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皇竹草简介     
皇竹草简介皇竹草(Kinggrass)植株高大,叶片挺拔,茎节灰白,光滑发亮。近年由哥伦比亚引入中国,本所于1993年引进栽培。经观察,其特点为:生长快,春季栽植茎节,到11月下旬停止生长时,植株高度可达4~5m;分蘖力强,栽植当年,每株可分蘖20~...  相似文献   

2.
刈割管理对草地早熟禾草坪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1996年夏季在中国农业大学科学园区对建植4年的草地早熟禾进行了刈割频率和刈割留茬高度对草坪质量及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在每周一次和两次刈割,分别留茬8cm,6cm,4cm的范围内,高频率低留茬高度可减缓草地早熟禾的生长速率,增加草坪单位面积的分蘖数和分蘖枝条的粗壮度,提高草坪的整齐度,减少生殖时期的生殖枝数,从多方面改善草坪质量;低茬刈割使枯草层外露,降低了草坪颜色深度,也影响了草坪的质量;高频  相似文献   

3.
修剪频率和高度对草地早熟禾/高羊茅草坪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韩建国  李鸿祥 《草地学报》1997,5(2):141-147
作者于1996-1997年在中国农业大学科学园区对建植三年的草地早熟禾/高羊茅草坪进行修剪高度和修剪频率对草坪质量指标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每周修剪一次和两次,分别留茬8,6,4cm,其中低茬比高茬修剪能增加草地早熟禾/高羊茅草坪的生长速度。每周修剪两次比一次更能促进草坪草分蘖增加直径,综合评定草坪的生长速度,分蘖密度和分蘖粗细,以及管理费用等因素,草地早熟禾/高羊茅以每周修剪一次,留茬6cm为好  相似文献   

4.
在4个播种密度(I:200、Ⅱ:400、Ⅲ:800、Ⅳ:1600苗/m^2)处理间,单位面积(0.04m^2)上老芒麦同龄种群的地上生物量(g)、植株同度(cm)、分蘖数,叶片数及穗数均无显著差异,单株穗数,单株分蘖数在播种当所存在显著差异,并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在播种第2年差异消失,单株叶片数和单株地上生物量在2年中均存在显著差异,并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这些结果表明,老芒麦同龄种群中个体植物特性  相似文献   

5.
网箱养殖大口鲶具有生长快、投资少、成本低、产量高、风险小、效益好的优点。一般当年3~4cm的鱼种,通过半年时间的饲养,大口鲶成鱼规格可达1~ 1.5 kg,单产量可达50~80 kg/m2,经济效益十分可观。该技术值得认真推广。现就有关网箱养鲶技术做如下介绍。1水源条件及网箱规格 养鲶网箱应设置在水库,深水湖泊和缓流河道的开阔水域,水深在4 m以上,透明度在 80 cm左右,pH值6.5~8.5,水温在20~30℃,溶解氧在3mg/L以上。网箱的大小及设置应根据鱼种规格,配备鱼种网箱和成鱼网箱,鱼种网…  相似文献   

6.
改良盐碱地的优质牧草─碱葱孙守琢辽宁省彰武县农业区划办公室(123200)碱葱是藜科一年生草本植物,为牛、羊、猪的优质青饲料,一般株高80cm左右,高者可达120cm。适生在重盐碱地的低湿地带。种子扁圆形,细小。4-5月出苗,7-8月开花,8-9月种...  相似文献   

7.
在4个播种密度(Ⅰ:200、Ⅱ:400、Ⅲ:800、Ⅳ:1600苗/m ̄2)处理间,单位面积(0.04m ̄2)上老芒麦(Elymussibiricus)同龄种群的地上生物量(g)、植株高度(cm)、分蘖数、叶片数及穗数均无显著差异,单株穗数、单株分蘖数在播种当年存在显著差异,并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在播种第2年差异消失;单株叶片数和单株地上生物量在2年中均存在显著差异,并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这些结果表明,老芒麦同龄种群中个体植物特性的变化与种群初始密度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单位面积上构件种群数量及地上生物量的变化则相对独立于初始密度。从植物多重种群结构水平的数量调节特性来看,上述试验结果进一步证实了植物最外层次结构单元的数量变化对密度压力的反应,比内部层次结构单元数量的变化更为敏感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对两例银黑狐雌性生殖器官形态的观察,卵巢呈两端大小一样的蚕豆形,长1.1-1.3cm,宽0.7-0.8cm,厚0.5-0.7cm。两侧输卵管全长3.0-4.0cm,有3-10个弯曲,输卵管有系膜固定。子宫角呈圆筒形,平均长度6.4cm,外壁直径0.4cm。子宫体亦为圆筒状,比子宫角粗,长1.4-1.5cm,直径0.5-0.6cm,平均体与两子宫角之间形成“丫”状,子宫角内未发现子宫阜。阴道呈扁圆筒  相似文献   

9.
皇竹草,又名王草、皇草,原产哥伦比亚,20世纪90年代初引入我国,为禾本科狼尾草属多年生直立型耐刈割的速生性牧草,因其茎杆似竹子,故称为皇竹草。皇竹草植株高大,可高达3~4m,直立丛生,茎粗3~4cm,节间长9~15cm,有12~16节,茎节被叶梢包被,每个节着生一个胞芽和一片叶,叶片宽大而弯垂,长60~120cm,宽3~4cm,幼嫩叶片背面有稀疏毛,颜色较浅;该草分蘖力强,一般每株可分蘖15~30根,多的可达40根;皇竹草根系发达,根长可达2m以上,抗干旱能力强。皇竹草适品性好、营养价值较高、产草量高,…  相似文献   

10.
运动场草坪种植技术与管理对坪用质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本试验的生境和管理条件下,以修剪高度,播种量,修剪次数和施N量为因素,利用4因素饱和D-最优设计,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定草坪质量,最佳4因素水平为:修剪高度4.5cm,播种量15g/m^2,修剪次数5次/月,施N量6.78g/m^2。还建立了草坪质量与建坪4因素著相关的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11.
白羊草种群繁殖的数量特征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董宽虎  米佳 《草地学报》2006,14(3):210-213
于抽穗-开花期测定分析白羊草(Bothrioch loaischaemum)株丛的繁殖数量特征。结果表明:丛茎枝数、丛地上生物量和丛生殖枝数分别随丛径呈指数函数增加,丛生殖枝重随丛径呈幂函数增加,丛地上生物量与丛茎枝数,以及丛生殖枝重与丛生殖枝数之间均呈线性增加,生殖枝数和营养枝数比值随株丛高度和丛径均呈二次曲线变化。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采用大样本随机挖取单个无性系株丛的方法在伊犁河谷特克斯县境内的典型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草地进行取样,并定量分析了白羊草无性系构件结构及其生长规律。结果表明,在籽实成熟期,白羊草无性系的平均丛径为13.5 cm。在无性系中,生殖分株与营养分株分别占总分株的27.9%和72.1%,而生殖分株与营养分株的生物量则分别是无性系总生物量的50.6%和49.4%。随着丛径的增加,白羊草无性系不同构件数量和生物量及总分株数量和分株总生物量均呈指数函数关系的异速增长。营养分株数量和生物量与总分株数量及总生物量之间呈幂函数关系,而生殖分株数量和生物量与总分株数量及分株总生物量之间均呈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根据单位面积和独立分蘖丛的调查与测定,分析了亚热带中山人工草地鸭茅种群及其分蘖丛的数量特征。结果表明,在开花至乳熟期,种子田鸭茅种群的分蘖丛密度已经超过了环境容纳量,但分蘖密度尚未达到环境容纳量。引种栽培试验地的鸭茅种群丛蘖数、丛生殖蘖数、丛营养蘖数与丛径之间,及其生产量与丛径和丛蘖数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随着丛蘖数的增加,死亡蘖数呈Logistic曲线增长,死亡率呈直线增长。抽穗率随着丛径和丛蘖数的增加均呈直线下降。  相似文献   

14.
松嫩平原碱化草甸野大麦无性系构件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26,自引:8,他引:18  
野大麦无性系构件的数量决定于丛径的大小,无性系中营养蘖构件组分的数量占较大比重,为69.15%,是生殖蘖的2.24倍,但生殖蘖和营养蘖的生长与物质生产相差悬殊,平均生殖蘖重是平均营养蘖重的2.17倍,致使无性系对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能量分配大体相等。无性系构件的生物量,以及营养蘖和生殖蘖构件组分的生物量与丛径和总蘖数间均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平均单蘖重、平均的生殖蘖重均随着无性系构件数量的增加呈幂函数形式下降;无性系的芽数随着丛径和总蘖数的增大而有规律地增加;抽穗率在大小不等的无性系间具有相对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研究不同封育年限对黄土高原大针茅(Stipa grandis)无性系构件结构组成和生长的影响,可为阐明无性系构件组成和资源分配提供一定基础。在黄土高原典型草原选取不同封育年限区(10和20年)和放牧地(对照)作为试验样地,采用整个无性系完整挖掘的方法进行大针茅无性系构件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1)与放牧相比,封育10年显著增加了大针茅无性系丛径、生殖枝高度和花序高度(P < 0.05),而封育20年则显著提高了大针茅无性系丛径、总枝数、生殖枝数、营养枝数、分蘖芽数、生殖枝高度、花序高度、地上总生物量、营养枝生物量和花序生物量(P < 0.05)。封育降低了大针茅生殖枝数、生殖枝高度、花序高度、地上总生物量、生殖枝生物量和花序生物量的变异系数。2)随封育年限增加,营养枝生物量比例明显提高,生殖枝生物量比例下降,但花序生物量比例基本不变。3)封育措施显著提高了营养株单株生物量(P < 0.05),但生殖株单株生物量和全体分枝单株生物量与放牧处理差异不显著(P > 0.05)。4)大针茅丛径与地上总生物量、生殖枝数、生殖枝生物量、花序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 < 0.001),与营养枝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 < 0.01),与总枝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 < 0.05)。而地上总生物量与生殖枝数、营养枝数、总枝数、营养枝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 < 0.001),与分蘖芽数、生殖枝生物量和花序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 < 0.01)。分蘖芽数与营养枝数、总枝数、营养枝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 < 0.001),与地上总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 < 0.01)。综上所述,短期封育提高了大针茅的生殖分配,使大针茅迅速成为群落优势种,而长期封育使大针茅更依靠无性繁殖进行种群更新。  相似文献   

16.
宋月媛  杨允菲 《草业学报》2019,28(7):168-174
以分蘖丛为单位,在生长季末期,采取大样本(n=30)随机取样的测定方法,定量分析了松嫩平原人工林缘草地的羽茅无性系构件结构及其数量特征之间的变化规律,为丛生型无性系植物生长策略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科学积累。结果表明,在分株总数[(34.0±11.05)分株]中营养株占优势(83.3%)并显著高于生殖株(16.7%);在分株总生物量[(21.51±10.28)g]中生殖株占优势(66.9%)并显著高于营养株(33.1%)。羽茅无性系构件数量性状均存在较大变异。其中,变异系数最大的为生殖株分蘖节芽数达76.4%,最小为丛径27.6%;单株生产力生殖株是营养株的9.6倍,单株营养繁殖力营养株显著高于生殖株。羽茅无性系构件组分数量及其生物量均随着丛径的增加呈极显著的(P<0.01)幂函数异速生长,具有内、外部空间兼顾的补充和拓展策略。  相似文献   

17.
针对松嫩平原自然条件下星星草(Puccinellia tenuiflora)单优群落独立株丛,采用随机挖掘整个分蘖丛的取样方法,对星星草果后营养期无性系结构及其生长规律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星星草无性系总构件数量为(49.07±29.74)个,分蘖株和分蘖苗分别占53.3%和46.7%;总生物量为(2.54±1.57)g,分蘖株和分蘖苗分别占90.7%和9.3%。随丛径的增加,分蘖株数量、分蘖苗数量、分蘖株生物量分别呈直线增加,总构件数量和总生物量呈幂函数增加,分蘖苗生物量呈对数函数增加;分蘖株生物量、总生物量分别与分蘖株数量和总构件数量呈直线函数关系,分蘖苗生物量与分蘖苗数量呈幂函数关系;其相关性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  相似文献   

18.
新疆伊犁2种生境大拂子茅种群年龄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单位面积取样的方法,测定分析了新疆伊犁2种生境下大拂子茅(Calamagrostis macrolepis)种群分蘖株、根茎和潜在种群的年龄结构,旨在探索大拂子茅种群对不同生境条件的响应策略,揭示大拂子茅种群的繁殖潜力.结果表明:大拂子茅种群分蘖株在2种生境下均由营养分蘖株和生殖分蘖株组成;分蘖株、根茎、冬性苗和芽均有4个龄级;根茎分蘖节最多繁殖4个世代,最多可存活5个生长季;分蘖株数量和生物量为1龄>2龄>3龄>4龄;芽数量为0龄>1龄>2龄>3龄,以0龄芽占绝对优势;根茎生物量、冬性苗数量在2种生境样地也具有低龄级相对占优势的结构特征.2种生境下大拂子茅种群分蘖株、根茎、冬性苗和芽等构件均呈增长型年龄结构.  相似文献   

19.
根茎冰草是多年生短根茎丛生禾草,具有较高的饲用价值。本研究采取大样本取样,对松嫩平原人工建植下根茎冰草二年生同生群无性系的生长与生产的可塑性和规律性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根茎冰草同生群无性系丛径的变异系数为31.7%,生殖株和营养株数量的变异系数分别为78.5%和63.0%,生物量变异系数分别为89.8%和64.3%;根茎长和种子千粒重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11.4%和8.4%。各构件数量特征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可塑性,其中,生产特征的可塑性高于生长,构件数量特征的可塑性均以生殖株高于营养株,潜在无性系高于现实无性系;生殖构件生长与分配的数量性状高于种子质量性状。根茎冰草无性系的调节功能主要体现在:无性系大小及构件生长与生产的可塑性均较严格地遵循异速或同速生长规律;生殖分配与营养生长之间存在权衡。  相似文献   

20.
不同放牧强度下高寒草甸矮嵩草无性系分株构件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放牧强度分别为0、2、4、8(藏羊只/hm2)的矮嵩草无性系各构件数量和地上生物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放牧强度的加重每分株生殖分蘖数、分蘖地上生物量、营养和生殖地上生物量呈下降的趋势,而营养生物量占分蘖生物量的分配比例呈上升趋势。在不放牧的情况下,矮嵩草无性系分株总数小,其各构件地上生物量和生殖分蘖数高(P<0.001);每分株分蘖数、营养分蘖数及杆叶比低(P<0.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