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白点病是温室稚鳖培育中危害较大的疾病之一。其命名是根据外部病症而定。该病发病时间早、传染速度快、死亡率高。本文就该病的流行情况、致病原因及防治方法作一介绍:1.流行情况:在恒温封闭或半封闭温室内发病率较高。发病时间在7-10月份,8-9月份为发病高峰期,适宜水温29-30℃。感染对象多数是50克以下的稚鳖。感染前首先表现的症状是摄食量下降,食台上开始出现糊状剩料。疾病潜伏期一般3-ed天,严重时食台上出现病鳖,并开始出现死亡。随着病势的加重,病鳖数量逐渐增多,夜晚观察食台上病鳖有堆叠现象。死亡严重时,单地日死…  相似文献   

2.
《海洋与渔业》2009,(7):36-36
病名:鳗鲡水霉病 病原:水霉菌,各年龄阶段的鳗鱼均可危害,白仔和黑仔尤其严重,一旦蔓延,死亡率相当高。通常在水温10~20℃时发病,13~18℃为发病的最适温度;水霉病还往往和爱德华氏菌病、烂尾病、赤鳍病等疾病并发。  相似文献   

3.
《海洋与渔业》2009,(2):44-44
病名:类结节病 病原:杀鱼巴斯德氏菌(Pasteurella piscicida)。 流行:广泛发生于石斑鱼、鲈鱼、鲫鱼、真鲷、黑鲷、香鱼等品种,南方网箱养殖主要危害大黄鱼、红鳍笛鲷等。水温超过20℃且降雨较多的梅雨期及盐度下降时较易发病。  相似文献   

4.
养殖鱼类暴发性流行病是我国近几年来出现的一种危害最严重的疾病,其病势之凶猛、传染速度之快、死亡率之高、流行地区之广、危害养殖鱼的种类之多、危害年龄范围之大属多年少见,是一种能够造成巨大损失的急性传染病。它导致多种养殖鱼类如鲢、鳙、鲫、鲤、鳊等的细菌性败血症,而发生大量死亡。一、病原:主要是嗜水气单胞菌及温和气单胞菌和弧菌引起,在低水温下还分离到鲁克氏耶尔森氏菌。二、病症与诊断:主要是鱼体各器官组织不同程度的出血或充血。1.外表症状:病鱼口腔、头部、眼眶;鳃盖表皮和鳍条基部充血,鱼体两侧肌肉轻度充…  相似文献   

5.
<正>细菌性败血症是罗非鱼常见的一种疾病,会引起鱼的大量死亡,主要致病菌是嗜水气单胞菌。该菌不仅具有溶血性,能产生外毒素、肠毒素及细胞毒性,会导致罗非鱼体表出血、鳍基出血及肛门红肿等典型症状。该病具有突发性、死亡量大等特点,是目前危害鱼的种类最多、范围最大、流行地区最广、流行季节最长及造成损失最大的一种传染病。一、发病原因与分析该病流行时间为3-11月,高峰期5-9月,10月份后病情有所缓和,发病最适水温25~32℃。  相似文献   

6.
不同水温对克氏螯虾受精卵孵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研究了在不同的控制和自然水温条件下克氏螯虾受精卵的孵化情况。结果表明:在14℃和自然水温组没有幼体孵化出,在17℃ ̄32℃水温度范围内,水温越高,受精卵孵化的时间越短,但在水温低于22℃或高于32℃时,受精卵死亡脱落严重,孵化率低,只有在24℃ ̄30℃水温条件下受精卵死亡脱落的数量很少,孵化率最高,所用时间也相对较短。  相似文献   

7.
诺卡氏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水源中,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引起鱼类诺卡氏菌病的细菌主要有星形诺卡氏菌(Nocardia asteroides)、鱼诺卡氏菌(Nocardia seriolae)和杀鲑诺卡氏菌(Nocardia salmonicida)。鱼类诺卡氏菌病在每年的4-11月皆可发生,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6-10月,在水温25~28℃时发病最为严重,死亡率最高。  相似文献   

8.
炎热夏季、水温较高、池塘水质变化快,是鱼病多发季节。按照常规方法施药防治鱼病,因施药不当引起的事故比较多,有的甚至可引起大批死亡。因此,高温季节鱼病防治有其特定的要求。常规用药一般是水温在20.26℃范围内实验的数据,随着水温升高,药物理化因子发生变化使药物疗效减弱或毒性增强。为此,高温季节鱼病防治在施药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9.
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但有的鱼病症状相似,常因误诊而错失治疗良机,影响生产。现将几种常见易混淆鱼病异同点简介如下: 一、出血病与肠炎病都主要危害当年和一龄的草鱼种,病鱼肛门红肿,肠道充血,呈鲜红色。但出血病是由呼肠弧病毒引起的,病症有“红肌肉”型、“红鳍红鳃盖”型、“肠炎”型三种类型。其中“肠炎”型仅表现肠道、脂肪等组织呈点状或块状充血,不发炎,而且肠道有弹性,通常水温25℃以上流行。而肠炎病是经菌引起的,肠道充血发炎,严重的呈紫色。剖开肠无食、有血脓。观察体表则鳍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了鲫鱼感染三代虫后的症状及鳃组织的病理情况。症状主要是:患病鱼表现出极度的不安并在水中无规律地狂游,鳃丝缺损甚至末端缺失.病理组织切片研究表明:三代虫对鲫鱼鳃的危害主要是影响鳃组织的正常气体交换,严重时导致病鱼的窒息死亡.本研究结果可为养殖业预防三代虫病提供基础生物学资料。  相似文献   

11.
一、病鱼的症状:病鱼眼眶出血,眼球突出,腹部充血或有出血点,鳃的颜色较淡,或呈花斑状;有的病鱼腹部膨大,腹腔内有血水、血块,肠壁充血,肠内无食物,有淡黄色的粘液,腹膨胀;有的病鱼内脏组织发生坏死或解体:有的病鱼在水中打转,不久便沉入水底死亡。特别遇到天气突然变化或水质突然变化,则会引起鲤鱼大最死亡。有的鱼池在冬季鱼停食后,仍有鲤鱼死亡沉入水底。 二、流行情况:主要发生在精养鲤鱼的池塘中。水温在4—33℃均有发生。特别在秋末冬初,鱼停食后发生死亡严重。严重时整塘鱼全部死亡,有的鱼塘  相似文献   

12.
一、病原体鳜鱼暴发性出血病,主要以大型球状病毒为主,在发病过程中常伴有气单胞菌和寄生虫等。二、症状发病前塘水一般会发生突变、浑浊,池边也有鳜鱼头上尾下,不协调地旋转游动,胸腔、鳍基部及尾部出现充血,鳃丝完整,由红变白,腹腔积水,肝脏变白并伴有点状出血,脾脏增大,肠道无食,多数伴有细菌性烂鳃病、寄生虫病等(用常规消毒杀虫药会出现暂时好转,但几天后又会大量死亡,此时药物将无法控制)。三、流行情况及原因此病主要危害的鳜鱼大多数在10厘米以上,水温25℃左右,当水温降至20℃时,死亡减少,目前暴发原因主…  相似文献   

13.
草鱼出血病发病与水温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草鱼出血病是危害当年草鱼最严重的疾病之一,近几年研究认为病原是病毒(水生生物研究所第三室病毒组,1978)。有的提出25~30℃是通常发病的水温(水生所第三室病毒组,1978),有的提出30℃以上呈暴发性流行(江西景德镇水产养殖场,1976)。究竟这种病发病、流行情况与水温的关系怎样?为了了解其规律,作者认为有必要将几  相似文献   

14.
牙鲆腹水病在牙鲆疾病中危害最为严重,该病从苗种到成鱼均有发生,死亡率可达50%-80%,而且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给养殖者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该病病程长,流行面广,主要症状表现为腹部肿胀,各鳍基部、口部、鳃裂后部均有出血症状;鳃盖凹陷,鳃丝发白,呈贫血状,有的肛门微红。研究其发病原因,根据国内外研  相似文献   

15.
不同水温对克氏螯虾受精卵孵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不同的控制水温和自然水温条件下克氏螯虾受精卵的孵化情况。在14℃水温和自然水温(10~15℃),没有幼体孵化出;在17~32℃水温范围内,水温越高,受精卵孵化的时间越短;但在水温低于22℃或高于32℃时,受精卵死亡脱落严重,孵化率低;只有在24~30℃水温条件下,受精卵死亡脱落的数量很少,孵化率最高,所用时间也相对较短。  相似文献   

16.
1红脖子病(也称大脖子病)病原:嗜水气单胞菌嗜水亚种。此病一般在3-6月流行,在保温棚内10-12月也可发生,尤其在水温不稳定,低于30℃情况下经常发生,一般危害500g左右成鳖。症状:此病初发时,病鳖腹部出现赤斑,舌尖顶部鲜红,颈部有稀疏出血点,腐皮等症状,有时口鼻出血,严重时眼球变白而失明,常爬上岸,伸出脖子而死亡。刻检:发现肾、肝严重病变,肝脏呈黄色且偏大,有出血点,有的有坏死病灶,肠胃有淤血。防治:(!)放养前用漂白扭10-20g/of或生石灰100-150g/d彻底清塘消毒,经常换水,保持水质呈嫩绿色。位)大黄2…  相似文献   

17.
一、病害预测
  根据近几年同期全国水产养殖病害监测数据和今年各地养殖水生动物发病情况,8月份需关注以下疾病:
  (一)重点关注疾病
  1.链球菌病:主要危害对象是罗非鱼,常于夏、秋两季发生,流行水温为25℃~37℃,在水温高于30℃时易暴发,主要危害罗非鱼亲鱼及体重100g以上的幼鱼和成鱼。近年来罗非鱼各主养区均有不同程度爆发该病,广东、广西、海南等罗非鱼养殖区需重点防控。  相似文献   

18.
鲤鱼出血病是近年来北方地区高密度集约化养鲤的一种危害严重、死亡率高的常见病,它和鲢、鳙、鲂出血病非常相似,但又有本质的不同。一、症状发病早期,病鱼全身有轻度充血,严重时由点状出血斑变成斑块状或全身出血,顺鳞片触摸则有血液渗出,鳃出血呈浅红色,或鳃淤血呈深紫红色,鳃小片囊肿,鳃丝末端甚至腐烂坏死,腹部膨大,有的肛门红肿,凸眼。  相似文献   

19.
一、病程流行特点及病症乌鳢烂头病每年从4月初开始有少数鱼轻度发病,水温15~20℃时有少数死亡,到5~7月水温达20~30℃时是此病的发病高峰,8月后此病很少流行。各种规格的乌鳢都可能发病,初期发病率为10%左右,若不采取防治措施,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85%以上。发病初期,乌鳢头部、嘴角等部位有的发红、有出血点;有的发白,有白毛;很快病变部位发生溃烂并逐渐扩大,上、下颌骨都烂掉了,最后烂到鳃前露出骨骼不能吃东西而死亡,有的体表同时溃烂,甚至露出内脏。鱼发急乱窜,不久死亡。发病原因为乌鳢头部表皮受伤(寄生虫叮咬或机械损伤),感…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养鱼水面的扩大,养殖密度的增加及鱼池老化,鱼病发生的频率日益呈现增长的趋势,其中以鲤鱼、武昌鱼的暴发性鱼病最为突出,给养殖业带来很大的损失。笔者在养殖生产中,通过反复的研究和实践,在该病有效防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获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一、发病症状 主要表现为:体表出血、充血,有的出现竖鳞,眼球突出。剖检内脏出血、充血,甚至坏死等症状,主要危害鱼种及成鱼。鱼种阶段发病较急,并出现大批死亡。成鱼较缓和,表现为每天都有零星死鱼现象发生。患病鱼池早晨死鱼较多,一般几十尾,甚至上百尾。在不采取相应治疗的情况下,死鱼数量总体上有上升的趋势。病情严重的鱼,在池中独游,这类鱼中有60%左右体表症状不明显,有40%左右表现为体红,头部或嘴唇发红,眼球突出,鱼体粘液少,手摸有粗糙感觉,伴有锶丝发白,粘液较多。剖检独游的鱼其内脏病变严重,肝胰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