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为探讨湘杂芒3号种子的萌发特性,在不同温度(10℃、15℃、20℃、25℃、30℃、35℃)、不同光照时间(明/暗时间:0h/24h、6h/18h、12h/12h、18h/6h、24h/0h)、不同水分含量(5%、10%、15%、20%、25%)和不同播种深度(0mm、3mm、5mm、10mm、15mm、20mm)条件下对种子萌发率、萌发指数、活力指数、幼苗高和胚根长等相关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湘杂芒3号最适萌发温度为25℃,最适光照时间为0h/24h(明/暗),即无光照;最适萌发水分含量为10%;播种深度对湘杂芒3号种子出苗及幼苗生长影响显著,种子宜浅播。  相似文献   

2.
以画眉草(Eragrostis pilosa)为试验材料,探究不同温度条件下(25、30、35、40℃)种子萌发对水分和盐分胁迫的响应,并利用水势模型比较不同温度条件下种子萌发所需的基础水势。结果表明:除温度与盐分互作对画眉草种子萌发率无显著(P>0.05)影响外,温度、水分/盐分及两者互作均极显著(P<0.01)影响画眉草种子的萌发率和萌发速率;不同水分和盐分条件下,25℃抑制画眉草种子萌发,而40℃虽能促进种子萌发,但却抑制其幼苗生长;画眉草种子萌发的基础水势值随温度升高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其中水分胁迫条件下,30℃时种子萌发的基础水势最低,为-0.75 MPa;盐分胁迫条件下,35℃时种子萌发的基础水势最低,为-0.78 MPa。表明适宜的高温能够降低画眉草种子萌发对水分的需求,更有利于其在干旱、盐碱地萌发和建植。  相似文献   

3.
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是我国传统药用植物,本研究以丹参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两种变温(18℃/28℃和28℃/38℃)条件下,4种浓度(6.25、12.5、25、50 mmol·L~(-1))盐溶液和4种浓度(3.125、6.25、12.5、25 mmol·L~(-1))碱溶液对丹参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盐碱、温度及其互作对丹参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均有显著影响(P 0.05)。18℃/28℃处理下的丹参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状况均显著优于28℃/38℃处理(P 0.05)。在18℃/28℃条件下,6.25 mmol·L~(-1)盐溶液对丹参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其发芽率和发芽指数显著高于清水对照(P 0.05),相对盐害率显著低于清水对照(P 0.05),12.5 mmol·L~(-1)盐溶液和3.125 mmol·L~(-1)碱溶液对丹参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和相对盐害率无显著影响(P 0.05),25和50 mmol·L~(-1)盐溶液以及6.25、12.5和25 mmol·L~(-1)碱溶液胁迫处理均显著降低丹参种子发芽率和发芽指数(P 0.05),增加相对盐害率(P 0.05);28℃/38℃条件下,6.25和12.5 mmol·L~(-1)盐溶液以及3.125和6.25 mmol·L~(-1)碱溶液胁迫对丹参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相对盐害率无显著影响(P 0.05),25、50 mmol·L~(-1)盐溶液和12.5、25.0 mmol·L~(-1)碱溶液均显著降低丹参种子发芽率和发芽指数(P 0.05),增加相对盐害率(P 0.05)。盐胁迫和碱胁迫处理均显著抑制丹参苗长生长(P 0.05);两种变温条件下,6.25、12.5 mmol·L~(-1)盐溶液和3.125 mmol·L~(-1)碱溶液对丹参幼苗叶长生长无显著影响(P 0.05),25、50 mmol·L~(-1)盐溶液以及6.25、12.5和25 mmol·L~(-1)碱溶液均显著抑制叶长生长(P 0.05);18℃/28℃下6.25 mmol·L~(-1)盐溶液对幼苗叶宽生长有促进作用,除28℃/38℃下6.25 mmol·L~(-1)盐溶液和3.125 mmol·L~(-1)碱溶液对叶宽生长无显著影响(P 0.05)外,其余盐碱胁迫处理均显著抑制叶宽生长(P 0.05)。综上,盐碱、温度及其交互作用显著影响丹参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低温条件下盐碱对丹参种子的影响相对较小;丹参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对碱胁迫更为敏感;建议丹参种子盐碱育苗时应选择盐碱度较低的土地,适宜在18℃/28℃较低温度时进行育苗。  相似文献   

4.
披碱草内生真菌对三种草坪草种子与种苗的化感效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多年生黑麦草、高羊茅和草地早熟禾3种草坪草作为供试对象,用种子萌发法和盆栽法初步测定了披碱草内生真菌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披碱草内生真菌对3种草坪草种子萌发与生长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种子室内滤纸萌发条件下,披碱草草粉对3种草坪草种子萌发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内生真菌显著增强了披碱草草粉对多年生黑麦草苗重、对高羊茅的发芽率、根长、苗长、苗重和对草地早熟禾发芽率的抑制作用(P<0.05),显著降低了披碱草草粉对多年生黑麦草的根长和苗长、对高羊茅的根重以及对草地早熟禾根长的抑制作用(P<0.05)。盆栽条件下,披碱草草粉对3种草坪草的生长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且内生真菌显著增强了披碱草草粉对高羊茅初期发芽率的促进作用(P<0.05),显著降低了披碱草草粉对多年生黑麦草的初期发芽率和对草地早熟禾苗长的促进作用(P<0.05)。  相似文献   

5.
低温对羊草和牧冰草种子萌发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25℃、5℃、4℃和18℃温度条件下,对根茎禾草羊草和牧冰草种子分别处理一周和两周,并置于玻璃培养皿和土壤盘中进行发芽检测,结果表明:3种低温处理的种子萌发率均有显著提高;羊草种子在处理温度为5℃、4℃和18℃时, 萌发率基本一致,显著高于25℃处理;牧冰草种子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萌发率显著提高,以18℃处理效果最好;7d的低温处理效果显著高于14d;在室温、16h光照和8h黑暗条件下,土培的种子萌发率极显著高于置于玻璃培养皿的种子萌发率。  相似文献   

6.
王进  张勇  颜霞  鄂利锋  王桔红 《草业科学》2011,28(9):1640-1644
披针叶黄华(Thermopsis lanceolate)是我国北方草地广泛分布的一种有毒多年生草本植物,且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本研究分析了光照、温度、水分和播种深度等环境因子对披针叶黄华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持续光照、持续黑暗和16 h/8 h光暗交替时披针叶黄华种子萌发最适宜的温度为25 ℃;16 h/8 h光暗交替下,25 ℃/15 ℃日夜变温是披针叶黄华种子萌发最适宜温度;其种子萌发对光照不敏感;种子萌发最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7%~12%,最适宜播深为0.5~2.0 cm。  相似文献   

7.
低温对羊草和牧冰草种子萌发率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25℃、5℃、-4℃和-18℃温度条件下,对根茎禾草羊草和牧冰草种子分别处理一周和两周,并置于玻璃培养皿和土壤盘中进行发芽检测,结果表明:3种低温处理的种子萌发率均有显著提高#羊草种子在处理温度为5℃、-4℃和-18℃时,萌发率基本一致,显著高于25℃处理#牧冰草种子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萌发率显著提高,以-18℃处理效果最好;7d的低温处理效果显著高于14d;在室温、16h光照和8h黑暗条件下,土培的种子萌发率极显著高于置于玻璃培养皿的种子萌发率。  相似文献   

8.
试验以海乳草种子为材料,通过设置有无光照(光照周期为12h,光照强度为7200lx,12h黑暗)7种恒温和3种变温(5℃、10℃、15℃、20℃、25℃、30℃、35℃;10~20℃、15~25℃、25~35℃)筛选海乳草种子适宜的萌发条件,在此条件上模拟干旱及设置不同盐碱梯度,通过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探讨不同盐碱和干旱胁迫对海乳草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1)海乳草种子萌发属于光促型,在有光条件下,25℃或20~30℃萌发效果最好,并且变温有助于发芽;(2)海乳草种子的活力及生活力均随渗透势升高呈下降趋势,-0.735MPa渗透处理下,其种子几乎不发芽;(3)不同渗透势即不同盐碱浓度对海乳草种子萌发初期影响显著,随盐碱浓度升高,种子的发芽力及生活力均逐渐降低。低渗处理(-0.46Mpa)下,Na2CO3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显著高于NaCl,且随渗透势升高抑制效果加重。  相似文献   

9.
4种环境因子对芒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铖  肖亮  陈智勇  易自力 《草业科学》2016,33(11):2254-2258
为研究芒(Miscanthus sinensis)种子的萌发特性,探究了不同温度、光照时间、土壤含水量和播种深度对芒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25℃为芒种子的最适萌发温度,低于10℃时,抑制其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2)光照时间对芒种子萌发率无影响,但对萌发指数、活力指数及幼苗生长有显著(P0.05)影响,光照12h为最适光照时间;3)芒种子最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10%,土壤含水量25%时,芒种子萌发受到显著(P0.05)抑制;4)播种深度对芒种子出苗与建植影响较大,3mm播种深度最为适宜。综上所述,本研究为芒进行温室育苗与大田建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是我国传统药用植物,本研究以丹参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两种变温(18℃/28℃和28℃/38℃)条件下,4种浓度(6.25、12.5、25、50 mmol·L-1)盐溶液和4种浓度(3.125、6.25、12.5、25 mmol·L-1)碱溶液对丹参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盐碱、温度及其互作对丹参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均有显著影响(P<0.05).18℃/28℃处理下的丹参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状况均显著优于28℃/38℃处理(P<0.05).在18℃/28℃条件下,6.25 mmol·L-1盐溶液对丹参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其发芽率和发芽指数显著高于清水对照(P<0.05),相对盐害率显著低于清水对照(P<0.05),12.5 mmol·L-1盐溶液和3.125 mmol·L-1碱溶液对丹参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和相对盐害率无显著影响(P>0.05),25和50 mmol·L-1盐溶液以及6.25、12.5和25 mmol·L-1碱溶液胁迫处理均显著降低丹参种子发芽率和发芽指数(P<0.05),增加相对盐害率(P<0.05);28℃/38℃条件下,6.25和12.5 mmol·L-1盐溶液以及3.125和6.25 mmol·L-1碱溶液胁迫对丹参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相对盐害率无显著影响(P>0.05),25、50 mmol·L-1盐溶液和12.5、25.0 mmol·L-1碱溶液均显著降低丹参种子发芽率和发芽指数(P<0.05),增加相对盐害率(P<0.05).盐胁迫和碱胁迫处理均显著抑制丹参苗长生长(P<0.05);两种变温条件下,6.25、12.5 mmol·L-1盐溶液和3.125 mmol·L-1碱溶液对丹参幼苗叶长生长无显著影响(P>0.05),25、50 mmol·L-1盐溶液以及6.25、12.5和25 mmol·L-1碱溶液均显著抑制叶长生长(P<0.05);18℃/28℃下6.25 mmol·L-1盐溶液对幼苗叶宽生长有促进作用,除28℃/38℃下6.25 mmol·L-1盐溶液和3.125 mmol·L-1碱溶液对叶宽生长无显著影响(P>0.05)外,其余盐碱胁迫处理均显著抑制叶宽生长(P<0.05).综上,盐碱、温度及其交互作用显著影响丹参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低温条件下盐碱对丹参种子的影响相对较小;丹参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对碱胁迫更为敏感;建议丹参种子盐碱育苗时应选择盐碱度较低的土地,适宜在18℃/28℃较低温度时进行育苗.  相似文献   

11.
羊草(Leymus chinensis)是我国东北松嫩盐碱化草地上的建群植物。为明确羊草在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阶段对盐、碱胁迫及与温度交互作用的响应,采用3个温度处理(20/10℃,30/20℃和35/25℃),并混合2种中性盐(NaCl:Na2SO4=9:1)与2种碱性盐(Na2CO3:NaHCO3=9:1)分别模拟土壤盐、碱胁迫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盐碱胁迫浓度的增加,羊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速率、叶片长度与根系长度均呈下降趋势,且在碱胁迫下其降幅更大;另外这2种胁迫均对羊草幼苗根生长的抑制作用更强。温盐、温碱交互作用显著影响羊草种子的萌发与幼苗生长,其中30/20℃处理下羊草生长最好;在盐胁迫下,当盐浓度<200mmol·L-1时,低温是影响种子萌发的主要因素,随着盐度继续增加,高温则加剧了盐胁迫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在碱胁迫下,即使碱浓度较低,高温与其交互作用也极大地加剧了对种子发芽的抑制。因此,盐、碱胁迫及温盐、温碱交互作用对羊草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明显不同,碱胁迫及其与温度交互作用对羊草的伤害更大。  相似文献   

12.
不同处理对北方嵩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用3种不同质量浓度的化学试剂(NaOH、GA和CaCl2)分别处理北方嵩草Kobresia bellardii种子,将其置于5、10、15、20和25 ℃恒温条件下进行光照培养。结果表明,温度和3种化学试剂及化学试剂的不同质量浓度显著影响种子的萌发率、萌发指数及幼苗高度(P<0.001),且温度对种子的萌发影响更大。北方嵩草种子在1025 ℃条件下萌发,适当质量浓度的3种化学试剂对种子的萌发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低温下,较高质量浓度的化学试剂处理的种子其萌发率和萌发指数较高;而在较高温度下,较低质量浓度的化学试剂处理的种子其萌发率和萌发指数较高。在20和25 ℃,对照组及用3种化学试剂处理的种子其萌发率和萌发指数较高,幼苗生长较快。其中在25 ℃,用5 g/L CaCl2处理种子其萌发率最高,可达84%;在20 ℃,用20 g/L NaOH处理种子其萌发速率最快,萌发指数最高, 为5.26。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水土流失区表层土壤砂砾化环境对植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选取我国南方水土保持良种宽叶雀稗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温度梯度(15、20、25、30 ℃),按不同径级的土壤颗粒组成配制5种不同程度砂砾化的土壤作为种子发芽基质,研究温度和土壤颗粒组成对宽叶雀稗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和土壤颗粒配比对宽叶雀稗种子发芽与幼苗生长均有显著影响。随着温度升高,宽叶雀稗种子发芽初始时间提前,发芽率稳定所需时间缩短,发芽速率加快;20、25 ℃时,种子发芽率与发芽势较高,地上部与根系生物量较大;20、25、30 ℃时,种子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较高,苗高较高,根长较长;长度根冠比随着温度升高先降后升,25 ℃时最小。宽叶雀稗种子在土壤粗颗粒含量较高(>2 mm:1~2 mm:<1 mm=100%:0%:0%)时,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均为最低;土壤粗细颗粒含量适中(>2 mm:1~2 mm:<1 mm=25%:37.5%:37.5%或50%:25%:25%)时,种子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较高。苗高随着土壤粗颗粒含量的增加逐渐增大,根长、长度根冠比则随土壤粗颗粒比例的增加而降低,幼苗地上部与根系生物量则在土壤粗细颗粒含量适中(>2 mm:1~2 mm:<1 mm=50%:25%:25%或75%:12.5%:12.5%)时较高,说明土壤粗颗粒比例高有利于宽叶雀稗苗高生长,土壤细颗粒比例高有利于根系生长,土壤粗细颗粒比例适中有利于种子发芽及幼苗生物量的积累。  相似文献   

14.
以6个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其在不同温度下种子萌发、幼苗生长以及建植阶段的耐盐性。结果表明,温度、品种、盐分及其互作对多年生黑麦草不同生长时期的耐盐性都有一定的影响,且不同生长阶段黑麦草耐盐性并不一致。随着盐分浓度的增加,黑麦草的相对萌发率、相对萌发指数、相对根苗长、相对生物量、相对密度各指标均呈现不同程度的降低。温度为15/25℃(12h光照/12h黑暗)时各品种耐盐性最好,5/15℃和25/35℃都会加剧盐分胁迫。通过隶属函数法对不同品种的黑麦草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耐盐性最好的品种为启明星,最差的为名仕。  相似文献   

15.
2014年9月采用纸上发芽法(TP),研究盐胁迫下硝普钠浸种对草地早熟禾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硝普钠浓度的升高,草地早熟禾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胚芽和胚根长、幼苗鲜重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硝普钠对草地早熟禾种子的萌发具有低浓度促进而高浓度抑制的双重效应,在盐胁迫下SNP溶液浸种浓度为0.25mmol/L时抗盐效果最佳,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分别为44.7%,25.3%和12.2%,活力指数为0.224 7、0.938 5,胚芽和胚根长为1.12cm、1.08cm,幼苗鲜重为0.020 8g。  相似文献   

16.
4种补血草属植物种子发芽对温度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俊年  李得禄 《草业科学》2012,29(2):249-254
以乡土种黄花补血草(Limonium aureum)和引种于民勤沙生植物园的二色补血草(L.bicolor)、大叶补血草(L.gmelinii)、耳叶补血草(L.otolepis)4种植物种子为材料,进行了温度对种子发芽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种子发芽率达最大值的温度范围黄花补血草为10~20 ℃,发芽率为95%~97%;二色补血草为15~25 ℃,发芽率为95%~100%;大叶补血草为20~35 ℃,发芽率在98%以上;耳叶补血草为20~30 ℃,发芽率为97.33%~98.67%。种子发芽势达最大值的温度范围黄花补血草为15~20 ℃;二色补血草15~20 ℃;大叶补血草为20~35 ℃;耳叶补血草为25~30 ℃。发芽指数达最大值的温度范围黄花补血草为15~20 ℃;二色补血草20~25 ℃;大叶补血草为25~30 ℃;耳叶补血草为20 ℃。发芽指数出现最大值的温度不一致,黄花补血草、二色补血草、耳叶补血草均在20 ℃出现最大值,发芽指数分别为36.26、37.26和24.34,大叶补血草在30 ℃出现最大值,发芽指数为33.12。幼苗长度最大值的温度范围黄花补血草为15~20 ℃;二色补血草为20~25 ℃;大叶补血草为25~30 ℃;耳叶补血草为20~25 ℃,4种补血草幼苗长度最大值分别出现在20、15、25和25 ℃,分别为4.31、2.38、1.59和1.38 cm。综合各项指标,分析认为黄花补血草、二色补血草、大叶补血草和耳叶补血草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范围分别为15~20、20~25、25~30和20~25 ℃。  相似文献   

17.
不同温度和PEG处理对中华羊茅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不同温度和不同浓度PEG溶液的互作胁迫来模拟中华羊茅种子萌发的水温环境,研究了中华羊茅在不同水热条件下种子的萌发状况,旨在探究中华羊茅种子萌发的最适水温条件。结果表明,中华羊茅种子在不同水温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萌发特性,3种温度条件下种子的发芽率在25℃时达到最高,而在15℃时发芽率最低,说明高温条件有利于中华羊茅种子的萌发。其中在15和20℃条件下, -0.2 MPa水势条件下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种子活力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和其他浓度水势处理(P<0.05),说明在低温条件下,低浓度的PEG溶液可显著提高中华羊茅种子的活力;而在25℃温度下,其对照处理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显著高于各渗透势处理(P<0.05);表明在较高温度下, PEG对中华羊茅种子的萌发具有抑制作用,且其抑制作用随着PEG浓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PEG浓度的增大,各温度处理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逐渐降低,胚芽长、胚根长和根芽比逐渐减小,幼苗含水量以及种子的萌发抗旱指数和活力抗旱指数也不断降低,表明低浓度PEG溶液对中华羊茅种子具有“引发”作用,高浓度PEG溶液则对其种子活力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温度和水分胁迫下内生真菌对野大麦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比较携带(E+)和未携带(E-)内生真菌(Neotyphodium)的野大麦种子(Hordeum brevisubulatum)在温度胁迫和模拟干旱胁迫条件下种子的发芽速度、发芽率、根苗长以及幼苗含水量等方面的差异,探讨了内生真菌在对宿主植物抗逆境胁迫条件下的增益作用。结果表明:在10℃,15℃低温胁迫和30℃高温胁迫时,E+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显著大于E-种子(P<0.05);而在模拟干旱胁迫条件下,-0.6~-1.2 MPa时,E+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显著高于E-(P<0.05)。表明内生真菌可以提高禾草在温度和干旱胁迫下的发芽率和发芽速度。另外,在10℃,15℃低温和30℃高温,及渗透势为-0.3~-1.2 MPa胁迫条件下,E+的胚根长、胚芽长和幼苗含水量也显著大于E-(P<0.05),表明内生真菌可以促进宿主植物在温度和干旱胁迫环境中发芽后幼苗的生长,并增强植株自主吸收水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马棘种子发芽及人工加速老化测定标准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水土保持植物马棘Indigofera pseudotinctoria种子为研究对象,针对其质量检测存在的问题,确定适宜的发芽和加速老化条件。在发芽试验中,设置15~25、15~30、15~35、20~30、20~35、25~35、20、25、30、35℃共10种温度处理,光照设8 h光照和24 h黑暗2个处理;在加速老化试验中,设置39、41、43、45℃共4个温度水平和24~96 h之间的7个时间处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光照和温度条件下马棘种子发芽率不同,在8 h光照和24 h黑暗适宜发芽的条件均为恒温25℃或变温20~30℃,种子发芽对光照不敏感,但黑暗条件会导致种苗黄化,温度和光照间存在互作效应。初次发芽计数时间为7 d,末次发芽计数时间为14d。加速老化最适条件为43℃、72 h,且老化温度和时间存在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