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棉花塑料薄膜育苗移栽是夺取棉花早熟、优质、高产的栽培措施之一,已为众所公认。然而,这项措施的成败和增产幅度的大小在很大程度取决于育苗阶段棉苗的素质。由于移栽棉花播种的时间此直播的要提前一个月,风险较多,如果措施不当,会直接影响早苗、全苗、壮苗、早发。我们通过多年棉花塑料薄膜育苗的实践,体会到在育苗全过程中,必须紧紧抓住四个“一”,即选好一粒种,提高种子质量(粒选后用千分  相似文献   

2.
为了明确在新疆的特殊气候条件下,在不同温度下施用氟乐灵对棉苗生长发育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供试材料为"新陆早44号"。结果表明:当温度低于15℃时,施用氟乐灵会明显抑制棉种发芽;在施药温度为20~25℃时,随着温度升高,棉苗的侧根数目和主根干物质积累量有所增加;棉苗鲜重随施药温度的升高反而降低。  相似文献   

3.
<正>据山东省植物保护总站预测,2013年全省棉花病虫总体呈中等发生趋势,主要有棉铃虫、棉盲蝽、棉苗蚜、棉叶螨、棉苗病及棉花枯、黄萎病等。其中,二代棉铃虫大发生,发生面积1200万亩;棉苗病偏轻发生,局部中等发生,发生面积720万亩;枯、  相似文献   

4.
<正>据山东省农作物病虫测报站日前测报,今年上半年,山东省棉花病虫总体呈中等至偏重发生趋势。据分析,棉花病虫主要有棉铃虫、棉盲蝽、棉苗蚜、棉苗病、棉花黄枯萎病等。  相似文献   

5.
<正>山东省植物保护总站日前印发2014年棉花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意见。据预测,2014年山东省棉花病虫总体呈中等偏轻发生趋势。主要病虫有棉铃虫、棉苗蚜、棉叶螨、棉盲蝽、烟粉虱、棉苗病、棉花枯萎病等。其中一代棉铃虫小发生,发生面积1000万亩;二代棉铃虫预计在鲁西南棉区、鲁西北棉区、鲁东棉区、鲁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低酚棉与有酚棉的抗病和感病品种及其杂交后代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种子中棉酚含量及色素腺体密度与品种的抗枯萎病性没有相关性。在幼苗中,低酚棉幼苗棉酚含量均显著高于有酚棉品种,但它们之间的抗枯萎病性也没有显著差异。在低酚棉与有酚棉品种杂交的F2代群体中,无色素腺体和稀色素腺体类型苗的抗病性明显高于腺体密度较高的类型苗。对7个杂交组合F2代中有色素腺体和无色素腺体幼苗的抗病性分析表明,无色素腺体类型苗的病指显著低于有色素腺体类型苗的病指。幼苗人工接种枯萎菌后,棉酚含量表现升高,但抗病品种低于感病品种。  相似文献   

7.
宋凤鸣  郑重  葛秀春 《棉花学报》2001,13(5):273-277
分析了枯萎病菌侵染后棉花叶片和根茎部组织中不溶性胞壁结合酚类物质 (胞壁结合的简单酚、复杂酚聚合物及黄酮醇 )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 ,抗病品种棉苗中不溶性胞壁结合酚类物质含量高于感病品种 ,同一品种内根茎部组织中含量较高 ;氟乐灵播前土壤处理可诱发棉苗产生对枯萎病的诱导抗性 ,同时也促进了棉苗组织中不溶性胞壁结合酚类物质的积累 ;枯萎病菌侵染后棉苗组织中不溶性胞壁结合酚类物质含量明显增加 ,抗病品种棉苗和经氟乐灵处理的棉苗受侵后不溶性胞壁结合酚类物质含量的增加分别大于感病品种棉苗和未经氟乐灵处理棉苗中的增加水平。这些结果说明 ,不溶性胞壁结合酚类物质在棉花对枯萎病的抗性及由氟乐灵诱发的诱导抗性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在棉花现蕾初期,棉株断头现象时有发生,给棉农带来重大损失,笔者经过调查,现把棉株断头原因及防治介绍如下:断头原因一是田间管理操作时,人为不慎折断棉苗生长点;二是牲畜为害,吃掉棉苗嫩梢;三是虫害,危及棉花生长点和主茎上部嫩茎。前两类断头棉花所占比例较小,多数断头棉花则是虫害所致,而且越是长势较好嫩绿的棉苗断头越多。虫害类别,一是盲蝽象,二是金钢钻,三是玉米螟。盲蝽象是刺激口器喙刺进棉花的嫩头、生长点和蕾、花、幼铃,不但形成无头棉,而且上部嫩叶中间出现很多空洞,习惯上称为破头疯,同时蕾、花、铃也会出现脱落高峰…  相似文献   

9.
正南方棉区的农民,多喜欢种植杂交棉花种子,常以营养钵育苗移栽的方式培育棉苗,北方棉区也有部分植棉农民育苗移栽的棉花。采用营养钵育苗来培育棉苗,一可节省价格较贵的杂交棉种,二可提早播种,避免不利的天气影响,三可提高抗逆能力,四能促进早生早发、早熟增产。但是棉苗移栽之后,每  相似文献   

10.
棉花苗期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棉花苗期病害与天气、土壤的关系 棉花出苗前的低温,使棉子出苗时间延长,容易造成烂种;棉苗出土后15d左右,抗逆力较弱,棉苗容易致病。此时如遇寒流、降水和大风,苗病即严重发生;多年连作重茬,土质黏重,地势低洼,整地质量差,苗病发生较重;土壤疏松,水肥条件好,棉苗生长健壮,发病就轻。  相似文献   

11.
一、豫北棉蚜的发生特点和防治问题棉蚜是豫北棉田前、中期的主要害虫。它的发生特点是:早、重、长、无间歇。早,发生早,棉苗出土就上棉蚜,出苗早的,棉蚜上得也早。重,为害重,棉蚜达到一定数量,就引起真叶卷缩,棉苗生长停滞,生育期推迟,造成减产;蕾期棉蚜猖獗,更会引起幼蕾大量脱落,对产量的影响尤为严重。长,持续时问长,“伏蚜”问题出现以后,为害期延长到七月底至八月上旬,整个为害期接近百天。无间歇,年年发生为害,虽然有轻重不同,但是年年需要防治。  相似文献   

12.
环境条件与棉苗冻害程度研究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棉花苗期,出现大幅度降温、下霜、降水天气过程时,3天、6天棉苗,只要棉株上无水珠存留,在0 ̄-0.8℃气温下,持续3小时,棉株未见受冻害现象;6天的棉苗,气温为-1.5 ̄-2.8℃时,持续2小时,仍未见受在现象;若棉株上有水珠而结冰层,棉株抗冻性明显减弱,在0.4 ̄-0.8℃的气温下,持续2小时,子叶受冻害株率为50%。  相似文献   

13.
棉花根系分泌物对棉苗生长及生理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中棉所35为材料,研究了棉花根系分泌物水收集液对棉苗生长及生理活性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根系分泌物低浓度时对棉花种子萌发,棉花幼苗植株的根长、株高、地下部分鲜重及地上部分鲜重有促进作用,而高浓度时有抑制作用;不同浓度的根系分泌物均有使棉苗根系活力减弱、叶绿素含量降低的趋势;根系分泌物低浓度时能促进酶SOD活性。  相似文献   

14.
麦棉套作系统中小麦根区化感物质对棉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孙磊  陈兵林  周治国 《棉花学报》2006,18(4):213-217
设置麦棉改良3∶1式套作试验,在棉花苗期取小麦根区土壤,采用1/2 Hoagland-Aron营养液振荡提取法收集小麦根区化感物质。在1/2 Hoagland-Aron营养液中分别添加相当于0.36,1.44 mg.L-1的上述化感提取物质(CL1、CL2),以含0.4%无水乙醇同等浓度的1/2Hoagland-Aron营养液为对照(CK)。在砂培条件下研究了麦棉套作系统中小麦根区化感物质对棉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CL1对棉苗的生长影响较小,CL2对棉苗的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表现在棉苗物质积累降低,根系内源保护酶活性显著下降,MDA含量上升,电解质渗出率升高。砂培小麦后,以小麦近根系石英砂移栽棉花,小麦残留的根系分泌物导致棉苗鲜重下降,叶片的生长受到抑制,棉苗叶面积降低。因此,小麦根系分泌物产生的化感作用影响了棉苗的生长,从而导致了麦套棉弱苗晚发。  相似文献   

15.
<正>棉苗炭疽病是世界性病害之一,在我国各主要棉区都有发生。在长江流域发生比较普遍,是南方棉区苗病中的主要病害,苗期和铃期受害较重。棉苗受害轻的影响生长,严重的成片死苗,棉铃受害引起烂铃。  相似文献   

16.
棉苗病害的种类很多,由于各地自然条件不同,其棉苗病害的种类和危害程度也存在差异.在我国北方棉区,主要为炭疽病、立枯病和红腐病,其中以红腐病发生为主.近年来,由于很多地区用旋耕犁进行耕地,不利于病残体的腐烂,再加上麦棉套种面积不断扩大.如遇到不良的气候条件,很容易造成棉苗病害的大发生.为了更好地防治棉苗病害,取得棉花的高产稳产.我们于2008年做了此试验.  相似文献   

17.
棉花苗期病害的种类很多,危害严重。为害棉苗的病原菌有立枯、炭疽、疫病和褐斑等。一般立枯病和炭疽病的发生多在棉苗前期,而疫病则危害整个苗期,对后期影响更大。疫病危害棉苗在我县已发生多年,据了解有些产棉县也都有不同程度为害,但对此病的病原菌一直未得到肯定。为了明确病原及其与棉铃疫病的相互关系和进一步探讨防治方法,我们在一九七三年先后通过分离、接种及交互接种试验,初步认为该病害系疫病菌所致,并能直接侵染棉铃。此菌可在无伤条件下导  相似文献   

18.
贵州福泉烟草斑潜蝇调查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在贵州福泉皂角井一带 ,查到烤烟苗期~团棵期受到南美斑潜蝇 (LiriomyzahuidobrensisBlanchard)危害。在丝瓜、豇豆、烤烟间作条件下 ,南美斑潜蝇危害丝瓜、豇豆 ,不危害烤烟。1 材料和方法1 1 采集活虫 (斑潜蝇 )烟苗 ,饲养出成虫 ,鉴定虫种在福泉皂角井拔取烟叶蛇形潜道内有幼虫的烟苗 ,洗去叶片泥土 ,剪除健叶 ,留活虫 (斑潜蝇 )烟叶 ,保留根部泥土 ,用脱脂棉或绉纹纸包烟苗根部 ,加水保湿 ;准备 30cm×2 0cm× 3cm纸盒 (纸盒或塑料盒 ,可大可小 ) ,盒底铺白纱布 ,盒底一侧铺一条宽约 7cm塑料薄膜 ,烟苗根部放在塑料薄膜上 ,防…  相似文献   

19.
<正>棉苗非正常生长表现种类多,危害性强,直接影响棉花的产量和品质,重者大量死苗,导致翻种或改种其它作物。现以鲁北地区为例,对棉苗非正常生长的重要类别进行简述,供生产中参考应用。1.病害引发的棉苗非  相似文献   

20.
套作棉花共生期需水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黄淮平原麦棉两熟共生期长达50d,水分胁迫是导致套作棉花迟发晚熟的重要因素,研究减缓共生期水分胁迫对棉花促早发有重要意义。测定表明,套作棉花共生期土壤吸水力较同期一熟种植棉田变化幅度大,出现3次峰值,土壤吸水力均高于 60Kpa;地膜覆盖有利于保墒,提高水分利用率,一熟与两熟种植几种配置方式土壤吸水力均低于不覆盖;在两熟种植条件下,3 1式配置方式土壤吸水力出现 60Kpa的时间比4 2式提前4~6d,且持续时间长,不利于棉苗生长,4 2式较利于棉苗生长。研究结果表明,共生期棉田土壤吸水力达到 60Kpa之前应及时灌水,否则棉苗出现萎蔫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