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玉米顶腐病是玉米顶端腐烂病的总称,近几年该病的发生呈上升趋势,一般发病地块病株率5%~20%,产量损失较重。1.症状玉米从苗期到成株期都可发生顶腐病,症状复杂多样。心叶从叶基部腐烂干枯,紧紧包裹内部心叶,使其不能展开而呈鞭状扭曲;心叶基部纵向开裂,叶片畸形、皱缩或扭曲。植株常矮化,剖开茎基部可见纵向开裂,有褐色  相似文献   

2.
玉米大斑病是玉米酌重要病害之一,广泛分布干世界各玉米栽培地区。该病在我国春玉米和夏玉米区发生较为普遍,主要发生在气候冷凉的地区。在大发生年份,一般减产15%~20%,严重时减产50%以上。一、症状玉米大斑病在整个玉米生育期都可能发病,但在自然条件下,苗期很少发病,到玉米生长中后期,特别是抽穗以后,危害加重。该病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能危害苞叶和叶鞘,其最明显的特征是在叶片上形成大型的梭状病斑,病斑初期为灰绿色或水浸状的小斑点,几天后病斑沿叶脉迅速扩大。病斑的大小.  相似文献   

3.
玉米灰斑病是一种对玉米危害很大的病害,玉米灰斑病在多雨潮湿季节较易发生.尤其在连年种植单一品种的地块更易大面积发生,造成玉米减产。该病主要发生在玉米成株的叶片、叶鞘及苞叶上。发病初期为水渍状淡褐色斑点,逐渐扩展为浅褐色条纹或不规则的灰色到褐色长条斑,病斑与叶脉平行延伸,病斑中间灰色,后期  相似文献   

4.
玉米细菌性茎腐病是我市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危害夏玉米的病害 ,该病在优质玉米主产区栾川、伊川、宜阳等地发生面积逐年扩大 ,由 1996年最初发生的 30 0hm2 扩展到现在的 4 6 6 7hm2 。一般发病田病株率 2 0 %左右 ,严重田块病株率达 10 0 % ,严重影响夏玉米的正常生长。经1998~ 2 0 0 0年调查研究 ,初步摸清了该病发生规律 ,并探索出有效防治措施。1 症状玉米细菌性茎腐病的典型症状是在玉米中部的叶鞘和茎秆上发生水浸状腐烂 ,引起组织软化 ,并有腥臭味。一般从小喇叭口期 (7月上旬 )开始发病 ,在植株基部叶鞘上出现褐色不规则病斑 …  相似文献   

5.
玉米灰斑病是一种对玉米危害很大的病害,玉米灰斑病在多雨潮湿季节较易发生,尤其在连年种植单一品种的地块更易大面积发生,造成玉米减产. 该病主要发生在玉米成株的叶片、叶鞘及苞叶上.发病初期为水渍状淡褐色斑点,逐渐扩展为浅褐色条纹或不规则的灰色到褐色长条斑,病斑与叶脉平行延伸,病斑中间灰色,后期在叶片两面(尤其在背面)均可产生灰黑色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因此,玉米灰斑病的防治应以农业综合防治为主,以药剂防治为辅.  相似文献   

6.
玉米灰斑病是一种对玉米危害很大的病害,玉米灰斑病在多雨潮湿季节较易发生.尤其在连年种植单一品种的地块更易大面积发生,造成玉米减产。该病主要发生在玉米成株的叶片、叶鞘及苞叶上。发病初期为水渍状淡褐色斑点,逐渐扩展为浅褐色条纹或不规则的灰色到褐色长条斑,病斑与叶脉平行延伸,病斑中间灰色,  相似文献   

7.
<正>玉米顶腐病是玉米顶端腐烂病的总称,是最近几年发生的一种玉米新病害。2010年博兴县发现有玉米顶腐病,近几年呈上升趋势。一般发病地块病株率5%~20%,产量损失较重。一、症状玉米从苗期到成株期都可发生顶腐病,症状复杂多样、典型。心叶从叶基部腐烂干枯,紧紧包裹内部心叶,使其不能展开而呈鞭状扭曲;心叶基部纵向开裂,叶片畸形、皱缩或扭曲。植株常矮化,剖开茎基部可见纵向开裂,有褐色病  相似文献   

8.
正夏玉米进入8月份以后将抽雄授粉,即进入生长中后期。8月是多雨季节,气候条件利于病虫发生,因此要做好中后期"一喷多效"防治工作。一、主要病虫害症状1.褐斑病。一般在玉米8~10片叶时开始发病,初期病斑在玉米下部叶片、叶鞘及茎秆上,并逐渐向上部扩展蔓延。病斑为圆形或椭圆形,褐色或红褐色,后期扩大变成褐色或紫色,病斑易密集成行,发病后期病斑表皮破裂,散出褐色粉末。温度高、湿度大利于该病发生。  相似文献   

9.
莲藕腐败病,又称枯萎病、腐烂病,是莲藕种植区发生最普遍、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该病主要危害地下茎和根部,并造成地上部黄叶,重者枯萎,在23—30℃高温和连续阴雨的条件下发病较重。莲藕发病早期无明显症状。后期病茎、莲鞭和根被害部呈褐色至紫色病斑,出现病茎纵向皱缩,莲鞭的输导组织亦变褐色,莲根坏死。病藕抽生的叶片变淡色,先叶缘出现青枯,后向内扩大,最后整个叶片卷曲焦枯。发病严重田块,全田一片枯黄,似火烧状。刨出莲藕观察,藕节可见粉红色黏质物(病菌分生孢子团)。  相似文献   

10.
<正>玉米纹枯病已成为我国玉米主产区的一种重要病害其危害日趋严重,系统地综述了玉米纹枯病的症状表现病原菌及致病因子发病传播危害损失玉米对纹枯病的抗性研究及综合防治等。1.为害症状玉米纹枯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对春玉米的危害主要在籽粒形成期至灌浆期,对夏玉米危害时间长,从苗期(2叶期)即发生危害。该病主要侵害叶鞘和叶片。基部叶鞘感病后,初在叶鞘基部产生淡褐色水渍状小斑,中央灰白色,边缘褐色;病斑多时,可形成云纹状灰白色大斑,使叶鞘腐  相似文献   

11.
水稻稻曲病又名青粉病、伪黑穗病、谷花病,危害于水稻穗期,多发生在水稻收成好的年份,因此,群众认为是丰年征兆,有"丰产果"的俗称.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该病在文成县南田镇、二源乡等地零星发生,危害轻微.  相似文献   

12.
正一、褐斑病发病症状该病主要发生在玉米叶片、叶鞘及茎秆上。先在顶部叶片的尖端发生,最初为浅黄色,逐渐变为黄褐色或深褐色小斑点,病斑呈圆形或椭圆形,严重时叶片上出现几段甚至全部布满病斑,在叶鞘上和叶脉上出现较大的褐色斑点,发病后期病斑的表面破裂,叶细胞组织呈坏死状,散出褐色粉末(病原菌的孢子囊),病叶局部散裂,叶脉和维管束残存如丝状。农业措施1.玉米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体组织,并深翻土壤;施足底肥,适时追肥。一般应在玉米4~5片叶期追施苗肥,每667平方米追施氮、  相似文献   

13.
正1玉米纹枯病1.1症状识别与发生规律:纹枯病(俗称"花脚秆","烂秆瘟")是近年来发生危害日益严重的一种新病害。其寄主甚广,除危害玉米外,还可侵染水稻、小麦、大麦、高粱、棉花、大豆等多种作物。该病主要危害叶鞘,也可侵染叶片、苞叶和果穗,玉米拔节至成熟期均可发病。开始从茎基部的叶鞘感病,后侵染叶片并向植株上部蔓延。发病初期,光出现水渍状灰绿色圆形或椭圆形病斑,后转为白色至淡黄色,发病后期,变为  相似文献   

14.
<正>一、玉米纹枯病1、症状识别与发生规律:纹枯病(俗称"花脚秆","烂秆瘟")是近年来发生危害日益严重的一种新病害。其寄主甚广,除危害玉米外,还可侵染水稻、小麦、大麦、高粱、棉花、大豆等多种作物。该病主要危害叶鞘,也可侵染叶片、苞叶和果穗,玉米拔节至成熟期均可发病。开始从茎基部的叶鞘感病,后侵染叶片并向植株上部蔓延。发病初期,光出现水渍状灰绿色圆形或椭圆形病斑,后转为白色至淡?黄色,发病后期,变为红褐色云纹状斑?块。当湿度较大时,  相似文献   

15.
正一、症状(一)病害症状1.玉米茎基腐病。发病初期,植株叶片突起,出现青灰色干枯,似霜害。根系和茎基部呈现水渍状腐烂,进一步发展为叶片逐渐变黄,根和茎基部逐渐变褐色,髓部维管束变色,茎基部中空并软化,致使整株倒伏。玉米茎基腐病在田间表现为点片发生。2.玉米粗缩病。该病多在玉米6~7叶时出现。感病植株叶色浓绿,叶片宽、短、硬、脆、密集和丛生而植株不丛生,在心叶基部及中脉两侧最初产生透明的小亮点,用手触摸有明显的粗糙感。  相似文献   

16.
为有效控制玉米粗缩病的危害发生,为类似地区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简述了冠县玉米粗缩病发生症状、发生特点;分析了近几年该病重发的原因;提出了玉米粗缩病综合防治措施,包括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策略,着重抓好药剂包衣、清除杂草、田间管理、苗期专业化防治等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7.
正一、玉米苗枯病1.症状。该病主要发生在玉米苗期。感病植株最先由种子根的一处或数处发生褐变,后扩展成一段或整个根系,数条根可同时发生,继而侵染根间(中胚根),造成根部发育不良,根毛减少,无次生根或只有少量几条次生根。初生根老化,皮层坏死,根系变成黑褐色,并在第一节间形成坏死环状斑。根颈基部成水渍状腐烂,基部节间在外力作用下极易出现整齐断裂。地上部叶鞘褐色、呈撕裂状,叶片发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我镇玉米粗缩病的发生逐年加重,虽然我镇玉米种植面积仅200多hm2,但在部分重病田块玉米粗缩病的病株率高达95%以上,此病已成为玉米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为有效控制该病的发生和蔓延,我们对玉米粗缩病的发生规  相似文献   

19.
2008年庄河市玉米罕见地大面积发生粗缩病,范围广受害面大,严重影响玉米产量和质量。1.发病原因玉米粗缩病俗称苞米佬、小老玉米,是由灰飞虱传播引起的一种病毒病(MRDV病毒),由于很难治愈被称为玉米癌症。该病与2006年水稻大面积发生的条纹叶枯  相似文献   

20.
<正>玉米粗缩病是玉米生产中的一种毁灭性病害,被农民称为"玉米癌症"。该病去年在河北省早播春玉米区偏重发生,一般病株率5%~40%,严重地块达到70%以上。1发生与危害玉米粗缩病发病机理是因为玉米感染玉米粗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