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实验选用62头1~8胎次的大约克妊娠母猪及所生的632头仔猪进行试验,研究仔猪初生重对仔猪成活率的影响及其影响因素,主要研究母猪胎次和窝仔数对仔猪初生重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仔猪初生重与仔猪成活率呈正相关关系。母猪胎次及窝仔数对仔猪初生窝重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刘大勇 《畜禽业》2015,(3):53-54
<正>冬春季仔猪易受寒冷、挨饿、被母猪挤压等诸多因素的威胁,若饲养管理不当,极易造成死亡,给猪场、养殖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提高仔猪饲养殖管理技术水平是提高养猪场经济效益的关键,笔者结合十年来基层畜牧兽医工作经验,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管理技术。1注意分娩接产,防寒保暖母猪的妊娠期为3个月3星期零3天,据此推算其预产期,做好接产准备。仔猪刚出生时全身沾满羊水,口  相似文献   

3.
郑光华  张榜 《畜禽业》2010,(1):58-59
<正>仔猪阶段,尤其是1周内的仔猪,是猪损失和死亡的关键阶段,在笔者调查的15户养母猪户,其中1周内死亡数要占到断奶时死亡的55%。可见加强仔猪1周内的饲养管理至关重要。究其原因主要是初生仔猪被母猪压死,或由于仔猪自身抵抗力较差而发生仔  相似文献   

4.
庄新茂  邓振强 《畜禽业》2002,(9):Y032-Y032
在工厂化养猪生产过程中,经常会由于母猪产后无奶或产仔过多、仔猪的经济价值不同或为使新分娩母猪能够抚养更多的仔猪等原因,而采取寄养的方法,来续哺初生仔猪,调整母猪带仔数,以提高初生仔猪的成活率或母猪利用率.  相似文献   

5.
《畜禽业》2014,(1)
<正>梁河县是德宏全州的仔猪生产大县,为进一步推进我县现代畜牧业生产发展,近年来我县扶持发展了不少规模养猪场。但规模养猪场的生产发展总会遇到一些新问题,就母猪规模养殖场而言,初生仔猪寄养就是大多数养猪场遇到的难题。我们通过人工调整母猪带仔数,可以提高母猪利用率和初生仔猪成活率。1寄养仔猪的原因和条件在母猪同期产仔情况下,对多产  相似文献   

6.
《畜禽业》2012,(11):37
<正>初生仔猪体质差,抗病力弱,死亡率高。英国研究人员经多次试验,发现喂给母猪高蛋白饲料,即可明显提高仔猪的体重和体质,具体做法是从母猪分娩2周开始,给母猪饲喂含18%以上粗蛋白的高蛋白饲料至断奶期;断奶后改喂低蛋白的普通饲料。结果表明,采用这种方法,不仅能明显提高仔猪的初生和断奶体重,减少患病率,而且还能  相似文献   

7.
<正>繁育母猪分娩过程中,环境温度对母猪能否顺利完成分娩以及初生仔猪存活率均有较大影响。在环境温度较低的情况下,很多饲养户均能做到随时关注分娩母猪的状态,通过铺垫褥草,加盖棉被等方式对母猪保暖,降  相似文献   

8.
培育好哺乳仔猪是搞好养猪生产的基础.笔者根据多年的养猪生产实践,提出以下关键措施. 1加强怀孕后期母猪的饲养管理 怀孕后期营养不足会造成胎儿发育受阻,仔猪初生体重小或弱胎和死胎增加.因此,加强怀孕后期母猪的饲养管理是养好哺乳仔猪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二元母猪所产的三元杂交猪瘦肉率高,在市场上越来越受欢迎,但与本地母猪相比,由于很多农户对二元母猪缺乏必要的饲养技术知识和管理经验,从而导致二元母猪屡配不孕、产仔胎次少、窝产活仔数少及仔猪初生重小等。笔者就影响母猪生产能力的因素入手,浅谈提高二元母猪生产性能的综合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畜禽业》2014,(11)
<正>1.接产仔猪断脐不能过早,以免出血多。断脐应在仔猪出生10 min后进行。2.给出生后1周龄内的仔猪,每天滴服1次土霉素溶液,对预防下痢很有好处。处方为1 g土霉素粉溶于100 m L冷开水中,每头每天滴服3 m L。3.发现仔猪下痢应早治疗,投药途径以口服为好。应当选用能在肠道中保持较高浓度而很少被吸收的药物,如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4.初生仔猪皮肤柔嫩,在晴天阳光下晒得太久会晒伤皮肤,应注意驱赶。5.有的日龄较小的仔猪,被母猪蹂压或其  相似文献   

11.
《畜禽业》2015,(11)
<正>在养猪生产中,仔猪年龄越小,死亡率越高,尤其出生后7 d内为最多,死亡的主要原因:白痢、发育不良、压死和冻死。所以,加强初生仔猪7 d内的保温、防压护理,这是第一关键时期。从生后10~25 d,由于母猪泌乳一  相似文献   

12.
<正>在养猪业生产中,仔猪生产是整个养猪过程中科技含量较高、而又比较复杂的重要环节,从初生到断奶阶段的小猪称为仔猪(大致为2个月),在猪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仔猪期是生长发育最快,饲料利用率最高阶段,同时,死亡率也是最高的。要提高仔猪成活率和断奶窝重是多方面技术的综合,本文主要从提高仔猪的初生重(主要取决于对妊娠母猪的饲养管  相似文献   

13.
《畜禽业》2014,(7)
母猪系多胎动物,一年四季都发情,配种要掌握好时机。已配母猪20多天不再发情,要重点管理。分娩时接产人员应认真消毒。全部仔猪产完后,注射青霉素和链霉素,以防产后感染。对屡配不孕的母猪要分别对待。  相似文献   

14.
<正>断奶猪非疾病死亡,常为多种原因相互作用的结果。比如,体重较轻的仔猪对寒冷比较敏感,因而会躺在离母猪较近处取暖,从而比较容易被母猪压死。因为体重轻、保温能力差、嘈杂的分娩环境(可能造成仔猪吃不到奶)以及环境中存在的病原体等等因素的综合作用最终造成了其死亡。1母猪怀孕期间的摄食状况仔猪初生重与母猪怀孕期间的能量摄入直接相关。在怀孕期间能够使  相似文献   

15.
《畜禽业》2014,(7)
<正>生猪养殖的基础是繁殖母猪。繁殖母猪的饲养管理是否科学,不仅影响母猪的受胎率、产仔数、仔猪初生重,而且影响仔猪和育肥猪的生产性能,并直接影响生猪养殖企业的经济效益。本文重点对繁殖母猪在饲养管理中应注意的事项进行探讨。1后备繁殖母猪的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16.
《畜禽业》2015,(10)
对于规模化标准化养猪场而言,提高哺乳仔猪育成率的关键是抓好哺乳仔猪的"三食"、"三关"、"五防"。"三食",即乳食(吃初乳)、开食(诱食)、旺食;"三关",即初生关、补料关、断奶关;"五防",即防压(防止母猪压死初生仔猪)、防冻(防止初生仔猪受冷受冻、引发疾病)、防咬(防止母猪咬吃初生仔猪)、防贫血、防下痢。只有抓好仔猪培育技术,才能提高育成率,培育出早断奶、生长快、体重大、易于育肥的健壮仔猪。文章想对标准化养猪场仔猪培育技术进行探讨,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刘奇胜 《畜禽业》2013,(7):34-35
<正>在生猪饲养过程中,仔猪年龄越小,死亡率越高,尤其是出生后7日内为最多,死亡的主要原因有:白痢、发育不良、压死和冻死等因素。所以,加强初生仔猪7d内的保温、防压护理,是第一关键时期;出生后的10~25d,由于母猪泌乳一般在21d左右达高峰后逐渐下降,而仔猪生长发育却迅速上升,需乳量不断增加,如不及时给  相似文献   

18.
南方规模化猪场外三元杂交初生仔猪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目前南方养猪生产实际来看.外源母猪较本地母猪的母性差,加之猪场饲养规模扩大,其饲养管理难度加大.在生产过程中初生仔猪的成活率低、仔猪增重缓慢的问题在饲养外三元猪的规模化猪场十分突出。掌握好规模化猪场外三元初生仔猪饲养管理技术要点,是猪场发展猪只数量、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关键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19.
李榕 《畜禽业》2013,(7):88-89
<正>仔猪红痢又称魏氏梭菌病或仔猪传染性坏死性肠炎、仔猪肠毒血,是由C型或A型魏氏梭菌引起的初生仔猪的急性传染病。现将一起规模养猪场发生仔猪红痢的诊治介绍如下。1发病情况建瓯市某猪场饲养基础母猪100头,2013年1月11日,有1头母猪产仔12头,第二天突然出现腹泻,很快死  相似文献   

20.
张儒华 《畜禽业》2010,(8):80-81
<正>仔猪舌面乳头状增生病常发生于10日龄内的初生仔猪。尤以1~3日龄的初生仔猪多发。10日龄以上的仔猪、架子猪、育肥猪、种公猪及母猪未见发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秋末及冬春季节多发,本病农村俗称捉嘴风或舌疮。在兽医临床中约有30%左右的新生仔猪发生本病,若不及时治疗,则由于舌边的乳头状增生物引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