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熊超  徐龙 《安徽农业科学》2023,(9):120-122+159
针对乡村旅游发展中出现的产品趋同、特色丧失等问题,从“文化+”的视角对乡村旅游特色塑造的方式方法展开探讨。认为乡村旅游特色是需要根植在乡土文化土壤之上的,乡土文化是乡村旅游的灵魂。以南京市龙袍新城长江社区乡村旅游策划为例,提出文化元素挖掘、文化元素价值评判、“文化+”旅游产品策划三位一体的乡村旅游特色塑造方法,以期对乡村地区的文化传承与旅游开发有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江头洲村作为广西"百年清官村",在文化旅游资源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虽然经历了近20年的旅游开发,但江头洲村乡村旅游发展还处于较低水平。本文以江头洲村为例,分析用特色文化激活乡村旅游发展的文旅融合发展对策与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江头洲村作为"百年清官村"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显著,其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对特色文化价值挖掘不够,对特色文化乡村旅游市场定位不高,缺乏财力、物力、人才和政策的支撑,游客季节性显著等。针对问题,从文旅融合发展的视角,提出大力打造"百年清官村"文化旅游高端品牌,完善旅游市场六要素,开发特色文化乡村旅游产品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乡村旅游发展与脱贫攻坚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创新广西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经济发展模式和拓宽农民收入渠道、培育脱贫攻坚内生动力、夯实脱贫攻坚的系统化基础。面对乡村旅游发展制度建设滞后、乡村旅游产业联动效应有待提高、乡村旅游与脱贫攻坚的衔接机制不健全、乡村旅游发展统筹规划不强等问题,基于乡村旅游的广西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脱贫攻坚,应完善广西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乡村旅游与脱贫攻坚的衔接机制;加强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传统文化的开发利用,增强乡村旅游发展的内生动力;建立政府、居民、企业、社会组织"四位一体"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乡村旅游包容性发展模式;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下乡村旅游与脱贫攻坚发展融合度。  相似文献   

4.
乡村文化是乡村旅游的灵魂。在现代乡村旅游发展中,要深入挖掘特色的乡村文化,不断提升乡村区域的旅游吸引力。本文在阐明乡村旅游与乡村文化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乡村文化推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初步思路。  相似文献   

5.
我国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具有浓厚的民俗特色和地域特色。为了推进城镇化发展,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党中央提出要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做好当地特色文化的翻译工作对传播乡村文化显得至关重要。本文基于对乡村旅游和地方特色文化的界定,提出地方特色文化翻译要从语言维度、文化维度和交际维度进行适应性转换,以产生恰当的译品,服务于文化宣传和乡村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6.
农业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当前,将农业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所展现的经济效益日趋凸显。将永春岵山荔枝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作为研究,通过对永春岵山荔枝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战略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景观别致化、住行娱主题化、文化教育体验化等融合选择方向。并制定出政府帮助、文化特色、融资渠道、宣传、人才体系五个方面相应的对策促进福建永春岵山荔枝文化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以期能够传承农业文化,打造别致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7.
以乡村文化为核心要素发展海南乡村旅游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乡村旅游是海南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独具特色的海南乡村文化是海南乡村旅游发展中最具吸引力的资源要素。基于海南乡村文化的调研,分析海南乡村文化的现状,挖掘海南传统乡村文化和历史文化名村,探讨发展海南乡村旅游的资源要素。结果表明,海南乡村文化内涵丰富,乡村传统风貌与习俗保存情况良好,地域特色鲜明,以乡村文化为核心要素发展海南乡村旅游,对提高海南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力度,提高村民收入、促进海南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有利的基础和条件。然而,针对海南乡村文化保护与传承现状,尽管历史文化名村及乡村艺术受到各级政府重视、得到一定程度保护,但普遍存在乡村环境历史遗迹破坏严重、传统乡村文化逐渐被都市文化蚕食等问题,进而导致乡村文化旅游供给“同质化”、旅游与各行各业融合“松散化”,严重制约了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提出应保护乡村传统风貌,依托地域文化,发展文化旅游,培育乡村旅游市场,打造乡村文化品牌、提升旅游供给质量等策略。  相似文献   

8.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2,(1):107-109
在乡村振兴战略下,推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成为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渠道。近年来,宜宾市乡村旅游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效,但依旧存在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资源同质化现象突出、乡土文化建设意识薄弱、乡村旅游人才力量缺乏等现实问题,新发展阶段应该进一步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强化硬件基础;打造地域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强化品牌意识;注重乡村特色文化塑造,丰富文化内涵;增强乡村旅游人才力量,强化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9.
景区村庄作为乡村旅游产品的一个重要类型,其建设与发展对美丽乡村、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目前浙江省湖州市乡村旅游与景区村庄建设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发现景区村庄特色体验项目主要有农业观光、民俗文化、休闲健身、研学旅行4种类型,并存在着同质化、档次低、参与性较差的问题,提出应从村庄特色魅力乡村文化、社区村民参与、融入文化创意3个方面开发与设置体验项目,以提升乡村旅游的层次与品味。  相似文献   

10.
朱浩宇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3,(23):114-116+131
为了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基于游客的心理认知角度,在旅游服务、旅游体验、旅游环境质量等理论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法、模糊综合评价及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关键指标体系,分析湖州市南浔古镇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研究表明,南浔古镇乡村旅游发展尚不完善,特别是乡村旅游景区的民俗风貌、文化体验等方面均显不足,需要结合自身特色,融合乡村特色文化,提高游客服务感知水平,从而提升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1.
乡村旅游商品作为地域文化的载体,镌刻着旅游者一段难忘的旅途,反映着旅游目的地特殊的文化渊源。该文以边疆民族地区为研究区域,对乡村旅游商品研发的文化内涵做稀释、例释、解码和编制,提出“产-学-研-销”的综合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重点研究的是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岭南乡村地区如何抓住政策机遇实现创新性 旅游开发,在整合现有乡村旅游开发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岭南荔枝文化的旅游开发,通过文化娱乐 与旅游开发、文化整合与规划发展、文化风俗与创意发展路径,旨在为岭南荔枝文化的旅游开发寻找 一条新型的特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3.
主要通过对乡土文化的内涵、内容进行详细剖析,并对乡土文化与乡村旅游关系作出了较为清晰的梳理与阐述;结合分析武宣县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并提出其发展存在的问题;从乡土文化视角看待如何充分利用乡土文化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并明确武宣县乡村旅游发展方向;最后针对武宣县乡村旅游乡土文化资源,通过主题定位分类、内容挖掘、项目开发,明确乡村旅游与乡土文化内涵结合发展,以及乡土文化兴旅的乡村旅游发展战略,提出武宣县乡村旅游乡土文化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4.
乡村文化视域下的乡村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晓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281-19282,19286
为了更好地促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通过解读乡村旅游的涵义以及深入分析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乡村文化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发乡村民俗文化资源、举办富有文化内涵的节庆活动、打造具有乡村特色的文化氛围等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5.
湘南地区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乡村文化旅游发展潜力巨大。梳理了湘南地区文旅资源的概况,分析了湘南地区乡村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优势与不足,最后提出了湘南地区乡村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思路,以期促进湘南地区乡村文化的繁荣,将潜在的文化资源价值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价值,提升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水平,助力湘南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保护农村传统文化的意义,认为有利于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有利于营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总结了当下农村传统文化保护面临的问题,如农村传统文化屡遭破坏,文化保护机制不完善。提出将传统文化保护与当下农村发展相结合的对策措施,强调规划管理机制,实现共享发展目标;拓宽融资渠道,抓好保护开发工程;创立文化品牌,搭建文化传承平台;融合旅游业态,挖掘传统文化魅力;落实创新理念,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相似文献   

17.
黄燕群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36):192-194
分析了贺州市乡村饮食文化兼容并蓄、注重本味、用料广博、健康养生的特点,以及贺州市乡村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认为贺州市乡村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问题主要是旅游产品缺乏文化品位、游客参与性不强、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宣传推介较为滞后。鉴于此,提出加强贺州市乡村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强调增强乡村饮食文化旅游产品的文化品位,不断开发参与性强的饮食文化旅游产品,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接待水平,加强宣传推广工作。  相似文献   

18.
魏自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4,(18):5824-5824,5832
以通城县塘湖镇为研究对象,从红色文化、名人文化、山水文化3个方面分析了其乡村旅游的文化素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塘湖镇乡村旅游文化素材的开发利用问题。  相似文献   

19.
文旅融合发展是新时期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式之一,粤港澳大湾区以区域内独特的荔枝文化资源进行旅游开发,在文旅融合发展的道路上形成许多地方经验和典型模式。总结梳理了粤港澳大湾区荔枝文化资源的发展内涵;在已有荔枝文旅融合研究的基础上,从产业经济的视角将大湾区荔枝文旅融合发展的经验划分为科普研学融合发展模式、文化节庆融合发展模式、采摘体验融合发展模式、产旅联营融合发展模式 4 种典型模式,通过深入剖析不同模式的主要特征、典型案例实践,明晰大湾区荔枝文旅融合发展的具体路径和产业动态;最后从问题的角度提出大湾区接下来可以在政府角色、平台建设以及公众参与等方面进行机制创新,推动荔枝文旅融合向实现社会效益、文化效益和经济效益三者统一的方向发展。首次对荔枝文旅这种依托地方果品文化资源进行乡村振兴道路设计的发展方式进行综合解读,研究成果可以为其他地区实施文旅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提供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20.
中原乡村旅游在中原经济区的跨越式发展下面临着诸多机遇和挑战。为了快速推动中原乡村旅游发展,通过对乡村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厚重,交通便捷发达,乡村旅游地缘协作基础等中原乡村旅游现状的研究,提出了中原经济区建设条件下中原乡村旅游的发展趋向,即以中原乡村文化为核心,以“现代化立体农业”观促进中原乡村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