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湄潭县位于长江上游一级支流乌江边上,是乌江流域重要生态屏障,历经10余年的努力,现已全部消灭荒山,森林覆盖率达61.8%,加强森林资源保护逐步成为林业工作的核心。通过对湄潭县天保工程区森林资源管护进行调查,阐述了该县森林资源管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强化基层林业队伍建设、增加护林员待遇,切实解决护林员社会保险等对策,以确保林区森林资源有效保护和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2.
3.
森林资源他项权利是森林资源权属法律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对我国森林资源他项权利的基本法律属性和森林资源他项权利制度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建议,以期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我国森林资源权属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4.
通过2004年金丽衢地区森林资源数据分析,从林业生产实际出发,提出了生态保护类型典型模式、生态经济类型典型模式、经济开发区典型模式等多个浙中西南地区的森林资源与生态建设模式,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发展。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7,(3):9-12
内蒙古自治区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区面积占全国工程总面积的78.92%,对整个京津地区风沙源的治理起到关键作用。文章针对内蒙古自治区沙源工程区森林资源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该区域森林资源的特点提出建议。旨在为科学管理和合理经营森林资源,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同时为进一步改善和优化京津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状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7.
家族企业是活跃在中国20世纪90年代经济领域的一支新兴力量.家族企业在发展初期,有着其他形式的企业组织无可比拟的优势,但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家族企业逐步失去原有的优势,其自身存在的一些弊端又可能导致家族企业的衰亡.此外,在其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各种可能扰乱市场秩序,损害股东和债权人利益的问题.本文立足于法律角度,提出一整套具体的立法规制模式.以保障家族企业良性发辰. 相似文献
8.
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的普及为当代地方治理的改革提供了直接的动力来源,地方治理的兴起努力在政府统治和市场权力之间发掘第三条道路,探求与多种社会资源合作以达到地方治理的持续发展,力图运用新的思维和管理模式来回应社会发展的要求。网络问政作为一种政治参与途径深受公民青睐,是一种有效平衡各利益主体的政治参与工具,能提高地方战略管理的能力,促进地方治理道路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柞水县日前发出通知,决定到5月底,利用两个月时间,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开展一次以打击乱砍滥伐、乱拉乱运、乱收乱购、乱捕滥猎、乱占林地为主要内容的严打整治活动,不断强化森林资源管理,提高森林资源的保存率。 相似文献
10.
根据广西岩溶地区土地分布现状,分析岩溶土地的分布特点,提出林草植被恢复、后续产业开发、喀斯特特色旅游、生态搬迁与培训等4种石漠化土地治理模式,总结石漠化土地治理的主要技术措施,为当前的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分析我国林业人力资源状况,包括林业从业人员整体文化素质下降明显并且普遍低于其它行业,林业工程技术人员文化素质低于整个工程技术人员队伍的平均水平,林业工人文化素质低于整个工人队伍平均水平等。认为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在于中等林业教育涉林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模难以满足行业对相应人才的需求,林业高等教育发展乏力等。藉此,提出相关部门应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减少中等职业教育涉白领岗位人才的培养,适当扩大高等教育招生规模,重视从业人员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优化人才成长机制建设等对策。 相似文献
12.
森林经营方案编制中的冲突与协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在编制森林经营方案过程中遇到的冲突问题,通过分析冲突的起因和表现,指出我国森林经营方案编制中没有或较少有公众参与,各相关利益者之间缺少交流与沟通。通过对冲突中相关利益者的分析,提出了一套基于森林经营方案编制的公众参与程序,指出公众参与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可协调冲突并能提高经营方案的质量和实践性。 相似文献
13.
14.
21世纪是信息时代,在信息社会中,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森林资源的科学管理和高效应用是非常重要的,林业局级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建对于实现我国林业行业信息化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按照2009年国家林业局下发的《全国林业信息化建设纲要》中确定的总体框架的要求,为了与林业信息资源交换体系建设相衔接,在总结全国森林资源数据库建设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森林资源信息交换体系建设的技术路线,明确国家和各省间森林资源信息交换共享的具体内容,并且从交换模式、交换系统、技术标准、服务模式、管理制度等几个方面介绍了森林资源信息交换体系的基本做法,以期为林业信息资源交换体系建设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Ouko Achieng Mulwa Richard Kibugi Robert Oguge Nicholas 《Journal of Sustainable Forestry》2020,39(5):477-493
ABSTRACT Protected area systems (PAs) have the potential to conserve natural resources and provide soci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to local communities. Establishing and maintaining good governance and associated mechanisms is necessary for adaptive management of PAs. To test this hypothesis, we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various stakeholders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PA governance of Mt. Marsabit forest ecosystem in Kenya. We used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SNA) to assess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actors, and factor analysis to analyze the effectiveness of governance criteria. Governance of Mt. Marsabit forest ecosystem was complex with a multiplicity of stakeholders from diverse interests. Governance was moderately effective (61%) with positive indicators including the regulatory framework, delineation of areas under conservation, and reduction in poaching. The low level of interactions and associations among stakeholders suggest a weakness in the networks that may negatively affect the flow of information and other resources. This weakness was attributed to a lack of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the links leading to poor coordination of processes. Local communities were inadequately represented in the governance of this PA despite being important actors. Our study finds that local ownership and strong linkages between actors are important ingredients for effective governance of PAs. 相似文献
17.
Nick F. Emtage 《Small-Scale Forestry》2004,3(3):319-336
This paper reviews the existing social and community forestry programs in the Philippines, these being the leading programs
for na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rural development in the country. The paper takes the form of a stakeholder analysis of
those involved in the Community-Based Forest Management Program, drawing on literature discussing the roles of and challenges
faced by the various stakeholder groups and on interviews with participants in the program. Challenges to the success of the
program come from a variety of sources, in particular from the economically and socially marginalised position of the target
communities, lack of resources available to support them, deficiencies in physical and social infrastructure in the Philippines,
and the difficulties caused by the continual revision of forestry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It is concluded that in order
for CBFM to be successful, greater efforts are needed to ‘empower’ the communities, provide adequate budgetary support to
agencies administering the program, and provide a stable policy and regulatory framework. 相似文献
18.
我国面向森林资源管理的监测体系创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森林资源的宏观规划管理(国家空间植被生态安全规划)、中观格局管理(区域空间植被协同管理)和微观结构经营管理(小班或地块精准经营)3个尺度对我国森林资源的空间分布、经营状况及管理问题进行探讨。以北京林业大学精准林业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新一代信息化智能化森林资源监测体系(无人机协同森林资源精准经营管理系统、电动生长锥年轮自动识别系统、手持式测树超站仪及小班森林精准经营管理平台等)为基础,围绕我国森林资源现存问题和现代化调查、监测、经营管理等需求,创建天地立体化森林管理应用系统和装备,解决了森林精准经营中的一些难题。实践应用证明了新一代监测体系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同时为森林资源管理部门和林业工作者提供了全新的经营模式、解决方案和信息化管理系统平台。 相似文献
19.
林地资源保护管理与生态林业建设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资源的过度开发以及对林地资源的保护不够重视,采取的措施不到位等,都将导致林地资源被破坏,而这无疑将对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造成破坏。基于此,主要针对林地资源保护以及生态林业的建设进行研究,旨在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以为其他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20.
森林认证对林业政策与管理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认证作为一种市场激励手段和"软政策"工具,林业政策法规作为一种强制性的"硬政策"工具,这两方面在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和加强林业管理方面具有较强的互补性。目前,森林认证已发展成为加强林业政策管理的一种新工具,包括促进各方对林业问题和林业政策的讨论、推动国家法规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改进公有林的管理、提高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意识和能力以及加强有关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国际政策协商等。文章分析了森林认证与林业法规政策的关系,并对森林认证在推动包括我国在内的林业政策管理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