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2 毫秒
1.
从生态家园建设模式、结对帮扶模式、新农村建设模式、一村一品建设模式、自然保护区治理模式等方面总结了毕节试验区创先争优生态模式,以期为该试验区生态模式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3.
毕节试验区特色农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改善毕节地区贫困状况,促进当地农业和经济发展,对毕节地区特色农业发展进行研究。表明毕节试验区特色农业基地、特色农业企业等数量快速增加,特色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当地相关部门也积极配合,极大地推动了当地特色农业的发展。但毕节试验区存在生态脆弱、农业技术落后和投资主体单一的问题,需要通过建设和完善市场化的发展模式以及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解决当地特色农业发展中面临的资金、人才、销售、技术问题,并为其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4.
为充分了解毕节试验区的县域经济的竞争力,实现实验区县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根据贵州毕节实验区“十一五”经济统计资料,选用17个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对实验区的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及现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据此提出提高城镇化率、发展山区特色经济和打造县域经济发展洼地3大对策。 相似文献
5.
毕节试验区粮食产量组合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贵州毕节试验区1987~2007年的粮食产量为基础,在建立单项预测模型的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回归建立了毕节试验区粮食产量组合预测模型,并利用模型对毕节试验区2010~2015年的粮食产量进行了预测,以期为毕节试验区\"十二五\"的农业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毕节试验区现代农业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毕节试验区农业发展的实际,提出了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业持续发展的对策。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调整生产结构,拓宽融资渠道等。 相似文献
7.
8.
9.
顾湘 《新农村(黑龙江)》2010,(7):36-37
科技进步以及由它带来的产业革命潮流正在冲击着我们的时代,今天是否有能力利用日新月异的科技成果来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已是一种历史的挑战,对发展中的毕节试验区而言,更有必要就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有一个再认识,本文从科技进步对毕节试验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有效对策等方面做了一些适当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选择毕节试验区东部、中部、西部3县市9乡镇,对坡耕地耕作制度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东部主要有油包、芋包、麦包、麦烟、烟苕、包苕、包肥等连作、套作两熟制,油包豆、麦包豆、芋包豆等连作套作三熟制;中部主要有芋包、麦包、麦烟、包荞、芋荞、包豆等套作间作两熟制,芋包豆、麦包豆套作三熟制;西部主要有芋包、包豆间作和麦包、麦烟套作两熟制,包谷、洋芋、荞麦单作一熟制.(2)坡耕地复种指数127.82%-176.92%,平均不到150%.(3)坡耕地耕作制度划分为东部温暖气候连作、套作两熟三熟区,中部温和气候套作两熟三熟区,西部温凉气候单作一熟套作两熟区.(4)提出了坡耕地耕制发展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