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淮河流域黄泛平原风沙区水土流失格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掌握淮河流域黄泛平原风沙区水土流失现状与格局,对客观反映区域水土流失治理成效、制定水土保持规划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多源遥感影像,采用土壤侵蚀模型,结合野外调查和资料统计分析等方法,解译土地利用、植被覆盖、水土保持措施等因子,定量分析水土流失状况与格局,结果表明:2018年度淮河流域黄泛平原风沙区土地利用结构主要为耕地,耕地中水浇地占比最大;林草覆盖率较低,但以高覆盖为主;水土流失类型以风力侵蚀为主,侵蚀强度以轻度为主,其中部分水浇地、沙地等易发生风蚀,采矿用地、建设用地、其他草地、农村道路等易发生水蚀。监测成果可为黄泛平原风沙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基础数据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2.
生态文明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已被提升到新的高度,水土保持工作作为其中重要的一环,急需进一步深入推进。松辽流域泛指东北地区,在松辽流域开展水土流失年度动态监测工作至关重要,既是维护东北地区粮食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也是强化东北地区协调绿色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步骤。在水利部组织下,松辽流域2018年积极开展了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工作,实现了第一次流域全覆盖监测,并与2011年第一次全国水土保持普查结果相比较进行了动态变化分析。据统计,松辽流域2018年水土流失面积为27.53万km 2,主要以轻度、中度侵蚀为主,全境水土流失分布及变化与土地利用结构高度相关;东北黑土区与典型黑土区2018年的侵蚀面积分别是22.16万和8.50万km 2,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20.38%和25.94%,与2011年相比均有所下降。尽管2018年度松辽流域的水土保持工作尚存在不足,但在严峻的形势下仍准时、高质量地完成了全流域动态监测工作,为东北地区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3.
新疆地貌类型以山地、平原和沙漠为主 ,兼有丘陵、戈壁、谷地 ,全区干燥少雨、植被稀疏、自然条件恶劣、水土流失严重 ,开发建设等人类活动加剧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要加深对新疆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工作的再认识 ,重视生态用水的调研、规划、配置 ,加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 ,加强水土保持监测  相似文献   

4.
以多源遥感影像为信息源,基于ArcGIS平台的空间分析与数据管理等功能,获取苕溪流域土地利用、植被覆盖、水土保持措施等数据,对降雨、土壤、地形、植被、水土保持措施等数据进行处理,提取各土壤侵蚀因子,应用中国土壤流失方程(CSLE)计算土壤侵蚀模数,得到苕溪流域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成果。监测结果表明,2020年苕溪流域土地利用以林地、建设用地和耕地为主;耕地主要分布在≤2°坡度级;植被覆盖状况良好,九成以上的园、林、草地植被覆盖度大于60%;流域水土流失总面积304.45 km~2,侵蚀强度以轻度侵蚀为主;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茶园、人为扰动用地、其他林地及旱地,其中极强烈及以上侵蚀主要分布在人为扰动用地、茶园和坡耕地;整体来看,土壤侵蚀强度改善的区域面积大于加剧的区域面积。  相似文献   

5.
渭河流域侵蚀产沙强度的区域分异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渭河流域水文站的泥沙观测资料,采用"水文-地貌法",将渭河流域划分为132个侵蚀产沙单元,计算分析了渭河流域侵蚀产沙强度的区域分异特征.渭河流域的多年平均侵蚀产沙强度为4 459.2 t/(km2*a), 产沙量为5.2亿t/a;≥5 000 t/(km2*a)的强度侵蚀面积平均为5.2亿km2,占全流域总面积的44.3%;主要侵蚀产沙区位于渭河南河川及天水以上的黄土丘陵沟壑区、泾河庆阳以上的大部分地区和杨家坪以上的部分地区、以及北洛河刘家河以上的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侵蚀产沙强度在6 000~10 000 t/(km2*a)之间,其面积占流域的39.1%.由于渭河流域上中游水土流失严重,导致下游河床泥沙淤积日趋严重,洪水灾害的潜在危险性很大,直接威胁着渭河下游以至黄河下游的安澜.因此,渭河流域的水土保持工作非常重要,特别是中上游地区的主要侵蚀产沙区和产沙中心.应加强渭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的区域适宜性与匹配关系的研究,开展水土流失动态实时监测,为科学配置治理措施,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步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依托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二期工程水土流失监测点建设,天水市水土保持局生态环境监测分站在清水县汤峪河流域建成了汤峪河流域径流小区水土保持监测点。从汤峪河流域径流小区水土保持监测点建设,监测点主要监测内容、方法及结果,监测点运行管理的保障措施等方面介绍了监测点建设及运行管理情况,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7.
2013年3月9—10日,海河流域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站在天津市布置了2013年度海河流域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公告项目。
  会议介绍了2013年度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与公告项目中海河流域的主要工作任务,明确了海河流域要对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永定河重点治理区、太行山重点治理区)、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滦河重点预防保护区)、不同土壤侵蚀类型区(5个典型小流域、8个典型监测点)的水土流失情况进行监测,对流域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进行运行维护,为年度中国水土保持公报编制提供海河流域水土流失监测数据。  相似文献   

8.
西气东输二线新疆段主要水土保持监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气东输二线新疆段(霍尔果斯—星星峡段)经过伊犁山间盆地、天山山地、天山北麓倾斜平原、吐哈盆地等地貌区和艾比湖风区、达坂城风区、吐鲁番三十里风区及哈密百里风区,总长1 395 km。管线经过区域水土流失以中、强度为主,流失类型以风力侵蚀为主,水力侵蚀面积相对较小但破坏性极强。在开展水土保持监测过程中,考虑到区域条件及水土流失特点,选用的监测方法主要有地面定位监测、调查监测、遥感监测等。  相似文献   

9.
关于中国水土保持监测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1水土保持监测的目的、意义和任务水土保持监测包括水土流失及其治理的监测。我国水土流失分布广泛,按侵蚀营力的不同,可分为水力侵蚀、重力侵蚀、冻融侵蚀和风力侵蚀四种类型。其中水蚀主要分布在山地丘陵区;风蚀主要分布在长城以北,其次在黄泛平原沙土区与滨海地带...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长江流域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流域水土保持监测体系基本建成、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逐步开展、水土保持定期公报制度已经形成,但也存在一些如水土保持监测管理工作不到位、监测管理制度不健全等亟待解决的问题。面对新形势、新变化,必须认真开展水土保持监测,及时掌握流域水土流失动态和水土保持防治措施实施情况。介绍了长江流域在2010年和"十二五"时期须做好的有关监测工作:一是以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为重点,全面推动流域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二是建立水土保持监测协作机制,打造流域监测信息和技术交流平台;三是强化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实现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规范化、制度化;四是加强对水土保持监测数据的管理,加快流域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提出用侵蚀率(单位径流深度所产生的侵蚀深度)来描述土壤的抗蚀能力,并用侵蚀率比较同一地区不同时段或同一时段不同地区土壤抗蚀能力的变化,以监测人为活动,包括植树造林等水土保持措施,以及人为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对水土流失的影响。据笔者对浑泥港流域水土流失趋势的分析结果,用侵蚀率描述水土流失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大渡河流域冻融侵蚀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山雪原区域的水土流失监测尤其需要重视冻融侵蚀。为充分研究高山雪原区的冻融侵蚀规律,以大渡河流域为项目区进行遥感监测,选取地温年较差、降水量、植被覆盖度、土壤类型、坡度、坡向等6个侵蚀单因子及其评价指数,采用"加权加和"方法进行冻融侵蚀综合评价指数的计算和冻融侵蚀强度分级。最终完成了大渡河流域冻融侵蚀监测成果,掌握了冻融侵蚀空间分布特征,总结冻融侵蚀变化趋势。该研究成果对相似自然条件的高山雪原地区的冻融侵蚀具有借鉴意义,并可为该地区的水土保持规划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水土保持》2014,(4):F0004-F0004
<正>自2011年3月1日新水土保持法施行以来,流域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得到进一步完善,流域水土保持监测协作网初步建成,各地积极使用新设备、新仪器、新技术探索监测方法和途径,赤水河、丹江口水库水源区水土流失遥感动态监测和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大型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有序开展,初步建立了流域和省级水土保持监测数据库,一批监测成果应用于国家水土保持公告和流域水土保持规划等生产实践,为水土流失治理和国家宏观决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南京市2001~2008年水土流失的时空变化与治理成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2001~2008年气象资料和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采用"监测水土流失的定量新方法"对南京全市各区县和小流域8年期间水土流失状况进行了定量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1)8年期间南京全市平均轻度以上(包括轻度)水土流失面积为858.5 km2,平均轻度以上水土流失总量为206.4×104 t,全市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丘陵山区;(2)南京地区水土流失存在年内和年度变化特征,其侵蚀月份多数发生在4~8月,侵蚀最严重年度为2003年,最轻年度为2001年,最接近8年平均监测年度为2006年;(3)各区县、镇街和小流域8年平均水土流失状况存在差异,就土壤流失总量、轻度以上面积和强度以上面积而言,最严重的是江宁区,其次是六合区,最严重小流域是江宁区百家湖和上坝河小流域;(4)8年来南京全市水土流失控制成效显著,侵蚀模数由中度降为轻度,土壤流失总量、流失面积和急需治理面积均大幅减少;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和植被覆盖面积增加,使南京全市生态环境状况有明显改善;(5)水土流失治理成效分析说明,植被覆盖率增加和水土保持措施对控制水土流失具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收集相关基础资料和数据,基于中国土壤流失方程(CSLE)得到包头市2019年土壤侵蚀状况,并将结果与该地区2018年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成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包头市2019年水土流失总面积为16 637.30 km~2,占动态监测区总面积的59.92%,各旗(县、区)土壤侵蚀以轻度侵蚀为主,但局部仍然存在较为严重的水土流失;极强烈、剧烈侵蚀面积减少,轻度侵蚀面积增加,表明该地区土壤侵蚀强度由高到低转移,水土保持措施效果较为显著;局部生产建设项目等人为扰动造成小范围的水土流失加剧,仍需加强水土流失预防监督工作。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沿海平原沙土区地表沙土松软,土壤扰动后,在强降水的情况下极易产生流失。随着开发建设项目的日益增加,导致沿海地区的河道淤塞,灌排困难,农田日益减少,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本文以华能启东风电场工程为例,在分析沿海平原沙土区水土流失成因和特点的基础上,针对工程建设产生的水土流失和存在的水土流失隐患,提出了相应的水土保持防护措施,并在此基础上对以水力侵蚀为主的平原沙土区域的水土保持工程的措施设计和水土保持设施的建设进行了探讨。在水土保持工程措施落实和水土保持设施实施后,项目范围内的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防治,为开发建设项目中类似工程的水土流失防治提供了典型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截至2003年底,全国已建立包括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7个流域监测中心站、27个省级监测总站和108个监测分站的水土保持监测队伍,全国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在机构和队伍建设、规章制度和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基础数据库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和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三江源区水土保持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青海三江源区是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和冻融侵蚀交错地带,生态环境相当脆弱,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在肯定了当地水土保持部门取得的成功治理经验的基础上,找出了水土保持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三江源区要紧抓生态保护与建设的机遇、加大投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科学研究、建立水土保持监测网络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在水利部的领导下,太湖局贯彻可持续发展思路,加强流域统筹规划和管理,先后开展了太湖流域综合规划修编和太湖流域片水土保持规划编制等工作。针对社会经济条件、自然条件、水土流失特点及防治重点,全面谋划了流域片水土流失防治总体布局与思路、11个水土保持三级区的水土流失防治布局与思路以及到2020年的水土保持工作目标。同时,努力推动太湖流域平原河网地区水土流失易发区划分和清洁小流域(小区域)建设等工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分析十大孔兑水土流失面积、强度及水土流失动态变化,为流域综合治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基于全国土壤侵蚀遥感调查结果和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成果,对比分析流域水土流失及其分布、动态变化。[结果] 十大孔兑流域植被面积占流域面积的63.97%,以中低覆盖和低覆盖为主,分别占植被覆盖面积的48.85%和36.54%。2021年水土流失面积为4374.98 km2,占流域面积的40.63%;与2020年、1999年和1985年相比,2021年水土流失分别减少46.32,3 664.50,4 958.03 km2,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草地、林地、耕地和其他土地4个地类上,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96.69%。[结论] 十大孔兑依然是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的难点地区,高强度侵蚀减少与年度监测成果未考虑沟道侵蚀有关;该区应坚持以“以沙棘种植为主的植被建设,以淤地坝建设为重点的工程布局,以锁边固沙为前提的治沙方针,大力推进拦沙换水试点工程”的流域综合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