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引起鸡呼吸道病的几种常见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管理因素鸡舍温度、湿度、通风换气、饲养密度等管理不科学常会引起呼吸道病。温度的骤变如季节的交替,常常会对呼吸道黏膜有冷刺激,从而会诱发鸡的呼吸道疾病;饲养密度太大,往往也会诱发鸡群发生呼吸道疾病和眼病;舍内有毒有害气体含量超标、通风换气不良也会刺激眼结膜、呼吸道黏膜,局部抵抗力下降,从而诱发呼吸道病。  相似文献   

2.
笼养鸡非传染性腹泻的发生主要是由于鸡群密度大,鸡舍温度高,湿度大,通风换气条件不良;饲料质次,配比不当,饲养管理水平低下;在饲养和疾病防治中大量、重复、长期使用抗生素和化学药品;以致使寒热湿邪积滞胃肠,破坏肠道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消化不良、脾胃虚弱、清浊不分而下泻。此类病以发病缓慢,发病率较高,死亡率较低,病程较长,雏鸡生长发育不良,蛋鸡产蛋率下降为特征。针对此类病的发病原因、机理、症状,按中兽医辩证施治,以中药标本兼治为主,科学组方,合理选用西药配合为辅进行施治,以提高疗效、缩短疗程、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3.
鸡舍温度、湿度、通风换气、饲养密度等管理不科学常会引起呼吸道病。温度的骤变如季节的交替,常常会对呼吸道黏膜有冷刺激从而会诱发鸡的呼吸道疾病:饲养密度太大.往往也会诱发鸡群发生呼吸道疾病和眼病:舍内有毒有害气体含量超标、通风换气不良也会刺激眼结膜、呼吸道黏膜,使局部抵抗力下降,从而诱发呼吸道症状。  相似文献   

4.
<正>1加强饲养管理,改善饲养环境鸡舍要布局合理,建在干燥、远离交通要道处,降低饲养密度,提高饲料营养水平,粪便、垃圾、垫料要及时清除,加强通风换气,防止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的刺激;保证鸡舍内温度、湿度、光照相对稳定,防止忽高忽低;保证饲料、饮水充足卫生。不喂发霉变质饲料。  相似文献   

5.
引起鸡互相鹐啄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有四种因素:一是管理因素,如光照强度过大,或暗光环境转到较明亮处饲养,由密闭式鸡舍转入开放式鸡舍饲养时,饲养密度过大、湿度过大、温度偏高,舍内通风不良,或拖延喂料时间过长,缺水、断料等因管理不善所引起。二是营养因素:饲料中的氨基酸如蛋氨酸、赖氨酸不足;代谢能量过高,纤维含量低;某种微量元素缺少或不足;维生素缺少或不足;盐分不足等。三是个别鸡肛门脱出或发生创伤流血  相似文献   

6.
鸡在新陈代谢过程中,氧的消耗量较大,因此鸡舍内必须保持空气新鲜,才能满足鸡生理活动的需要。若鸡舍内温度湿度过高、饲养密度过大、垫料与鸡粪积聚过多及通风换气不良时,则舍内空气中所含的二氧化碳、垫料与鸡粪腐败分解出的氨气和硫化氢等有毒气体的浓度就会增高。当鸡吸入这些气体后,不但采食量减少,影响产蛋,而且会降低抗病力,诱发各种疾病,严重时还会发生中毒。试验证明,当鸡舍内空气中的氨气含量超过百万分之二十的时候,就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规模化肉鸡养殖业的发展,以及气候变化异常,养殖疾病复杂化等因素影响,肉鸡呼吸道疾病在国内大部分地区发生情况日趋严重,给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尤其冬季天气寒冷,昼夜温差大,鸡舍通风不良,加之饲养密度过大,肉鸡消化道及呼吸系统疾病较为多发。在肉鸡养殖产业中,养殖户应认识到冬季是多种疾病高发期,应注重鸡舍的防寒保温工作,做好鸡舍的通风换气,切断病原传播途径,同时应保障饲料营养价值,提高鸡群抵抗力,降低发病率。该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分析了肉鸡冬季防寒防冻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8.
1原因分析鸡群密度过大,空气污浊,温度过高,鸡舍通风不良,地面潮湿,鸡群感到闷热不适,光照时间,饲养管理不合理,强弱、大小鸡混群饲养,饲喂时间不合适,饲料和饮水不充足等均会诱发本病。饲料营养不  相似文献   

9.
三、不利的环境因素 不利的环境因素对鸡的呼吸道疾病有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对大型的规模化生产业,有时是灾难性的。主要的不利环境因素有:鸡舍内空气中的氨浓度过高,含尘量太大,温度和湿度偏高或偏低,鸡舍内饲养密度过高,通风不良等。这  相似文献   

10.
正在养鸡过程中,应该如何控制鸡舍的潮湿度,应从以下4个方面做起。1)合理选择场址,加强适宜的通风换气。要选择地势高、干燥、利于排水防涝、环境安静、利于通风的地方建鸡舍;建舍宜坐北朝南,有利于保温防潮。冬季气温低,应控制通风量,一般气温低于15℃,鸡体周围风速不应超过0.1~0.2 m/s,并注意防贼风;应在适宜通风量的前提下,解决通风换气与保温两者之间的矛盾。2)应保持适宜的饲养密度。密度过大,鸡群拥挤不堪,不利于防潮,地面平养鸡群尤其应注意饲养  相似文献   

11.
鸡肿头综合征又称之为鸡头面部蜂窝组织炎,是由与火鸡鼻气管炎病毒相类似的禽肺病毒并发致病性大肠杆菌等多种病原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其发病鸡以头部、面部发生水肿,并伴随有呼吸困难、咳嗽和流鼻涕等为主要特征。鸡肿头综合征尤其是在鸡群的饲养管理环境条件过差,鸡群的养殖密度过大,鸡舍内通风换气不良,鸡舍内空气中的氨气等有害气体浓度过高,其感染和危害程度则愈加严重。  相似文献   

12.
1发病原因 1.1非传染性因素 鸡舍通风换气不良,排风口大而进风口小,导致鸡舍内空气稀薄缺氧,有害气体浓度过高,刺鼻熏眼。舍内空气湿度小,垫料湿度不够,尘埃飞扬,鸡黏膜受损。夜间供暖相对集中,为保温舍内不通风,忽视空气和垫料的湿度。  相似文献   

13.
在梅雨季节中,由于连绵多雨,以致鸡舍内湿度过高,通风不良,加之饲养管理不善等有助于鸡群引起疾病的暴发。据我门诊部统计,近两年来雏鸡在梅雨季节易患疾病主要为鸡球虫、霉菌病和肠炎。如何在梅雨季节防治疾病,我们采取了以下主要措施。 1.控制鸡群的饮水量 在梅雨季节里,由于鸡舍内湿度过大,容易抑制机体水的代谢。饮水量过大,容易引发肠炎的发生,继而不断的提高鸡舍内的湿度。  相似文献   

14.
羊副结核病是由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以进行性消瘦、长期顽固性腹泻和贫血为特征的疾病。1流行特点病羊和带菌羊是主要传染源,各年龄羊均可感染该病,以幼龄羊最易感染。致病菌存在病羊的肠黏膜上,可通过粪便排出体外,污染饲料、饮水和饲养用具等,并经消化道感染健康羊。本病无明显季节性,饲养条件差、通风不良、饲养密度过大等原因可诱发该病。  相似文献   

15.
1 引起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因素 1.1 环境影响 鸡舍的选择不合适,如过于靠近主干道、过于靠近生活区和屠宰场、饲养小屋的结构不合理、鸡舍之间的密度过高、布局不合理等. 1.2 管理影响 在天气变化、气温急剧下降、刮风的时候,特别是在夜间,人们不太注意保暖和通风的平衡.饲养场所和环境消毒制度不合理,病死鸡处理消毒不及时;家禽养殖密度过大,通风不良,粉尘过多;粪便清理不及时;温湿度控制不当,温湿度变化大;缺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会破坏上呼吸道结构的完整性,导致呼吸道疾病;接种疫苗、饲料突变、种群变化等压力因素会破坏鸡的生活系统,降低免疫力,诱发各种呼吸道疾病.  相似文献   

16.
郝春光 《水禽世界》2006,(11):30-31
冬季天气寒冷,气温偏低,是鸡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这无疑给养殖者的经济效益带来损失。因此,我们必须弄清引起呼吸道疾病的原因,及时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降低其发病率,减少经济损失。1饲养管理因素当外界气温急骤下降时,若鸡舍内的防寒保温工作跟不上,往往使鸡群外感风寒,诱发呼吸道疾病。同时,由于天气寒冷潮湿,鸡舍温度过低、湿度过大、通风不良、灰尘较多,粪便清除不及时,导致舍内空气污浊,有害气体浓度过高。造成咳嗽、气管啰音及呼吸困难症状为特征的呼吸道疾病。另外,鸡群饲养密度过大、营养不良、免疫接种、饲养管理条件突然改变、…  相似文献   

17.
冬春季鸡的疾病较少,如果能保证供暖,存活率高,饲料报酬好,冬春季更能成功饲养。鸡舍的环境控制包括对温度、湿度、通风换气等全面的控制,而保温与供暖是冬春季控制好环境的基础,是冬春季能否成功饲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鸡啄癖的发生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鸡的啄癖常见有啄肛、啄羽、啄趾、啄翅、食毛、食蛋癖等等,雏鸡和成年鸡一般多有啄肛和啄羽,而产蛋鸡多有食蛋癖。轻者啄伤造成流血伤残,影响鸡的生长发育;重者啄穿腹腔,啄出内脏以致死亡。啄食癖的发生原因很复杂,当育雏温度过高,鸡舍内通风换气不良,鸡群密度过大,光照过强,或是饲料配合不当,饲养管理不良,  相似文献   

19.
腹泻是笼养蛋鸡在饲养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一旦鸡群发生腹泻,就会导致蛋鸡生长缓慢,产蛋率下降,蛋壳外观差,鸡蛋品质低,甚至会引起蛋鸡的死亡,严重影响养鸡产业的经济收益。因此,必须分析找出笼养蛋鸡腹泻疾病的病因,制定合理的防治措施,来控制蛋鸡腹泻。1笼养蛋鸡腹泻的病因1.1鸡饲料原因一是饲料配比时营养成分的比例搭配不合理。营养成分过低,长期饲喂营养不足的饲料,会使蛋鸡营养不良,从而导致蛋鸡腹泻。营养成分过高,比如饲料中的蛋白质和钙的配比含量过高,会使蛋鸡难以吸收,消化不良,从而引起腹泻,尤其以青年鸡和初产蛋的青年鸡多见。再比如有些饲料中的含盐量较高,容易引起蛋鸡干渴,增加饮水量,排便稀释,像水样便。二是鸡舍的通风条件差或是鸡饲料选料不佳,储存保管不良,致使有毒有害原料配置成饲料或是饲料发霉变质,蛋鸡食用后,必然引起腹泻。  相似文献   

20.
鸡病屡禁不止的根本原因是防疫环节落实的不彻底、不完善。要想使鸡病防治取得良好效果,必须采取综合防疫措施。1加强管理①温度。一般进雏第1周舍温33~35℃,以后每周降低2℃。最低温度肉仔鸡一般不低于20℃,蛋鸡不低于15℃。湿度:雏鸡舍内湿度可适当大一些,中鸡以上则湿度宁低勿高。②密度。根据鸡的品种、日龄大小、饲养方式及生产用途等的不同合理设置密度,使每只鸡都有充足的饮水、采食及休息的空间。③通风。及时通风换气,保持鸡舍内空气清新。④其他。鸡场内进行封闭饲养,饲养人员固定,禁止相互串舍;饲料、饮水符合卫生要求;饮食起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