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辽宁地区不同母质发育古红土剖面微量元素含量及聚类分析特征进行研究发现,成土母质是影响古红土微量元素含量、分布及其变化特征的首要因素,不同母质上发育的古红土微量元素含量有明显的差别,顺序为:千枚岩〉石灰岩〉第四纪松散沉积物〉片麻岩。  相似文献   

2.
对辽宁地区不同母质发育古红土剖面微量元素含量及聚类分析特征进行研究发现,成土母质是影响古红土微量元素含量、分布及其变化特征的首要因素,不同母质上发育的古红土微量元素含量有明显的差别,顺序为:千枚岩〉石灰岩〉第四纪松散沉积物〉片麻岩。  相似文献   

3.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产甲烷古菌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鉴于产甲烷古菌在环境和能源两大方面的特殊作用,对它的研究一直是微生物学研究的焦点之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进一步推动了对产甲烷古菌的研究。本文将综述产甲烷古菌基因克隆研究进展以及几项有代表性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产甲烷古菌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胜利油田某油泥沙是含有石油烃、水和泥沙的混合物,也含有丰富的微生物资源。采用454焦磷酸,并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了油泥沙中的细菌和古菌群落结构,发现油泥沙中的细菌群落主要由Psychrobacter(16.6%),Pseudomonas(14.7%),Rhodobacteraceae(6.5%),Thiobacillus(6.0%)和unclassified Actinomycetales(4.4%)组成,这些细菌大部分属于好氧和兼性好氧菌。古菌主要属于产甲烷古菌,主要由Methanohalobium(77.7%),Methanosaeta(5.4%),Methermicoccus(3.5%),Methanobrevibacter(2.8%),Methanobacterium(4.0%),Methanomethylovorans(1.8%)和Methanosphaera(1.7%),表明产甲烷古菌以甲基营养型为主,同时也存在少量的乙酸营养型和氢营养型产甲烷古菌。这些研究为今后认识和分离新型石油微生物资源提供了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5.
普吉土介质弥散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吉渣场黏土的水动力弥散特征是该地区地下水环境评价关键内容。以普吉地区非饱和红色黏土和黄色黏土为对象,以氯化钾为溶质,采用水平土柱入渗法对非饱和土壤水动力弥散系数Dsh(θ)进行了试验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对该2种土壤,非吸附性溶质Cl-1的水动力弥散系数Dsh(θ)与土壤含水率θ成幂函数关系;同一含水量条件下红色黏土中渣溶质运移的速率要大于黄色黏土。  相似文献   

6.
产甲烷古菌是一类能够通过产甲烷代谢生长的严格厌氧微生物。甲基营养型产甲烷古菌主要通过利用甲基类化合物如甲醇、甲胺、甲硫醚、甲氧基芳香族化合物等产CH4。除了H2依赖性甲基还原途径外,其余所有产甲烷途径中均含有MtrA-H甲基转移酶,而甲基营养型产甲烷途径还包含底物特异性的甲基转移酶,负责裂解底物产生甲基并将其转移到一碳载体HS-CoM或H4MPT。这些甲基转移酶在识别底物的蛋白结构上存在差异,但它们都含有高度保守的类咕啉结合蛋白以及辅因子cobalamin。总结了产甲烷古菌中甲基转移酶的分类、生理功能、结构特征及催化机制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甲基转移酶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以辽宁省朝阳地区5个具有代表性的第四纪古红土剖面为研究对象,经大量室内分析,研究其土壤中矿质元素的剖面分布状况及其氧化铁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供试土壤土体中矿质元素的含量顺序依次为SiO2〉Al2O3〉Fe2O3〉K2O〉MgO≈CaO〉TiO2〉Na2O〉MnO〉P2O5。SiO2、Al2O3和Fe2O3在同一剖面土层间相差不大,土壤的化学风化程度较弱。氧化铁全量含量变化不大,剖面B层游离氧化铁含量较高,土壤具有铁质特性,但是游离度不高,土壤富铁铝化程度较低。供试土壤活性氧化铁含量不高,活化度也很低,土壤氧化铁多处于结晶状态,老化程度高。  相似文献   

8.
危害沙棘的灰斑古毒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灰斑古毒蛾在我国多有分布,危害多种植物的叶片。但没有见到有关危害沙棘的报道,笔者经2a的室内外观察得知:其生物学特性在辽宁西部每年2代,以卵越冬;该虫世代重叠,对树木危害严重,对栽植的大果沙棘危害尤为严重,在一株5a生的沙棘树上有260多头幼虫危害;雄成虫善飞翔。  相似文献   

9.
以湖北地区的红壤、黄棕壤和潮土为供试土壤,研究了外源添加黏土矿物(高岭石、水云母、针铁矿、蒙脱石、蛭石)含量、有机质含量和模拟土壤颗粒大小、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大小对近红外光谱检测土壤含水量的影响,并分别建立了相关模式方程.结果表明,土壤的光谱特性是土壤中多因子作用的综合结果,土壤组成与性质明显地影响着近红外光谱检测土壤水分时土壤光谱反射率的变化.在土壤中添加这些黏土矿物和有机质,其光谱反射率下降;在沙土、粉沙土范围内,土壤颗粒直径由大变小,其光谱反射率增大,但至<0.002 mm黏粒时,其反射率减小;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由大变小,其光谱反射率增大.  相似文献   

10.
用DGGE和Real-Time PCR对低温沼气池中产甲烷古菌群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DGGE及Real-Time PCR技术对不同地区低温沼气池中沼泥行进发酵前期、后期产甲烷古菌群落变化进行了研究.DGGE技术用于分析发酵前后产甲烷古菌优势群落的变化;Real-Time PCR技术用于分析发酵前期、后期样品产甲烷古菌的数量变化.结果表明,沼气低温发酵的过程中,不同沼泥样品发酵前期、后期产甲烷古菌的优势群落差异明显且数量上也存在较大差异;主要变化的产甲烷古菌的优势群落为甲烷粒菌属(Methanocorpusculum),甲烷八叠球菌属(Methanosarcina),甲烷鬃毛菌属(Methanosaeta).甲烷八叠球菌属(Methanosarcina)在黑龙江沼泥样品(A1)发酵后期成为优势群落,甲烷鬃毛菌属(Methanosaeta)在山东发酵前期(B1),后期样品(B2)及安徽发酵前期样品(C1)中占有绝对优势.产甲烷古菌的数量介于104 ~ 105个·mL-1之间,其中黑龙江样品中产甲烷菌数量最多,而安徽样品中产甲烷菌数量最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