河33提高14.72%,产卵数比河33提高17.07%等其它性状均优于对照的一化性柞蚕大茧型品种——豫大1号。  相似文献   

12.
池塘虾蟹生态养殖微孔管道增氧高产高效养殖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微孔管道增氧技术,进行池塘虾蟹生态养殖试验。结果表明,在16675m2池塘中收获河蟹2800kg,平均单产达112kg/667m2,平均效益达7500元/667m2。微孔管道增氧技术对虾蟹养殖增产增效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3.
对安徽省柞蚕养殖的历史、安徽省的气候、地形特征、栎树资源的分布进行调研,分析安徽省发展柞蚕业的机遇与问题,并通过近两年的柞蚕放养试点,探讨安徽省发展柞蚕业的可行性,提出发展安徽柞蚕业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柞蚕养殖业投资少、见效快、不占耕地、经济效益高,但柞蚕养殖受柞林资源及柞园面积的限制,难以继续扩大产业规模。总结了目前柞林资源的开发及利用规模,用于柞蚕饲养的栎属植物的主要树种及其优缺点,其他代用饲料树种的主要种类及使用特点。其中,蒿柳是东北地区常见的本土树种,因其繁殖快速,叶可养殖柞蚕,一直作为柞蚕的代用饲料。详细论述了蒿柳的种类、利用历史、扦插方法及养蚕模式,旨在了解各类饲料植物的基础上,利用好现有资源并为扩大柞蚕养殖规模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以从印度、朝鲜引进的2个柞蚕品种981和941为亲本,采用杂交育种技术,选育出柞蚕早熟多抗新品种早418,并与现行抗病高产品种抗大组配杂交组合早418×抗大。新品种早418及其杂交组合具有以下特点:春、秋季幼虫全龄期经过短,早418平均比抗大短8.43 d,早418×抗大平均比对照组合抗大×8821短6.90 d;抗病力较强,早418小蚕感染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ApNPV)后的死亡率比抗大低11.2个百分点,早418×抗大比对照组合低13.6个百分点;产茧量高,早418春、秋季平均千克卵收茧量为46 680粒,比抗大增产11.22%,早418×抗大春季千克卵收茧量为52 360粒,比对照组合增产16.98%,秋季千克卵收茧量为443.44 kg,比对照组合增产24.44%。新品种及其杂交组合既有早熟性状特点,又兼顾抗逆、丰产性能,尤其适合无霜期短的地区推广放养。  相似文献   

16.
杨旭 《中国蚕业》2014,(3):63-64
为提高柞蚕制种中微粒子病的检查效率和镜检人员的技术水平,介绍了显微镜的使用方法、镜检室人员组成分工及柞蚕微粒子病的检查方法,从源头上严把蚕种质量关,彻底消灭柞蚕微粒子病源,确保蚕农用上优良、放心的柞蚕种,从而实现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7.
克东县是我所柞蚕养殖基地,已有几十年的生产历史,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养蚕技术先进,产茧量高。近年来,我们在柞蚕场地多元化养殖、种植方面进行了探讨,利用苯鸡以寻蚕场内的敌害和植物果实,同时鸡的粪便可以育树,形成一个简单的生物链条。在养蚕树下播种蘑菇,既改变了土层  相似文献   

18.
运用柞蚕抗病、稳产性状的遗传相关性及基因重组原理,进行纯种选育和杂交组合评选,育成了强健性柞蚕新品种抗大并组配抗大×8821·8822杂交组合,新品种抗大对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的感染抵抗能力分别是选大1号的5.62倍和大三元的5.58倍,对柞蚕链球菌的感染抵抗能力分别是选大1号的6.76倍和大三元的4.37倍,杂交组合抗大×8821·8822在秋季的千粒种茧产量为226.9kg,较对照品种大三元增产10.9%,并且具有发育整齐、营茧集中、耐粗饲料、稳产性好的特点,已在二化性柞蚕区大面积放养。  相似文献   

19.
柞蚕新品种永青是以“青六号”为基础材料,利用系统选育手段,采用分区饲养、系统分离、定向培育的方法,同时兼顾各项经济指标的综合平衡,通过9年18代的系统选育,育成的具有青黄蚕血统的柞蚕新品种。选育结果:全茧量12.47g,千粒茧重11.99kg,虫蛹统一生命率94.81%;与吉柞88-2、方山黄杂交,增产幅度达15.5%以上。  相似文献   

20.
刚志锋 《北方蚕业》2006,27(4):34-35
柞蚕种微粒子病毒率的高低,决定下代蚕种质萤,影响蚕种场的效益和信誉,关系着放养柞蚕的经济效益和柞蚕生产的兴旺发达。方城县是河南省主要柞蚕基地县之一,现有柞坡3.4万hm^2,年产柞蚕茧100万kg。前几年由于多种原因,造成微粒子病严重回升,1997年全县保种茧三万kg,基本没有合格种茧,微粒子病毒率高达50%以上,严重制约了柞蚕生产的发展。面对微粒子病严重事实,在深入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教训,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制订了强化种子基地建设,狠抓蚕种源头,加强种子管理,规范操作技术的柞蚕种子工程,严格质量标准,狠抓落实,蚕种质量迅速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