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一是电热盘或内锅底部沾有饭粒砂子等物 电饭锅在长期使用中,饭粒及砂子等异物很容易沾到电热盘或外锅底部,致使其锅底受热不匀,热效率降低。排除方法是:将电热盘或内锅底部所沾的异物除去,保持电热盘或外锅底部清洁。 二是锅底部与电热板吻合不良 电饭锅的内锅底部,如受到碰撞或用锐器清洗,往往会造成锅底部变形。一旦  相似文献   

2.
电饭锅的电路比较简单,主要有电热元件与限温、保温开关组成。实际上,电饭锅是电炉与铝锅的组合体(见图)。其关键部件为电热盘和限温开关。保温开关的作用是在食物降温后接通电路,待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时,又切断电源,以达到较长时间的保温效果。它不象电热盘和限温开  相似文献   

3.
1损坏原因电饭锅如果使用不当,有时会造成电热盘烧坏或局部熔化的故障。针对该故障,我们应先了解一下电饭锅的工作原理,以便对号入座,找出故障原因。当电饭锅内放入米或其他食物,加上水,接通电源,按下开关后,煮饭指示灯亮,电热盘开始对内锅(一般为铝锅)加热;当温度超过100℃(101~105℃)时,电热盘中心的限温磁钢失去磁性,在弹簧的作用下掉落下来,并通过连接杆断开主开关触点,煮饭指示灯熄灭,保温指示灯亮,进入保温状态;当锅内温度降至70℃或60℃(由厂家设定)左右时,双金属片温控器自动接通电源加热;当温度回升至80℃或70℃(由厂家设定)左右…  相似文献   

4.
(1)先将大米用清水沟净,置于水中浸泡10~15min,使大米渗入水份后,倒入内锅,加热水或开水,可缩短煮饭时间。(2)当电饭锅中的米汤沸腾时,会从盖缝溢到内锅,粘附到外锅锅体表面,不仅影响清洁。而且会浪费电能,这时若关闭电源开关,停电8~10min后,再通电可充分利用电热盘余热。当电饭锅的红灯灭,黄灯亮时表示锅中的米饭已熟,不必再通电保温,应关闭电源开关,充分利用电热盘余热保温10min后,即可食用,并饭香可口。(3)要保持电饭锅干燥,当电饭锅的内锅、外锅、锅盖、电热盘上有水滴、饭粒时,应用毛巾擦干擦尽后,方可使…  相似文献   

5.
使用电饭锅如何节电 ?(1) 做饭时 ,最好将米在清水中浸泡 15分钟左右 ,然后再下锅。这样可以缩短煮饭时间 ,煮出的米饭更香。(2 ) 充分利用电热盘的余热。当电饭锅中的米汤沸腾时 ,可断开电源开关利用电热盘的余热后再通电。当锅中米饭熟了应立即关闭电源开关。(3) 电饭锅勿当电水壶用。同样功率的电饭锅和电水壶同样烧一暖瓶开水 ,后者只需 5~ 6分钟 ,而前者需 2 0分钟左右。(4) 避峰用电是好的节电方法。当电压低于其额定值 10 %时 ,则需延长用电时间 12 %左右 ,用电高峰时最好别用或者少用。(5) 保持内锅外锅清洁。使用过久会使内…  相似文献   

6.
1.初次使用新买的电饭锅时,应先检查插头、插座是否完好无损。通电时,外壳不得有麻电现象。若有麻电发生,应立即断电检查,找出原因并排除之,切忌凑合使用。 2.电饭锅是耗电量较大的电器,所用插座应是单相三孔专用插座,切忌和其他电器共用一个插座。 3.注意内锅底、电热盘表面的清洁,两者中间切忌米粒等杂物介入,也不得用带油渍的抹布擦拭。否则,时间长了,次数多了,油渍会牢固地粘附在电热盘、内锅底外表面,影响热传递,降低热效率。 4.保温式自动电饭锅一通电指示灯就亮,要煮熟米饭,必须将开关按键按下。指示灯熄灭或跳到保温位置后,可将电源引线插头从电源插座上拔下,但切忌立即揭锅食用,还应利用余热微煮10多分钟,这样米饭才会熟透,松软适当,吃起来美味可口。  相似文献   

7.
电饭锅更换新的发热盘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拆下电饭锅内旧发热盘,新发热盘必须和旧发热盘的外形尺寸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8.
使用电饭锅节电诀窍使用电饭锅一般都是倒入米和适量的水后,按下按键,等饭熟后电键自动跳开。为了节省电能,应这样使用:当米锅沸腾一段时间后,用手指轻抬按键,使其跳开,利用电热盘余热让米汤被米吸干,这时再按下按键,饭熟后就自动跳开。此时不要急于掀开锅盖,再...  相似文献   

9.
刘健 《农村电工》1998,(2):44-44
电饭锅又叫电饭煲,可用来煮饭,蒸、炖食物和煲粥、汤等,是现代家庭的厨房必备电器。现将电饭锅的构造和工作原理,使用电饭锅要注意的问题,以及电饭锅常见故障的检查介绍如下。 1 构造及工作原理 电饭锅由锅体和电热座两大部件组成。使用时锅体放在电热座上,不用时取下。附加水煲、炒锅等可成为多用厨具。电饭锅多为单按键保温式自动电饭锅。使用电饭锅做饭程序如下:将要煮的米和水按1∶1.5的比例放进电饭锅里;插好电源插头,指示灯即亮,再按下按键开关,加热器通电后温度开始上升;当饭锅里水干,饭锅温度上升到103℃左右时,断电限温器动  相似文献   

10.
(1) 电饭锅切忌磕碰以免其变形 ,尤其内锅锅底和电热板板面不能磕碰 ,否则会因凹凸不平接触不好 ,影响电饭锅的热效率。(2 ) 应将食物先放入锅内盖上盖后再接通电源 ;取出食物前务必先断开电源 ,以确保安全。(3) 不可取出内锅接通电源 ,无内锅通电电热盘有过热烧毁的危险。(4) 不宜煮酸、碱类食物 ,也不要将其放置在潮湿、有腐蚀性气体的环境使用 ,以免损坏机件 ,发生故障。(5 ) 内锅外壳及电热盘切忌浸水 ,电器元件装在锅体内下部 ,只能在切断电源后用干布抹净 ,内锅经洗涤后 ,须用布将锅底的水分擦干。(6 ) 切勿用其它器皿替代内锅…  相似文献   

11.
电饭锅是个耗电量较大的电热炊具,若缺乏保养和使用经验,则耗电量会剧增。现简单介绍一些电饭锅的科学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12.
电饭煲热量由电热盘传递给和电热盘球面紧密接触的内煲,使内煲温度上升.当内煲里水干,温度达到居里点,磁钢限温器失磁落下,按键跳起,电饭煲断电.由电热盘上余热继续焖饭至熟透.当电饭煲使用久后,在电热盘中间的感温磁钢表面和内煲底部都会产生一层黑褐色层.这黑褐色层传热慢,使内煲内和电热盘温差变大,即使内煲内水不干,电热盘中和内煲  相似文献   

13.
<正>电饭锅、电烤箱、电暖器、电咖啡壶、电熨斗等电热电器上使用的双金属片保温器属于易损元件。使用日久,常常因触点粘死或熔化而需要维修或重新更换。维修或更换了保温器后的这些电热电器,如果保温器温度值没有调整,或没调准确,将导致这些电热电器内的保温温度过高或过低,无法正常使用,甚至导致电器损坏,引发火灾等严重后果。例如电饭锅的保温器  相似文献   

14.
王辉 《农村电工》2006,14(8):21-21
电饭锅在使用过后,其内锅需要洗涤,洗涤后,外表的水必须揩干后再放入电饭锅内,电饭锅的锅底部应避免碰撞变形。而发热盘与内锅之间必须保持清洁,切忌饭粒掉入影响热效率甚至损坏发热盘。内锅可用水洗涤,但外壳及发热盘切忌浸水,只能在切断电源后用湿布抹净。还要注意的是,不宜用电饭锅煮酸、碱类食物,也不要放在有腐蚀性气体或潮湿的地方。  相似文献   

15.
电饭锅因其美观、方便实用和耗电量省而倍受人们的青睐,但也有因保养不当而缩短其寿命的事经常发生。要合理地使用和保养电饭锅,延长其使用寿命,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使用前,应先检查内锅外壁是否有水滴,与发热盘之间结合是否紧密。锅底部应避免碰撞变形。发热盘与内锅之间必须保持清洁,切忌饭粒掉入影响热效率甚至损坏发热盘。使用后,内锅可用水清洗,经洗涤后,外表的水必须揩干后再放入电饭锅内。但外壳及发热盘切忌浸水,只能在切断电源后用湿布抹净。电饭锅不宜煮酸、碱类的食物,也不要放在有腐蚀性气体或潮湿的地方。使用时,应将蒸煮的食物…  相似文献   

16.
电饭锅是个耗电量较大的电热炊具,若缺乏保养和使用经验,则耗电量会剧增.现简单介绍一些电饭锅的科学使用方法.1 先将大米用清水淘净,置于水中浸泡10~15分钟,使大米渗足水分后倒入内锅,再加热水或开水,可缩短煮饭时间.要注意,不允许用内锅淘米,以防碰击产生变形;内锅不能互换,更不能用其他容器代替内锅使用.  相似文献   

17.
电饭锅是个耗电较大的电热炊具。若缺乏使用经验、保养与维修,耗电剧增,给用户增加格外的经济负担。现把电饭锅在使用过程中的节电方法作一简介。 (1)先将大米用清水淘净后,放在淘米器内置于水中浸泡10~15分钟,使大米修足水份,减少饭熟时间。  相似文献   

18.
巧借锅底余热温水电炒锅、电滋炉等电器烧菜或炒菜结束关掉电源后,其电热盘上还有很大的余热,此时用一个小铝盆,或用电饭锅的内锅盛上一些水炖在上边,水很快就能温热使用.日常电饭锅或其它锅煮好的粥或汤,你如果嫌太烫,也可将粥锅或汤锅放入盛有部分冷水的大盆子,既能解决烫的问题,又能有热水用,还节约点烧热水的用电.  相似文献   

19.
如何防止电热器具引起的火灾家庭常用的电热器具有电炉、电饭锅、电炒锅、电熨斗、烘箱、电烙铁等。电热器具的电阻丝由镍铬合金制成,温度可达800。C以上。由于电热器具的功率一般都较大。使用不当容易引起火灾。电热器具引起火灾的原因多是使用者粗心大意,通电器具...  相似文献   

20.
电视机维修(5盘)空调维修技术(2盘)家电维修技术培训(5盘)大屏幕彩电维修(6盘)洗衣机维修(3盘)电热器具(8盘)维修电工(中级考核)(2盘)电子技术基础(21盘)摩托车结构与使用维修(6盘)机电修理(19盘)电动机维修技术(3盘)汽车培训驾驶技术(4盘)内外线电工技能(6盘)汽车维修大全(11盘)电脑安装与维修(10盘)手机维修专业教程(7盘)复印机维修技术(3盘)计算机应用基础(20盘)小轿车、微型车的使用与维修(6盘)小型柴油机构造与故障排除(1盘)农机管理(11盘)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