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4 毫秒
1.
<正> 桑尺蠖,俗称造桥虫、剥芽虫。我省陕南、陕北及关中地区普遍发生,近年来危害严重。据调查,陕北一些主产县被害株率达27.7%;陕南主产区被害株率达18.9%;关中新建桑园被害率达9.3%,七年生桑园被害率高达34.2%。致使春叶减产15~25%,不仅造成缺叶,导致叶种不能平衡,而且因芽头被食,枝条中上部多数芽不能萌发,常常采不到适熟叶,给养好春蚕造成很大影响。随着桑树逐步承包到户以后,大多忽视了桑树病  相似文献   

2.
<正> 桑螟,俗称青虫、油虫、卷叶虫等,属鳞翅目、螟蛾科,是我省近年来桑树主要害虫之一,不仅危害桑树,还传播家蚕病害,巴中、平昌等县市近年发生有上升趋势。 笔者自1983年以来,先后从巴中市境内的茶坝、花丛、渔溪、曾口、清江、顶山等22个乡镇调查以及柳林、三江、清江等5个基点村社定株测查结果,平均株被害率为57.97%,叶平均虫口密度达3.4头,每年损失桑叶量达25%以上。被害后不仅造成桑叶减产、叶  相似文献   

3.
<正> 桑白蚧是蚕区常见主要害虫之一。一年发生3代,以第1、3两代危害最重。轻者影响枝条伸长与增粗,重者产叶下降,乃至树干皮层缺水而干枯死亡,枯死株占被害株的20%以上。据巴中县的顶山、玉山、茶坝、花丛等地每年定点调查,株被害率达15.5%~25.6%,虫口密度6.4~13.8头/尺条长。其他产区次之。但无论地势、树种树龄、年度季别,均被危害。  相似文献   

4.
桑虎天牛在辽宁、河北部分地区是桑树毁灭性的蛀干害虫。据1972年在辽宁锦州前所蚕种场桑园内调查,被害严重的地块被害率达84%,秋雨桑平均被害率为62.2%,1976年调查平均被害率上升为85.9%。每年在每亩桑园中有2%左右的桑树受害死亡,对蚕桑事业的危害严重。据此,寻求经济有效的防治措施是急待解决的任务。现将近两年试验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 桑天牛,我县桑农习惯称为蛀心虫、良牛,属鞘翅目天牛科。近年来,我县大部分桑园都可以见到桑天牛危害。危害率达85%以上。下圩林桑场有有30亩五年生的桑园,春蚕小蚕期,我们对这块桑园进行了桑天牛危害调查,发现有桑牛天排粪的植株达63%,有90%的植株受到先后危害,造成整株枯死的占1.2%。该场几年来虽然很重视桑树的肥培管理,但因桑天牛危害严重,整个桑园的桑树生长不良,桑叶黄化、枝干瘦细,影  相似文献   

6.
王志刚  闫浚杰 《蚕业科学》1993,19(3):176-178
<正> 桑虎天牛近年来在我国北方桑园普遍发生,株被害率可高达80%以上。受害桑树树皮龟裂,影响树液输导,致使桑树生长势衰弱,产叶量下降,甚至造成植株死亡,严重影响桑园的生产能力。笔者于1989年春季对受害桑树产叶量损失进行了调查分析,确定了相关损失量。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地概况 调查地点:河北省宽城县桑园,位于北纬40°18′—40°45′,东经118°11′—119°12′,属大陆性季风气侯,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年平均气温8.6℃,1月平均气温-9℃,7月平均气温23.9℃,极端最低气温-23℃,极端最高气温  相似文献   

7.
<正> 桑瘿蚊幼虫是危害桑树嫩芽和新梢的害虫之一。近年来在我县危害猖獗,轻者顶芽弯曲,重者顶芽枯死止芯,被害桑树常引起黑枯性细菌病发生,特别是低洼、潮湿、阴蔽背风和杂草丛生地带发生。去年春季柏丫镇部分社、组桑树被桑瘿蚊危害,有71%的桑枝产生烂头,止芯率达95%,秋季扩展到29个乡,其中有15个乡被害面占42%以上。全县损失桑叶达30%左右。  相似文献   

8.
<正> 桑树天牛俗称铁牛、老母虫。属鞘翅目天牛科。桑树天牛是为害桑树枝干的重要害虫,幼虫蛀食枝干,或枝干皮层,使桑树发育不良,严重时整株枯死,造成桑园的缺株。据在安康、岚皋两县的调查,为害桑树的天牛,有黄星天牛、桑天牛和虎天牛三种,以黄星天牛、桑天牛为主,前者平均被害株率达  相似文献   

9.
<正> 桑白蚧是桑树的枝干害虫,近年来已上升为桑树的主要害虫之一。它以针状口器插入皮内吸食计液,影响桑树的正常生长发育,妨碍桑树发芽,严重时出现枯枝,甚至整株枯死,造成桑园缺株,桑叶减产。该虫自79年至82年曾在苏、锡地区大暴发,引起各方面的重视。1983年夏秋季的干旱把该虫的势头压了下去,可是,1984年夏  相似文献   

10.
<正>1992年我校引进试栽塘10×伦109杂交桑2000余株,栽于普7区,面积1亩多,目的在于了解杂交桑在本地栽培的适应性。通过三年调查观察,尤其对抗寒性与抗旱性进行了调查,现将所得体会简报如下: 一、塘10×伦109抗寒性弱。1993、1994年本地因受晚霜为害,约有50—70%的桑树受害,枝条上的桑芽冻死,后有部分副芽萌发,这样“早生桑变成了晚生桑”。1994年初冬暖和,冬芽萌发后又受低温影响,冻害严重,1995年春期,100%桑树枝条不萌芽而枯死,春叶几无收获。  相似文献   

11.
睢宁县2011年春季发生大面积桑树枝条枯死现象,经调查分析后认为,去冬今春长期干旱引起的土壤返盐,是导致桑树生理性缺水,造成枝条枯死的主要原因。通过采取及时灌水、中耕松土、秸秆覆盖等补救措施,90%以上枝条枯死的桑树,从桑拳或主干基部重新发芽。  相似文献   

12.
粤北地区是我省主要蚕桑生产基地之一。该地区气温较低,冬春期间,桑树时有遭受雪霜冻害,影响了蚕桑生产。1994年3月1—5日和5月3—7日,省蚕学会桑树学组一行6人,对我省粤北地区桑树雪霜冻害情况进行了调查。这次调查地点有乐昌县的沙坪镇和老坪石镇、仁化县的丹霞镇和闻韶镇、曲江县的黄坑镇等五个乡镇。调查方法:(1)到田间实地调查桑  相似文献   

13.
桑疫病俗称烂头病、细菌病,是桑树的重要病害之一,近年来在浙江、江苏、山东、四川、重庆等省直辖市均普遍发生,夏秋季雨水充沛的年份,危害更重。由于此病为细菌病害,桑园发生后,很容易出现急性坏死、病斑、枯死等病状,严重导致植株死亡,危害性极大,个别蚕区植株发病率达90%以上.且此病易流行,现已成为危害桑树的主要病害之一。  相似文献   

14.
冬季的桑园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嘉翎  陈锡潮 《中国蚕业》2009,30(4):111-112
1桑树休眠期的生理特性 1.1桑树生长周期 桑树是多年生木本植物,在自然条件下,从萌芽到衰老枯死,要经历很长时期,如西藏林芝县尼洋河畔的老桑树,树龄已长达1600年以上。但栽培的桑树,由于采伐枝叶和株间竞争等原因,一般生长寿命,只有几年或几十年。桑树的生长,可分为生命生长周期和年生长周期。生命生长周期经历幼龄期、成林期和衰老期3个生长阶段;年生长周期可分为生长期和休眠期2个时期。  相似文献   

15.
顶梢枯死是判断桑树营养元素缺乏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对比强桑1号和农桑14号2个桑树品种在缺乏不同营养元素条件下出现的顶梢枯死现象,以主干顶梢枯死的发生概率和顶梢枯死的长度为指标,分别定量分析桑树在正常营养供给(对照)、缺氮、缺磷、缺钾、缺钙、缺镁、缺硼、缺锌、缺铜、缺铁、缺锰、缺钼、缺硫和缺氯供给条件下的顶梢生长状况。结果显示,桑树顶梢对缺素处理具有显著的响应,这种响应未因桑树品种的差异而有显著区别。其中,缺硼、缺钙和缺硫桑树顶梢枯死的发生概率最高,达到了100%。但不同缺素处理之间顶梢枯死的长度差异不显著,在1.00 cm到33.00 cm皆有表现。该结果表明,顶梢是否完全枯死可作为桑树硼、钙、硫元素缺乏的初步判断依据,而顶梢枯死的长度、顶梢部分枯死不能用作桑树某种元素缺乏的初步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16.
桑黄化型萎缩病俗称"癃病",是由一种类菌原体引起的全株性病害.发病初期桑树顶端叶片缩小变薄,叶色黄化,腋芽早发;发病后期叶片更加瘦小,侧枝丛生,形如扫帚.一般2~3年整株枯死,严重影响桑叶产量和质量,给蚕桑业带来毁灭性灾害.目前,宿豫区桑园桑黄化型萎缩病为害相当严重,全区3000hm2桑园发病面积近670hm2,一般株发病率在5%~20%,其中株发病率在30%以上的重病桑园有200hm2左右,个别田块经过多年累积,株枯死率达40%以上,严重阻碍蚕桑业效益提高,影响整个行业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 桑盾蚧又名桑白蚧、桑介壳虫,是桑树的主要枝干害虫,为害重,分布广,以刺吸式口器吮吸枝干汁液,使桑树生长发育不良,发芽延迟或不发芽,树势衰退,重者整株枯死。据西村太一(1957)报导,被害桑树春季减产30~50%。但是,该虫为害桑树后,对桑树生长发育的各项指标究竟产生多大影响,本文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桑青枯病是一种由细菌侵染引起的危害性极大的桑树病害.该病于1968年前后始发于广东省顺德市,后逐步扩展蔓延,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成为广东省桑树的主要病害之一,桑青枯病发生后.桑树大多整株枯死,少量发病较轻的植株.虽然能带病活到次年,但产叶量已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9.
<正> 为提高桑树秋叶的产量和质量,我们于1990年8月对桑树进行了尿素、磷酸二氢钾、陈醋、丰产灵等几种叶面喷施物的比较试验。一、材料与方法 1.供试桑树:试验在韦镇乡日升村新华组桑园内进行,为亩栽866株的6年生湖桑32号桑树。 2.试验设区:0.5%尿素、0.3%磷酸二氢钾、1%陈醋、200ppm丰产灵四种药物单喷与不同组合的混喷和对照区共17个处理(表1),每处理重复三次,按完全随机设计法进行田间排列,两小区之间设保护株,每小区10株桑树。  相似文献   

20.
王梅莲 《蚕桑通报》1990,21(4):35-37
桑紫纹羽病,又名烂蒲头,是我县桑树的主要根部病害。70年代传入,80年代受害面积逐步扩大。我区莲花等3个乡沿溪桑园均有发生,严重地块发病率达70~80%,受害株枯死,对蚕茧生产威胁极大。为了探求防治本病的方法,我们于1984、1986年选用了6种杀菌剂,进行试验,收到较好的防效。为了节省成本,提高防治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