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额牛,云南瘤牛屠宰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对小型大额平,云南瘤牛各4头公牛进行肉用性能研究,供试牛的平均年龄3.5±0.5岁。大额牛宰前活重149.0±19.0千克,胴体重78.18±8.82千克,净肉重59.28±7.92千克,屠宰率52.56±0.78%,净肉率39.76±0.24%,眼肌面积49.84±14.82厘米2;云南瘤牛宰前活重324.5±28.5千克,胴体重165.91±16.29千克,净肉重130.05±15.55千克,屠宰年51.08±1.53%,净肉率39.97±1.29%,眼队面积76.07±3.6厘米2。结果表明:两个品种在放牧条件下均具有较好的产肉性能和良好的肉质,是优良的地方牛种。  相似文献   

2.
为了查明在无窗鸡舍间歇照明以及光照强度对肉用仔鸡的生长速度、饲料报酬、育成率等的影响,笔者等使用1986年4月19日孵出的510只肉用仔鸡,于4月19日至6月21日进行为期9周的试验。对照组为一天24小时连续照明(24L);试验组为间歇照明,一组光照1小时:黑暗2小时(1L:2D组),二组光照1时:黑暗3小时(1L:3D组)。3周龄以前各组均为连续照明,3周龄后才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相似文献   

3.
分别用麻羽早熟公鸡和黄羽早熟公鸡配普通型的麻羽母鸡和矮小型母鸡 ,共设计了 8个配套组合 ,通过对后代的羽色性状、早期增重、饲料报酬、市场效果等进行综合比较 ,筛选出最佳组合。以最佳组合生产的商品肉鸡经饲养观测 :1 0 0日龄出栏平均体重 1 45± 0 1 1千克 ,比对照组的 1 3 4千克高 0 1 1千克 ;冠平均面积 1 1 0±1 8平方厘米 ,比对照组的 7 0平方厘米高出 4 0平方厘米 ;饲养周期比对照组的 1 1 5天缩短了 1 5天 ;经屠宰测定及分析测试 :屠宰率为 77 3 8% ,与对照组的 77 5 5 %差异不显著 ,腹脂率、皮脂率、胸肌含脂率分别为 3 85 %、1 5 4%、1 2 3 %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3 2 4%、0 79%、0 64%。研究结果表明在地方鸡种中开展早熟性状选择对提高生产水平和降低饲养成本、提高肉质风味等具有显著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研究舍饲条件下 ,同一营养水平 (1.2倍维持需要 )、不同光照处理对绒山羊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 12只 1.5岁体重和产绒性能相近的内蒙古白绒山羊羯羊 ,随机分成 3组 ,每组 4个重复 ,分别为自然光照组(NL)、长光照组 (LL ,16h)和短光照组 (SL ,8h)。结果表明 :NL、LL和SL的产绒量分别为 5 17± 4 6 .32 (g)、4 92± 6 5 .4 8(g)和 6 0 7± 2 3.34(g) ;绒纤维长度分别为 7.5 2± 0 .4 8(cm)、7.2 9± 0 .33(cm)和 8.95± 0 .2 3(cm) ;绒纤维直径分别为13.38± 0 .5 6 (μm)、14 .5 0± 0 .2 0 (μm)和 15 .70± 0 .2 4 (μm)。短光照可以显著提高产绒量、绒纤维长度和直径增加 (P<0 .0 5 ) ;绒毛强度、伸度和粗毛长度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自然光照组与短光照组绒山羊体重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但长光照组体重明显低于自然光照组 (P <0 .0 5 )。  相似文献   

5.
在小哨示范牧场全日制放牧管理条件下,对23头513±10日龄、体重271±19千克、6个组合的杂交公牛进行育肥试验。结果:完全放牧育肥期平均日增重为0.56±0.34干克,其中:BNY0.58±0.22千克、BY0.73±0.3千克、BM0.5±0.29千克、MBM1.17±0.47千克、MY0.38±0.25千克、MMY0.33±0.2千克。放牧十补饲育肥期平均日增重为0.95±0.31千克(比不补饲提高69.9%),其中:BMY1.06±0.17千克、BY0.8±0.27千克、BM1.01±0.39千克、MBM1.07±0.46千克、MY0.74±0.2千克、MMY0.9±0.28千克。从综合育肥效果来看BMY较好,其次为MY和BY组合。MBM和BM组合虽然非常优秀,但由于不可能大量进口纯种莫累灰母牛,不适于在农村推广。从上述牛中选出有代表性的4个组合各1头进行屠宰测定,其结果平均屠宰率和净肉率分别为53.8±1.6%和43.4±1.7%f其中:MMY为55.1%,45.3%、MY55%、13.6%;BY53.5%、43.5%;BMY51.7%、41.1%。  相似文献   

6.
仅就目前看到的资料,能用于野禽生产的人工光照制度有两种。Woodard和Snyder(1978b)、Mashaly(1983)均先给雉鸡一个非刺激性光照期,即每天8小时光照16小时黑暗(8L∶16D),其后改为刺激性光照,即每天16小时光照8小时黑暗(16L∶8D),直至产卵结束。Woodard等在《RAISING GAME BIRDS》一书中介绍的光照制度是给予中雉鸡14小时光照,待产卵一达到高峰,再每周增加光照15分钟,直至达到每天最长光照17小时。关于哪种光照制度对雉鸡繁殖性能影响较大、更适用于雉鸡生产尚未见报道。关于光照强度,目前对产蛋家禽一般  相似文献   

7.
平均15月龄的夏晋、西晋、利晋杂交1代和晋南阉牛各4头,按美国NRC肉牛营养标准配合日粮,经100天育肥后屠宰(约18月龄)测定其肉用性能。复晋、西晋、利晋和晋南牛平均日增重分别是904.5±9.12,838.5±6.2,824.3±3.29和618.7±16.6克;每增重1千克活重消耗总可消化养分6.11,7.01,7.15和7.83千克;消耗粗蛋白质846.7,931.1,949.1和1047.9克;宰前活重分别为421.5±7.94,412,0±7.53,404.3±10.52和318.0±11.63千克;屠宰率平均分别为57.5.56.96,55.97和51.69%;肉骨比分别为4.65,4.35.5.12和4.1;体腔脂肪总重分别为15.85,11.15,11.70和17.35千克。结果表明,杂交牛肉用性能均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8.
25头猪分4组按内服、静注分别给予单剂量的SDM′和复方SDM′—TMP制剂,用分光光度计测定血中SDM′浓度,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血中TMP浓度,以其血药浓度时间数据进行药物代谢动力学分析,并分别选择开放二室模型(静注给药组)及有吸收因素一室模型(内服给药组)进行描述。 SDM′内服给药组(体重20.83±3.57千克,剂量100毫克/克)的半衰期(t_(1/2)ke)为14.39±4.41(小时);SDM′—TMP内服给药组(体重25.19±3.15千克),剂量120毫克/千克,其中含SDM′100毫克,TMP20毫克)的SDM′、TMP半衰期分别为10.03±1.94,8.89±1.82(小时);SDM′静注给药组(体重36.14±7.99千克,剂量100毫克/千克)的半衰期(t(1/2)β)为9.65±3.01(小时);SDM′—TMP静注给药组(体重39.25±8.56千克,剂量120毫克/千克,含SDM′100毫克,PMP20毫克)的SDM′、TMP半衰期分别为10.00±1.07,10.90±2.95(小时)。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测得5头15月龄美利奴羯羊(体重33.5±2.5千克)皮肤、骨骼肌、皮下脂肪、肝和肾重量分别占活体重的百分率(%)为7、25、11、1和0.2。在该几种鲜组织中,蛋白质含量(%)为:皮肤,9;骨骼肌,17;皮下脂肪,5;肝,24和肾,21。绵羊组织中亮氨酸体外降解率(毫微摩尔数/分/克鲜组织)在皮肤为最高( 103±8),肾脏次之(77±16),再其次为骨骼肌(16±3)和皮下脂肪(12±4),而肝脏最低(10±5)。组织降解亮氨酸额量(微摩尔数/分)也以皮肤为最高(250±25),骨骼肌次之(135±20),然后为皮下脂肪(44±15)和肾(5.2±1.0),肝脏则最低(3.4±1.9)。实验结果表明,亮氨酸主要是在肝外组织进行转氨基降解代谢,皮肤和骨骼肌是亮氨酸进行降解代谢的两大主要组织。  相似文献   

10.
在自然光照(12光∶12暗)和持续光照(24光∶00暗)下,研究喂饲制度和光照对肉用仔鸡生产能力的影响。将100只肉用仔鸡随机分成4个处理组,每组重复5次(50只/一次重复)。Ⅰ组(12光∶12暗)鸡24小时均可采食,Ⅱ、Ⅲ、Ⅳ组(24光∶00暗)鸡分别以24、12(8∶00—20∶00)、12(20∶00—8∶00)小时采食。试验从4周龄进行至8周龄。饲喂肉鸡肥育日粮(13.39兆焦耳代谢能/公斤,蛋白质  相似文献   

11.
京海黄鸡     
获奖产品介绍 属优质肉用型鸡,具有小型、早熟、优质、抗逆四大特性;适应性及抗病力强,能适合集约化与放牧饲养等方式。公鸡成年体重2千克,母鸡成年体重16千克,一般只要125天就可产蛋,生产性能优良;112日龄上市体重达12~14千克,饲料转化比为36:1。  相似文献   

12.
肉种鸡饲养管理关键点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光照控制小鸡人舍的第1天24小时光照,第2、3天22小时光照,第4、5天20小时光照,6天至14天左右16小时光照,前14天母鸡一直自由采食,在14天左右当母鸡吃料达到40克时就开始限料,每天随着母鸡吃完40克料的时间逐渐变短而相应减少光照时间,光照时间要从开始的16小时减少到8小时。将光照减少到8小  相似文献   

13.
肉用仔鸡要保持较快的生长速度和较高的饲料转化率,需要采取科学的饲养管理措施,其中包括人工光照技术。对肉用仔鸡进行人工光照的目的不是为了控制性成熟,而是为了延长采食时间,增加采食量,促进生长发育,达到快速增重的目的。现在肉用仔鸡生产中绝大多数鸡场实行的是连续光照法,即每昼夜连接23~24小时光照。开放式鸡舍有采光条件,故在日落到日出前这段时间需要补充光照,白天不需要补充。每昼夜尽量留1小时的黑暗时间,这1小时的黑暗期应固定,这样使鸡能适应黑暗环境,防止由于突然停电时鸡群恐慌而造成应激。这种方法耗电量大,…  相似文献   

14.
断续照明技术是密闭鸡舍蛋鸡光照管理的一项新的技术措施,在欧美各国已普遍用于生产。这项新技术对节省电费和饲料,减少破蛋、污蛋,提高鸡的存活率都十分有利。日本引进该项技术后,效果普遍良好。下面介绍一种最通用的断续照明模式。该模式已普遍推行于密闭鸡舍的照明管理中。首先,把一日24小时分成明16小时,暗 8小时(16L:8D)。然后把16小时中的每1小时以分为单位,分成15分明,45分暗。即15分 L:45D:15分 L:45D:15分 L:45分 D……如此重复进行16个小时,接着进入连续8小时的黑暗期。即(15分 L:45分 D)×16:8D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的目的是测定颗粒饲粮和粗屑饲粮对肉用仔鸡生产性能和消化器官发育的影响材料和方法将288只一日龄Maniker品系肉用母雏分为24栏,每栏12只。共4个处理,每处理重复6次。由两种(粉状和粗屑状)幼雏(0~4周龄)饲粮和两种(粉状和颗粒状)育肥(4~8周龄)饲粮组成2×2因子安排。幼雏饲粮含21.8%蛋白质和3026千卡/千克代  相似文献   

16.
用1800只品系杂交的白来航鸡试验。8周令前光照都为16小时,且饲养管理亦相同。8周令后,分成4组,光照时间为:A组从16小时立刻改为8小时,以后保持此水平;B组也立即改为8小时,但以后每周增加40分钟光照,到20周令时,光照即达16小时,并保持下去;C组光照的为16小时,但每周减少40分钟,到20周令时,光照变为8小时;D组对照,光照为16小时不变。在不同的光照处理过程中,每组又按日粮的营养水平不同分成三小组:一  相似文献   

17.
<正> 用希塞斯白鸡、星杂288、Warren和希塞斯褐鸡这四个品种蛋鸡(每个品种1200只),笼养,每笼五只,每个品种的鸡分为两组。一组用常规光照,每天连续光照17小时,另一组用间歇光照,每天24小时内,以15分钟光照与45分钟黑暗交替进行16~17小时,试验60周。问  相似文献   

18.
黄羽肉鸡饲料代谢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选用体重为 2 .81± 0 .0 5kg的成年商品代岭南黄公鸡 ,采用全收粪法 ,根据体重一致原则随机分为 5组 ,每组 16只 ,分两批测定了玉米、豆粕、鱼粉、玉米蛋白粉、棉粕、菜粕、羽毛粉、次粉和麦麸的表观代谢能值分别为 14 .76±0 .6 7、12 .0 4± 0 .2 9、16 .0 1± 0 .4 6、18.85± 0 .33、11.2 0± 0 .71、9.2 4± 0 .6 3、10 .2 0± 0 .84、10 .4 9± 0 .5 9和 10 .0 7± 0 .71MJ kg。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遮光处理导致家禽氧化损伤及繁殖障碍的机制,并阐明遮光调节卵泡发育的机理,本研究将30只体重及产蛋率相同的产蛋鸡随机分为遮光组、正常光照组和遮光+复合维生素组,遮光组使用遮光布覆盖鸡笼,将鸡笼内光强度降至零,而不影响通风和食物摄入;正常光照组未做其他处理,其光照程序为16 h光照:8 h黑暗;遮光+复合维生素组用遮...  相似文献   

20.
环境因子对苦豆子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王进  韩多红  陈叶  金自学 《草地学报》2007,15(3):259-262
研究光照、温度、水分和土壤盐分等因子对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 L.)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持续光照、持续黑暗和16 h光照/8 h黑暗下种子萌发最适宜的温度为25℃;在16~8 h光暗交替下,25℃/16℃昼夜变温发芽率最高;种子萌发对光照不敏感;种子萌发最适土壤含水量为8%~13%;种子发芽期对NaCl的耐受浓度为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