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从100bPa超长波环流演变背景、500hPa长波演变、低层流场及有关物理量的变化等方面,对2009年2月10~13日影响北疆的转折性寒潮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00hPa极涡异常,正二波稳定;500hPa西西伯利亚低压槽“突变”;强烈冷平流及中亚水汽输送是此次寒潮天气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自动站资料,对2016年12月5日至12月6日鄂伦春旗寒潮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影响天气系统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这次强寒潮是在乌拉尔山阻高和北太平洋阻高向北发展过程中,使极涡分裂南下,在东亚高纬地区形成倒"Ω"流型,致使强冷空气在西西伯利亚及以东地区堆积。在中纬度长波的影响下,乌拉尔山脊东移南跨,推动冷涡槽转竖,引导强冷空气大举南下,从而造成此次强寒潮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常规地面与高空观测资料对2017年5月2—4日张掖市寒潮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寒潮天气过程是典型的小槽发展型。乌拉尔山脊建立和加强,并进一步向极地地区扩展,促使来自新地岛的极地强冷空气沿乌拉尔山脊前强北风急流南下,堆积到西西伯利亚上空,形成高空低涡。由于乌拉尔山脊顶部冷空气的侵袭,使乌拉尔山脊向东南方向崩溃,推动西西伯利亚强冷空气大举南下,从而造成此次寒潮天气。强的冷平流促使低层锋区加强,有利于地面大风形成。北支槽前疏散结构有利于高原槽的发展,高原槽前东移北上的西南暖湿气流为强降雪提供了丰富的水汽条件。  相似文献   

4.
呼伦贝尔市2009年11月6—8日发生了一次范围大、影响广的降雪降温型寒潮天气过程,此次寒潮过程对呼伦贝尔市农牧业生产等造成了较大影响。为类似寒潮天气的精准预报提供参考,对此次典型降雪降温寒潮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寒潮天气过程是西伯利亚冷高压逐渐向东南方向扩展引起,是一次较为明显的横槽转竖型寒潮过程。强冷空气源自新地岛以东洋面,在西伯利亚中部的寒潮关键区聚集,沿西北路径进入呼伦贝尔;产生降雪的水汽主要来自700hPa低层,整个呼伦贝尔为西南气流控制,槽前有源源不断的西南暖湿气流向呼伦贝尔地区输送,降雪区上空始终维持着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配置,有利于垂直运动,为降雪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5.
2014年4月24—25日临夏州强寒潮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MICAPS常规气象资料、数值预报产品和自动站观测资料,分析2014年4月24—25日甘肃省临夏州的一次寒潮天气过程。结果表明,乌拉尔山长波脊发展引导极地冷空气不断南下堆积,巴尔喀什湖冷槽东移是造成此次寒潮天气过程的主要环流背景,正涡度平流与高空低槽锋区的合理配置造成了强降温和降水为主并伴有大风、霜冻等天气的强寒潮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6.
黄河中下游地区持续性低温天气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仲毅  张睿光  靳冰凌  王敏  徐朝晖  黄真文  李忠亮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7167-17170,17203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我国气象台站温度资料,采用天气学原理、天气动力学和热力学诊断分析方法,对2010年1月上、中旬黄河中下游地区强降温和持续性低温天气过程进行了环流形势、影响天气系统及成因分析。结果表明,500hPa槽后偏北气流引导极地冷空气不断向南输送,东北亚稳定的冷涡中心起到了阻挡冷空气东移、促使冷空气堆积和加强的作用,西伯利亚深厚低槽压迫高压脊崩溃,强冷空气爆发南下。850hPa强盛的温度冷平流是造成气温骤降和持续性低温天气的主要原因,冷平流中心的演变与强冷空气移动路径相一致。黄河中下游地区从高空到低层均有负涡度平流,深厚的负涡度平流输送有利于高压系统的移动,其值越小冷空气越强,负涡度平流中心与强降温中心相对应。冷平流中心比强降温中心提前12~24h出现,"负涡度平流核"先于强降温天气出现,这些特征为预报强降温天气提供了有利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常规地面与高空观测资料对2017年5月2-4日张掖市寒潮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寒潮天气过程,是典型的小槽发展型。乌拉尔山脊建立和加强,并进一步向极地地区扩展,促使来自新地岛的极地强冷空气沿乌拉尔山脊前强北风急流南下,堆积到西西伯利亚上空,形成高空低涡。由于乌拉尔山脊顶部冷空气的侵袭,使乌拉尔山脊向东南方向崩溃,推动西西伯利亚强冷空气大举南下,从而造成这次寒潮天气。强的冷平流促使低层锋区加强,有利于地面大风的形成。北支槽前疏散结构,有利于高原槽的发展,高原槽前东移北上的西南暖湿气流为强降雪提供了丰富的水汽条件。  相似文献   

8.
胥执强  李海花  李焕  刘大锋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5):8650-8651,8669
利用常规高空、地面实况图和数值预报产品T639资料,对阿勒泰地区2009年12月22-24日出现的一次入冬以来第1场寒潮暴雪天气过程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黑海脊与欧洲北部脊合并加强并东移,乌拉尔山高压脊建立;新地岛附近极涡南掉,横槽逐渐转竖,锋区南压;转竖的横槽与威海东移的低槽合并加强,建立贝加尔湖大槽;贝加尔湖大槽东移,引导强冷空气南下影响,造成北疆地区的强寒潮天气.  相似文献   

9.
在本文中,通过使用高空、地面实况观测资料,物理量场资料以及数值预报产品,从环流背景、动力条件、水汽条件和能量条件等方面,综合分析了在2014年11月26至27日东北、华北、内蒙古等地出现的寒潮大风天气过程。结果表明:本次寒潮天气过程出现在亚欧中高纬两脊一槽的纬向环流形式中。亚洲北部有一极涡稳定维持,并向南伸出一个低槽,随着极涡向东移动,低槽也逐渐向东移动至东北部地区,槽后的偏北气流引导冷空气南下,给呼伦贝尔市带来此次寒潮天气过程;发生在呼伦贝尔市大部分地区6-7级的阵风是由于强冷空气、地面气旋剧烈锋生与地面较大的气压梯度;强盛的冷平流时造成呼伦贝尔市大幅度降温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国家气象中心实时预报业务数据库中的常规天气观测资料,采用天气学原理和天气动力学诊断分析方法,对2013年2月冷空气影响我国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影响天气系统及成因进行分析和总结。本文着重对2月6~9日这次天气过程进行分析讨论。从2月主要的天气过程来看,形成此次天气过程的主要原因是北半球极区存在两个极涡中心,极涡呈偶极型,亚欧中高纬度地区则呈现出两槽一脊型,冷空气在横槽内聚集增强,从而引导冷空气南下,影响我国天气的过程。造成南方部分地区遭受低温雨雪灾害,北方地区出现剧烈的降温降雪天气。  相似文献   

11.
李昕翼  谢娜  施娟  李愉  安峡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913-14916,14947
[目的]分析2010年3月成都一次寒潮天气过程。[方法]利用NECP 1°×1°的6 h分析资料和常规观测等资料,应用天气学分析和诊断方法,从前期环流背景、冷空气路径和预报着眼点等方面,对2010年3月21-24日成都地区出现的一次寒潮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500高空冷槽、700-850 hPa低层切变、地面冷锋是此次寒潮主要影响系统;500 hPa巴尔克什湖至贝加尔湖为一脊区,过程前期受高压脊影响,前期增温明显,日平均气温较高;地面冷高压范围大,中心强度达1 043.0 hPa;冷空气强而深厚,与地面强降温中心相对应;冷空气从新疆经河套到陕甘的西风路径再折向沿东北回流路径进入四川盆地。巴尔克什湖至贝加尔湖强偏北气流、地面冷高压中心强度变化情况、南北海压差和温差、850 hPa温度变化、冷平流移动路径以及强度等可作为预报寒潮强度的参考因子。[结论]该研究为提高对寒潮天气的预报能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蔡志海  贺发胜  陈秋吉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424-8425,8456
从大环流形势分析,结合广西寒潮和北部湾大风历史预报经验,对2010年12月1517日北海市寒潮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阻塞高压和横槽的建立,是造成此次寒潮大风降温的主要环流背景;极地异常强的冷高压配合500 hPa横槽转竖引导冷空气大举南侵,是此次寒潮和大风的主要原因;ECMWF对此次寒潮过程的形势调整做出了比较准确的预报。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3.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2011年3月13—14日青海省一次大范围的寒潮天气过程的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局地温度方程,定量分析了过程中影响温度变化的主要因子和各自的贡献,结论如下:(1)此次过程是青海省一次典型的横槽转竖型寒潮天气,并且自西向东爆发。过程前期形成典型的寒潮中期倒大“Ω”流型。上游有强冷平流输送,500 hPa冷中心-44℃,700 hPa冷中心-28℃。青海上空西北风风速26 m/s,300 hPa高空西风急流入口区的横向非地转正次级环流也利于地面降温。(2)地面蒙古冷高压中心1060 hPa,影响青海的冷高压达1050 hPa。过程中青海西部的24 h最大正变压18 hPa,24 h负变温最大为-18℃,最低气温平均下降10~13℃,格尔木站下降幅度最大,达到16℃。东部的24 h最大正变压18 hPa,24 h时负变温最大-11℃,最低气温平均下降6~8℃,河南站下降幅度最大,达到16℃。同时东部和西部的地面风速在13日、14日白天都增大,并以偏西风为主。(3)此次过程中的温度变化主要由温度平流项和对流变化项决定,且这2项对青海西部的降温贡献大于青海东部。冷气团的个别变化项对降温也有一定贡献,对东部和西部的贡献基本相等。非绝热项对西部起增温作用,对东部的温度变化没有作用。(4)由强冷空气引起的寒潮天气过程中,温度平流变化和对流变化对降温起主导作用,过程前期应关注温度平流变化的影响,过程结束时应关注对流变化。个别变化项的影响程度依赖于冷空气强度和冷气团变性程度。非绝热项的影响决定于大气中发生相态变化的水汽含量,对温度变化有约束效应。  相似文献   

14.
利用NCEP 1°×1°再分析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对2011年11月的一次寒潮天气过程进行了天气动力学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冷空气活动主要有3个特点,即范围较大、降温速度快、降水时间较长;寒潮爆发前回暖往往是寒潮预报的一个重要指标;槽后较强冷空气的不断南下,利于寒潮天气的爆发;500 hPa负涡度带的一次次南下影响,可据此判断冷空气的影响时间和强度。  相似文献   

15.
利用多种气象资料对内蒙古自治区2009年11月7-13日发生寒潮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影响系统和物理量场进行了诊断分析,对中低层锋区、地面冷空气的移动路径及地面气象要素的变化等进行研究。分析表明,这次天气过程是高空500hPa阻塞高压崩溃,贝湖横槽转竖,强冷空气南下,导致了强寒潮天气的暴发,与强寒潮天气相伴的降雪发生在高湿区和水汽通量辐合区。  相似文献   

16.
朱义青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4):16676-16677,16701
利用国家气象中心实时预报业务数据库中的常规天气观测资料、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和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1°×1°网格点逐6 h再分析资料,采用天气学原理和天气动力学诊断分析方法,对2008年12月3~6日寒潮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表明,此次寒潮天气过程是500 hPa鄂霍茨克海附近强大的暖性高压脊阻挡冷空气东移,使冷空气堆积加强,形成横槽并转竖;泰梅尔半岛旋转南下的极涡南掉与转竖的低槽携带的冷空气合并,使冷空气势力增强并取西北路径从黄河流域大举南下,造成此次寒潮天气过程。强盛的冷平流是造成气温骤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李文莉  宋琳琳  伏晶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0):4502-4505,4518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NCAR 1°×1°再分析资料等,采用天气学原理和方法,对2009年1月21~23日发生在西北地区的一次寒潮天气过程的影响系统配置、冷空气移动路径及高低空环流形势演变和物理量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是一次"横槽转竖型"寒潮过程,冷空气路径属西北偏北型,有强冷空气在西西伯利亚及贝加尔湖堆积并向南侵袭造成的。物理量的诊断分析发现,正涡度输送对寒潮爆发有一定的作用;冷平流强度强,从温度平流的垂直结构来看,冷平流中心在700 hPa,冷空气主要集中在底层;水汽条件较差,所以降水较弱;地面正负3 h变压差达6 hPa,利于产生变压风,造成大风天气。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从天气学角度揭示北疆棉花严重障碍型冷害的致灾特点和成因,探讨其致灾机理,给出天气概念模型,为此类天气过程的预报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以2001年7月28日~8月2日北疆棉花一次严重障碍型冷害天气过程为例,采用1°×1°NCEP再分析资料对其进行物理量的诊断分析.[结果]障碍型冷害天气过程的大气环流背景为100 hPa盛夏南亚高压及其北侧的副热带锋区上的低槽,南亚高压双体型致使副热带大槽位于中亚到新疆之间,造成新疆较大降水.500 hPa上,伊朗高压突然北挺,其高压脊顶向东北方向延伸,引导北方冷空气南下至中亚地区,形成深厚的冷性低值系统--中亚低涡,该低值系统深厚、稳定,其槽底伸到25°N,且低涡中心冷空气强度达-20.0℃,这在盛夏新疆较为罕见,从而造成持续性低温过程.高空西南急流对水汽输送起重要作用,它还可造成高空辐散,增强高空正涡度平流,从而使空气产生强烈的上升运动,为此次天气过程提供动力条件.[结论]南亚高压呈双体型分布,副热带大槽位于中亚至新疆之间,且大槽位置在40°N以南;500 hPa在中亚地区形成深厚冷性影响系统,冷空气中心强度在-20.0℃左右,新疆上空有较强的西南急流相配合,该天气形势在盛夏出现易造成新疆棉花严重障碍型冷害.  相似文献   

19.
抚顺近10年暴雪的短期天气学分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对抚顺地区暴雪天气有更深入的了解,并提高此类天气的预报准确率,利用500 hPa位势高度场和海平面气压场的实况气象资料,对抚顺2001—2010年近10年的15个暴雪个例进行短期天气学分型研究。结果表明:抚顺暴雪按500 hPa位势高度场可分为横槽型暴雪和小槽东移发展型暴雪,这2种暴雪型冷空气都经过贝加尔湖东南下;在海平面气压场上,抚顺暴雪可分为蒙古气旋型暴雪、倒槽型暴雪和江淮气旋型暴雪,90%以上的暴雪属于蒙古气旋型和倒槽型暴雪;蒙古气旋东南下经渤海加强再东北上是蒙古气旋型暴雪的主要特点,辽宁以南的低值系统北上是产生抚顺暴雪的必要条件;亚洲冷高压自西北或北北西向东南或南南东移动,倒槽型暴雪的亚洲冷高压强度大于蒙古气旋型暴雪的亚洲冷高压强度。此外,抚顺近10年暴雪有60%出现在12月和3月,一九—三九期间未出现暴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