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探究化学药剂胁迫对生防菌在黄瓜植株上定殖能力的影响.[方法]设置一个温室试验和两个田间试验,分别在无药剂和无病原菌、无药剂和有病原菌、有药剂和有病原菌的黄瓜植株上处理生防菌.[结果]供试的6株生防菌在黄瓜叶片和根围上均具有良好的定殖效果.在无药剂和无病原菌的温室条件下,各生防菌定殖量均呈现降-增-稳定的趋势,菌...  相似文献   

2.
玫瑰黄链霉菌抗药性标记及其定殖和促生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腐霉利、多菌灵、甲基托布津、利福平、青霉素、链霉素、泰乐菌素、重铬酸钾等8种常用抗生素或杀菌剂,通过抗药性标记试验,建立了玫瑰黄链霉菌(Stremptomyces roseoflavus)Men-myco-93-63的抗药性标记,确定了重铬酸钾(0.06g/L)/青霉素(0.2g/L)为适合检测该菌株的标记药剂及浓度。通过获得的抗药性标记,结合菌落形态观察和16SrDNA序列分析,研究了Men-myco-93-63在番茄根际土壤中的定殖动态和对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生防菌在番茄根际土壤中能够定殖,接菌15d后定殖量达到最高,为5.6×105 cfu/g,之后下降,到30d后检测不到Men-myco-93-63菌株的存在。当使用Men-myco-93-63的固体发酵物与土壤以体积比1∶400混合时,对番茄苗期生长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植物病害生防菌在植物根际土壤中的定殖情况是影响其发挥生防作用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由核桃炭疽病菌引起的核桃炭疽病对云南省核桃产业的发展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危害,已成为该省核桃产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前期,通过对大理州漾濞县光明村核桃根际土壤生防菌的筛选工作,获得了具有重要生防潜力的钩状木霉YB-4-15和枯草芽孢杆菌yb33。为了推广上述生防菌株,需首先明确上述菌株在核桃根际土中的定殖情况。  方法  本研究利用不同浓度钩状木霉孢子悬浮液对无菌的核桃根际土壤进行处理,采用定期测定根际土壤中上述生防菌的定殖量。  结果  通过长达一个月的定殖试验,发现钩状木霉在土壤中定殖后的最大量为5 × 104 cfu/g,最小为2 × 104 cfu/g;同时,利用抗利福平枯草芽孢杆菌yb33-Rif在无菌土壤中定殖的最大量为1.08 × 108 cfu/g,最小为7.07 × 106 cfu/g,而在核桃根际土壤中的定殖能力明显低于无菌土,其最大量为7.53 × 106 cfu/g,最小为1.03 × 106 cfu/g。利用上述生防菌钩状木霉YB-4-15孢子和枯草芽孢杆菌yb33菌体浇灌在核桃、桂花、香樟以及石楠等不同根际土壤试验,发现二者在核桃根际土壤中定殖良好。  结论  该研究为这两株生防菌的田间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文旨在利用产生物膜芽胞杆菌减少叶菜重金属积累,探索其修复蔬菜土壤的机制。[方法]以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农田土壤为供试土壤,采用室内培养模拟试验,通过测定菌株Bacillus velezensis B9和B25在叶菜根部的定殖和对根际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测定接种Bacillus velezensis B9和B25处理后小白菜(Brassica chinensis)和长叶莴苣(Lactuca sativa var.longifolia)的鲜质量、Cd和Pb含量、根际土壤多糖含量、脲酶活性和产生物膜细菌比例以及细菌定殖。[结果]与接种灭菌悬液处理相比,小白菜B9L和B25L处理(分别接种B9和B25菌悬液)地上部干质量分别显著增加54%和41%,B25L处理长叶莴苣地上部干质量显著增加74%;B9L和B25L处理显著降低2种蔬菜地上部和根中的Cd、Pb含量,其中B9L处理小白菜地上部Cd和Pb含量分别显著降低24%和33%,B25L处理长叶莴苣地上部Cd和Pb含量分别显著降低33%和35%。菌株B9和B25均在2种蔬菜根部定殖形成生物膜,接种B9和B25菌株显著提高根际土壤生物膜生成菌比例、土壤多糖含量和土壤脲酶活性,显著提高根际土壤pH值,最终降低了土壤有效态Cd、Pb含量。[结论]产生物膜芽胞杆菌B.velezensis B9和B25可以阻控蔬菜吸收Cd、Pb,在蔬菜根部定殖产生生物膜,提高根际土壤多糖含量和脲酶活性,具有修复Cd、Pb污染土壤、实现蔬菜安全生产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为更好地利用生防菌防控小麦白粉病危害,从不同省份、不同生态环境中采集52份土样,用稀释分离法得到150株菌株,通过小麦白粉孢子萌发抑制试验、小麦离体叶片药效试验及温室苗期药效试验筛选得到1株对小麦白粉病抑制作用较强的生防菌株TMG-8。采用16S r DNA序列分析法结合部分生化测定试验对生防菌TMG-8进行初步鉴定,并采用抗生素抗性标记法测定生防菌TMG-8的定殖能力。初步鉴定菌株TMG-8为拟诺卡氏菌属;生防菌可在叶面上短暂定殖,在小麦叶片上的定殖量为下部中部上部,在小麦苗上的定殖量为根部茎部叶部;菌株TMG-8可在土壤中短期稳定定殖,其含量随着时间逐步增加并趋于稳定,但增加幅度不大;无论是浸根处理还是灌根处理,生防菌都能在小麦苗上定殖,定殖量为根部茎部叶部,灌根处理比浸根处理含菌量多。  相似文献   

6.
生防菌06-4对魔芋软腐病的防治及机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拮抗作用、定殖特性、营养竞争方面研究溶杆菌属(Lysobacter)生防菌06-4对魔芋软腐病的生防机理.结果表明:生防菌06-4对不同致病力魔芋软腐病菌可产生拈抗作用;能在魔芋根部、根际土等生态位点定殖,定殖的量维持在102~104 cfu/g,定殖时间长达32 d,表现出良好的环境适应性和稳定性;与魔芋软腐病原菌...  相似文献   

7.
以铁核桃根腐病为研究对象,运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技术,分别对铁核桃根际土壤中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和白腐菌(Trametes versicolor)2种生防菌及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病原菌的数量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种生防菌在接种后短期内都能够迅速生长繁殖,B.amyloliquefaciens相对含量在第20天达到峰值,20d后呈下降趋势,40d后趋于稳定,而T.versicolor在各时期的相对含量变化均较前者延迟10d;60d后,在施入B.amyloliquefaciens和T.versicolor的根际土壤中F.solani的相对含量极显著降低;在生防菌的相对含量达到峰值时,B.amyloliquefaciens与其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versicolor则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定殖稳定后,B.amyloliquefaciens与其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versicolor对照组与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种生防菌在铁核桃根际土壤中均有很强的生防效果和定殖能力,生防效果为B.amyloliquefaciensT.versicolor,定殖能力为B.amyloliquefaciensT.versicolor。该研究为由腐皮镰刀菌引起的病害实时监测提供了重要参考,同时为2种生防菌在土壤中的定殖检测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明确解淀粉芽胞杆菌TR2菌株在不同pH值土壤中的定殖能力及运动性、生物膜形成等相关的影响。【方法】采用平板计数法、结晶紫染色法、运动性平板法等研究不同pH条件对菌株的生长速度、趋化性、生物膜形成、涌动性及在土壤中的定殖能力。【结果】解淀粉芽胞杆菌TR2菌株适合生长和定殖的pH值范围为pH5~10,其中最适pH为7~8,且在pH为7~8的环境中,菌株有较好的涌动性运动能力。解淀粉芽孢杆菌TR2在pH7的中性环境中向不同pH环境的趋向中,向pH 8的趋向最为明显。解淀粉芽孢杆菌TR2在pH8~9形成良好复杂的生物膜,在pH8的土壤中的定殖能力好于其他处理。【结论】中性或弱碱性土壤更利于解淀粉芽胞杆菌TR2菌株的生长与定殖,为解淀粉芽胞杆菌TR2菌株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根结线虫生防菌ZK7和IPC在烟草根部定殖的显微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根结线虫生防菌ZK7和IPC菌株在烟草根表及皮层的定殖情况。【方法】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生防菌ZK7和IPC菌株在烟草根表和根内的定殖部位、定殖方式、生长和繁殖等。【结果】生防菌ZK7和IPC菌株能以菌丝方式稳定定殖于烟草根表的根冠区、伸长区、根毛区、成熟区等不同部位,而在根内的定殖仅局限于根表皮层较深的细胞组织,不能侵入烟草根部的韧皮部和木质部组织。【结论】生防菌ZK7和IPC菌株与烟草并非病原物与寄主的关系,而更类似于菌根菌或内生菌与植物间的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10.
6种放线菌抗药性标记及其在植株体内定殖能力测定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抗药性标记法对6种生防放线菌进行标记,并测定其在黄瓜、小麦、大麦以及大豆体内的定殖能力,发现15—3可以在黄瓜、小麦以及大麦的根部定殖,在黄瓜根部的定殖能力强于在其它两种作物根部的定殖能力。6种生防菌对黄瓜、小麦、大麦以及大豆种子萌发或苗期生长没有明显抑制作用;菌株15—3对大麦、黄瓜以及大豆具有不同程度的促生作用;菌株SE2和A4发酵液对黄瓜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枯草芽孢杆菌生防菌株SEM-9在作物根际的定植规律及对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方法】通过自然转化法对SEM-9菌株进行绿色荧光蛋白标记,利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该菌株在作物根际土壤、根表面及根系内组织的定植情况;并以土传病害土壤为试验对象,通过高通量测序初步分析SEM-9菌株处理后根际土壤中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结果】构建了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重组菌株SEM-9-pGFP22。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SEM-9-pGFP22重组菌株可以在根际土壤和根表面定植,但是无法在根内组织或细胞内定植。SEM-9菌液处理显著降低了黄瓜土传病害的发病率,提高了根际土壤真菌微生物的多样性。【结论】成功建立了SEM-9菌株的GFP标记方法,明确了该菌株的根际定植规律及对黄瓜土传病害的防治效果,为后期开发替代型微生物肥料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不同MT-06发酵液、孢子液和菌液防治黄瓜白粉病的盆栽试验研究发现:不同浓度梯度MT-06制剂对黄瓜白粉病都有抑制作用。MT-06菌液10倍稀释液处理3 d后的保护效果和治疗效果分别达到87.86%和84.89%,与对照三唑酮的处理效果相当,但处理11 d后MT-06菌液10倍稀释液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三唑酮处理(P<0.05),其他处理防治效果都未能达到三唑酮的防治效果。MT-06菌液和孢子液表现防效较MT-06发酵液持久。MT-06定殖试验表明:叶柄上的定殖率仅1×105个.mL-1MT-06孢子液为85%,其余孢子液及菌液处理定殖率均为100%;MT-06在叶片上定殖率较低,MT-06菌液10倍稀释液的定殖率最高为40%。分析认为MT-06防效的保持性较好可能与其能定殖于植物上有关。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解淀粉芽孢杆菌WK1在山核桃树和林地土壤的定殖动态及其最佳接种方式,采用电击转化方法导入绿色荧光蛋白(GFP)质粒,构建荧光标记菌株(GFP-WK1).通过叶面喷施(喷叶法)、根系浇灌(灌根法)和树干滴注(挂液法)3种方式接种GFP-WK1菌液,定期测定GFP-WK1在山核桃树体和土壤中的定殖数量,以及不同土壤p...  相似文献   

14.
羟基羟甲基吡喃酮(Microthecin)是以糖原和淀粉作为前体的某些菌类和红藻的次生代谢产物。研究了不同浓度的Microthecin浸种、土壤施用及叶面喷施对黄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浓度的Microthecin处理明显提高了黄瓜幼苗的干重和鲜重、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光合速率、还原性糖和蛋白质的含量。其中以浓度为100 mg/L的Microthecin浸种或叶面喷施和1000 mg/L土壤施用促进作用最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从受铜污染的土壤中分离抗铜细菌。[方法]采集玉林市受铜污染的土壤9份,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Cu^2+,经过不断的分离和驯化筛选耐铜细菌,根据其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进行初步鉴定,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包括生长曲线的测定、pH值和渗透压对其生长的影响;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培养时间和pH值对该菌株去除Cu^2+能力的影响。[结果]在玉林市德兴造纸厂排污口附近的土壤中筛选出一株耐铜细菌。编号为RCBl,其耐Cu^2+水平迭500mg/L;根据其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初步鉴定该菌为生丝微菌属Hyphomicrobium;该茵在pH4~8生长良好,其中最适生长pH为6.0—7.2,在1%NaCI下生长良好。该菌株在培养24h、pH为7时,Cu^2+去除率达到76%。[结论]不仅丰富了抗铜微生物方面的研究,也为铜污染水、土壤修复等工业化生产提供了重要菌株。  相似文献   

16.
不同阴离子化肥对黄瓜生长及土壤EC、pH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试验采用 3种含不同阴离子的化肥 ,设 3个施肥水平 ,研究了它们对黄瓜生长、根系活力及对土壤EC、pH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在 3个施肥水平下 ,化肥的不同阴离子对黄瓜生长的抑制作用是Cl->SO42 ->NO3 -,土壤中浓度越大 ,抑制作用越明显。土壤中随 3种离子浓度增高 ,EC值明显增大 ,pH值明显下降 ,其影响是Cl->SO42 ->NO3 -。  相似文献   

17.
利用采自宁夏银川市金凤区和西夏区两个枸杞栽培区0~20、20~40和40~60 cm共3个土层深度的枸杞根系和根围土样,研究枸杞 (Lycium barbarum)根系深色有隔内生真菌 (dark septate endophytes,DSE)的定殖规律及其与土壤因子的相关性,以期为充分利用DSE资源和基于生物技术促进荒漠植被恢复和生态改良提供依据。结果表明,DSE可定殖于枸杞根系形成深色、有隔菌丝,微菌核多呈聚合型和离散型。两样地DSE定殖率差异显著,金凤区样地DSE平均总定殖率(73.27%)显著高于西夏区样地 (23.54%);不同土层DSE定殖率有差异,两样地DSE总定殖率、菌丝定殖率和微菌核定殖率最大值均出现在20~40 cm土层。两样地不同土层深度间土壤因子的分布差异显著,主成分分析显示pH、碱解氮、速效磷、有机质、碱性磷酸酶和蔗糖酶能综合反映银川市两枸杞样地根际土壤养分状况。方差分解分析结果表明,DSE定殖受到样地和土壤因子的共同影响。相关性分析表明,DSE定殖在两样地间存在较大差异,金凤区样地DSE总定殖率与有机质显著正相关,与速效钾极显著负相关;DSE菌丝定殖率与有机质、速效磷和碱解氮显著正相关,与速效钾和pH显著负相关。西夏区样地DSE总定殖率和微菌核定殖率与pH极显著正相关;DSE菌丝定殖率与有机质、速效磷和脲酶显著负相关。上述结果说明,枸杞根系能被DSE侵染,DSE定殖具有明显的垂直空间异质性,并与土壤因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枯草芽孢杆菌的定殖能力及对玉米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玉米植株根际土壤分离出的枯草芽孢杆菌菌株"515-126"对玉米纹枯病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为了解该菌株的具体防治效果,本试验利用该菌株的抗利福平突变菌株,分别测定了其在玉米植株的根际土壤、根表和玉米叶鞘的定殖能力及其对玉米纹枯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该菌株在根际土壤、根表有很好地定殖力,在叶鞘的定殖力较差,在灭菌土中的定殖力要强于大田里的定殖力;施入该菌株60 d后,根际土壤的菌量在大田土中下降92.8%,在灭菌土中上升15%;在45 d后,根系的菌量在大田土中下降68.9%,在灭菌土中为初始菌量的4.46倍;在40 d后,叶鞘的菌量在大田土中下降达99.95%,在灭菌土壤中下降达99.91%。该菌株在田间对玉米纹枯有一定防治效果,相对防效达到49.37%,低于井冈霉素(60.76%)。本试验的研究结果对于提高和稳定该菌的生防效果,制定科学的防治技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黄瓜(Cucumis sativus L.)为试验材料,种植在人工配置的不同污染程度(2、4 mg/kg CdCl2·2.5H2O)的镉污染盆栽土壤中,研究不同浓度土壤复合改良剂(0、600、900、1200 mg/kg)对土壤有机质、pH、微生物数量、黄瓜果实镉含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2、4 mg/kg镉处理土壤施用1200 mg/kg复合改良剂后,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了23.17%和32.89%,细菌数量分别增加了87.61%和96.02%,微生物总量分别增加了59.95%和55.81%;施用900 mg/kg复合改良剂对2、4 mg/kg镉处理土壤真菌数量提升作用最明显,增幅分别为137.50%和106.72%;但是施用复合改良剂对土壤 pH无显著影响。施用复合改良剂可明显提高黄瓜果实安全性和营养品质,2、4 mg/kg镉处理土壤种植的黄瓜果实中镉含量分别降低了31.40%和24.35%,维生素 C含量分别增加了25.00%和91.42%,可溶性糖含量分别增加了37.03%和27.06%,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增加了14.29%和58.80%。说明复合改良剂能够用于重金属镉污染土壤的原位修复,并可显著提高黄瓜果实的品质。  相似文献   

20.
从黄瓜根际土壤和根、茎中分离出对黄瓜枯萎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黄瓜专化型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细菌菌株7株,这些细菌在平板上对尖孢镰刀菌的抑菌效果最高可达46%。经济福平抗生素诱导抗性后,这7株菌株共得到具有抗性的菌株4株:GJ-9、NH-1、P_7、XX_2J_7。检测有利福平标记的菌株在黄瓜苗根系和植株内的定殖能力,结果显示菌株在黄瓜苗具有良好的定殖能力,并且能通过根部运输进入茎中,从而显著提高黄瓜苗的PAL、POD和PPO防御酶活性。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将筛选到的7株拮抗菌的发酵液对黄瓜苗进行处理,其中拮抗菌NH-1的发酵液对黄瓜枯萎病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其处理后的黄瓜苗病情指数为26.00,防治效果达到66.03%。根据其生长形态特征及对其进行gyrb基因序列分析,鉴定其为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