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地被征用后 ,一般应获得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 ,以及土地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等三方面的补偿 ,具体标准如下 :土地补偿费。土地补偿费按征用土地的用途不同分为以下几个标准 :①征用耕地的 ,按该耕地被征用前 3年平均年产值 (被征用耕地前 3年平均年产值每 667平方米低于 12 0 0元的 ,按 12 0 0元计算 ,下同 )的 8~ 10倍计算 ;②征用精养鱼池的 ,按邻近耕地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 10~ 12倍计算 ,征用其他养殖水面的 ,按 4~8倍计算 ;③征用果园或者其他经济林地的 ,按邻近耕地前 3年平均年产值的 8~ 12倍计算 ;④征用其他农用地的 ,按邻近…  相似文献   

2.
<正> 我国《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条规定:征用土地的,按照被征用土地的原用途给以补偿。征用耕地的补偿费用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征用耕地的补偿费,为该耕地被征用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6~10倍。征用耕地的安置补助费,按照需要安置的人口数计算,需要安置的人口数,按被征用的耕地数量除以征地前被征用单位平均每人占有耕地的数量计算。每1个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的安置补助费标准,为该耕地被征用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4~6倍。但是,每公倾被征用耕地的安置补助费,最高不得超过被征用前  相似文献   

3.
黑石乡是吉林省敦化市重点产粮乡镇,主要农作物有大豆、玉米、水稻,粮食年平均产量在3.6万吨左右,占全市粮食总产量的10%。全乡农机总动力3.5万千瓦,拖拉机保有量1685台(套),耕、种、收机械化水平分别为97.6%、97.6%、12.9%,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2.2%。  相似文献   

4.
湿润地区中稻旱作灌溉模式以田间持水率为田间水分上限,以田间持水率的60%为田间水分下限,建立中稻旱作灌溉制度模型,并以Matlab为平台开发出了中稻旱作灌溉制度计算程序.根据高邮地区的气象、降水等资料,模拟计算了高邮地区1991-2010年中稻旱作灌溉模式下的灌溉制度,得到了在中稻旱作灌溉模式下,年平均全生育期灌水量为2 875.50 m3/hm2,其中泡田灌水定额为1 455.00 m3/hm2,不计泡田年平均灌水次数为3.15次;年平均全生育期排水量为453.00m3/hm2,排水次数为0.95次;年平均深层渗漏量为1 204.80m3/hm2.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旱作灌溉模式灌溉和排水量比常规淹灌大幅度减少,有利于减少稻田肥料的流失,减少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5.
<正>阜康市位于天山北麓,博格达峰东侧,准格尔盆地南缘,总面积86万hm2。阜康市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春秋季节多风少雨,年平均降水量126.7 mm,年平均蒸发量2 251 mm,干旱指数14.9,而且年降水季节、地区分布不均衡,每年七月份降雨较为集中。全市有河流6条,年径流量13 934万m3,地下水可开采量9 769万m3,农业灌溉主要利用井水和天山融雪河水,水资源短缺  相似文献   

6.
1999和 2 0 0 0年的示范研究结果显示 ,茶园微喷灌具有显著的节水、增产、增效作用。 2年平均 ,微喷灌比地面灌减少灌水量 50 .3% ,产量比地面灌增加 4 2 .2 % ,灌溉水的水分生产率则由 0 .0 57kg/m3 提高到 0 .2 0 8kg/m3 ,增加了 2 6 4 .9%。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水稻蓄雨间歇灌溉模式节水减排效益。【方法】以鄱阳湖区双季早晚稻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和测坑试验,研究了水稻蓄雨间歇灌溉模式对灌溉定额、排水定额、降雨有效利用率、产量、稻田水分生产率,以及氮、磷排放量的影响,并与间歇灌溉和常规淹水灌溉试验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与淹水灌溉、间歇灌溉相比,蓄雨间歇灌溉灌排水量、灌排次数明显减少。双季早晚稻年平均灌水量分别减少975m^3/hm^2和1251m^3/hm^2,年平均灌水次数分别减少8次和7.5次;年平均排水量分别减少729 m^3/hm^2和893 m^3/hm^2,年平均排水次数分别减少5.8次和3.1次;蓄雨间歇灌溉降雨有效利用率明显提高。早稻降雨利用率分别提高12.40%和9.14%,晚稻分别提高6.84%和6.42%;蓄雨间歇灌溉模式下,双季早晚稻总氮排放量年平均减排7.64 kg/hm^2和3.12 kg/hm^2,减排幅度34.93%和14.26%;双季早晚稻总磷排放量0.180kg/hm^2和0.095kg/hm^2,减排幅度37.25%和70.59%。【结论】蓄雨间歇灌溉模式具有明显的节水、减排和提高降雨有效利用率的效果,在我国南方多雨地区具有较强的推广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8.
依兰县为典型的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1.6~3.2℃,年平均降水量为550~600mm,多集中在7~9月份,年日照时数为2452h,年有效积温为2580℃左右,无霜期为125~135天。我县为典型的旱作农业区,十春九旱,春季风大,风多降水少,蒸发量大,夏季温热降水充分,秋季凉爽降水少,冬季寒冷干燥。  相似文献   

9.
通过试验监测方法,在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崔沟“水畜沼果”示范村的生态经济户中,确定家庭经济收入很好、好、一般、差、很差各1户,共5户,以户为单元,系统监测各户的需水量、用水来源、耗水量、水去向和经济效益等方面的指标。自来水用量、集蓄水量占总用水量723%和277%;自来水主要用于果园灌溉、畜用、人用和菜园灌溉,依次为863%、67%、47%和23%;集蓄水主要用于畜用、果园和菜园灌溉,依次为752%、169%和79%。沼气年平均使用率为491%。研究提出“水畜沼果”生态经济示范标准户,对实现模块化、集成化和快速、大规模推广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干旱区降解地膜覆盖农田硝态氮迁移与利用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解决塑料地膜覆盖及撒施氮肥中农膜残留严重和氮肥利用率低的问题,明确干旱区降解地膜覆盖与不同施氮量条件下农田氮肥的利用特征,在内蒙古河套灌区乌兰布和农场连续2年进行了不同地膜覆盖及不同施氮量试验。设置了降解地膜覆盖农田不施氮(BM0,0 kg/hm~2),基肥施氮量均为56 kg/hm~2下低氮(BM1,160 kg/hm~2)、中氮(BM2,220 kg/hm~2)和高氮(BM3,280 kg/hm~2) 4个施氮水平,同时设置了塑料地膜覆盖高氮(PM3)和无膜覆盖高氮(NM3) 2个对照,共6个处理,研究了不同地膜覆盖及不同施氮量对氮素在土壤中的分布、累积、渗漏及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0~50 cm土层,与塑料地膜覆盖相比,在第3降解阶段(降解膜出现20~50 cm裂缝)和第4降解阶段(降解膜均匀碎裂),降解地膜覆盖处理2年平均硝态氮含量分别降低了9.49%和28.84%;与无膜处理相比,降解地膜覆盖2年平均硝态氮含量分别提高了20.46%和25.74%(P 0.05)。整个生育期降解地膜覆盖下玉米氮含量仅比塑料地膜覆盖2年平均降低了2.26%,氮淋失量2年平均降低了3.36%,但玉米氮含量分别比无膜处理提高了8.90%和11.38%,氮淋失量分别提高了22.01%和26.25%。降解地膜与塑料地膜覆盖下产量无显著差异,PM3与BM3处理2年平均产量比无膜覆盖处理分别提高了13.67%和18.38%(P 0.05)。随着施氮量增加,土壤中硝态氮含量、玉米氮含量、淋失量和产量增大,BM3处理比BM2和BM1处理在0~30 cm土层2年硝态氮含量增加了49.45%和135.78%,玉米氮含量分别增加了0.78%和24.54%,氮淋失量2年平均分别增加了84.08%和255.37%(P 0.05),2年平均产量分别增加了0.16%和35.37%(P 0.05)。追肥施氮量为220 kg/hm~2的BM2处理的氮肥综合效率最高,每施用1 kg氮肥可以出产27.99 kg玉米,为该地区降解地膜覆盖下较优的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11.
采用垄沟全降解膜覆盖种植,设置氮肥一次性根区穴施(N1)、一次性沟内条施(N2)、传统一次性全田撒施(N3)以及不施肥对照处理(CK)4种施肥方式,开展2015—2016年两年大田试验,探究垄沟全膜覆盖种植方式下一次性施肥模式对夏玉米产量和干物质、氮素累积以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一次性施肥处理模式下,夏玉米秸秆、籽粒干物质量均高于CK处理,且N1处理下2年平均籽粒干物质量较N3、N2分别增加1475%、498%;N1处理下氮素吸收速率均高于N2、N3处理,在出苗-拔节期、拔节-大喇叭口期与N2、N3差异显著;夏玉米成熟期氮素累积量从高到低依次为N1、N2、N3,不同处理下夏玉米氮素阶段累积量变化趋势均表现为在拔节-大喇叭口期、吐丝-灌浆期较多;N3、N2、N1处理比CK对照2年平均增产30.23%、44.16%、54.65%,且一次性穴施(N1)处理产量高于N2、N3处理,比N3处理2年平均增产18.75%;N1处理下氮肥偏生产力2年平均值比N2、N3提高7.28%、18.75%,氮肥表观利用率2年平均值比N2、N3提高30.61%、88.28%。垄沟全膜覆盖种植方式下,一次性根区穴施(N1)有利于氮素在土壤耕作层的集中,提高夏玉米对氮素的利用效率,促进夏玉米干物质的累积和产量的提高。本研究可为干旱半干旱地区降解地膜全覆盖种植方式下有效施肥、减少氮肥污染以及提高肥料利用效率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提升全膜双垄沟种床构建质量,合理膜面覆土及减少扬尘,探究膜面覆土与气流间互作规律,本文以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境内52986号气象观测站点近30年的年平均风速1.32m/s、年平均极大风速18.07m/s、月平均极大风速26.5m/s为仿真数据来源,以正北方向为基准,以农户经验选择覆膜方向范围0°~90°的最小值、中间值、最大值为全膜双垄沟种床构建方向,分别建立T1(0°)、T2(45°)、T3(90°)3个种床模型,采用CFD-DEM气固耦合技术,得出不同风速、不同方向下全膜双垄沟种床覆土与气流场间的互作机制,综合空气流场、太阳辐射能、耕地利用率对全膜双垄沟种床构建的影响,对其构建方法进行优化,最后进行了田间验证试验。种床覆土表面流场分析表明:当空气流速恒定时,横腰带覆土表面空气最大流速由大到小依次是T3、T1、T2,大垄面覆土空气流速与标准空气流速差值由大到小依次是T3、T1、T2。种床覆土过程分析表明:当空气流速恒定时,种床及土壤颗粒对气流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是T3、T1、T2,气流对颗粒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是T3、T1、T2。由此可知T3模型种床及覆土表面气流速度最大,所受气流影响最大,膜面覆土移动距离最大,易形成扬尘,同时大垄面覆膜交接点极易渗入气流,引起大风揭膜现象,影响作物生长,危及经济效益。优化后的种床构建方法应遵循种床覆土位移最小、太阳辐射能最大、构建效率最快、南坡(向阳坡)耕地优先、南北走向耕地优先原则,优先采用模型依次是T1、T2、T3。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当空气流速为2.77m/s、风向北风时,平均种床合格率由大到小依次是T2、T1、T3,覆膜效率、耕地利用率、采光面积占有率由大到小依次是T1、T3、T2,试验结果与仿真模拟结果高度一致,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确定大田黄瓜最适宜的灌溉频率和灌水量。【方法】试验于2018年在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农业高效用水试验场进行,以20cm标准蒸发皿的累积蒸发量(E20)作为灌水依据,灌溉处理分为2个灌溉间隔(I1:3d;I2:6d)和3种水面蒸发系数(K1:0.5;K2:0.7;K3:0.9),共6个处理,对黄瓜耗水特性、产量构成和水分利用效率进行了分析。【结果】黄瓜整个生育期耗水量在380~570mm之间波动,黄瓜的产量在18.2~46.1t/hm2之间波动。从不同灌水频率组合来看,I2K3处理的产量最高,其中,K3处理的早期产量最高,而I1与I2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无明显差异。果实数与灌水量之间、耗水量与产量之间均呈正线性相关关系。【结论】建议对于田间黄瓜栽培,灌溉间隔设置为6d,蒸发皿系数选择0.9为宜。  相似文献   

14.
为了弄清鄂北调水工程实施对汉江中下游干流水文情势的影响,设置了3种情景(S1、S2、S3)运用MIKE模型模拟水文情势,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S3情景下汉江中下游各断面年平均流量、水位、流速相对S2情景下的均呈微弱降低趋势,沿程各断面年均流量减幅在5%以内,总体上丹江口水库清泉沟增加引水后对汉江中下游流量、水位和流速的影响微弱;S3情景下汉江中下游各断面年平均流量、水位、流速相对S1情景下的降幅较大,平水年最大降幅分别为47.7%、14.9%、77.2%,沿程各断面流量降幅不均。表明各支流的汇入对干流流量的影响较大,已规划的调水工程和梯级开发对汉江中下游的水文情势影响较大,而鄂北调水工程对其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5.
20 0 0年黄骅市五一机械有限公司开始研制一种汇集钢闸门软止水与铸铁闸门硬止水优点为一体的软硬兼得的铸铁双向止水闸门。实践证明,该种闸门止水性能超过美国ANSI/AWWA( 5 0 1-8)标准,正反向泄漏小于0 .3L/ (min·m)。产品设计获国家专利,专利号0 2 2 3 5 965 .6。闸门结构如图1所示。闸门由闸板1、反向侧框2、正向侧框3、吊耳4、上横框5、下横框6、弹性压缩条7、耐锈蚀止水条等组成。反向侧框2与正向侧框3之间;吊耳4与闸板1之间;上、下横框5、6与正向侧框3之间均采用螺栓联接。由图1可以看出,正向侧框3上设有一个开口朝向闸板1的长凹…  相似文献   

16.
不同湍流模型对射流泵内部流场模拟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不同湍流模型和壁面边界处理方法对射流泵性能和内部流场模拟的影响,尝试寻找一种能够准确预测射流泵性能和内部流场的湍流模型与相应壁面处理方法的组合.将6种湍流模型(即3种k-ε模型,标准和SST k-ω模型以及RSM模型)和2种壁面处理方法(标准壁面函数和增强壁面处理方法)进行搭配.3种k-ε模型和RSM模型分别采用2种壁面处理方法,2种k-ω模型作为低雷诺数模型使用,不采用壁面处理方法,由此共得到10种组合.以某射流泵为例,将其壁面静压分布和性能试验数据作为参考来验证这10种组合的效果.结果表明:当流量比较小时,10种组合均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当流量比较大时,10种组合的模拟误差均大于10%.通过修正湍流模型常数,部分组合的模拟结果与试验数据之间的误差可以降低到5%以内.模型常数C2ε比σε对计算结果影响更大.湍动能的最大值随着C2ε或σε值的减小而减小,而湍动能的分布区域却相应的增大.  相似文献   

17.
罗默柔 《新疆农机化》2013,(5):54-55,59
乌鲁木齐县达坂城区年平均气温为6.3℃,无霜期135~150天,气候寒凉,较适宜块茎类作物生长。全区拥有63万人口,有23个行政村,农村人口2.09万,农户有7018户,劳动力12万人,耕地5300多hm^2,以生产青贮、蚕豆、小麦、苜蓿、雪菊、土豆、胡萝卜、  相似文献   

18.
将6个马铃薯新品种与陇薯6号进行生长指标、产量、品质的对比。经2年平均试验结果表明,中薯19号、青薯9号的产量较高,分别为2 831.36 kg/667m2、2 713.28 kg/667m2,分别较对照组陇薯6号的2 517.81 kg/667m2增产12.45%、7.76%;中薯19号、青薯9号的商品薯率分别为82.69%、85.76%,均优于陇薯6号的81.39%,可以在庄浪县地区进行范围性的推广。  相似文献   

19.
探讨变化环境下岩溶区年降水量、年平均气温的分布特征,并结合水文变异诊断系统和非一致性水文频率计算原理,深入探讨年降水量、年平均气温的变化趋势、成因,印证了变化环境对研究要素的影响是存在的;针对研究区域岩溶发育强度,讨论了其对年降水量、年平均气温之间的关联性。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各站点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年平均气温除个别站点呈上升趋势,年降水量与年平均气温呈负相关;(2)研究区域19个站点中年降水量序列发生变异的有9个站点,以弱变异为主;年平均气温序列全部发生变异,以中变异、强变异为主;(3)变异的发生是确定性成分的加入,这种影响可能来自于气候的、也可能是人类活动的;(4)年降水量、年平均气温在不同岩溶发育区域的变化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20.
郝林  樊忠成 《农业工程》2015,5(1):38-40
以内蒙古兴安盟扎赉特旗0.13万hm2土地以地表水为水源的喷灌机灌溉工程为例,分别从水源工程设计、管网系统布置、输水管径确定、工作制度制定、水力计算和水泵的选型几方面,对控制面积33.3 hm2的单个中心支轴式喷灌机工程设计进行了论述。3年的实践证明,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由原来的0.65提高到0.85;平均用水量由原来的5 700 m3hm2下降到4 350 m3hm2,年平均节约水180万m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