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佛州龟蜡蚧Ceroplastes floridensis Comstock是严重危害天竺桂Cinnamomum japonicum的重要害虫。该虫在福建尤溪1 a发生2代,以第2代孕卵雌成虫越冬,少量以未孕卵雌成虫和3龄若虫越冬。第1代雌虫产卵、孵化盛期分别为8月上旬和8月下旬;第2代雌虫产卵、孵化盛期分别为4月中旬和5月上、中旬。孤雌生殖。第1,2代雌虫平均产卵量分别为222.8,145.6粒,卵平均孵化率为93.8%和95.5%。1龄若虫期和成虫孕卵前期是防治的有利时机,防治的最适时间为每年的5月中旬,最迟不超过7月中旬。  相似文献   

2.
竹卵圆蝽生物学特性及其天敌种类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调研,基本摸清了竹卵圆蝽的生物学特性和天敌种类。该虫在湖南省1年发生1代,3月中旬,越冬若虫爬行上竹群集竹秆、竹枝取食毛竹汁液;5月中旬羽化成虫;6月中下旬开始交尾产卵;11月中旬以2~4龄若虫下至地面笋壳、枯枝落叶层下越冬。该虫天敌种类较多,其中卵期有5种寄生蜂。  相似文献   

3.
灰色巢蛾Yponomeuta griseatus Moriuti专寄生冬青卫矛及其变种。在山东该虫一年发生4代,以蛹在寄主上越冬,翌年4月上、中旬成虫羽化,卵产于寄主嫩叶背面主脉两侧,幼虫吐丝结网群集食叶。用15%铁灭克颗粒剂在幼虫危害期根埋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1984~1986年在浙江省衢州市上林村,开元寺村和下山溪村进行马尾松毛虫寄生天敌种群数量周年消长的研究,结果表明,一年中,马尾松毛虫卵期天敌寄生率第1代最高,第Ⅱ代次之,第Ⅲ代最低;茧蛹期天敌寄生率第Ⅱ代最高,越冬代次之,第Ⅰ代最低。松毛虫卵期和茧蛹期天敌寄生率随松毛虫虫口密度的增加而上升,但与松毛虫种群的变动趋势有关。松毛虫处于下降阶段,天敌种类多,寄生率高,而松毛虫处于发生初期和上升阶段,天敌种类少,寄生率低。无论是卵期或蛹期的天敲种类和寄生率,上林村明显地比开元寺和下山溪村两地的种类多,寄生率高。卵期优势天敌第Ⅰ代主要是平腹小蜂,第Ⅱ代和第Ⅲ代主要是赤眼蜂和黑卵蜂,茧蛹期优势天敌主要是寄蝇类。溴氰菊脂和苏云金杆菌两种农药对蛹期寄生天敌数量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室内饲养和野外观察表明:苹黑痣小卷蛾在丽水1年发生8代,以卵在叶片上越冬.3月上旬第1代幼虫孵化,成虫发生盛期分别为4月上旬、5月中旬、6月上旬、7月上旬、8月中旬、9月中旬、10月中旬、11月下旬,越冬代卵12月上旬出现.幼虫危害小蜡嫩梢,严重时梢头被害率达70%,连续为害可造成小蜡枝条枯死.卵散产于叶片上.初孵幼虫仅取食叶肉,后缀嫩叶为害梢头,老熟幼虫在叶片上或枯枝落叶中织薄茧化蛹.成虫有补充水分的习性.在丽水苹黑痣小卷蛾有多种天敌昆虫,主要有苹黑痣小卷蛾横纹茧蜂、广黑点瘤姬蜂、角马蜂、黄腰壁泥蜂科氏亚种等.  相似文献   

6.
灰斑古毒蛾(Orgyia ericae Germar)在鄂尔多斯地区1年发生2代,以卵越冬。5月中旬越冬卵开始孵化,6月中旬开始化蛹,成虫于6月下旬羽化,到10月下旬结束。第2代幼虫始见于8月上旬,结束于9月中旬。第1代和第2代幼虫为害期共约5个月。试验研究表明:相同条件下,雌蛹比雄蛹重;在23℃条件下,雌蛹最重,为(0.59±0.02)g;产卵量受温度影响显著,在23℃时,单雌产卵量最大,为每雌483.25粒。杭锦旗地区灰斑古毒蛾幼虫—蛹期的寄生性天敌平均寄生率达72.2%;卵—茧期的寄生性天敌平均卵寄生率3.23%,平均茧寄生率为61.03%。  相似文献   

7.
红点唇瓢虫Chilocorus kuwanae Silverstri,其成虫和幼虫捕食多种蚧虫,尤以杨树上梨齿盾蚧捕食作用最明显,是控制梨齿盾蚧大发生的重要天敌之 1 生物学特性 红点唇瓢虫1年发生2代,以成虫在树干裂缝、石缝、枯枝落叶等处越冬。翌年4月上旬开始活动取食。第1代卵期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幼虫期为5月上旬至6月上旬,蛹期为5月中旬至6月中旬。第二代卵期为7月中旬至7月下旬,幼虫期为7月下旬至8月下旬,蛹期为8月上旬至9月上旬。  相似文献   

8.
竹篦舟蛾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竹蓖舟蛾是竹林重要害虫之一,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浙江省一年4代,以幼虫在竹上越冬,中午气温高时,可以取食。成虫分别于4月初~6月上旬、6月上旬~7月中旬、8月上旬~9月中旬、9月中旬~11月上旬出现;幼虫取食期为4月底~7月初、6月下旬~8月底、8月中旬~10月中旬、10月初~下年5月上旬。各代幼虫食叶量分别为411.85、390.02、335.85、324.95cm~2。产卵量为80~490粒。天敌有黑卵蜂、赤眼蜂、猎蝽、内茧蜂、瘦姬蜂、啮小蜂等。防治方法以保护天敌、灯光诱蛾及药剂防治为主。  相似文献   

9.
珍珠梅纽扁叶蜂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珍珠梅纽扁叶蜂Neurotoma sibirica Gussakovskij在海城1 a发生1代,以预蛹在土壤中越夏、越冬,翌年4月上旬化蛹。4月下旬成虫开始羽化至6月上旬,5月中、下旬为盛期。卵出现于4月下旬,于5月中旬开始孵化,孵化盛期为5月下旬。老熟幼虫于6月中旬下树入土。珍珠梅纽扁叶蜂有13种天敌,其中显背臀姬蜂Notopygus insignis Kriechbaumer为中国新纪录属、种,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Pallas)是优势种。利用3种农药对珍珠梅纽扁叶蜂3龄幼虫进行防治试验,效果达93%以上。  相似文献   

10.
黄栌黄点直缘跳甲生物学特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栌黄点直缘跳甲(Ophrida xanthospilota Baly)属河北分布新记录种,在河北承德1a发生1代,以卵在黄栌(Cotinus coggygria Engl.)的枝桠等处越冬.4月下旬黄栌发芽、现蕾期为卵孵化盛期,5月初90%以上的卵孵化,5月中旬大量幼虫老熟化蛹.6月上旬成虫开始羽化,6月中旬大量成虫...  相似文献   

11.
研究表明在宝兴林区铁杉球蚜一年 2 代,每代 5 龄,以 2 代 2 龄若蚜在当年枝梢或干皮上越冬,翌年2 月开始活动,4 月初产卵。第1 代卵孵化盛期在5 月上旬至中旬,第2 代孵化盛期在 6 月中旬至下旬。成虫产卵量越冬代为519 粒,第 1 代为 94 粒。第1 代是铁杉球蚜的主要增殖期和最佳防治期。防治对策是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自控力和利用天敌昆虫控灾,而不宜使用化学农药。  相似文献   

12.
香樟楠片盾蚧Parlatoria machiliTakahashi是樟树上的一种重要害虫,主要危害樟叶。该虫在浙江余姚1 a发生3代,以老熟若虫和蛹在寄主叶面和枝条上越冬。翌年3月中旬、6月上旬和8月中旬是越冬代、第1代和第2代成虫出现期,4月上旬、7月上旬和9月上旬是第1代、第2代和第3代若虫出现期。第1代卵3月下旬出现,第2、第3代卵期不易区分。该虫世代重叠,每年3月下旬至11月中旬均能见到各虫态。若虫发生期可选用28%蚧宝乳油、40%速扑杀乳油、48%乐斯本乳油等药剂进行防治,防效可达75%~80%。  相似文献   

13.
刺槐外斑尺蛾Extropis excellens Butler一年发生4代,以蛹在土中越冬。翌年4月上旬成虫开始羽化、产卵。第2代卵出现在5月中旬,第3代卵出现在7月上旬,第4代卵出现在8月中旬,第4代幼虫危害至9月下旬开始入土化蛹越冬。  相似文献   

14.
竹蓖舟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竹蓖舟蛾是竹林重要害虫之一,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浙江省一年4代,以幼虫在竹子越冬,中午气温高时,可以取食,成虫分别于4月初-6月上旬、6月上旬-7月上旬、8月上旬-9月中旬、9月中旬-11月上旬出现,幼虫取食期4月底-7月底、6月下旬-8月底、8月中旬-10月下旬、10月初-下年5月上旬。各代幼虫食叶量分别为411.85、390.02、335.85、324.95cm^2。产卵量为80-490粒。天敌有黑卵蜂、赤眼蜂、猎蝽、内茧蜂、瘦姬蜂、啮小蜂等,防治方法以保护天敌、灯光诱蛾及药剂防治为主。  相似文献   

15.
大兴安岭地区黄褐天幕毛虫发生规律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褐天幕毛虫(顶针虫)(MalacosomaneustriatrstaceaMotschulsky)属鳞翅目,枯叶蛾科。在大兴安岭地区主要危害柞类树种,杨树、柳树、桦树、榆树、果树等阔叶树种,严重时也危害落叶松等针叶树种。大兴安岭地区黄褐天幕毛虫为1a1代,以幼虫在卵内越冬,翌年5月中旬孵出幼虫,群集,白天潜伏,夜间取食。由于连年受暖冬天气及气候异常、高温干旱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致使2002年在大兴安岭地区以黄褐天幕毛虫为主的虫害突然爆发。鸟类、天敌昆虫等对害虫具有较好的控制作用。防治措施以营造混交林,保护天敌,人工物理机械防治、飞机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综合运用。  相似文献   

16.
樱桃球坚蚧Eulecanium cerasorum是上海首次发现的新害虫,孕卵率高、繁殖能力强,具有快速扩散和蔓延的趋势。为有效控制虫害发生,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该虫的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等。结果表明:樱桃球坚蚧在上海地区1 a发生1代,以2龄若虫在枝条上越冬,翌年4月上旬始见雄成虫,终见于5月上旬,4月下旬为雄成虫羽化高峰期。受精的雌成虫孕卵数为2970~11 160粒/雌,平均6323粒/雌,卵持续期为45 d。4月中旬开始产卵,5月中旬卵开始孵化,5月下旬为孵化盛期;6月中旬若虫蜕皮进入2龄期后雌雄分化,10月上旬进入越冬状态。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5%啶虫脒乳油等3种无公害药剂防治1龄若虫,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效果最好,施药后10 d校正死亡率91%以上,杀虫效果明显高于吡蚜酮和啶虫脒。  相似文献   

17.
蜀柏毒蛾自然种群生命表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990年~1991年在中江县柏木林区对蜀柏毒蛾自然种群生命在进行了系统观测,组建了3个生命表。蜀柏毒蛾自然种群生存曲线属Southwood N型,卵期和低龄幼虫期死亡率很高,主要消亡因子是卵寄生蜂、越冬卵不育、初孵幼虫的生理死亡及雨水的作用。1990、1991年第1代种群增长指数为0.9066。0.2063,下代种群均呈下降趋势,而1990年越冬代种群增长指数为12.1732,下代种群呈上升趋势。天敌的控制作用表现在中老龄幼虫以及蛹期,且随着虫龄的增大而越加显著。因此采取化学防治方法控制虫灾时,宜在低龄幼虫期进行。  相似文献   

18.
寄生马尾松毛虫卵期的寄生蜂有10多种,优势种有赤眼蜂、黑卵蜂、平腹小蜂。通过研究不同林分类型的马尾松毛虫卵期天敌寄生率的变化,探讨马尾松毛虫卵期寄生性天敌对马尾松毛虫的控制作用。利用接种式调查方法对东至县金寺山林场马尾松毛虫卵期天敌寄生率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不同林分类型条件下,第二代卵期黑卵蜂寄生率马尾松林样地大于湿地松林样地,黑卵蜂平均寄生率差异性显著,说明马尾松林和湿地松林样地内黑卵蜂寄生率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9.
黄脊竹蝗生物学特性及其天敌保护利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脊竹蝗(Ceracris kiangsu Tsai)是严重危害毛竹林的主要害虫之一,通过2006—2009年在桃江县进行生物学特性观察和防治试验,基本摸清了黄脊竹蝗的生物学特性和天敌种类。该虫在湖南省桃江县一年仅发生1代,以卵在土壤中越冬,翌年5月上旬开始孵化,6月底开始羽化成虫,8月上旬开始交尾产卵,9月下旬成虫大量死亡。该虫天敌种类较多,其中卵期主要天敌为红头豆芫菁、黑卵蜂;成虫期主要天敌为鸟类、寄生蝇等。  相似文献   

20.
云南松毛虫是恩施地区柏木类森林的一大害虫,该虫在恩施市1a发生一代,以卵越冬,幼虫4月中旬开始孵化,4月下旬~5月初为盛期,7月下旬结茧化蛹,9月上旬出现成虫,10月中旬为羽化末期。卵在相对湿度低于75%时不能正常发育。雨量过多,空气湿度太大,不利于云南松毛虫的生长,同时增加微生物天敌的自然感染力,暴雨可导致大量幼虫死亡。风有助于幼虫的扩散和成虫的飞行。柏木纯林、阳坡、林缘、郁闭度小、阳光充足的林内发生严重。害虫大发生时天敌资源丰富,寄生蝇类和白僵菌为幼虫期和蛹期的重要天敌。营造混交林,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保护天敌是控制害虫大发生最重要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