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胜利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7):8578-8579
从耕地资源、土壤养分、农田投入和耕地污染4个方面分析了湖北黄梅县耕地面临的严峻形势以及土壤肥料上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突出表现在:该县14年来耕地面积减少了1.20万hm2,人均下降0.03 hm2;2004年复种指数已达194%,用地与养地矛盾日趋突出;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根据1994年底上乡水田5点统计,14年来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了0.49个百分点,土壤速效养分亏损,缺K的农田面积不断扩大,速效K含量由土壤普查时的110.0 mg/kg,下降到目前的90.0 mg/kg。极其缺乏微量元素的土壤面积逐渐增加,成为影响作物产量的重要因素,全县有效B含量低于0.5 mg/kg的缺B土壤面积占90%,有效Zn含量低于1.0 mg/kg的缺Zn土壤面积占48%。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该县保护农田的两条对策:强化土地规范化管理;通过抓秸秆还田、抓有机肥和绿肥生产实现培肥改土。  相似文献   

2.
通过多年、多点、多作物、多形式的试验示范与较大面积推广,证实了楝素生态有机肥能为作物提供丰富、全面的营养元素,促进作物生长发育,具有营养作物、抑制虫害、增加产量、提高品质的作用;而且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修复土壤环境,恢复土壤生态平衡,同时还有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的效果。可见该肥料的推广应用,是实现改善环境、高产优质、节本增效农业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3.
中量元素肥料在甘蔗上的肥效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量元素是作物生长发育的必需元素。综述了钙肥、镁肥、硫肥、硅肥等中量元素肥料在作物生长发育中作用及其在甘蔗上的肥效研究结果。建议甘蔗配方施肥应注意检测分析土壤中量元素养分丰缺状况,有针对性地施用中量元素肥料,以提高甘蔗产量和蔗糖分。  相似文献   

4.
硅肥是近年开发的一种新型肥料,科学合理地施用硅肥,可明显增强作物抗病、抗虫及抗倒伏能力,并能增加作物产量、改善产品品质。然而若硅肥施用不当或盲目施用,则不仅不能增产,反而会使作物生长受阻,造成危害。 今年河南省滑县相继发生因施用硅肥不当,导致小麦发育迟缓,叶片干枯,次生根、分蘖障碍的事故。经过滑县土肥站调查研究,发现造成硅肥危害的直接原因有:①据田间土壤测定,滑县土壤耕层不缺硅;②有些部门误导宣传,把硅肥当作磷肥销售,其实硅肥不能代替磷肥,而硅肥含磷很少或根本不含磷;③农民不懂科学,盲目施用,既不知道硅肥的确切肥效,也不清楚硅肥的适施作物、施用方法。小麦田施用硅肥千万要慎重。  相似文献   

5.
摸清基本农田土壤的肥力情况,按照作物需肥规律,综合土壤供肥能力和肥料效应,因土进行平衡配方施肥,解决土壤缺素问题,是实现作物高产稳产的保证;是优化配置现有肥料资源,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有效途径;是实现节本增收,改善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是提高土壤肥力、提升耕地综合生产能力、防治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6.
大豆平平衡施肥技术根据土壤测试结果、农作物需肥规律、耕地供肥能力和各种肥料效益,合理确定各种肥料的施肥量,并加工成各种作物的专用配方肥,推广先进的施肥方法和技术,做到平衡施肥,缺素补素,以平衡土壤养分状况,改善土壤条件,满足农作物需求,确保农业生产优质、高效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合理使用肥料是指建立在植物营养学基础上,根据作物、土壤、肥料性状确定肥料的使用量及合理使用方式。合理使用化肥既有安全问题,又有质量问题。所谓合理施肥,就是针对植物营养特性、土壤特性、作物生育期需要选择肥料,坚持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坚持因土壤、因作物合理施肥,坚持缺素补素,平衡施肥;确定合理的轮作施肥制度,合理调配养分;采用合理的施肥技术,提高化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8.
<正> 硅肥是一种以硅酸钙为主的微碱性或中性的枸溶性矿物肥料。它不溶于水,可溶于酸,其矿物组成主要为无定形的玻璃体,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被誉为“调节性肥料”、“保健肥料”、“品质肥料”,既能提高农作物产量,又能改善农作物品质。下面将其增产效果介绍如下:1 硅肥的增产效果 硅肥对于水稻、小麦、花生、棉花、甘蔗、蔬菜、果树、竹类、麻类、芦荟等喜硅作物,有明显的增产效果,试验证明:在缺硅的土壤中施  相似文献   

9.
我国耕地土壤缺硫状况日益严重,土壤缺硫面积约占30%左右,超过20%的耕地土壤潜在缺硫。大量田间试验证明,合理施用硫肥,一是可以显着改善作物经济学性状,提高作物单产,玉米平均增产7.5%,水稻平均增产9.4%;二是可以改善作物品质,提高油菜和花生中含油量,甘蔗中糖的含量,蔬菜中维生素的含量,葱、姜、  相似文献   

10.
采用长期定位培肥试验的方法,较系统地分析了长期单施有机肥、单施化肥、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条件下,作物产量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年限内,氮磷化肥配施有机肥或单施有机肥能持续稳定增加作物产量;长期单施氮磷化肥,在产量水平较低的情况下能快速提高作物产量,当达到一定水平后作物产量则在徘徊中缓慢增长。氮磷化肥配施有机肥具有持续提高产量、培肥土壤的双重效果,是砂姜黑土培肥改良较理想的施肥方式,但同时要注意钾素的补充。  相似文献   

11.
<正>钙、镁、硫、锌、硼等是作物生长所需的重要中微量元素。随着我国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作物产量的增加,从土壤中带走的中微量元素也越来越多,主要作物的中微量元缺素面积有逐年扩大的趋势。中微量元素肥料高效施用技术就是利用测试、诊断和田间试验技术,准确、及时地掌握土壤中微量元素的供肥能力,应用田间试验取得的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阜阳市国家级耕地地力监测点8年来的作物产量、肥料施用情况和土壤主要养分属性状况分析,可以看出无肥区和农户常规施肥区,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表现下降趋势;无肥区耕地土壤养分状况和粮食产量下降较常规施肥区更为明显;农户在施肥中存在盲目性,施肥结构不合理,耕地地力退化,作物对肥料的依赖性增大。要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到2020年化肥施用量零增长,必须提高农户的用地养地意识,注重耕地地力保护与提升,做到有机肥、化肥的配合施用。  相似文献   

13.
砂姜黑土连续培肥对作物产量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长期定位培肥试验的方法,在安徽省濉溪县杨柳镇试验点砂姜黑土区对单施有机肥、单施化肥、有机肥与化肥配施的作物产量和土壤养分含量动态变化趋势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培肥年限内,氮磷化肥配施有机肥或单施有机肥能明显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氮、速效磷含量,延缓土壤钾的耗竭速度,持续稳定增加作物产量;长期单施氮磷化肥,在产量水平较低的情况下能快速提高作物产量,当达到一定水平后作物产量则在徘徊中缓慢增长,能提高速效氮、全磷、速效磷含量,而有机质、全氮增加有限。氮磷化肥配施有机肥具有持续提高产量、培肥土壤的双重效果,是砂姜黑土培肥改良较理想的施肥方式。但同时要注意钾素的补充。  相似文献   

14.
为了更好地探讨大豆配方肥增施有机肥对大豆产量、提高肥料利用率、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的影响,通过在大豆上应用效果试验,验证增施有机肥可有效提高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15.
<正>合理使用肥料是指建立在农作物营养学基础上,根据作物、土壤、肥料性状确定肥料的使用量及合理使用方式。是实现高产、稳产、低成本,环保的一个重要措施。针对不同农作物营养特性、土壤地力特性、农作物生育期需要选择肥料,要坚持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坚持因土壤、因作物合理施肥,坚持缺素补素,平衡施肥;确定合理的轮作施肥制度,合理调配养分;采用合理的施肥技术,提高肥料的利用率。1农作物合理施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随着高产品种的应用,氮、磷、钾肥用量在不断增加,农作物从土壤中吸收的硅元素也在不断增加。土壤中分解缓慢的硅元素已无法满足高产条件下的需求量,如果不能及时补充,将会造成土壤缺硅,导致作物减产。水稻植株硅含量可达10%—15%,高于大多数作物,硅对水稻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由于缺乏系统的硅肥试验,生产上不施、少施和盲目施用硅肥的现象比较普遍。因此,对硅肥进行规范系统的试验,明确硅肥对水稻产量、品质的影响,确  相似文献   

17.
湖北省主要耕地土壤地力监测结果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应用5年耕地土壤定位监测所取得的数据,主要对几种不同耕作制度下的作物产量、肥料施用和土壤主要养分属性状况等进行分析。在常规习惯施肥与管理水平下,土壤地力退化的主要表现是土壤有机质、全氮、钾素含量下降和缺乏。因土壤地力退化,作物对肥料的依赖性增大。土壤养分含量下降主要是因为投肥结构不合理,有机肥与化肥养分施用比例仅为1∶4,化肥氮、磷、钾养分施用比例为1.00∶0.31∶0.31,氮肥投入过重,盈余氮在土壤中积累少,损失量大,钾肥投入严重不足,土壤钾素严重亏损,土壤钾素已成为作物产量的限制因子之一。必须合理平衡施肥,防止地力下降。  相似文献   

18.
为快速培肥新增耕地土体,提高新增耕地土壤养分水平,保障作物生长发育和粮食生产,通过在有机重构土体上施用不同肥料,组成肥效试验,探究不同肥料配比对土体养分含量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商品有机肥土体有机质含量增加量最大,p H最低,更利于水稻生长;尿素+过磷酸钙+氯化钾+商品有机肥配施土体硝铵态氮含量最高,有利于速效氮的培肥,对新增耕地的培肥效果最佳;施用氯化钾处理土体速效钾含量高于施用硫酸钾处理。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氮磷肥用量逐年增加,加之农民重无机肥轻有机肥,有机肥还田数量减少,在一些作物上特别是玉米缺锌症状比较突出。为此我们对全市耕地土壤有效锌的含量状况进行了普查,其结果表明大同市土壤有效锌含量97%在0.17-1.30mg/kg之间,40%的耕地在0.5mg/kg以下属于较缺或极缺状况,明显地影响着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以及品质。从2000年我们开始了锌肥的田间试验研究,目的至于探索大同市主要作物玉米施锌的土壤临界值以及增产效果和施肥方法,为今后推广施用锌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毛倩  周江明 《浙江农业科学》2022,63(6):1200-1203
我国有较大面积耕地受重金属污染,为提高受污染耕地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迫切需要利于降低农产品污染风险的农艺措施,因而,在江山市进行含硅有机肥的优化配方研究,调查不同硅水平有机肥对水稻产量及稻米重金属积累的影响。结果显示,农田增施含硅有机肥可提高水稻产量1.4%~6.4%,且在硅用量<300 kg·hm-2时,水稻产量随硅用量的增加而提高。增施含硅有机肥可显著降低土壤重金属对稻米污染的风险,与常规施肥相比,稻米镉、铬和砷含量分别下降8.2%~25.5%、14.4%~45.3%和12.9%~25.2%,不同硅用量间无显著差异。综合考虑水稻产量增加和质量安全因素,在有机肥用量4 500 kg·hm-2基础上,适宜硅肥用量为225~300 kg·hm-2,也即有机肥含硅5.0%~6.7%为最佳配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