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蔬菜》2009,1(21):15-17
辣椒早熟性状遗传研究进展方荣等(江西省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江西南昌330200)—《中国蔬菜》2009(22)本文概述了辣椒早熟性状遗传分析方法、遗传模型及早熟性状遗传研究进展,并对其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由于受传统遗传理论的限制,以往的研究大多只  相似文献   

2.
辣椒品种植物学性状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形态学标记,运用谱系聚类分析方法对9份观赏辣椒种质资源进行了植物学性状比较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这些种质材料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数量分类的结果基本反映了辣椒品种间的遗传差异;植株高度、株型、叶色、果长、果型指数、果实着生方式等形态指标适合观赏辣椒植物学性状观察记载.  相似文献   

3.
概述了辣椒基因组公布近10年来,辣椒种内和种间遗传图谱构建,园艺性状、果实性状和抗病性状等重要性状遗传定位,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和候选基因预测等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概述了辣椒早熟性状遗传分析方法、遗传模型及早熟性状遗传研究进展,并对其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搜集中,从湖北省17个县市搜集到120份辣椒材料。对地方资源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田间鉴定,结果表明:地方辣椒品种遗传多样性指数均值为4.65,变异范围为2.47~4.80,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化最大的是心室、叶色和辣味,遗传多样性指数为4.8,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化较大的是株型、株高、株幅、青熟果色、果面光泽、果面特征、果梗长度和老熟果色,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化较小的是茎茸毛,果脐附属物和单果质量,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化最小的是叶片茸毛。地方辣椒资源植株性状在株高、株幅、首花节位等上存在丰富变异,对120份辣椒资源农艺性状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经过聚类分析,120份辣椒种质资源的相似系数在0.15~0.56之间,在0.50处将湖北省地方辣椒资源分为7个组群,有116份辣椒归为第一类群。本研究可为湖北省辣椒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是将基因型与可观测的性状(即表型)进行群体水平的统计学分析,通过统计量或P值筛选出可以影响该性状的遗传变异因子,为揭示作物复杂农艺性状的遗传机理提供了研究思路。目前GWAS已广泛应用于作物遗传育种,本文主要综述了GWAS在辣椒农艺性状、品质性状及抗性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及展望,以期为今后利用GWAS进行辣椒农艺及品质性状遗传基础的研究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辣椒多个数量性状基因效应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Jinks和Jones的6参数模型,研究了6个辣椒组合单株产量等9个数量性状基因效应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性状、不同基因效应的相关系数差异较大。总体来讲,加性效应的相关系数较大,其它基因效应的相关系数较小。在辣椒育种时,对于基因效应相关系数达到显著水平或极显著水平的性状,不仅要考虑性状本身表现及遗传规律,还要考虑与之相关密切性状的表现、遗传规律及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对96—140牛角辣椒及96—140辣椒黄绿苗突变体(96—140YBM)的生物学特性、生长动态、抗病性等方面进行了测定。试验结果表明96—140辣椒黄绿苗突变体不仅在生长势、叶片、株重、单果重等方面强于96—140,而且在抗疫病方面明显强于96—140牛角辣椒。96—140YBM性状遗传稳定,苗期遗传标记性状明显,在辣椒杂交育种及纯度鉴定上有较大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辣椒主要经济性状遗传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国内外有关辣椒早熟性状、丰产性状、品质性状等经济性状的遗传特性及性状间相关的研究进展作了分析,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辣椒主要经济性状遗传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国内外关于辣椒品种的早熟性状、丰产性状、品质性状等经济性状的遗传特性及性状间相关的研究进展作了分析.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辣椒黄绿苗胞质雄性不育系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辣椒H97643分离世代中的胞质雄性不育株为不育源,通过测交、回交进行辣椒黄绿苗96-140突变体(96-140YBM)雄性不育的转育.在测交中发现辣椒黄绿苗96-140突变体(96-140YBM)有较强的雄性不育保持性,通过单株选择、连续回交转育,选育出了4个园艺性状接近96-140YBM、稳定的辣椒雄性不育系96-140YBMA-n和相应的4个保持系96-140YBMB-n,并对不育系、保持系植物学性状进行了观测.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贵州地方辣椒品种资源的类别、分布与开发利用情况,在对贵州地方辣椒资源的收集调查整理的基础上,依据目前通行的分类标准,将贵州辣椒分为一年生栽培种(Capsicum annuum L.)和多年生栽培种(C.frutescens L.);以果形、果色、果实着生方向和栽培性状为依据,将贵州辣椒分为锥形椒、指形椒、牛角椒、线椒、灯笼椒、樱桃椒、簇生椒、黄辣椒、小山椒共9个类型;依据辣椒类型在某个区域范围内的栽培比例达70%为标准,将贵州辣椒资源划分为5个集中分布区,即牛角椒集中分布区,朝天椒集中分布区,线椒、牛角椒集中分布区,线椒、簇生朝天椒集中分布区,朝天椒、小山椒集中分布区;分析认为,贵州辣椒地方资源的综合开发应用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13.
我国辣椒育种研究进展(上)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概述了我国辣椒种质资源、育种目标及育种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辣椒育种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利用不同砧木嫁接辣椒,研究不同砧木嫁接对辣椒的生长、生理及产量的影响,为促进嫁接辣椒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砧木嫁接辣椒在根系体积和增产效果上表现一致,均为砧木"新峰四号""塔基"自根苗"威壮贝尔",说明采用合适的砧木嫁接可促进辣椒的地下部生长,从而增加产量;嫁接并不会明显影响辣椒的品质。  相似文献   

15.
辣椒三系子叶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辣椒雄性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子叶为外植体,研究了6-BA、IAA浓度组合及AgNO3对子叶离体再生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系之间在愈伤诱导和不定芽分化上均表现一定的差异,不仅最适的愈伤诱导和不定芽分化培养基不同,且分化出不定芽的数量也表现出较大差异,R-1分化出的不定芽数目明显多于A-1、B-1;AgNO3对愈伤组织诱导没有明显的作用,但3mg/L的AgNO3可提高不定芽的分化率;6-BA/IAA比值为10时与比值为4时相比更有利于不定芽的分化;1/2MS+IAA 0.2mg/L+NAA 0.1mg/L是辣椒三系最优的生根培养基配方。  相似文献   

16.
为了考察我公司新推广品种及新配组合在高温伏旱状况下的适应性,我们于2003年5月7日在公司试验基地进行了品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新推广品种中有九个品种或组合为极耐热或耐热,一个品种耐热性稍差。新配组合中部分表现优良,有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不同光源或光源组合对茄子、辣椒、番茄、黄瓜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基于4种基本光源,以白光为对照,比较分析了不同光源处理下蔬菜幼苗植株的壮苗指数、叶片数、叶面积、根系活力和花蕾大小。结果表明:红蓝光源有利于提高4种蔬菜幼苗的壮苗指数;茄子、辣椒、番茄和黄瓜叶片数分别在黄光或4白2红2黄、2白4红2黄、红蓝光和黄光光源下最多;茄子、番茄和黄瓜幼苗的叶面积在红蓝光源下最大,而辣椒幼苗在红光光源下叶面积最大;茄子、辣椒、番茄和黄瓜根系活力分别在白光、4白2红2黄、红蓝光和2白4红2黄光源下最强;红光、黄光和红蓝光源可在一定程度上分别促进辣椒、番茄和黄瓜幼苗的提前现蕾开花,尤以红蓝光源效果最为明显。对番茄、茄子、辣椒和黄瓜育苗来说,最好的补光选择为红蓝光源,其次分别为黄光光源、白光光源、4白2红2黄光源和红光光源。  相似文献   

18.
 ‘青线椒2号’是利用‘循化线辣椒’品种自然群体中的变异单株自交,采用系统法选育而成的黄色皱皮线辣椒新品种,果实线形,结果集中,成熟果实亮橙黄色,果皮皱缩,果尖弯曲带钩,平均果长19.30 cm,果宽1.05 cm,单果质量8.10 g,商品性优,微辣有香味,风味佳。耐旱,耐瘠薄,耐冷凉,早熟。干椒产量4 800 kg · hm-2,适宜加工,适合在青海省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19.
以"线香辣102"辣椒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浓度噻苯隆和金满田配合使用对露地辣椒产量及抗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配比浓度的噻苯隆、金满田对辣椒的产量、果实长度、果实直径、果实内壁、平均单果重、平均单株产量、辣椒疫病病情指数、防治效果均有较大影响,最大增产可达100.20%,最大防治效果可达54.84%,经方差分析,最高产量喷施浓度分别为1.5mg/kg噻苯隆+0.200%金满田。  相似文献   

20.
During evaluation of genotypes of pepper (Capsicum annuum L.), a female-sterile mutant was observed in one line. The mutant also exhibited flat stem and rosette branching-habit. The stamens were functional and pollen fertility was normal. Style and stigma were petaloid and non-functional. A single recessive gene caused the sterility and the other aberrant characteristics. The possible use of this mutant in a hybrid seed production programme in pepper is indica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