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甜菜保管工作是制糖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甜菜生产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做好保藏工作,对延长加工期、充分发挥设备利用率、减少加工损失、降低制糖成本、增加产糖率、提高制糖生产的经济效益有着重要意义。甜菜保藏工作的任务,就是尽量杜绝甜菜保藏过程中腐烂、变质及机械损伤等有形损失,同时把风吹、日晒自然减重的无形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甜菜的新鲜状态。现将我们的几点做法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暖甜菜保藏过程中存在着无形的损失,其主要是由于蒸发作用所致。作者分析了暖菜保藏过程中无形重量损失的原因、表现特点,并提出防止无形损失的几项措施,力图将无形损失降低到最低水平。  相似文献   

3.
塑料编织苫布保藏甜菜技术探讨方成军,张忠智,刘树龙,杜广居(黑龙江省拜泉糖厂)塑料编织苫布保管甜菜是近年来一种新型的比较理想的苫盖材料。它不仅减少了甜菜的重量和糖分损失,还可保证甜菜加工质量,减少费用,降低成本,增加经济效益。拜泉糖厂为了借鉴省内其他...  相似文献   

4.
甜菜是我区主要的制糖原料,随着制糖工业的发展,我区甜菜总产逐年大幅度的增长,甜菜加工期也相应的延长。在1985年银川糖厂和平罗糖厂最晚加工期已延迟到翌年3月下旬。由此可见,解决宁夏地区原料甜菜长期保藏的问题已提到了制糖工业的重要地位。针对宁夏地区的气候特点采取相应的科学保藏方法,使甜菜保藏期由90天延长到150天左右。同时会大幅度的减少甜菜损失,提高其经济效益。为了寻求适合我区气候特点的甜菜长期保藏技术和方法,谈谈我区甜菜贮藏技术问题。为进一步搞好保藏工作、降低其损失,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几年来,黑龙江省哈尔滨糖厂甜菜损失十分严重,特殊年份个别收购站损失超过10%左右。为了减少保藏损失,提高甜菜质量,该厂在呼兰进行了保藏试验,现将甜菜在保藏过程中损失情况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苫盖材料 塑料编织布苫盖甜菜(浙江产20m×12m,上层白色,底层黑色)。采用天窗自然通风方法控制堆温。样品设置 取呼兰孟家乡(低洼产区)的甜菜为试样,在同一车内取18份,每份40株,设一个试验堆,堆长95m,上宽3.5m,下宽7m,高2m,体积997.5m~3,保藏量599t。在堆内取3点,  相似文献   

6.
浅析晋北甜菜保藏工艺杨翠兰,何文学,李元,鲍恒生,姚徙义,宋芳卿(山西省大同糖厂)甜菜保藏效果好坏直接关系到能否为工厂提供优质的制糖原料,也是减少损失、降低制糖成本的重要环节。因此,甜菜保藏工艺直接关系制糖工业的经济效益。山西大同糖厂位于北纬40°0...  相似文献   

7.
甜菜是我省制糖的重要原料,近几年来发展很快,收购量逐年增加,但从黄羊镇糖厂十九个生产期甜菜损失来看,每年平均损失率达12.3%。最高的68年为17.8%,而84年损失率为15.1%,损失量为三万五千多吨,损失量已超过68年的收购量。造成经济损失达二、三百万元。为了降低甜菜收购期间、贮藏保管期间的损失,寻求较好的保管技术措施,特谈我省甜菜贮藏保管技术问题,以便为制定贮藏保管技术措施,降低甜菜损失,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了减少甜菜保藏损失,提高糖厂经济效益,中国作物学会甜菜协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甜菜研究所于6月1日至7日在四川省重庆市召开全国甜菜保藏研讨会.出席会议有黑龙江、内蒙古、新疆、甘肃、宁夏、山西和辽宁7省(区)的甜菜科研、教学和糖厂技术管理科技人员52名。中国作物学会甜菜协会副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甜菜研究所所长蔡葆主持了会议,并对甜菜保藏生理做了学术讲座;邀请了内蒙古赤峰市农业局高  相似文献   

9.
阿城糖厂原料产地双城、五常、阿城三县的甜菜,正常年十月底前收购量占当年总收购量的百分之七十以上。特别是拉滨、滨绥线上各收购站的收量尤为集中,如周家收购站七八、七九两年十月底前收购量占当年收购量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收购的甜菜除少量加工外,其余均需在收购站和厂内贮存,经风吹日晒,增加损失,降低工艺品质。为减少贮运损失,提高保管质量,我们作了甜菜土培保管试验,试验证明,采用土墙保管方法,在农村田间进行假贮藏是我省南部地区甜菜保藏的一项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大面积推广甜菜纸筒育苗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明水县位于黑龙江省中南部,岗地居多,由于受春季风、旱、虫等自然灾害的影响甜菜产量一直不高不稳,种植面积趋于减少,因而造成制糖原料短缺,糖厂生产原料不足,经济效益降低,影响糖业发展。从长远利益出发,兼顾糖厂生产能力,迫切需要寻求一条大幅度提高单产、增加经济效益的新途径,以迅速改变甜菜生产长期产量不高、含糖低而不稳的局面,满足制糖工业稳步发展的需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从1989年开始对甜菜纸筒育苗移栽进行了示范推广,由于单产高、效益大,愈来愈受到农民欢迎。现将这项技术的应用效果及其推广的可行性做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11.
甜菜黄化毒病在我国主要原料甜菜产区,特别是内蒙地区已经造成严重危害。内蒙地区甜菜黄化毒病流行资料表明,大流行的年份,块根产量损失达50—60%。经我们试验研究和已有的文献,基本掌握了这种病害的发生和流行规律。由于黄化毒病的侵染源除带毒母根外,杂草既是蚜虫侨居和繁殖场所,又是侵染来源之一,因此,要根治该病,尤其内蒙这样的重病区是十分困难的,必须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综合防治效果的好坏,关键在于能否把抗病品种的利用,植株抗耐性的提高同减少毒源、蚜源的农业技  相似文献   

12.
地处我国东北边疆的黑龙江省九三国营农场管理局今年十万五千多亩甜菜长势好,丰收在望。这个局自一九七二年开始种甜菜以来,从局党委到各场领导对甜菜生产非常重视,近年来又把甜菜列为局三大重点作物之一。由于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加之专业承包政策的落实激发了群众种菜积极性,因而使甜菜越种越好,产量逐年提高。双山糖厂因原料连年丰收,日处理量逐渐加大。一九八一年加工甜菜六万二千多吨,盈利二百二十四万元,在全国五百吨糖厂评比会上名列第二。目前农场正加强后期田间管理,糖厂抓紧设备检修迎接新榨期。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南繁甜菜种子发运到北方各站,经抽测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与产地检测结果存在很大差异。特别是近年来,发运到北方的种子含杂高、减量大。为了弄清其产生的原因,减少损失,提高经济效益,我们于1992年进行了试验探讨,结果简报如下。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正> 在日本,旱田和水田的精耕细作需要很昂贵的农业原料(包括化肥)、耕作机械和劳动力。近来为了降低农业生产费用,改善了田间的系统管理。重新肯定了长效肥料是降低生产费用的措施之一,施用这种肥料减少了施肥次数,降低了施肥  相似文献   

15.
甜菜是我县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近廿年来,播种面积已由1966年的62亩,扩大到至今的近四万亩,产量也由当初的60余吨增加到4.2万吨。目前,我县两座糖厂已形成日处理800吨的生产能力,年需甜菜12万吨,而现在的产量只能达到需要量的35%,两个糖厂150天的生产期只能生产52.5天,加之我县的甜菜单产长期徘徊在一吨左右,虽然1984年有上升的趋势,但近期内原料不足的矛盾仍是我县制糖业发展的主要障碍。 我县甜菜生长期的日照时数与温差均居全省甜菜生产县之首,土壤的pH值为7.5~8.6,与甜菜对土壤的要求相吻合,降雨的分布对甜菜生长发育也极其有利。因此,要发展建平的糖业生产,就必须因地制宜地充分利用这有利的自然条件,克服不利因素。现就我县甜菜生产上几个急待解决的技术问题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16.
甜菜象虫、黑绒金龟子、甜菜跳(虫甲)、网目砂潜等及甜菜立枯病是我厂原料区甜菜生产上苗期主要病虫害。据1980—1981年在双城、阿城、安达等县调查,甜菜立枯病发生普遍、危害较重,罹病率一般在24—37%;同时甜菜象虫危害相当严重,每年发生面积达20万亩,危害严重地块造成田间补种或毁种,一般使甜菜块根减产15—17%,发生严重地块可减产50%以上。 使用3911闷种防治甜菜象虫,能减轻危害,但3911毒性很高,加之连年使用3911闷种象虫产生抗性,防治效果下降。为了寻求高效低毒的新农药和不断提高防治效果,阿城糖厂在有关单位协助下,在阿城、双城、五常、安达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支持下,于1982—1985年先后对甲基硫环磷和福美双混合处理种子防治甜菜苗期病虫害,进行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试验示范结果已做过报道,现把推广应用情况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7.
从1983年以来,我省春甜菜全部改为夏甜菜。夏甜菜比春甜菜的播期拖后两个月左右,夏甜菜多接小麦茬,因为生育期缩短,因此夏甜菜对外界环境条件和营养条件的要求又区别于春甜菜。由于迫切要求早发、缩短苗期到叶丛快速生长期,使叶片最大面积提前到来,以达到叶面积系数合理,光合势强的目的。但是,当前生产中存在着弊病,如施肥问题:一是“浅”,二是“晚”。所谓“浅”是施肥深度不够,所谓“晚”是氮肥用做追肥,这是不符合夏甜菜生物学特性要求,也不符合化肥特性要求。因为甜菜是直根系作物,肥料不在根系密集层就不能很好利用。另外,当前施用的氮素化肥主要品种是尿素和碳酸氢铵,如果施用覆土“浅”,氨会大量挥发到地面使肥料损失,种子与浅施化肥还易接触,造成烧苗,氮素化肥施的晚会出现前期营养不足,后期营养器官生长过旺(徒长),不利于块根糖分的增长,也会使块根有害氮增加,降低工艺品质。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不同方法、不同时期的施肥技术的研究,以达到高产高糖目的。  相似文献   

18.
用矿物燃料作为能源人工干燥玉米籽粒是昂贵的,但在秋季冷凉湿润的温带这又常常是必要的。在一些地区,如新西兰,可在晚秋和冬季把玉米长时间留在田间自然干燥,从而降低费用,可是如果秋天和冬天田间条件变得更加湿润时,将导致收获困难并因倒伏而造成损失。高产、脱水快的玉米杂交种是最理想的。在新西兰,收获玉米的最佳时期是当果穗  相似文献   

19.
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努力之后,我国科学家近日宣告又育成一种新型“超级稻”,它的大面积推广,有望使杂交稻生产彻底告别“九二○”,达到降低成本、稳产增产、减少污染的理想目标。 从1997年起,福建农林大学作物遗传育种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杨仁崔教授开始采用核辐射与常规生物育种技术相结合的办法,直接诱变待改良品系以获得一种能够解除包穗、增强水稻生理机能的基因──水稻高秆隐性基因(eui),达到遗传解除包穗的目的,并在此基础上配置了优势明显的高秆隐性杂交稻,又称e-杂交稻。其后,他又把这一技术应用到“超级稻…  相似文献   

20.
播种量、秧龄和移栽密度对高原粳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昌粳1号为材料,研究不同播种量、秧龄和移栽密度对高原粳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种量的减少,带蘖数、干物质有增加的趋势,播种量为15 kg/667 m2时的秧苗素质最好,产量最高;随着秧龄的增大,有效穗数、实粒数、结实率降低,导致产量降低,60 d秧龄的产量明显高于70 d秧龄的产量;在2.16~2.64万丛/667 m2移栽密度内,随着密度的增加,有效穗数有增加的趋势,产量增加。总之,较少播种量、较小的秧龄、适宜的基本苗数是水稻高产的基础。为了应对干旱,可以通过稀播提高秧苗秧龄弹性,把秧龄延长到70 d,栽足基本苗,降低水稻产量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